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8 毫秒
1.
黄连素在糖尿病中的治疗作用   总被引:8,自引:1,他引:8  
黄连素是从黄连、黄柏等含小檗碱药物中提取的生物碱 ,亦可人工合成。近年来 ,不断发现其非抗感染作用 ,用于治疗糖尿病就是其中之一。1 临床应用1 1 单独应用黄连素治疗糖尿病王强[1] 报道应用黄连素治疗 37例糖尿病患者 ,治疗前空腹血糖最高达 2 0mmol L ,最低为 7.8mmol L ,平均为 12mmol L。服药方法 :每次 0 5g ,每日 3次 ,饭前 2 0min服用 ,连续 4周 ,总有效率 89 19%。陈德元[2 ] 报道应用黄连素治疗糖尿病 2 5例 ,第 1周10 0mg ,每日 3次 ,无副作用时 ,从第 2周起加到30 0mg ,每日 3次。治疗前后空腹血糖…  相似文献   

2.
崔连泉 《中草药》2006,37(8):附8-附9
黄连素又名小檗碱,属异喹啉类生物碱,是从毛莨科黄连属植物黄连的根状茎中提取的主要有效成分,具有广谱抗病原菌作用,对多种革兰氏阳性及阴性菌、结核杆菌和真菌均有抑制或杀灭作用,临床适应症为治疗肠道感染与腹泻。近年来临床研究拓宽了黄连素的适应症范围,现综述如下。1药理作用黄连素除具有广谱抗菌作用,对多种革兰氏阳性菌和阴性菌、结核杆菌和真菌有抑制或杀灭作用外,对心血管功能也有影响,随着剂量和用法不同可产生正性肋力、负性频率、减慢传导、降低外周阻力,具有改善心功能作用,临床和实验证明黄连素具有抗心律失常和降压作用。同…  相似文献   

3.
目的 考察不同比例人参皂苷Re与黄连素对2型糖尿病的降血糖作用。方法 采用均匀设计法对人参皂苷Re与黄连素进行不同比例配比,通过淀粉(6 mg/g)诱导小鼠高血糖模型,STZ(150μg/g)和ALX(200μg/g)法诱导大鼠2型糖尿病模型。观察人参皂苷Re与黄连素6种比例(2∶0、16∶1、1∶2、8∶4、0∶8、4∶16)(100μg/g)对血糖的影响。结果 人参皂苷Re与黄连素1∶2组、8∶4组和4∶16组(100μg/g)连续给药15天可显著降低淀粉(6 mg/g)诱导正常小鼠餐后血糖的升高(P0.05,P0.01)。其中,人参皂苷Re与黄连素1∶2组和4∶16组(100μg/g)可显著抑制STZ所致糖尿病大鼠血糖水平(P0.05,P0.01);而人参皂苷Re与黄连素4∶16组(100μg/g)对ALX(200μg/g)所致糖尿病大鼠血糖的升高也具有显著抑制作用(P0.01),其效果类似降糖灵(100μg/g)。此外,在STZ和ALX诱导大鼠高血糖模型中,人参皂苷Re与黄连素各比例之间进行比较发现,人参皂苷Re与黄连素4∶16(100μg/g)对血糖的抑制作用要优于其他组(P0.05)。结论 人参皂苷Re与黄连素4∶16(100μg/g)具有显著的降血糖作用。  相似文献   

4.
王海燕  李玉清  王启会 《中成药》2007,29(10):1500-1502
黄连素(berberine)是从黄连、黄柏等植物中提取出的一种异喹啉类生物碱,主要成分为小檗碱,对多种革兰氏阳性菌和阴性菌有抑菌作用,临床上主要用于清热解毒和治疗肠道感染。此外,黄连素还具有多种非抗菌作用,动物实验及临床疗效观察发现,黄连素具有抗心律失常、心力衰竭以及降低血压、血脂和血糖和治疗消化性溃疡及胃炎、慢性胆囊炎等作用,近年来又发现黄连素具有明显的抗多种肿瘤活性,本文即对其抗肿瘤方面的研究进展综述如下。1结肠癌1.1黄连素对结肠癌细胞环氧化酶-2转录活性的抑制环氧化酶-2(cyc looxygenase-2,COX-2)在结肠肿瘤中大量…  相似文献   

