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刘冰 《吉林医学》2010,31(13):1733-1734
颅内神经胶质细胞瘤简称胶质细胞瘤或胶质瘤。起源于神经外胚层衍生的一些细胞成分,包括星形细胞瘤,多形性胶质母细胞瘤,少枝胶质细胞瘤,室管膜瘤,脉络丛乳头状瘤,胶样囊肿,髓母细胞瘤及松果体瘤。是最常见的颅内原发性肿瘤,发生率为0.005%。占全部颅内肿瘤的45%左右。颅内胶质瘤是脑实质内肿瘤,多为恶性,大多呈浸润性生长,无明显边界。  相似文献   

2.
陈磊  周福祥 《实用医技杂志》2007,14(25):3532-3534
<正>神经胶质瘤是来源于神经上皮的肿瘤,是颅内最常见的恶性肿瘤,约占全部颅内肿瘤的40%~50%。根据瘤细胞的分化情况又分为:星形细胞瘤、少突胶质瘤、室管膜瘤、髓母细胞瘤、多形性胶质母细胞瘤等。随着医学科学的发展,各国学  相似文献   

3.
室管膜瘤(ependymoma)是由覆盖脑室的室管膜上皮长出,多发生在脑室系统.良性的是室管膜细胞瘤,恶性的是室管膜母细胞瘤.在神经胶质瘤中占18.2%,在颅内肿瘤中占4.6%~6%.男多于女.儿童及青年多见.约3/4位于幕下,约1/4位于幕上.幕下室管膜瘤以良性多见,而幕上以恶性室管膜母细胞瘤多见.  相似文献   

4.
谢昊  高俊  李永宁 《中国现代医生》2012,50(19):24-25,28
髓内胶质瘤包括室管膜瘤和星形细胞瘤,室管膜瘤通常为低度恶性,星形细胞瘤包括高度恶性的胶质母细胞瘤。室管膜瘤占髓内肿瘤发病率第一位,星形细胞瘤占第二位,由于占位特殊性,手术常难以切除干净,术后易复发,对患者生活质量造成极大危害,多数学者寻求更为彻底的治疗方式的同时也对髓内胶质瘤的基础发病原因进行了深入研究,在分子生物学快速发展的今天,深刻了解髓内胶质瘤的分子遗传学特征对理解髓内胶质瘤的发病与治疗具有重要意义,因此本文就髓内胶质瘤的分子遗传学研究进展做简要综述。  相似文献   

5.
使用胶质银染色技术对80例胶质瘤进行核仁组织区(AgNORs)定量研究.其中星形细胞瘤49例(星形细胞瘤Ⅰ级13例,Ⅱ级11例,Ⅲ级25例),室管膜瘤16例(良性室管膜瘤6例,恶性室管膜瘤10例),髓母细胞瘤15例.观察结果表明:星形细胞瘤Ⅰ级和Ⅱ级之间平均每核含Ag—NORs颗粒数相差显著(P<0.05),星形细胞瘤Ⅰ级和Ⅲ级、Ⅱ级和Ⅲ级及良、恶性室管膜瘤之间平均每核AgNORs颗粒数均相差非常显著(P<0.01).提示AgNORs定量研究有助于良、恶性胶质瘤的鉴别,对肿瘤的分级有一定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6.
儿童颅后窝胶质瘤的诊断与治疗特点现将我们收治的64例15岁以下儿童后颅窝胶质瘤的诊断和治疗分析报告如下。64例中男36例,女28例。星形细胞瘤23例,髓母细胞瘤21例,室管膜瘤16例,多形性胶质母细胞瘤、脉络丛乳头状瘤各2例。肿瘤生长于小脑半球14例...  相似文献   

