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2005年,当涂县被安徽省政府确定为新型农村合作医疗试点县之后,在动员农民时特别注意突出新型农村合作医疗的“新”字,向群众宣传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是由政府组织、支持、引导,个人、集体、政府多方筹资,以大病统筹为主,农民自愿参加的比较规范的医疗互助共济制度。让群众明白在每年人均的30元当中,各级政府补助20元,农民人均承担的只有10元。在制定方案时,多次召开农民座谈会,了解他们的想法。在出台实施办法时,注意让农民代表参与管理和监督,切实做到公开、公平、公正。  相似文献   

2.
新型农村合作医疗的试点调研及其制度完善研究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是由政府组织、引导、支持,农村居民自愿参加,集体和政府多方筹资的农村医疗互助共济制度。据卫生部公布的数字,到2004年底,全国已有310个县、市开展了新型农村合作医疗试点,共有6899万农民参加,全国共筹集资金30.21亿元。从2003年8月份开始,Z县作为我国的首批试点县之一,实行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经过两年多的运行,积累了一些有益经验,有效缓解了农民“因病致贫、因病返贫”的状况。但在运行过程中,也暴露出一些问题。本文拟结合Z县情况,提出完善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的探讨性建议。  相似文献   

3.
丁方德 《泰山卫生》2005,29(2):13-14
1 推行新型农村合作医疗的意义,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是在社会体制改革,市场经济飞跃发展,社会各项保障体系逐步完善基础上,推行的一种农村合作医疗保健制度,是国家扶持,政府补帖,集体和农民个人自愿共同筹资。通过小额医疗费用与大额医疗费用统筹互补方式来补偿农民群众医疗费用支付,使农民群众获得基本医疗保障。推行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是党的十六届三中全会提出的建立农村社会保障体系的一项重要任务;也是现阶段解决农民基本医疗保健和因病致贫,因病返贫的一大举措,直接关系到农民群众的切身利益;也是推进农村卫生改革,保障农村生产力促进农村经济发展的需要。办好新型农村合作医疗,是党和政府的民心工程,密切党群干群关系的重要纽带,是实践“三个代表”的“试金石”,是构建和谐社会的具体体现。  相似文献   

4.
广州市新型农村合作医疗的探索与实践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是由政府组织、引导、支持,农民自愿参加,个人、集体和政府多方筹资,以大病统筹为主的农民医疗互助共济制度.是缓解农民看病难的一项重要举措。目前,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在全国还处于试点阶段.还有很多问题需要探讨、解决。广州市于2004年全面启动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工作,经过1年多时间的探讨与实践.取得一定的成效.使新型农村合作医疗成为我市农民医疗保障的重要组成部分。  相似文献   

5.
新型农村合作医疗试点中的问题和对策建议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是由政府组织、引导、支持,农民自愿参加,个人、集体和政府多方筹资,以大病统筹为主的农民医疗互助共济制度。据报道,从2003年下半年开始试点,截至2004年6月30日,全国已经有30个省、自治区、直辖市先后启动了310个县(市)进行试点,覆盖农村人口9504万人,实际参加新型农村合作医疗的农民6899万人,  相似文献   

6.
建立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的几点思考   总被引:3,自引:1,他引:3  
《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加强农村卫生工作的决定》明确规定:“各级政府要积极组织引导农民建立以大病统筹为主的新型农村合作医疗,重点解决农民因患传染病、地方病等大病而出现的因病致贫、返贫问题。”根据浙江省政府的统一部署,上虞市被确定为全省首批建立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的试点县(市),此项工作已于2003年10月全面起动。现就如何保证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顺利实施作如下思考。  相似文献   

7.
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是顺应广大农民对医疗的迫切需要,以解决农民基本医疗保障问题而开展的工作,近期将覆盖全国80%以上的县。在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试点和实施过程中,筹资问题是新型农村合作医疗能否持续开展的决定因素,而农民对新型农村合作医疗试点工作的态度和参与意愿则对筹资起到决定作用。本文以安徽省首批几个试点县的调查资料为依据,分析影响农民参与新型农村合作医疗的意愿,进而分析影响合作医疗筹资的主要因素,并提出相应的建议。  相似文献   

8.
建立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是新时期农村工作的重要内容,是实践“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具体表现,对提高农民健康水平、促进农村经济发展具有重要意义。《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加强农村卫生工作的决定》也明确指出:“各级政府要积极组织引导农民建立以大病统筹为主的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重点解决农民因患传染病、地方病等大病而出现的因  相似文献   

9.
《卫生经济研究》2004,(7):52-53
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是由政府组织、引导、支持,农民自愿参加,个人、集体和政府多方筹资,以大病统筹为主的农民医疗互助共济制度。建立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要遵循以下原则:  相似文献   

10.
对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可持续发展的思考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加强农村卫生工作的决定》(以下简称《决定》) ,以及国务院办公厅转发的卫生部、财政部、农业部《关于建立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的意见》(以下简称《意见》)中提出 ,各级政府要积极组织引导农民建立以大病统筹为主的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 ,重点解决农民因患传染病、地方病等大病而出现的因病致贫、返贫问题。《决定》和《意见》还从筹资原则、筹资办法、组织管理、农民参加等方面作了严格的制度安排。这些制度使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具有可持续发展的基础 ,将对保障农民健康发挥重要作用。一、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  相似文献   

