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患者,女,70岁,因左眼前黑影3月就诊.眼部检查:左眼视力1.0( 3.0D),视盘上方黄白色病灶,局部隆起,伴视网膜下出血,轻隆起,动脉极细,余视网膜色泽可.荧光素眼底血管造影(Fundus Fluorescein Angiogaphy,FFA)显示:左视盘鼻上、颞侧及上缘早期大片低荧,随时间延长低荧区内见片状淡薄荧光,视盘上缘呈强荧光,视盘鼻侧斑点状强荧光(图①).药物保守治疗.  相似文献   

2.
特发性息肉样脉络膜血管病变是近10多年来提出的一种疾病,病因不明,病变位于脉络膜血管层,有不同粗细的分支血管的血管网,分支血管终端伸入浆液性或出血性脱离的色素上皮和神经上皮之间,并扩张成动脉瘤样或息肉样。此病易与年龄相关性黄斑变性的新生血管相混淆,但二在自然病程、预后、眼底血管造影等方面有显差异。  相似文献   

3.
特发性息肉样脉络膜血管病变(idiopathic polypoidal choroidal vasculopathy, IPCV),简称息肉样脉络膜血管病变(polypoidal choroidal vasculopathy, PCV),为新近认识的一种以眼底后部脉络膜血管局限性膨隆,呈息肉状改变,伴复发性出血,并有浆液性或出血性色素上皮脱离。是高致盲率和高发病率的眼部疾病之一。近年来,眼科界采用新的疗法及药物,在PCV的治疗方面开展了深入地研究,并提出了一些PCV治疗流程的建议。文中就PCV在治疗方面的进展进行综述。  相似文献   

4.
患者男,60岁。因双眼视物变形、视力下降半年,于2001年10月20日来我院眼科就诊。1987年患者曾被诊断为Ⅲ期矽肺,2001年4月于外院诊断为矽肺并发肺结核,后行抗结核治疗半年。体检未见异常。眼部检查:右眼视力0.9.左眼0.4。双眼前节未见异常。眼底检查:右眼视乳头边界清,色正常,黄斑中心凹末见反光,近黄斑部及视网膜颞侧偏上方中周部可见深桔红色病变,颞侧可见舟状、界限清楚的深层出血(图1)。  相似文献   

5.
目的:报道1例特发性息肉样脉络膜血管病变的眼底荧光血管造影与吲哚青绿血管造影的临床特点。方法:常规眼科检查、眼底照相、荧光血管造影、吲哚青绿血管造影分析以及文献复习。结果:特发性息肉样脉络膜血管病变患者缺乏典型的玻璃疣,但可在视乳头与黄斑间出现大量泥沙样黄色渗出,眼底荧光血管造影中没有老年性黄斑变性样的新生血管,吲哚青绿血管造影中可见典型的息肉样脉络膜血管扩张,可单眼发病。结论:特发性息肉样脉络膜血管病变在临床表现以及眼底血管造影方面均有特征性改变。区分特发性息肉样脉络膜血管病变与老年性黄斑变性在疾病的视力预后、转归以及治疗处理上都有实际的临床意义。  相似文献   

6.
特发性息肉状脉络膜血管病变 (idiopathicpoly poidalchoroidalvasculopathy ,IPCV) ,以往〔1〕称之为后部葡萄膜出血综合症或黑人女性多发反复出血性浆液性视网膜色素上皮脱离。 1994年 ,Yannuzzi等〔2〕首次把 11例 4 0~ 70岁患者出现的视网膜下血管息肉状改变导致的视网膜色素上皮严重出血性脱离 ,黄斑功能障碍的疾病命名为IPCV。十年来 ,IPCV的报道逐渐增多 ,对IPCV的认识也逐步深入 ,我们在此做一简要介绍。一、流行病学意大利学者Scassallati -Sforzolini等〔3〕回顾分析了 5 0岁以上共 194例曾诊为老年黄斑变性 (age -re la…  相似文献   

7.
曾春梅  文勇  成旋 《眼科新进展》2013,33(7):694-696
特发性息肉样脉络膜血管病变(idiopathic polypoidal choroidal vasculopathy,IPCV),简称息肉样脉络膜血管病变(polypoidal choroidal vasculopathy,PCV),为新近认识的一种以眼底后部脉络膜血管局限性膨隆,呈息肉状改变,伴复发性出血,并有浆液性或出血性色素上皮脱离.近年随着新的诊断技术的出现,对PCV有了进一步了解,治疗方面也相应出现了不少进展.本文对PCV在治疗方面的进展进行综述.  相似文献   