7.
脑胶质瘤是颅内最常见的神经系统原发肿瘤,发病率约占所有颅内肿瘤的45%,其中恶性脑胶质瘤占70%.仅2008年美国新诊断21 810例原发性脑肿瘤就导致了13 070例死亡.近30年恶性脑瘤发生率逐年上升,老年人群以1.2%的速度递增.脑胶质瘤的治疗至今没有取得重大突破,胶质母细胞瘤与间变性星形细胞瘤的中位生存期分别只有12~15个月和2~5年,成为颅内肿瘤中最难以治愈的肿瘤之一[1].  相似文献   

8.
<正>脊髓胶质瘤为中枢神经系统发病率相对较低的肿瘤之一,约占整个椎管肿瘤的10%,年发病率约为0.22/10万~([1]),病理类型也较多,主要分为室管膜瘤、星形细胞瘤、神经节神经胶质瘤、神经节神经细胞瘤、混合型星形和胶质母细胞瘤等,而前两者最多见,大约各占40%。在成人中,大多数脊髓胶质瘤是室管膜瘤,而在儿童中最常见的病理学类型是星形细胞瘤~([2,3])。目前对于脊髓胶质瘤的治疗方案也呈现多样化,包括显微外科手术、放化疗、免疫治疗等。本文结合相关文献,对脊髓胶质瘤常见类型(室管膜瘤、星形  相似文献   

9.
胶质瘤亦称神经胶质瘤 ,是发生于神经外胚叶组织的肿瘤。原发性脑肿瘤以胶质瘤为最多 ,在我国 ,占颅内肿瘤的 3 3 3 %~ 58 9% ,平均 4 3 5% ,国外也类似这个比例[1] 。97%的胶质瘤发生在颅内 ,性别发病率男∶女 >1 ,发病高峰在 1 0岁之前和 2 5岁之后。胶质瘤的基本治疗方法 ,目前仍首选手术切除 ,配合放疗、化疗等。胶质瘤预后差 ,其 5a生存率因组织学类型而异 ,Berger等[2 ] 报道星形细胞瘤为 4 4% ,少枝胶质细胞瘤为 61 % ,室管膜瘤为65% ,胶质母细胞瘤预后最差 ,其 5a生存率只有 5%。恶性胶质瘤是神经外科最常见也是最棘手的…  相似文献   

10.
应用免疫组织化学技术对160例脑胶质瘤进行了12种凝集素受体的染色标记,并对其在脑胶质瘤中的分布特征和同良、恶性分化程度的关系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ConA、RCA受体在良性星形细胞瘤中的阳性率均明显高于各自在恶性星形胶质瘤中的表现(P<0.05),即肿瘤的恶性程度同阳性反应强度呈负相关,可作为判定星形胶质瘤分化程度的指标。WGA受体在良性少突胶质细胞瘤中的阳性率明显高于其在恶性少突胶质细胞瘤中的阳性率(P<0.05)。LCA、PNA和PSA受体在良性室管膜瘤中的阳性率明显高于恶性室管膜瘤中的阳性率(P<0.05)。作者认为,WGA、LCA、PNA和PSA受体在判别这些肿瘤的分化程度上有参考价值。髓母细胞瘤经免疫组化染色发现有为数极少的、散在分布的、不同程度着色的阳性细胞出现,从其形态、位置、分化程度上推测可能是有向星形细胞分化潜能的瘤细胞和(或)为瘤组织发生时残存的星形细胞。  相似文献   

11.
目的检测孕激素受体(progesterone receptor, PR)及增殖细胞核抗原(proliterating cell nuclear antigen, PCNA)在人原发性脑肿瘤中的表达情况,探讨PR及PCNA与脑肿瘤增殖活性之间的关系及其在脑肿瘤临床治疗方面的意义.方法应用免疫组织化学S-P法,检测PR及PCNA在90例原发性脑肿瘤中的表达.结果星形细胞瘤、室管膜瘤、髓母细胞瘤肿瘤细胞中PR表达的阳性率分别为57.89%、50%、58.33%,PCNA阳性率分别为65.79%、92.86%、66.67%,星形细胞瘤中PR表达与PCNA表达、PR表达与肿瘤分级以及PCNA表达与肿瘤分级之间相关性有统计意义(P《0.05).结论星形细胞瘤、室管膜瘤和髓母细胞瘤中有相当数量PR存在,推测PR可能部分参与了星形细胞瘤的恶性生长,对于PR阳性的星形细胞瘤患者手术后选择PR拮抗剂治疗可能有效.  相似文献   