11.
目的:了解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对江西省低保户农民的医疗服务需求的变化及利用情况。方法:采用分层整群抽样,抽取婺源县、芦溪县和修水县低保农户375户,入户调查。结论: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实施后,慢性病影响低保户农民健康状况仍然比较突出,但对两周门诊医疗服务需求变化有所下降。新型农村合作医疗政策导向,有利于减轻农民经济负担。完全解决低保户农民因病致贫、因病返贫问题,可借鉴国外经验,开展健康卡制度,保障低保户农民基本医疗服务需求。建立农民养老保险制度,以政府出资和社会团体及个人捐赠相结合方式成立低保户救助基金,从根源上解决低保户农民健康问题和经济困难问题。  相似文献   

12.
参合农民享有的对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各项事务的参与管理权、参与监督权和知情权已经在中央政策文件和地方立法中予以明确,并通过一系列的制度安排予以保障.这三项权利的行使,有助于实现对新型农村合作医疗的有效监督,提高农民的参与意识和主体地位,促进新型农村合作医疗管理决策和管理的民主化和科学化.但在实践中,由于农民参与意识的薄弱、制度设计的过于原则以及医疗卫生服务的特殊性,使得参合农民监督参与权的行使流于形式.应当建立和完善参合农民的自治组织,健全参合农民参与管理新型农村合作医疗的程序制度和强化参合农民参与新型农村合作医疗事务监督管理的激励机制来保证参合农民行使监督参与权.  相似文献   

13.
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的缺陷分析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2003年,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试点开始在全国推行。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是由政府组织、引导、支持,农民自愿参与,个人、集体和政府多方筹资,以大病统筹为主的农民医疗互助共济制度。这一制度体现了政府卫生投资趋同合理,方案设计趋向科学,影响意义深远等是值得肯定的亮点,但是,其缺陷也不可忽视。认识这些缺陷,才能采取相应的对策,不断地完善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1财政补贴与自愿参与挂钩,易形成逆向转移支付逆向转移支付,是指中央和地方的财政补贴,更多地使非贫困人口受益。建立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的目的,是实现对贫困农民的医疗救助…  相似文献   

14.
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是由政府组织、引导和支持的农民医疗互助共济制度.是农村医疗保障制度的主要实现形式针对目前政府在新型农村合作医疗中承担责任的现状,指出政府为什么要在新型农村合作医疗中承担责任。结合浙江省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开展的具体情况,探讨浙江省政府承担责任的方式和存在的问题及其监督机制。  相似文献   

15.
新型农村合作医疗的出台符合农民自身的需要,加上有效的宣传动员机制,新型农村合作医疗达到了较高的参与率。然而,由于国家政策目标与农民目标之间存在着不一致性、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对乡村医生的忽视以及农民独特的对国家政策的不理解、不支持等行为构成了农民参与新型农村合作医疗的排斥因素。新型农村合作医疗的持续发展需要维持较高的参与率,因此,实施强制性合作医疗是化解逆向选择的唯一办法。  相似文献   

16.
目的:了解农民参与新型农村合作医疗的监管现状及意愿,分析影响农民参与监管的因素,探索提高农民监管意愿的有效途径。方法:采用随机抽样入户调查方法,运用自编的结构式问卷和个人深入访谈调查108位农民。结果:农民认为新型农村合作医疗最需要监管的内容依次为医疗费用、补偿和医疗服务;农民参与新型农村合作医疗的监管愿意存在性别和收入差异;能力、时间和政策支持是影响农民参与新型农村合作医疗监管的主要因素。结论:提高农民参与新型农村合作医疗监管的能力;多吸收家庭经济条件好的男性参与新型农村合作医疗监管;建立健全新型农村合作医疗管理法规。  相似文献   

17.
按人头付费在新型农村合作医疗中的应用探讨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新型农村合作医疗是我国正在广泛试点推进的一项农村医疗保障制度。它是由政府组织、引导和支持,农民自愿参加,个人、集体和政府多方筹资,以大病统筹为主的农民医疗互助共济制度。这一制度对促进农民健康水平、减轻患病农民经济负担、提高农村卫生服务水平都有积极的作用。通过几年的实践,取得了一定的成绩,同时也存在不少亟待改善的地方,如基金的筹集和管理、医疗费用的支付方式和配套扶持政策等。本文着重探讨新型农村合作医疗的医疗费用支付模式。  相似文献   

18.
张洁 《中国保健营养》2013,23(4):2176-2177
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简称新农合,是由政府组织、引导、支持,农民自愿参加,个人、集体和政府多方筹资,以大病统筹为主的农民医疗互助共济制度.  相似文献   

19.
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以下简称“合作医疗”)是一种由政府组织、引导、支持,农民自愿参加,个人集体和政府多方筹资,以大病统筹为主的农民医疗互助制度。是党中央着眼于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目标,统筹城乡和经济社会的协调发展,为切实解决“三农”问题,大力加强农村卫生建设,提高农民健康水平而采取的重大决策和重大举措,是帮助农民抵御重大疾病风险的有效途径,  相似文献   

20.
发达地区新型农村合作医疗试点工作存在问题及思考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发达地区在新型农村合作医疗试点工作中存在着农民个人缴费机制没有很好建立、低水平筹资与高保障要求矛盾突出、农村医疗服务机构不适应新型农村合作医疗的需要等问题。为此,必须提高乡镇干部和农民的认识,建立筹措资金的长效机制;加强农村卫生服务体系的建设,使其为参保农民提供质优价廉的服务;加大政府对新型农村合作医疗的投入力度,为建立城乡一体化的社会保障制度作准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