8.
特发性息肉状脉络膜血管病变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特发性息肉状脉络膜血管病变(idiopathic polypoidal choroidal vasculopathy, IPCV)是近年认识的一种与渗出型老年黄斑变性(age-related macular degeneration, AMD)表现较为相似的眼病,但两种疾病在流行病学、病情转归、视力预后及治疗等方面均有较大的不同。因此IPCV诊断及鉴别诊断具有较为重要的临床意义。IPCV的吲哚青绿血管造影(indocyanine green angiography,ICGA)显示有分支状脉络膜血管网及末梢的息肉状血管扩张等特征性表现,为IPCV诊断与鉴别诊断提供了重要的依据。 (中华眼底病杂志, 2002, 18: 310-312)  相似文献   

9.
息肉样脉络膜血管病变(polypoidal choroidal vasculopathy,PCV)特征是后极部视网膜下桔红色息肉样病变,伴有出血性和浆液性视网膜色素上皮及神经上皮脱离.荧光素眼底血管造影无特征性表现,吲哚青绿血管造影能显示分支血管组成的脉络膜血管网和血管末端息肉样或动脉瘤样扩张.OCT表现为视网膜色素上皮及脉络膜毛细血管高反射层呈陡峭的穹窿状隆起,其下见中等反射或结节状改变.本病应与湿性年龄相关性黄斑变性和某些长期不愈的中心性浆液性脉络膜视网膜病变进行鉴别.尽管PCV的治疗仍缺乏通用的方案,光动力疗法结合玻璃体内注射血管内皮生长因子抑制剂可改善或稳定患者视力.  相似文献   

10.
11.
息肉样脉络膜血管病变(polypoidal choroidal vasculopathy,PCV)表现为眼底后极部脉络膜异常分支血管网末端局限性膨隆,呈息肉状改变,伴复发性出血,并有浆液性或出血性色素上皮脱离.自发现以来,吲哚青绿血管造影(indocyanine green angiography,ICGA)被认为是诊断PCV的金标准.随着相干光断层扫描(optical coherence tomography,OCT)成像技术的不断发展,从时域-OCT中特征性的“双层征”到在谱域-OCT中可清晰呈现的异常血管网和息肉状改变,再到穿透性更强的OCT血管造影技术中扩张的脉络膜血管和息肉状结构反射信号的改变,逐步为PCV的非侵入性诊断提供更多可靠依据.  相似文献   

12.
杨艳  李静  梁军  谷威 《国际眼科杂志》2020,20(3):571-575
目的:评估息肉样脉络膜血管病变(PCV)患者合并玻璃体出血(VH)行玻璃体手术的疗效,总结病例的临床特点。方法:回顾研究2014-01/2017-12在我院就诊经25G微创玻璃体手术治疗的14例15眼PCV合并VH且随访超过6mo以上的患者的临床资料。收集病史信息及随访观察资料。观察指标包括:视力、眼压、眼部超声检查、彩色眼底像、眼底血管造影检查、光学相干断层扫描、手术并发症。分析患者的术前、术后最佳矫正视力(BCVA,LogMAR)的差异,并总结病例的临床特点及治疗效果。结果:PCV合并VH患者中11例合并高血压病史。9眼在术前已诊断PCV。随访时间为6~36mo。15眼均采用微创玻璃体手术治疗,术中3眼硅油填充,2眼气体填充,余眼内灌注液填充。术后并发症包括:白内障核性混浊加重2眼、复发VH 1眼、高眼压1眼、视网膜脱离0眼。术前BCVA为2.78±0.46,末次随访BCVA为1.15±0.50,术后较术前提高(t=11.14,P<0.01)。结论:微创玻璃体手术是治疗PCV合并VH的安全有效方式,可改善视力。高血压病史可能是PCV合并VH的危险因素。  相似文献   

13.
息肉样脉络膜血管病变(polypoidal choroidal vasculopathy,PCV))是一类严重影响视力的视网膜疾病,PCV导致的出血往往发病比较急,视力下降迅速;可伴有浓厚的视网膜色素上皮层(RPE)下出血及视网膜下出血;广泛的视网膜下出血,易于继发玻璃体积血[1];严重者进而伴有出血性视网膜脱离,大部分患者最终丧失有用视力。因而及时而正确的处理PCV引起的大量视网膜下出血及玻璃体积血极其重要。现报告2例伴有严重出血的PCV患者,应用玻璃体切除联合视网膜切开术彻底清除视网膜下积血,以挽救部分视功能。  相似文献   

