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探讨血流敏感散相—稳态自由激发序列(FSD-SSFP)对小腿动脉狭窄评估的准确性。方法选择2014年7月—2015年7月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安贞医院收治的16例患有下肢动脉疾病的患者,均进行下肢动脉核磁血管造影(MRA)检查,包括FSD-SSFP、增强MRA(CE-MRA)。所有患者在MRA检查前均进行超声检查,MRA检查结束1周内进行数字减影血管造影(DSA)检查。由2名具有5年心血管图像诊断经验的医生对血管狭窄程度进行评价。用Kappa检验分析MRA观察者间的一致性。用受试者工作特性(ROC)曲线比较FSD-SSFPMRA、CE-MRA、CE-MRA联合FSD-SSFP MRA(CE+FSD MRA)以及超声等4种检查方法诊断血管狭窄病变的准确度。结果以DSA为参照,以DSA为参照,FSD-SSFP MRA和CE-MRA均存在过度评价狭窄程度,超声低估狭窄程度。用DSA做参照标准,ROC曲线分析显示CE+FSD MRA曲线下面积最大(0.929),超声曲线下面积最小(0.860)。狭窄划界值为2时能够获得最大敏感度和特异度。结论在患有下肢动脉疾病患者小腿动脉的无创检查中,FSD-SSFP MRA能够提供高质量的诊断图像,无需对比剂,是CE-MRA良好的补充手段。CE+FSD MRA能够提高血管狭窄诊断的准确度。  相似文献   

2.
脑梗死MRI和MRA的诊断价值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常规MRI、MRA以及不同后处理方法对脑梗死的显示能力及诊断价值。方法应用磁共振T1WI、T2WI以及3D-TOF MRA对32例患者进行检查,并使用最大信号强度投影(MIP)、表面遮盖成像(SSD)、多平面重建(MPR)、容积重建(VR)等方法进行后处理。结果32例患者MRI均发现病灶,呈类圆形、梭形、不规则形、扇形等,为长T1、长T2信号,MRA发现血管异常29例,表现为动脉闭塞、狭窄和硬化。结论MRI及MRA为无创伤性显示脑血管的有效方法,提高对脑梗死常规MRI、MRA典型征象的认识,熟练掌握并灵活运用MRA后处理方法,可以科学地指导临床溶栓治疗,并可作为评价疗效的客观指标。  相似文献   

3.
目的评价应用磁共振血管成像(magneticresonanceangiography,MRA)及脑血管造影(digitalsubtractionangiography,DSA)在伽玛刀治疗颅内动静脉畸形时靶体积的差异,为精确确定脑动静脉畸形(brainarteriovenousmalformation,b AVM)治疗靶体积提供参考。方法选择我院b AVM患者136例,依照不同诊断方式分为DSA组和MRA组,各68例。比较分别应用头部MRA影像及DSA确定的临床治疗靶体积的差异。结果 MRA组供血动脉、引流静脉及血管巢的检出率(77.94%)显著高于DSA组(67.65%),P0.05;Spetzler-Martin分级MRA组检出率(79.41%)大幅高于DSA组(66.17%),P0.05。MRA组靶体积等剂量曲线包绕为78.12-88.94mm~3,平均包绕体积(85.34±2.35)mm~3,DSA组靶体积为61.72-71.33mm~3的等剂量曲线包绕,平均包绕体积(62.95±3.42)mm~3,P0.05。结论伽玛刀治疗b AVM时,MRA确定的靶体积大于DSA确定的靶体积,影像学诊断也更为精确,有临床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4.
通过MRA与DSA的对照分析,探讨MRA对颅内动脉瘤的诊断价值。 方法对50例49个颅内动脉瘤行3DTOF MRA检查,对照DSA检查结果,分析MRA表现。结果3DTOF MRA在检查颅内动脉瘤方面有以下特点(1)MRA结合原始图像可显示3mm以上各种类型动脉瘤及其发生部位。(2)原始图像可同时显示部分血栓性动脉瘤内血栓及通畅的瘤腔。(3)MRA能同时显示巨大动脉瘤及其以远的血管。(4)MRA能清晰显示全脑或每支脑动脉的三维解剖,有利于小动脉瘤与血管折曲的鉴别。结论作为一种无创的技术,3UTOF MRA在检查颅内动脉瘤方面是一种非常有价值的方法,它可以用于筛查和诊断颅内动脉瘤。  相似文献   

