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10 毫秒
1.
十二指肠Brunner腺腺瘤1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患者男性 ,32岁。因中上腹不适 2个月 ,黑便 2次入院。所排黑便成形 ,不伴恶心、呕吐及腹痛。查体 :无明显贫血貌 ,腹平软 ,无压痛、反跳痛。消化道钡透示十二指肠球部隆起型肿块 ,3cm× 2 .5cm× 2 .5cm大小 ,未见溃疡。胃镜示十二指肠球部隆起型病变 ,表面光滑 ,色红 ,顶端稍凹陷 ,未见溃疡。胃镜活检标本病理诊断 :炎性坏死组织 ,局灶性上皮轻~中度不典型增生。手术见息肉样肿瘤位于十二指肠球部前壁 ,蒂较宽 ,突向肠腔 ,行肿块切除。病理检查 巨检 :带蒂结节 1枚 ,3 3cm× 2 5cm× 2 5cm大小 ,蒂直径 1 8cm ,长 0 5cm ,肿块表面覆…  相似文献   

2.
<正>患者,女性,17岁,以反复黑便伴头晕、乏力半月就诊。门诊以上消化道出血收住院。胃镜所见:十二指肠球部见1.2 cm×1.2 cm息肉样黏膜隆起,见活动性出血及血痂,用盐水冲洗后仍有活动性出血,用四枚钛夹夹闭后仍有活动性出血。手术所见:幽门口下方约2 cm、十二指肠球部可触及约1.5 cm×1.5 cm肿块样物,纵行切开十二指肠前壁,见1.5 cm×1.5 cm血块样不规则肿物,呈息肉样。  相似文献   

3.
患者男,26岁。因呕血、黑便1d入院。患者无诱因1d内呕吐咖啡样液3次、排柏油样便2次,伴头晕、乏力不适,但无腹痛等症状。既往体健。查体:T36.5℃、P100次/min、BP110/70mmHg,无其他异常。经输液、血浆和止血剂等治疗,未再呕吐和便血。做胃镜检查,发现十二指肠球部前壁1个1.0cm。圆形凹陷,其上覆厚白苔,有活动性出血,喷洒5%孟氏液10ml,出血停止。临床诊断:上消化道出血,十二指肠球部溃疡。入院急查心电图示,12导联上P波在QRS波群前、后;多数P波在QRS波前,P—R间期0.10s,有的P波落在S波终末处,  相似文献   

4.
我院1995 - 0 2~2 0 0 4 - 0 3对于十二指肠球部溃疡病灶在传统方法需要行旷置式处理十二指肠残端时,均采用开放式的十二指肠残端处理,共38例,效果满意,现报道如下。1 对象和方法1.1 对象 本组男2 1例,女17例,年龄2 9~72岁。有明确上消化道出血病史17例,而其中因急性上消化道大出血伴休克入院8例,除急诊入院外,其他病例均行胃镜及上消化道钡餐造影检查,其中有不同程度的幽门梗阻2 3例,复合溃疡7例。1.2 方法 均行毕氏 式的胃大部分切除术,十二指肠残端均采用开放式处理关闭—从幽门部前壁向十二指肠球部方向纵行剪开,使其刚好超过十…  相似文献   

5.
1病历摘要 女,73岁。因反复上腹部疼痛1 a、加重1个月来我院就诊。患者1 a前每于饮食不当出现上腹疼痛,饥饿时尤重,服胃药可好转,但反复发作,从未系统检查,1个月前患者再发上述症状,自服药效果差,故来我院就诊。胃镜提示:十二指肠球前壁可见直径约3.0 cm大溃疡,被覆污苔,边缘不整齐,周围充血水肿明显,致球腔狭窄。内镜诊断:十二指肠球溃疡。经住院治疗10 d,好转出院。2个月后,患者再发上腹部疼痛,且伴恶心、呕吐,复查胃镜提示:十二指肠球部可见直径约3.0 cm隆起病变,表面充血、糜烂。凹凸不平,内镜诊断:十二指肠占位病变。病理回报:重度慢性炎症。立即手术治疗,术中可见:十二指肠触到5cm×4 cm×4 cm不规则包块,质地中等度硬,浆膜未发现浸润病变,行远端胃大部切除,胃空肠吻合术。手术切除标本病理回报:胃淋巴肉瘤。2讨论十二指肠原发性恶性淋巴瘤是淋巴结以外的淋巴组织的恶发肿瘤,临床上较少见,由于本病病史、症状及体征缺乏特异性,所以临床上极易误诊。胃肠道恶性淋巴瘤常见有肿块型、结节型、溃疡型及浸润型四种类型,而此病例为溃疡型转化为肿块型,临床非常罕见,因此对消化性溃疡病例,治疗后,应常规复查胃镜,  相似文献   