12.
<正>原发性颅内肿瘤的总发生率每年都在呈上升的趋势。其中有绝大多数的肿瘤是良性的。成人以幕上肿瘤为最常见如星形细胞瘤,垂体腺瘤,继发性癌和脑膜瘤。儿童则以幕下肿瘤最常见的:如星形细胞瘤,髓母细胞瘤和室管膜瘤。1临床特征:临床症状通常呈进展起病。患者可在良性肿瘤多年后或有高度恶性的肿瘤数天后开始出现。癫痫发作有时可能是多年中唯一的症状。偶尔出现缺暂性神经功能障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脑肿瘤中激素受体ER的表达与肿瘤细胞增殖和临床病理的关系.方法:应用免疫组织化学SP法,检测ER和PCNA在64例脑肿瘤标本中的表达.结果:星形细胞瘤、室管膜瘤和髓母细胞瘤肿瘤细胞中ER表达的阳性率分别为39.47%(15/38)、35.71%(5/14)和41.60%(5/12),PCNA阳性率分别为65.79%(25/38)、92.86%(13/14)和66 67%(8/12),高度恶性星形细胞瘤(Ⅲ级)ER阳性率(42.8%)明显高于良性Ⅰ级(33.3%).星形细胞瘤中ER与PCNA、ER与肿瘤分级及PCNA与肿瘤分级之间有显著相关性(P<0.05).结论:ER在神经胶质瘤中表达随着肿瘤的恶性程度的增高而增加,PCNA的表达与恶性增殖正相关.推测ER可能参与了胶质细胞恶性生长以及原癌基因的调控过程.  相似文献   

14.
作者比较分析了儿童期幕下小脑星形细胞瘤、髓母细胞瘤、室管膜瘤的CT资料40例。指出在多数病例作出肿瘤组织学类型预测性诊断是可能的,确定第四脑室残腔的存在及位置乃鉴别诊断之首要步骤;平扫时的肿瘤密度对区别髓母细胞瘤和小脑星形细胞瘤较有价值;小脑星形细胞瘤囊变倾向突出,以“囊-壁结节”构型尤具诊断特异性;室管膜瘤钙化检出率较高。  相似文献   

15.
本文分析了1962年至1986年间的71例小儿中枢神经系统肿瘤的病理资料,该病占同期中枢神经系统肿瘤的16.6%。71例中,颅内肿瘤67例,椎管内肿瘤4例。颅内肿瘤中幕上38例,以星形细胞瘤多见,其次为先天性肿瘤。幕下29例以髓母细胞瘤多见,其次为星形细胞瘤。小儿中枢神经系统肿瘤以恶性居多,预后不佳。脑中线是肿瘤的好发区。  相似文献   

16.
多体素1H磁共振波谱在胶质瘤诊断中的价值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多体素(multi-voxel)1H磁共振波谱(1H magnetic resonallce spectroscopy,tH-MRs)对胶质瘤诊断及分级的应用价值.方法:回顾分析武进人民医院2005年8月~2008年12月1H磁共振波谱检查并经病理证实的48例胶质瘤的临床资料,根据胶质瘤恶性程度不同分为低恶性组21例(包括星形细胞瘤I级和Ⅱ级,室管膜瘤、少突胶质细胞瘤等),及高度恶性组27例(包括星形细胞瘤Ⅲ级和Ⅳ级、多形性胶质母细胞瘤、间变性室管膜瘤、髓母细胞瘤).观察氮乙酰门冬氨酸(N-acetylas-partare,NAA)、胆碱(choline,Cho)、肌酸(creatjne,Cr)、肌醇(in0isitol,Ins)的共振峰及相关比值,以对侧对应的正常脑组织的相应值作对照分析.结果:与病变对侧相对应的正常脑组织相比,低度及高度恶性胶质瘤均表现为NAA含量下降,Cho含量增高.Cr总量变化不大,Ins含量轻度下降;NAA/Cr值降低,Cho/Cr值升高,NAA/Ch0值显著降低,且低度恶性胶质瘤中的NAA均显著高于、Cho显著低于高度恶性胶质瘤,NAA/Cho值在高度恶性胶质瘤中低于低度恶性胶质瘤.结论:1H-MRS对胶质瘤的诊断和明确分级具有重要的临床价值.  相似文献   

