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输血是梅毒传播的一个重要途径,近年来梅毒感染率呈明显上升趋势[1],为了防止经输血传播梅毒,提高血液质量,对献血者进行梅毒检测是有效的防范措施之一.我们对本市2000~2003年无偿献血者梅毒抗体检测阳性血清特征统计分析如下.  相似文献   

2.
艾滋病(AIDS)是由人类免疫缺陷病毒感染引起的一种传染病,一旦感染,目前尚无有效方法进行医治。输血是艾滋病传播的重要途径之一,为了了解日照地区的艾滋病感染情况,更好地保护献血者和受血者的身体健康,我们对1997~2000年该地区的献血者进行了抗-HIV(人类免疫缺陷病毒)血清学检测,现将检测结果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3.
艾滋病和梅毒可通过输血传播 ,为预防输血传播疾病的发生 ,保证输血安全 ,我们对柳州市1997~2000年5年中献血者进行检测 ,现报告如下。1材料和方法1.1调查对象1997年1月至2000年12月到我单位献血者91701名。其中有偿献血者77046名 ,无偿献血者14655名。1.2试剂抗_HIV试剂由厦门新创生物技术公司和华美生物技术公司提供 ,梅毒试剂由荣盛生物技术公司提供。1.3仪器英国DENLEYW4洗板机 ;英国DENLEYMK2酶标仪。1.4检测方法抗_HIV采用ELISA法 ;梅毒检测采用TR…  相似文献   

4.
降低临床输血风险和输血误差的应对措施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本文通过分析临床输血风险和潜在风险以及避免或者最大限度的减少这些风险所应该采取的措施和策略,以及出现了输血风险应该采取的对策提供科学依据.[方法]收集全国部分输血和输血相关文献及珠海临床输血近10年的经验教训进行综合分析.[结果]珠海市经过10年的努力成分输血率由1997年的53.0%到2007年的99.8%以上,特别是落实两个<规范>后,临床用血更加合理,无偿献血率由1997年的68.0%上升到现在一直保持100.0%,由于血源问题得到了有效的解决,献血者经血传播疾病的检出率逐年降低;梅毒由1997年的1.25%下降到2007年的0.46%;乙肝由1997年的6.3%下降到2007年的2.0%.[结论]落实<临床输血规范>和<血站质量管理规范>可以最大限度减少输血风险.  相似文献   

5.
目的评估石家庄地区输血传播HBV、HCV、HIV的残余风险。方法以石家庄地区2013年1月-2014年12月献血者ELISA筛查数据及其基本资料为基础,采用(WP/I)、(WP/LTR)数学模型分别评估重复献血者及初次献血者传播HBV、HCV、HIV的残余风险。结果 2013年1月-2014年12月石家庄地区献血者,经ELISA检测后输血传播HBV、HCV、HIV的残余风险分别为1∶28 714、1∶41 102、1∶601 506。结论本地区经ELISA检测后存在输血传播病毒残余风险,核酸检测技术(NAT)应用于血液筛查可降低输血传播HBV、HCV、HIV残余风险。  相似文献   

6.
HIV流行形势及医院感染防范措施   总被引:17,自引:10,他引:17  
目的了解HIV的流行形势、评估当前流行形势对我院输血安全和HIV医院感染的影响并探讨应对措施.方法对1995~2004年6月期间从门诊患者、住院患者和献血者中检出HIV抗体阳性者的情况进行分析.结果HIV抗体阳性者检出情况:1995年从患者中检出1人,1997年从患者和献血者各检出1人,1999年从患者中检出4人,2000年从献血者中检出1人,2001年从献血者中检出2人,2002年从患者和献血者中各检出5人,2003年从患者中检出10人、从献血者中检出1人,2004年(1~6月)从患者中检出11人、从献血者中检出6人;累计检出48人,其中患者32人、献血者16人,男性32人、女性16人.结论在2001年及以前,HIV感染呈零星散发现象,2002年开始,HIV呈暴发趋势;献血者HIV检出率随整个人群HIV感染率的升高而升高,输血安全问题面临新的压力,医务人员HIV职业暴露面临更大的危险,HIV的医院感染问题必须引起高度重视.  相似文献   

7.
各国都非常重视预防与控制HIV输血传播,目前我国通过血液和血液制品感染HIV占1.5%[1].如何保证血液安全、防止HIV经输血传播是血站所面临的一项艰巨任务.为了解宜昌市无偿献血者HIV感染情况,评价献血者HIV筛查策略效果,作者对宜昌市近3年无偿献血者HIV抗体检测结果,进行回顾性调查.  相似文献   