14.
息肉样脉络膜血管病变的光相干断层扫描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观察息肉样脉络膜血管病变 (polypoidalchoroidalvasculopathy ,PCV )的光相干断层扫描 (opticalcoherencetomography ,OCT)图像特征。方法 :对比分析常规眼底检查、荧光素眼底血管造影 (fundusfluoresceinangiography ,FFA )及吲哚青绿血管造影 (indocyaninegreenangiography ,ICGA)检查确诊的PCV患者 9例 9眼 (PCV组 )、渗出型老年性黄斑变性 (exudativeage -relatedmaclarde generation ,AMD)引起的浆液性视网膜色素上皮脱离 (retinalpigmentepithelialdetachments ,RPED) 11例 11眼、中心性渗出性脉络膜视网膜病变 (centralexudativechoroidoretinopathy ,CEC)引起RPED 2例 2眼 (浆液性RPED组 )的OCT检查图像资料 ,观察PCV患眼视网膜下结节样病灶特征、RPED隆起高度和基底宽度的相关性。结果 :PCV眼OCT图像表现为RPE和脉络膜毛细血管高反射层呈穹隆状隆起 ,表面不规则 ,边缘陡峭。其下或视网膜色素上皮 (retinalpigmentepithelial ,RPE)光带水平可见结节样改变。 3眼有RPED ,5眼RPED合并神经上皮脱离。RPE隆起高度和基底宽度比率 :PCV组 (0 14 5 1± 0 0 40 0 )较浆液性RPED组 (0 0 876± 0 0 3 2 5 )高 (t =-3 3 2 4,P =0 0 0 4) ,高度和基底宽度呈线形关系 ,且PCV组直线较浆液性PED组  相似文献   

15.
息肉样脉络膜血管病变(polypoidal choroidal vasculopathy,PCV)是以息肉样血管病灶伴分支状血管网为特征的脉络膜血管异常疾病,具有迁延复发、容易出血的特性,目前治疗仍具有挑战性.简单、灵敏、可靠的检查技术对于制定和调整治疗方案、提高疗效是重要的.新近出现的相干光血管造影技术形象地显示PCV治疗前后病变形态变化,并在监测复发方面相比传统OCT技术具有更灵敏的优越性.  相似文献   

16.
任晴  崔蕾  高磊 《国际眼科杂志》2018,18(10):1810-1814

息肉样脉络膜血管病变(polypoidal choroidal vasculopathy,PCV)是一组以脉络膜异常分支血管网及末端息肉样血管扩张病灶为特征的眼底疾病,临床治疗较为棘手。大面积视网膜黄斑下出血(submacular hemorrhage,SMH)甚至玻璃体腔出血是PCV的严重并发症,往往需要手术干预。其手术治疗包括气体填充和/或组织型纤溶酶原激活物(tPA)注射、玻璃体切割联合视网膜切开或外路引流等。本文就目前国内外关于PCV的临床特征、并发症及手术治疗新进展等内容进行综述。  相似文献   


17.
息肉状脉络膜血管病变15例随访观察   总被引:5,自引:3,他引:5  
目的 观察息肉状脉络膜血管病变(polypoidal choroidal vasculopathy, PCV)的病程变化及视力预后。 方法 对15例临床确诊的PCV患者的20只患眼行矫正视力和眼底彩色照相随访观察,随访时间2~64个月,平均随访时间19.1个月;其中10例14只眼采用荧光素 眼底血管造影(fundus fluorescein angiography, FFA)和吲哚青绿血管造影(indocyanine green angiography, ICGA)作了眼底形态学的随访,随访时间3~53个月,平均随访时 间21.0个月。 结果 20只患眼随访视力为0.3及其以上者5只眼,占25.0 %;视力为0.1~0.2者6只眼,占30.0%;视力为0.1以下者9只眼,占45.0%。随访过程中2只眼视力增进,占10.0%,10 只眼视力稳定,占50.0%,8只患眼视力下降,占40.0%;仅1只眼形成盘状瘢痕,占5.0%。14 只眼底血管造影随访的患眼中,造影显示息肉状病灶稳定不变者4只眼,占28.6%;部分消退者2只眼,占14.3%;息肉状病灶有扩展和新生者6只眼,占42.7%;消退和新生并存者2只眼,占14.3%。 结论 PCV患眼视力预后差异较大;在病程进展过程中息肉状病灶可增多、消退或稳定不变。(中华眼底病杂志,2004,20:8-11)  相似文献   

18.
多灶性息肉状脉络膜血管病变(PCV)是近年才认识的一种出血渗出性眼底疾病,有其独特的临床表现。目前发病机制淡明,在我国尚未见报道。本对其研究概况进行综述。  相似文献   

19.
20.
特发性息肉样脉络膜血管病变是近10多年来提出的一种疾病,病因不明,病变位于脉络膜血管层,有不同粗细的分支血管的血管网,分支血管终端伸入浆液性或出血性脱离的色素上皮和神经上皮之间,并扩张成动脉瘤样或息肉样。此病易与年龄相关性黄斑变性的新生血管相混淆,但二者在自然病程、预后、眼底血管造影等方面有显著差异。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