5.
三维动态增强磁共振血管成像(3D DCE MRA)是磁共振血管成像(MRA)新技术。收集2001年7月至2003年12月我科收治的35例肾上腺肿瘤患者的3D DCE MRA检查资料,以术中所见为标准,评估3D DCE MRA在肾上腺肿瘤术前诊断中的价值。  相似文献   

6.
磁共振动脉造影对椎动脉狭窄或变异的临床意义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探讨椎动脉经颅多普勒(TCD)、磁共振动脉造影(MRA)、脑干诱发电位(BAEP)及椎动脉超声对椎动脉狭窄或变异的诊断价值.方法 对89例椎基底动脉缺血患者进行椎动脉TCD、MRA、BAEP及椎动脉超声等检查.结果 89例患者中椎动脉TCD异常74例(83.15%),MRA异常47例(52.81%),椎动脉B超异常46例(51.69%),BAEP异常40例(44.94%).椎动脉TCD可清晰地反映血管的血流速度和方向,间接地反映血管狭窄,椎动脉MRA能清楚地显示血管病理形态,TCD异常率与动脉硬化和颈椎病有关,MRA的异常率与患者的病程长短有关.结论 椎动脉TCD、MRA、BAEP及椎动脉超声4种方法 合用,有助于全面客观地诊断椎动脉狭窄或变异.  相似文献   

7.
目的研究磁共振血管成像(MRA)联合三维动脉自旋标记技术(3D-ASL)在短暂性脑缺血发作(TIA)诊断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选取许昌市中医院接收的126例疑似TIA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所有患者均行MRA、3D-ASL及数字减影血管造影(DSA)检查,以DSA检查结果作为"金标准",统计MRA、3D-ASL单独及联合检查结果,对比分析MRA、3D-ASL单独及联合检查TIA患者的血管异常检出率及诊断TIA的诊断效能。结果 126例疑似TIA患者经DSA检查确诊为TIA患者的93例;MRA联合3D-ASL诊断TIA的灵敏度、准确度分别为98.92%、94.44%,均高于MRA、3D-ASL单独诊断(P0.05);MRA联合3D-ASL检查TIA患者血管异常检出率(83.87%)高于MRA、3D-ASL单独检查(P0.05)。结论采用MRA联合3D-ASL诊断TIA,能显著提高诊断灵敏度及准确度,且能有效提高患者血管异常检出率,有助于减少漏诊,进一步明确患者病情,可为临床诊断TIA提供数据参考。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彩超联合磁共振成像(MRA)和CT血管成像(CTA)在颈部动脉粥样硬化性狭窄患者中的诊断效果及价值。方法选择2016年至2017年12月入院治疗的颈部动脉粥样性狭窄患者60例,所有患者均经过手术病理检查最终得到确诊,手术前患者均行彩超、MRA、CTA检查,将彩超、MRA、CTA检查结果与手术结果比较,采用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分析彩超联合MRA和CTA在颈部动脉粥样硬化性狭窄患者中的诊断效能。结果彩超联合MRA和CTA最终确诊59例,符合率为98.33%(P0.05);彩超联合MRA和CTA检测诊断敏感性、特异性,均高于单一彩超、MRA和CTA检查(P0.05)。结论将彩超联合MRA和CTA用于颈部动脉粥样硬化性狭窄患者中效果理想,值得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9.
邓秋英  呼健 《现代医学》2001,29(1):31-32
目的探讨脑血管病的临床表现与磁共振成像(MRI)、磁共振血管成像(MRA)之间的相关性以及MRI、MRA对其的诊断价值。方法对50例有神经系统症状和(或)体征的老年病人作MRI和MRA检查,从其病因、临床特点、影像学特征进行分析。结果MRI显示38例脑实质改变(脑梗死、出血、腔隙性梗死、皮层下缺血灶),1例毛细血管扩张症,1例左侧小脑半球海绵状血管瘤和1例不典型小脑扁桃体疝。MRA显示40例有血管病变(动脉狭窄、闭塞、分支减少)。结论脑血管病以缺血性脑卒中为主,最常受累的血管是大脑中动脉。MRI和MRA联合检查可同时显示脑实质和脑血管情况,为临床诊断和治疗提供更多的信息。  相似文献   