5.
天然药物小檗碱的临床用途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刘欣荣 《光明中医》2007,22(8):73-75
小檗碱(berberine),常用名黄连素,多为毛莨科黄连属植物,常由黄连、黄柏、三棵针的根茎中提取,其主要成分,属异喹啉类生物碱.其抗菌谱广,对多种革兰阳性及阴性细菌都有抑制作用.对各型流感病毒、阿米巴原虫、钩端螺旋体也有效.[1]  相似文献   

6.
目的研究黄连、附子、黄连附子1∶1及1∶2对小鼠胃肠运动功能的影响。方法采用半固体糊灌服法,检测黄连与附子对小鼠胃残留率、小肠推进率的影响。结果各给药组对小鼠胃肠运动的抑制作用均极显著的高于空白组(P<0.01)。其中,黄连组、黄连附子1∶1组及1∶2组对胃肠运动的抑制作用极显著的高于附子组(P<0.01);黄连附子1∶2组的胃残留率显著高于1∶1组和黄连组(P<0.05或P<0.01)。结论黄连与附子均能显著抑制胃肠运动,黄连抑制作用显著大于附子,且二者配伍,随附子配比增加,抑制作用更为明显。推测其呈现的抑制作用可能与二者配伍发挥的止泻效应相关。  相似文献   

7.
吡嗪酰胺的不良反应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吡嗪酰胺 (Pyrazinamide,PZA)作为抗结核药物 ,其口服吸收迅速 ,并广泛分布于全身 ,主要经肾排泄 ,在体内轻度酸性条件下具杀菌作用 ,不但对处于酸性环境的细胞内生长缓慢的结核菌有抑制作用 ,还具有较强的早期杀菌作用[1] ,在结核病的治疗中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但其毒副作用也较为明显 ,主要表现为对肝脏的损害 ,人们对其已有较多的了解 ,现将 1994— 2 0 0 2年吡嗪酰胺在其他方面的不良反应总结如下。1 变态反应1 1 高热 李二丽等[2 ] 报道 1例患者 ,男 ,5 4岁 ,因左上肺浸润性肺结核入院。治疗方案 2HRZS/ 4HR ,30min后 ,发生恶…  相似文献   

8.
白头翁不同提取物及复方体外抑菌作用的实验研究   总被引:17,自引:0,他引:17  
白头翁汤源自《伤寒论》,由白头翁15g、黄柏12g、黄连6g、秦皮12g组成[1]。具有清热解毒、凉血止痢的功效,为中医临床治疗热痢下重的主要方药,有研究表明白头翁汤及其主要成分对兔离体肠管的运动有明显抑制作用,证明其具止泻作用[2]。白头翁汤的君药白头翁为毛莨科多年生白头翁  相似文献   

9.
黄连素又名小檗城,是从毛莨科植物黄连、芸香科植物黄檗(即关黄柏)、黄皮树(习称川黄柏)中提取的一种生物硷,临床上主要用它的盐酸盐制剂一盐酸黄连紊片(盐酸小檗城)。黄连素是止泻类非处方药药品,对细菌只有微弱的抑菌作用,但对痢疾杆菌、大肠杆菌引起的肠道感染十分有效,因此临床主要用腿治疗肠道感染、腹泻。但现代药效学实验及临床观察证实,黄连素还具有抗心律失常、抗心力衰竭、抗血小板聚集、治疗高血压、高血脂、糖尿病、消化性溃疡等临床新用途,现概述如下。[编者按]  相似文献   