8.
构建数学模型对输血残留风险评估是当前实用且有效的方法。根据重复献血者经常参加献血的特点,可运用“重复献血者献血间隔期转阳”模型计算重复献血者的发病率;根据疾病在人群中的流行特点,可运用“现患率随年龄增加”模型计算初次献血者的发病率;根据血液筛查检测窗口期的特点,可运用“残留风险与发病率和窗口期长度相关”模型计算残留风险。本研究联合运用上述3种数学模型,对输血传播丙型肝炎病毒(HCV)的残留风险进行探讨,并以上海地区献血者资料为实例,在对所有筛查不合格样本进行确认的情况下,评估得出上海地区2007年1月1日至2008年12月31日期间输血传播HCV的残留风险为1∶101 000。利用数学模型的方法评估输血传播HCV的残留风险具有参考价值,上海地区输血传播HCV的残留风险处于较安全的水平。  相似文献   

9.
为了解滨州市献血者中梅毒的感染情况,加强在献血者中的检测,以有效地预防输血后梅毒的发生.对1999~2003年到滨州市中心血站献血的109 036名献血者进行梅毒检测.  相似文献   

10.
为了降低输血风险,最大限度防止经血传播梅毒,为无偿献血招募、体检咨询、献血者信息管理、血液检测等方面,制定有效的应对防范措施提供依据,笔者对乌海市1999年1月-2010年9月献血人群梅毒感染情况进行了分析,现报道如下。1资料与方法1.1调查对象乌海市1999年1月-2010年9月43 267名自愿无偿献血者,其中梅毒检测阳性  相似文献   

11.
做好献血者检测工作,可以有效地防止经输血传播疾病的发生.受血者输血前相关项目检测也同样重要.由于受条件设备的限制,我站协助了市区和部分乡镇医院作输血前标本检测,现将检测结果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2.
献血者中人类嗜T—淋巴细胞病毒Ⅰ型流行病学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人类嗜T-淋巴细胞病毒Ⅰ型(HTLV-Ⅰ)是成人T-细胞白血病(ATL)的病因[1],且与某些神经系统疾病如:热带痉挛性下肢瘫痪/HTLV-Ⅰ相关脊髓病(TSP/HAM)密切相关[2],输血是传播HTLV-Ⅰ的重要途径,日本、美国、法国等许多发达国家,均将HTLV-Ⅰ检测列为献血者必检项目,以预防和控制HTLV-Ⅰ经输血传播.目前,我国献血者中HTLV-Ⅰ感染、流行情况已有一些报道[3],但尚未规定对献血者开展HTLV-Ⅰ检测.为了解南京地区献血者状况,作者对南京地区献血者进行了HTLV-Ⅰ流行病学调查,现将结果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3.
冯霞  史志旭 《中国校医》2002,16(2):128-129
自 1997年日本学者Nishizawa、Okamoto等报道献血者输血传播病毒 (TTV)以来 ,已有的资料表明 ,TTV与ALT升高存在一定程度的一致性 ,可能是原因不明肝炎ALT升高的原因。TTV可以和A~E型肝炎病毒重叠或联合感染 ,可能是一种新的输血后肝炎的病原体[1,2 ] 。为了解TTV在献血人群中的感染情况 ,我们于 2 0 0 1年采用ELISA方法对部分有偿和无偿献血者作抗 -TTV检测 ,现将结果报告如下。1 材料和方法1.1 标本来源  2 18份血清标本均为本站体检初筛合格的 18~ 5 5周岁献血者 (有偿献血者 5 0例 ,…  相似文献   

14.
近年来,我国的梅毒发病率呈逐年上升趋势[1].梅毒是由苍白螺旋体引起的一种传染性疾病,主要传播途径是性接触传播,但输入含梅毒螺旋体的新鲜血液及血液成分也可感染梅毒[2].为预防输血感染梅毒,世界各国都将梅毒作为筛查献血员的必检项目.笔者对1999年以来南京地区227175名献血者进行梅毒检测,结果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5.
目的了解太原市首次/重复无偿献血者艾滋病病毒(HIV)感染情况,评估血液经ELISA筛查后存在的经输血传染HIV的危险度。方法收集2008年-2012年无偿献血者HIV项目实验结果,分别统计男、女首次献血者和重复献血者的HIV阳性数并计算阳性率,用流行率/窗口期数学模型法对经输血传播HIV的残余危险度进行评估。结果太原市2008年-2012年无偿献血者血液标本共389 796次,首次献血者中男性和女性HIV的阳性率分别为0.039 7%和0.001 4%;重复献血者中男性和女性HIV的阳性率分别为0.017 9%和0.004 1%。经评估抗-HIV筛查后无偿献血者HIV的总残余风险为10.518×10-6。结论太原市无偿献血者HIV流行率首次献血者高于重复献血者,男性高于女性,无偿献血者血液仍存在传播HIV的风险。  相似文献   