6.
上消化道出血是一种常见的临床急症。多见于消化道溃疡、糜烂性胃炎、消化道肿瘤等,而小儿则以十二指肠球部溃疡较为多见。2000年1月至2003年12月,我院用潘托拉唑与法莫替丁治疗小儿十二指肠球部溃疡出血100例,比较两药的疗效,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7.
1 病例资料男 ,5 0岁。主因上腹不适 ,后背部隐痛近 1年 ,反酸、嗳气、消瘦 3个月入院。同年 9月与 10月曾 2次做上消化道造影 ,诊断为胃窦炎及十二指肠球部溃疡 ,对症治疗无好转 ,且明显消瘦 (半年内体重下降 5kg)。于入院后再次做上消化道造影示十二指肠球部变形 ,未见龛影。印象为十二指肠球部溃疡。胃镜检查发现十二指肠球部深大溃疡 ,直径约 2cm大小 ,占据整个球腔 ,被覆较厚灰白苔 ,取活组织病理检查 ,报告为十二指肠低分化癌。即行手术治疗 ,术中除见十二指肠球部病变外 ,其周围尚有肿大淋巴结 ,小肠有一处疑为转移灶。行胃空肠…  相似文献   

8.
患者女性,42岁。胃病史10年,反复上消化道出血3次,2年前胃镜检查:球部后壁近大弯侧可见一粘膜隆起,无蒂,表面粘膜糜烂,曾诊为十二指肠球炎,假性息肉。此次因排黑便伴头昏、胃痛3天入院。查体:慢性消瘦面容,贫血貌,无阳性体征。血红蛋白SOg/L。拟诊十二指肠球部溃疡,行胃大部切除术。病理检查十二指肠球部前壁小弯侧浆膜面见一肿物4cmX3·scmX3cm,有包膜,切面灰白色,质中。肿瘤处粘膜面见1.ZcmX0.scm溃疡。镜检:瘤细胞由圆形及梭形细胞构成,细胞胞浆透明,核圆、卵圆及梭形,少数细胞核有异型性,无核分裂。梭形细胞…  相似文献   

9.
对我院原发性十二指肠球部恶性淋巴瘤1例分析如下。男,50岁。200909中旬开始间断性上腹部隐痛,2009—09—24门诊胃镜:十二指肠球腔变形,前壁见一直径约1.2cm类圆形深凹陷溃疡,底部覆黄苔及陈旧性血痂,边缘尚规整,周围黏膜充血水肿,镜检诊断:十二指肠球部溃疡,门诊给予抑酸、保护胃黏膜治疗10d余,效果欠佳,患者上腹部疼痛逐渐加重,  相似文献   

10.
黄艺 《临床荟萃》2001,16(12):556-557
消化性溃疡是上消化道出血首要病因 ,而十二指肠溃疡出血发生率是胃溃疡的二倍 ,并且出血量大 ,易复发出血。为提高临床疗效 ,对我院 1997~ 1998年应用奥美拉唑与西咪替丁治疗72例球部溃疡出血患者 ,疗效分析如下。1 临床资料1.1 病例选择  48小时内有上消化道出血临床症状伴黑便或呕血 ,估计出血量在 40 0~ 10 0 0ml,并经胃镜诊断为十二肠球部溃疡 (DU)的 72例住院患者。奥美拉唑治疗组 2 8例 ,年龄 16~5 7岁 ,平均 2 9.6岁 ,男 2 3例 ,女 5例。西咪替丁对照组 44例 ,年龄 18~ 5 6岁 ,平均 2 9.4岁 ,男 3 5例 ,女 9例。两组在性…  相似文献   