10.
小檗碱作用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房辉  汪晖 《时珍国医国药》2006,17(3):421-423
小檗碱(berberine,Ber)又名黄连素,系从毛莨科黄连属植物黄连Coptis chinesisFeranch根和皮中提取的异喹啉类生物碱,为黄连的主要成分。黄连味苦、性寒,入心、肝、胃、大肠经。具有清火燥湿、泄火解毒的功效[1]。既往多认为口服后不易吸收,且因其对痢疾杆菌、大肠杆菌、金葡菌引起的肠道感染、眼结膜炎、化脓性中耳炎等有效,临床主要用于肠道感染的治疗。随着近年来研究的深入,发现Ber除用于肠道感染外还具有广泛的药理作用[2,3]和用途。1 Ber的口服吸收近年来研究表明,人口服Ber后能够被吸收,而且能够达到有效的血药浓度。用PR-HPLC方…  相似文献   

11.
黄连性寒、味苦 ,传统上多用于肠胃湿热所致的腹泻、痢疾、呕吐、热盛火炽、烦燥、痈肿疮毒等症。现代药理研究表明 ,黄连含有小蘖碱、黄连碱、甲黄连碱及棕榈碱等化学成分 ,因此具有较强的抗菌作用。同时 ,它应用于临床治疗多种疾病 ,现报告如下。1 治疗高血压黄连素片 ,每日 0 75~ 4g ,分 3~ 4次口服 ,6~ 1 4日为 1个疗程。曾以此法治疗 1 7例高血压 ,其中 1 3例服药后数天内血压降至正常范围。2 治疗心律失常黄连素片 ,每日 4次 ,每次口服 0 4g。显效后逐渐减至维持量 ,若服药 5~ 7日仍无效或未有显效者 ,则加量至 0 5~ 0 6…  相似文献   

12.
“脑复灵胶囊”来源于唐《外台秘要》“黄连解毒汤”方 ,由黄连、黄柏、黄芩、栀子四味药组成。是清热解毒的代表方剂。  日本汉方医药对“黄连解毒汤”治疗脑血管障碍后遗症[1 ] 进行了临床研究[2 ] 。查阅《中国药典》(95版一部 ) [3] 和《植物药有效成分手册》[4] 其药理成分黄连、黄柏主含盐酸小檗碱 (C2 0 H1 6CINO4) ;黄芩主含黄芩甙 (C2 1 H1 8O1 1 ) ;栀子主含栀子甙 (C1 7H2 4 O1 1 )。以上药材性、味均苦、寒 ,功能与主治也均具清热燥湿、泻火解毒 ,治疗高热烦渴与神昏血热吐衄等功效 ,从所含化学成分和辨证论治角…  相似文献   

13.
五倍子对140株肠球菌的抑菌效果观察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中药五倍子具有收敛、止血等作用 ,对肺炎球菌、链球菌、伤寒杆菌、绿脓杆菌、猪霍乱沙门菌均有抑制作用 [1]。然而亦有报道五倍子对金葡菌无抑制作用 [2 ] ,周邦靖等报道五倍子对淋球菌及小肠结肠炎耶氏菌抗菌力强 ,其抑菌环直径≥ 2 7mm[3 ,4] 。此外 ,周邦靖等还报道五倍子对肺炎克雷伯菌的 MIC为 1∶ 1 0 [5] 。以上报道多为定性实验 ,且使用菌株大多为 1株。经初步检测 ,五倍子对金葡菌、表皮葡萄球菌的抑菌效果均较好 ,我们曾进行五倍子等中药对 2 8株肠球菌的最低抑菌浓度测定 ,因菌株太少 ,又未进行种的区分 ,但五倍子水煎液对肠…  相似文献   

14.
探讨黄连和黄芩配伍代谢性相互作用的机制.大鼠连续ig黄连、黄芩及药对提取物7d诱导肝药酶后,采用cocktail探针底物与肝微粒体体外温孵法,通过HPLC同时检测肝微粒体中5种探针底物代谢消除率,评价各给药组对大鼠肝微粒体CYP450酶活性的影响.与空白组相比,黄连对CYP2D6,CYP1A2呈显著抑制作用;黄芩对CYP1 A2,CYP2E1,CYP2C9具有显著抑制作用.黄连、黄芩按1∶1配伍后仅对CYP1 A2显示抑制作用,对CYP2D6,CYP3A4则呈显著的激活作用;而黄连、黄芩按2∶1配伍后对代谢酶的激活作用消失,表现为对CYP1A2,CYP2C9的显著抑制.结果表明黄连与黄芩对P450酶主要表现为抑制作用,二者按一定比例配伍后作用特点发生改变,呈现出激活和抑制的双重性,且与配伍比例相关.推测黄连与黄芩配伍对代谢酶的抑制和诱导作用是其发挥减毒增效作用的原因之一.  相似文献   