10.
椎基底动脉供血不足临床诊断方法的对比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陈峰  王慧 《基层医学论坛》2006,10(9):402-404
目的分析、探讨TCD、CDFI和椎动脉核磁共振血管造影(MRA)对椎基底动脉供血不足(VBI)的诊断价值和意义。方法共30例患者,男16例,女14例,年龄41岁 ̄72岁,平均年龄53.89±9.27岁。符合椎基底动脉供血不足诊断标准,分别进行椎动脉MRA、TCD和椎动脉超声等检查。结果30例患者中椎动脉MRA异常18例(60.0%),TCD异常23例(76.7%),椎动脉B超异常17例(56.7%)。结论椎动脉MRA、TCD和椎动脉超声3种方法合用,有助于全面客观诊断椎基动脉供血不足。  相似文献   

11.
目的 评价三维造影剂增强磁共振血管成像(3D CE MRA)显示肝动脉系统的价值。方法 40例肝细胞癌患者行肝动脉系统3D CE MRA成像。评价3D CE MRA显示肝动脉系统的显影质量,诊断肝动脉系统解剖和变异的能力。3DCEMRA的结果与常规血管造影术(32例)或手术(8例)对照。结果所有病例,3D CE MRA清楚显示肝动脉系统。3D CE MRA准确显示所有31例肝动脉系统的正常解剖。3D CE MRA检出9例解剖变异中的7例。3D CE MRA显示肝动脉解剖与变异的总体准确性为95%。3D CE MRA又可显示肝内肿瘤染色、动静脉瘘形成以及肝动脉受累情况。结论 3D CE MRA是一项显示肝动脉系统的有用技术。  相似文献   

12.
目的对比分析头颅CTA和MRA应用于颅内动脉瘤的诊断效果,探讨MRA颅内动脉瘤显示情况及其诊断价值。方法 156例颅内动脉瘤患者分别予以头颅CTA和MRA检查。结果头颅CTA检出151例(96.8%),MRA检出130例(83.3%),头颅CTA检出率高于MRA(P<0.01);两种方法检测得到的动脉瘤颈部及瘤体的最长径接近(P>0.05)。结论头颅CTA和MRA法各具特点,选择方法时需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CTA是一种新型的无创、无并发症、快速、简便、低费用的影像技术,诊断价值相对更高。  相似文献   

13.
目的比较磁共振血管造影(MRA)与数字减影脑血管造影(DSA)在颅内动脉瘤(IAN)诊断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收治且经手术病理确诊的52例IAN患者的临床资料,所有患者入院后均接受MRA、DSA检查,比较MRA、DSA诊断颅内动脉瘤的准确性,分析其诊断价值。结果DSA动脉瘤检出率为98.21%,MRA检出率为94.64%,两者检出率相近,对比无统计学意义(P0.05);且MRA、DSA测定瘤体直径及瘤颈宽度对比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采用MRA诊断颅内动脉瘤准确性与DSA相近,且无创,能较好显示动脉瘤三维构象与瘤体形态,可作为颅内动脉瘤诊断的首选方案,但对MRA无法确诊者,需辅以DSA检查。  相似文献   

14.
磁共振血管成像(Magnetic Resonance Angiogmphy.MRA)技术已较广泛应用于临床。根据其成像原理,MRA可分为时间飞越法血管成像(Time-Of-Flight。TOF)和相位对比血管成像法(Phase-Contrast,PC)。为探讨高埸强MRA的效果,我们分析61例高埸强颅脑MRA的有关技术问题。  相似文献   

15.
目的评价磁共振血管成像(MRA)对急性脑梗死病变范围、狭窄程度的评估价值。方法对我院2017.1~2019.1间确诊急性脑梗死且接受数字减影血管造影(DSA)、MRA、磁共振弥散成像(DWI)检查的90例患者的影像学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观察MRA检测脑血管狭窄的诊断结果,以DSA为"金标准",确定MRA诊断脑血管狭窄的灵敏度、特异度、准确度、阳性预测值、阴性预测值、Kappa值,并比较MRA与DWI对于腔隙脑梗死与大面积脑梗死的诊断结果。结果 90例患者中,DSA检出68例(75.56%)患者存在脑血管狭窄或闭塞,MRA检出64例(71.11%)患者存在脑血管狭窄或闭塞,MRA诊断血管狭窄的灵敏度、特异度、准确度、阳性预测值、阴性预测值、Kappa值分别为91.18%、90.91%、91.11%、96.88%、76.92%、77.33%;MRA检查发现腔隙脑梗死47例,大面积脑梗死43例;DWI检查发现腔隙脑梗死44例,大面积脑梗死46例,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0.200,P=0.655)。结论对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患者,MRA可有效评估脑血管狭窄情况,明确脑梗死范围,可为早期治疗、改善预后提供重要依据。  相似文献   