11.
吕汝琦  杨培  庄文  赵波 《华西医学》2003,18(1):110-110
Dieulafoy病临床较为少见 ,常以突发的上消化道大出血就诊。因缺乏典型的病史和体征 ,术前很难做出确定性诊断。当合并消化性溃疡或肝硬化门脉高压时 ,更易误诊、漏诊。近年来我院共收治 3例 ,现报告如下。1 临床资料例 1 ,男 ,52岁。因反复呕血、便血 2 0天入院。 1 6天前因内科治疗无效在外院诊断为十二指肠球部溃疡出血 ,行胃大部切除术。术后仍反复出现呕血、黑便。胃镜检查见胃内大量鲜血及血凝块 ,无法判断出血来源。急诊手术纵行切开胃前壁 ,见胃后壁距贲门 3cm处黏膜有 0 5cm隆起、糜烂 ,去除血凝块后有喷射性出血。…  相似文献   

12.
内镜诊断异位胰腺3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1 病例资料 例1 女,50岁,农民.因反复上腹疼痛,嗳气,反酸20年,伴解黑便1d就诊.胃镜见胃窦大弯侧距幽门口2.0cm处有一广基粘膜隆起,大小1.0cm×1.0cm×0.5cm,顶部见一长约5mm纵行裂隙状开口,表面粘膜光滑,色泽正常,于凹陷开口处活检3次;十二指肠球部前壁见一类圆形约8mm大小凹陷溃疡,疡面覆盖厚污苔,疡周粘膜明显充血水肿.内镜诊断:十二指肠球部前壁溃疡(A1期),胃窦大弯异位胰腺?病理活检示少许正常胃粘膜组织.最终经胃大部分切除术后病理诊断为十二指肠溃疡及胃窦粘膜下及肌层异位胰腺.  相似文献   

13.
患者男性,30岁。因上腹部疼痛半年,加重一月人院。化验:大便潜血强阳性,上消化道钡餐,胃镜检查均诊断为十二指肠球部溃疡出血,行手术治疗;术中见十二指肠球部后壁有一硬结,约3cmx4cln大,与周围粘连,分离周围组织见溃疡已穿透浆膜。浆膜周围未见肿大淋...  相似文献   

14.
胃回肠错吻2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1 病例报告例 1 男 ,2 8岁。因十二指肠球部溃疡在外院行毕 氏胃大部切除术。术后无肛门排气排便 ,进行性腹胀 ,第 3天突发腹痛 ,自右上腹始 ,迅速波及全腹 ,伴恶心、发热 ,治疗 2 d无效转入我院。查体 :一般情况差 ,急性病容 ,腹膨隆 ,腹肌紧 ,全腹压痛、反跳痛明显 ,有腹水征 ,肠鸣音弱 ;腹部 X光透视见少量肠腔积气 ,血常规正常 ;腹穿抽出黄绿色混浊液。即行剖腹探查术 ,术中吸出约 5 0 0 0 ml淡黄绿色混浊液 ,见十二指肠残端瘘、结肠前残胃回肠错吻 ,吻合口距回盲部约 2 0 cm ,行十二指肠残端置管造瘘及残端周围引流、胃回肠吻合口…  相似文献   

15.
肖文  赵超 《中国内镜杂志》2004,10(1):110-110
1 临床资料患者女 ,4 9岁。因反复上腹部烧灼样疼痛 2年余就诊。查体 :心肺正常 ,上腹部轻压痛。内镜检查 :食管黏膜未见异常 ;胃体、胃窦黏膜轻度充血水肿 ;幽门圆形 ,开闭自然 (图 1) ;十二指肠球腔明显增大 ,并见左右并排的两个圆形开口 ,直径约 1.5cm(图 2 ) ,均见气泡逸出和黄绿色十二指肠液返流 ,但进镜困难 ,开口间为一宽约 1.0cm的黏膜隔将二者分开 ,黏膜完整稍充血 ,未见溃疡或糜烂 ,合拢的活检钳可进入约 10cm无明显阻力。内镜诊断 :十二指肠重复畸形 ,慢性浅表性胃炎。次日行上消化道钡餐检查 :食道通过顺利 ,胃底及胃体黏膜皱…  相似文献   