15.
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地耳草中槲皮素的含量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地耳草又名田基黄为藤黄科植物地耳草HypericumjaponicumThunb .的干燥全草。具有清利湿热,散瘀消肿的作用。用于急、慢性肝炎,疮疖痈肿。田基黄注射液对CCl4所致的肝损伤有明显保护作用[1] 。田基黄注射液能抑制CCl4所致的SGPT升高和肝脂质过氧化,尤其对CCl4引起的肝细胞色素P 4 5 0含量的降低具有明显保护作用[2 ] 。地耳草还对肿瘤细胞有抑制作用,而对正常细胞无抑制作用[3 ] 。地耳草的化学成分主要有黄酮、黄烷醇及其苷类  相似文献   

16.
目的:研究三七-黄连药对不同比例配伍对三七中3个有效成分(三七皂苷R_1、人参皂苷Rg_1、人参皂苷Rb_1)溶出率的影响。方法:三七与黄连分别按1∶0、4∶1、3∶1、2∶1、1∶1、1∶2、1∶3、1∶4和0∶1共9个比例配伍,乙醇回流,制得供试品,在HPLC条件下进行分析,计算溶出率,然后考察溶出率与配伍比例之间的关系,最后采用归一化处理,从而得到三七-黄连最佳配比。结果:随着三七-黄莲药对中黄连比例的增加,3个活性成分的溶出率先升高后降低,当三七-黄连配伍比例为2∶1时,3个成分的总溶出率最高。结论:三七与黄连配伍后三七皂苷R_1、人参皂苷Rg_1、人参皂苷Rb_1溶出率的变化规律可为两药配伍提供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17.
《中成药》2017,(7)
目的探索黄连-厚朴药对9个配伍比例(0∶1、1∶5、2∶5、2∶3、1∶1、3∶2、5∶2、5∶1、1∶0)对抑制神经氨酸酶活性的影响。方法底物荧光检测法测定不同配伍比例药对对神经氨酸酶的抑制活性,非线性回归法确定量效曲线参数,建立三维响应曲面模型,响应面法分析配伍比例与抑制作用的关系。结果各配伍比例药对对神经氨酸酶均有抑制活性,在1∶1时作用最强。配伍比例在0.55∶1~1.11∶1时,药对表现出明显的协同作用(作用强度-0.800),而其他配伍比例下协同作用较弱,或产生相加甚至拮抗作用。结论该方法可为黄连-厚朴药对治疗流感时配伍比例的选择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18.
胃溃疡 (gastriculcer ,GU)的主要发病年龄为 4 5~ 5 5岁 ,男性略多于女性 ,男女发病约为 3∶1~ 1 0∶1 [1 ] 。其中有1 0 %~ 35 %的患者发生出血 ,3%的患者发生幽门狭窄 ,1 %的患者发生癌变 ;1 5 %~ 2 5 %的患者有家族史[2 ] 。针灸免对于本病有较好的治疗效果 ,现就近 2  相似文献   

19.
了解结核病的病因学有助于加深对结核病病因、发病和流行的理解。对结核病的临床诊治和预防控制都有重要意义。1结核菌属放线菌目,分枝杆菌科的分枝杆菌属,其中引起人类的主要为人型结核菌,牛型感染少见[1]。结核菌为  相似文献   

20.
黄连素学名小檗碱,是中药黄连中的主要生物碱。黄连来源主要包括毛茛科黄连、三角叶黄连、云连的干燥根茎。黄连素临床上主要用于肠道感染的治疗,目前越来越多的研究发现,在免疫调节、治疗糖尿病、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