16.
磁共振血管成像对颅内动脉瘤的诊断价值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磁共振三维时间飞越血管成像(3D-TOF MRA)对颅内动脉瘤(ICA)的诊断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经手术或数字减影血管造影(DSA)证实的66例AN的3D-TOF磁共振血管成像(MRA)表现。结果66例动脉瘤患者共发现68个动脉瘤,其中3D-TOF MRA共检出动脉瘤63个,3例因完全血栓形成,2例因出血背景未明确显示瘤体,敏感性92.65%(63/68)。68个颅内动脉瘤中有7个磁共振成像平扫检查阴性,其中的6个MRA能明确显示动脉瘤。结论3D-TOF MRA是诊断颅内动脉瘤的首选方法。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磁共振血管成像技术(MRA)联合三维动脉自旋标记技术(3D-ASL)检查在缺血性脑血管疾病(ICVD)诊断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选取2017年11月至2018年11月漯河医学高等专科学校第二附属医院收治的64例临床常规检查确诊为ICVD的患者,均接受MRA、3D-ASL检查。对比MRA、3D-ASL及两者联合检查检出率,重建原始图像,得到脑容量(CBF)图,检测相对脑流量(rCBF)。结果 3D-ASL检出率高于MRA,联合检查检出率高于MRA、3D-ASL单一检查,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ICVD患者患侧的平均rCBF比值(0.77±0.19)低于健侧(0.95±0.1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结论 3D-ASL在ICVD中诊断价值高于MRA,且前者可定量分析ICVD患者脑组织血流灌注程度,两者联合使用,可进一步提高ICVD的诊断准确率。  相似文献   

18.
目的:对TCD、CTA、MRA及DSA在脑动脉瘤诊断过程中的意义进行分析探究。方法:选取在我院接受治疗的120例脑动脉瘤患者作为本次研究对象,分别采用TCD、CTA、MRA及DSA对其进行检查,对比分析检查结果情况。结果:DSA检测的总错误率(3.34%)明显低于CTA的总错误率(29.17%)、MRA的总错误率(30.84%)及TCD的总错误率(31.67%),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DSA检测的满意程度(95.00%)明显高于CTA的满意程度(60.00%)、MRA的满意程度(55.00%)及TCD的满意程度(50.0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DSA检测脑动脉瘤的准确性高,错误率低,明显优于MRA及CTA、TCD,安全性高,值得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9.
目的研究磁共振成像(MRI)结合磁共振血管成像(MRA)诊断脑血管畸形的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2017年8月到2019年8月到我院就诊疑似脑血管畸形患者86例,其中经过确诊80例,所有患者均进行MRI及MRA检测。以手术病理结果为"金标准",统计MRI、MRA及两者结合对脑血管畸形的诊断效能,统计MRI、MRA及两者结合对不同部位病变的检出率,统计MRI、MRA及两者结合对不同类型病变的检出率,统计MRI、MRA及两者结合检测的海绵血管瘤病灶面积。结果 MRA结合MRI的诊断准确性高于MRI、MRA,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三种检测方式诊断灵敏性、特异性无统计学差异(P0.05);三种检测方式对不同部位病变的检出率无明显差异,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三种检测方式对不同分型病变的检出率无明显差异,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MRI结合MRA检测海绵状血管瘤的病灶面积大于单一检测,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MRI结合MRA诊断脑血管畸形诊断效能更好。  相似文献   

20.
MRA对头颅血管病变的诊断价值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杨扬  DONG Yu-hai  殷洁 《实用医技杂志》2008,15(19):2468-2469
目的:探讨MRA对头颅血管病变的诊断价值。方法:对156例头颅血管病变患者,进行MRI与MRA检查,分析其影像特点。结果:156例中动脉瘤(23例)MR检查(MRI+MRA)检出率为93.8%(21/23),动静脉畸形23例,MR检查(MRI+MRA)检出率为100%。而海绵状血管瘤17例MRI检出率为100%。血管硬化狭窄MRA的检出率为90.1%,血管闭塞的检出率两者均为100%。结论:MRA能无创有效地诊断头颅血管病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