16.
对十二指肠末段癌误诊为胰腺囊肿1例分析如下。1病历摘要 男,65岁。胃大部切除毕Ⅱ吻合术后20d,腹部及腰背部胀并发热10d急转我院。患者1个月前因腹胀,恶心,呕吐在当地医院手术治疗,术中见胃扩张下达耻骨联合,十二指肠球部有2cm×3cm疤痕,按“十二指肠球部溃疡并幽门梗阻,重度胃扩张”,行“胃大部切除,毕Ⅱ吻合术”。术后10d再度出现腹胀及腰背部胀痛,逐渐加重,伴畏寒,发热,体温达41℃。病后大小便正常,体重减轻15斤。既往有腹痛病史10a余,胃镜检查称“溃疡病,慢性浅表性胃炎”。  相似文献   

17.
1 临床资料患者 ,男 ,5 4岁 ,因腹胀、黑便 1周入院。入院后查体 :皮肤、结膜、甲床苍白。手臂、前胸等身体多处可见大小不等青色瘤样结节多处 ,质硬、活动度差、界限清楚、无压痛。双侧腹股沟淋巴结肿大。既往足跟部黑痣 2 0余年 ,4年前破溃行手术切除并诊断为恶性黑色素瘤。入院后胃镜检查 :胃体中部可见 8cm× 4cm不规则粘膜隆起 ,表面黑褐色 ,反复用生理盐水冲洗 ,无法冲净 ,中央有溃疡 ,质脆 ,触之易出血。十二指肠球部前壁可见一处 1.0cm× 0 .8cm不规则粘膜隆起 ,表面黑褐色。活检 4块 ,病理诊断为恶性黑色素瘤。2 讨论恶性黑色素…  相似文献   

18.
杨红  杨尧  雷秉钧 《华西医学》2002,17(4):550-551
慢性肝病常因上消化道出血 ,加重病情或导致死亡 ;2 0 %源于消化性溃疡(pepticulcer,PU) ,因此 ,正确认识及治疗十分重要。本文对 4 5例慢性乙肝病相关的胃十二指肠溃疡的内镜形态 ,组织学、幽门螺杆菌检测及临床转归进行了观察 ,现报导如下。1 对象及方法1 1 病例来源  1999年 10月~ 2 0 0 0年10月期间 ,4 5例经胃镜确诊为慢性肝病相关的胃十二指肠溃疡病患者。 38例来源于原华西医科大学附一院传染科 ,7例来源于成都铁路局中心医院消化科 ;慢性乙型病毒性肝炎 31例 ,肝炎后肝硬化 14例。慢性肝病诊断均符合第五次全国传…  相似文献   

19.
患者男,33岁,5个月前腹泻,严重脱水并大量呕血、便血入住当地医院后,诊断为十二指肠球部溃疡、严重贫血,予以输血,对症治疗好转出院。后于2月前自觉右腹部一核桃大小包块伴上腹隐痛、间歇黑便、腹泻等症状来我院就诊。查体:贫血面容,右上腹可触及8cm×10cm大小包块,质韧,活动性差,压痛明显,周围皮肤无红肿,肝、脾肋下未及,移动性浊音(-)。胃镜示:十二指肠球部可见溃疡约1·5cm×2cm,底被黄白苔,周围黏膜肿胀,先后做上消化道造影,腹部CT平扫、增强扫描及MRI均考虑为十二指肠球后瘘并周围组织包裹黏连可能,十二指肠平滑肌肉瘤不除外,后行剖…  相似文献   

20.
1临床资料患者男,57岁,农民。2个月前出现上腹痛饱胀不适进食后加重,到我院行胃镜检查示:十二指肠球部大弯侧见一1.2cm×1.5cm山田Ⅱ型息肉,表面糜烂,行内镜下高频电凝切除。切除肿物大小为1.0cm×1.5cm送病理检查。病理检查示:肿物内见十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