17.
分类 星形细胞瘤是最常见的脑胶质瘤。根据肿瘤的分化程度、侵袭性,星形细胞瘤可分为低级别的弥漫性星形细胞瘤(WHO分级为Ⅰ级和Ⅱ级)、间变性星形细胞瘤(AA,WHO分级为Ⅲ级)和更具侵袭性的多形性胶质母细胞瘤(GBM,WHO分级为Ⅳ级)。其中,AA和GBM为高度恶性脑胶质瘤。儿童脑胶质瘤中最常见的是髓母细胞瘤(WHO分类为Ⅳ级)。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扩散加权成像(DWI)在儿童四脑室区常见肿瘤诊断中的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2003年6月至2012年10 月经手术病理证实的42例儿童四脑室区肿瘤的MRI及临床资料。所有病例均进行了 DWI。结果:42例中,毛细胞型星形细 胞瘤(I级)5例,星形细胞瘤(II级)9例,室管膜瘤12例(I级2例,II级6例,II级4例),髓母细胞瘤16例。在DWI合成图上,毛细胞型星形细胞瘤呈等或低信号,星形细胞瘤呈等或稍高信号,室管膜瘤呈稍高或明显高信号,髓母细胞瘤呈明显高信 号。肿瘤实质部分的ADC值由高到低依次为低级星形细胞瘤(I?II级)、室管膜瘤和髓母细胞瘤,分别为(1.48±0. 16) ×10^-3 mm2/s、(l. 11±0. 12)×10^-3 mm2/s 和(0. 73 ± 0. 09 ) ×10^-3 mm2/s,两两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 〈0.05)。以 ADC值0. 82×10^-3 mmVs和1.32×10^-3 mm2/s作为阈值的诊断正确率为95. 2 % (40/42)。结论:DWI在低级星型细胞瘤、 室管膜瘤及髓母细胞瘤的诊断及鉴别诊断中有重要价值。  相似文献   

19.
颅内肿瘤约占儿童各部位肿瘤的7%。在神经外科收治的颅内肿瘤患者中,约有20%是儿童患者,其中多数是学龄期儿童,婴幼儿则较少发病。与成人相比,儿童颅内肿瘤有其特有的规律。一、肿瘤部位及病理类型:从解剖学观点看,位于幕下的小脑及脑干的体积远小于幕上的大脑半球,但儿童颅内肿瘤发生于幕下者却多于幕上,具体比例各家统计很不一致,幕下肿瘤约占颅内肿瘤总数的55~70%。在病理类型方面,星形细胞瘤、室管膜瘤、髓母细胞瘤及颅咽管瘤等较为多见,而成人期常见的几种良性肿瘤如脑膜瘤、垂体瘤及听神经瘤等则很少发生,因此,儿童颅内肿瘤的予后比成人差。  相似文献   

20.
本文总结140例儿童颅内肿瘤,其中胶质瘤105例(75.0%),分别位于幕上33例(31.4%)和幕下72例(68.6%);常见类型为星形胶质瘤(33.6%),髓母细胞瘤(20.0%)和室管膜瘤(19.3%)。其它类型颅内肿瘤35例。本组35例术后放疗的1,3,5和10年生存率分别为71.8%,50.0%,44.4%和42.8%。其预后因素与肿瘤部位,病理类型和分化有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