16.
目的了解南宁市献血者的登革热认知及其可疑危险因素的暴露情况,为制定针对性的健康教育策略提供依据。方法从南宁中心血站的不同采血点中随机选择506名献血者为研究对象,进行自填式登革热防治相关知识以及可疑因素的暴露情况问卷调查和登革热抗原抗体检测。结果 506名献血者中登革热NS1抗原/Ig M抗体/Ig G抗体阳性者141人(27.87%),抗原和抗体均阴性者365人(72.13%)。其中,342人(67.59%)听说过登革热,336人(66.40%)知晓登革热由蚊子叮咬传播,33人(6.52%)知晓登革病毒可经输血传播。分别有12.65%和9.29%的献血者居住地和工作地有很多蚊子,分别有10.87%和18.38%的献血者常年和在献血前15 d内不使用任何防蚊措施。登革热抗原抗体阳性献血者的蚊子暴露比例更大(P0.05),献血前15 d内使用防蚊措施的比例更低(P0.05)。结论今后应适当调整登革热防控知识的健康教育策略,在强化常规防控知识宣教的基础上,针对献血者等特定人群增加输血等非蚊媒传播知识的健康教育,以降低登革病毒经血传播的风险。  相似文献   

17.
梅毒检测是献血者血液必检的项目之一。近年来,性病发病率呈现逐年上升的趋势。对献血者进行梅毒血清学检测,杜绝其经输血传播,至关重要,现对绍兴市2002,2004年献血者的梅毒检测结果分析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8.
目的了解南阳地区献血者血液标本血清学及核酸筛查情况,并对部分NAT检测阳性献血者进行追踪检测,为提高血液质量及确保输血安全提供依据。方法选取南阳市中心血站2016年1月~2017年2月采集的无偿献血者血液标本68 450例,分别应用两种不同厂家ELISA试剂进行HBs Ag、抗-HCV、抗-TP、抗-HIV和ALT血清学检测,上述项目合格标本进行NAT检测,并对NAT检测阳性献血者跟踪调查。结果 68 450例献血者中血清学检测共1 417项不合格,其中25例存在两项指标重叠感染;1 392例(2.03%)血清学检测不合格,67 058例献血者血清学检测结果合格;血清学检测合格的67 058例献血者,HBV-DNA阳性55例(0.08%),未检出HCV-RNA和HIV-RNA阳性献血者;成功追踪随访36例献血者中,窗口期感染2例,隐匿性HBV感染34例。结论 ELISA筛查献血者血液标本存在一定的漏检现象,NAT检测可有效降低经输血传播感染性疾病的风险,追踪结果显示隐匿性感染是本地区HBV-DNA阳性献血者的主要感染形式,为输血传播感染性疾病的主要原因。  相似文献   

19.
近年来我国梅毒的感染率呈上升趋势,为了避免输血相关性传染病的发生,灵敏度高、特异性强、重复性好的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IASA)广泛应用于献血者的检测,有效的避免了梅毒经输血传播.为了解包头献血员梅毒的感染情况,现将包头地区2007-2009年献血员梅毒检测结果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20.
深圳市无偿献血人群梅毒感染现状分析   总被引:25,自引:0,他引:25  
目的了解深圳市无偿献血者梅毒感染现状,为安全输血招募低危无偿献血者提供科学的理论依据。方法用甲苯胺红不加热血清试验(TRUST)及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对献血者进行梅毒抗体筛检,阳性者用梅毒螺旋体明胶凝集试验(TPPA)确认。同时比较不同时间、年龄、性别、文化程度及职业分布上的感染率,找出降低输血风险的有效方法。结果深圳市2000~2004年220218名无偿献血者的梅毒感染率为5.60‰,呈逐年上升趋势,以31~50岁年龄段感染率较高(P<0.005),商务和外来劳务工的梅毒感染率远高于其他职业人群。结论梅毒在深圳市呈一定的流行势态,应建立一支固定的志愿无偿献血者队伍,提高试剂的灵敏度和特异性,切实做好无偿献血者梅毒血清筛查工作,进一步确保输血安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