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众所周知,尽管某些寄生虫感染在小鼠体内较易产生IgE抗体,而感染血吸虫的小鼠未必诱发IgE抗体应答。本研究表明,有些小鼠对日本血吸虫抗原(Sj)可重复地产生高滴度的IgE抗体,并证明IgE抗体应答受连接于主要组织相容性复合位点的基因控制。作者在实验室以远交系繁殖的白色家兔和小鼠保持日本血吸虫日本株的生活循环。日本血吸虫抗原按Chaffee等(1954)改良法制备,研究中使用了4批抗原。作者将10μg日本血吸虫抗原混合于含  相似文献   

2.
血清取自11例曼氏血吸虫单感染、10例埃及血吸虫单感染及37例曼氏、埃及血吸虫混合感染患者。所有患者均经metriphonate或羟氨喹治疗。对21例单感染患者中的12例于治疗后1~4月进行随访。 IgG循环免疫复合物(IgG-CIC)用2.5%PEG沉淀及~(125)碘标记的A蛋白孵育方法测定;IgE循环免疫复合物(IgE-CIC)用略加改良的Meretey氏等(1979)方法测定;血清总IgE用纸放射免疫吸附试验测定;对曼氏血吸虫、埃及血吸虫抗原的IgE抗体(血吸虫相  相似文献   

3.
免疫球蛋白E(IgE)应答是蠕虫感染的一种标志,一般认为它是宿主抗曼氏血吸虫病的一种主要防御机制。据报道,因Ce基因无效突变致不能产生IgE的小鼠,对原发性曼氏血吸虫感染非常易感,其体内虫负荷比野生型小鼠高2倍。然而,在另一项研究中,通过抗IgE处理导致正常小鼠和剔除IFN-γ基因小鼠对原发性曼氏血吸虫感染的IgE应答减弱,虫负荷下降,生殖力也降低,提示IgE在宿主感染曼氏血吸虫中起着有害无益  相似文献   

4.
寄生性蠕虫感染包括血吸虫病在内有一个显著的特征,产生大量特异及非特异性的IgE。IgE能参与抗蠕虫感染的保护性免疫[‘]和变应性损害[’1。各国学者对lgE在抗血吸虫感染中所起的作用及机制进行了大量而深入的研究,对这个问题的阐明,有助于我们对抗血吸虫(甚至抗蠕虫)疫苗策略的制定和研究。IIgE在抗血吸虫词染中的作用在大鼠、灵长目动物和人类血吸虫病,包括血吸虫特异的IgE在内的免疫球蛋白含量及血液和组织中嗜酸性粒细胞增高,在传统免疫学中,一直认为lgE是介导变应性病理反应的抗体,然而在血吸虫感染过程中发现,IgE…  相似文献   

5.
最近,Webster等(1997年)的研究显示,人体感染日本血吸虫(菲律宾株)和曼氏血吸虫(Kenya株)所诱生的抗体IgE应答主要针对天然22kDa抗原。但宿主IgE为何主要识别22kDa抗原的原因尚不清楚。 Webster等(1996年)曾克隆编码曼氏血吸虫22kDa抗原的基因,并发现该基因与已克隆的曼氏血吸虫22.6kDa表皮膜蛋白基因(Sm22.6)完全一致。以后的研究进一步  相似文献   

6.
本文从免疫学角度研究了山梨县日本血吸虫病流行区44名患过血吸虫病的成年患者。这些病人在数年前粪检时均查到日本血吸虫卵,三年前曾用锑剂进行治疗,虽然本次以改良的汞碘醛浓集法3次粪检已为阴性,但以日本血吸虫成虫提取的Melcher抗原作皮内反应仍呈阳性。每个患者均采血测定血清中总IgE值并作了特异性IgE抗体的定量,结果如下: 应用单向辐射状免疫扩散法测定血清中总IgE值在27~5,800毫微克/毫升之间。血清中由血吸虫抗原引起的特异IgE,经由放射变应原吸附试验(RAST)测定的标准  相似文献   

7.
蠕虫感染可引起IgE和IgG4升高。血吸虫病免疫流行病学研究表明,血吸虫的感染和再感染与年龄有关,儿童比成人更易感染或再感染。由于不同年龄组抗血吸虫同型抗体(IgE与IgG4)的表达不同,据IgE和IgG4之间的平衡可预测再感染的强度。本研究旨在阐明在人体内有无血吸虫时它们如何影响同型抗体的免疫反应。 选择吡喹酮化疗2年后的37例埃及血吸虫病人为研究对象(再感染组20例,未再感染组17例)。以台盼蓝染色计数10ml尿  相似文献   

8.
已经证明日本血吸虫感染引起人和黑猩猩IgE水平的增高。作者在冈比亚埃及血吸虫病的高流行区所进行的免疫球蛋白水平的研究进一步提供了血吸虫感染影响IgE水平的证据。相隔8个月的时间,从同一人群采集标本2次。用Billewicz等描述的放射琼脂扩散法,使用Rowe等提供的绵羊抗IgE和标准参考血清68/341测定IgE值。用过滤法检查尿中虫卵。75名年龄在30岁以上,尿液检查始终虫卵阳性或阴性的埃及血吸虫病感染者所获的结果如下:虫卵阳性的19人,IgE水平平均为4,300国际单位/毫升(IgE的平均对数值为3.63标准差0.42);虫卵阴性的56  相似文献   

9.
日本血吸虫特异性IgE相关抗原编码基因的克隆和鉴定   总被引:7,自引:1,他引:6  
目的 从日本血吸虫成虫cDNA文库中筛选并克隆日本血吸虫特异性IgE相关抗原编码基因。 方法 用ABC ELISA法从日本血吸虫病流行区筛选出高水平抗血吸虫成虫抗原IgE抗体的个体 15人 ,采集血清并混合。混合血清经Protein G柱吸收后 ,用于日本血吸虫成虫cDNA文库的免疫学筛选。PCR扩增阳性克隆插入cDNA片段。序列分析后 ,于该序列第一开读框两端设计引物并分别引入EcoRⅠ和NotⅠ位点 ,PCR扩增并纯化目的基因片段后克隆入质粒载体pGME T ,再亚克隆入表达载体pGEX 6p 1。经IPTG诱导表达 ,对表达产物进行SDS PAGE和Westernblotting鉴定。 结果 阳性克隆插入片段约 12 0 0bp ,第一开读框长 5 0 7bp ,编码 16 9个氨基酸 ,理论分子量为 19 3kDa。DNA序列分析显示 ,与已知序列同源性小于 4 0 %。重组质粒pGEX 6p 1/Sj4 3B能高效表达融合蛋白 ,且能被日本血吸虫特异性IgE抗体识别。 结论 成功构建的重组质粒pGEX 6p 1/Sj4 3B ,Sj4 3B可编码日本血吸虫特异性IgE抗体相关抗原  相似文献   

10.
关于IgE在蠕虫感染的保护性免疫反应中的作用历来存在不同的观点,作者在回顾了大量文献的基础上肯定了特异性IgE在抗蠕虫感染中的免疫保护作用及其重要性。认为对血吸虫重复感染的抵抗力与高水平的寄生虫特异性IgE抗体有关。并且讨论了寻找能刺激产生特异性IgE抗体的有效抗原作为疫苗的可能性。  相似文献   

11.
血吸虫副肌球蛋白作为疫苗的潜力,在用天然的日本血吸虫副肌球蛋白和天然或重组的曼氏血吸虫副肌球蛋白免疫/攻击实验中得到证实。此外,通过被动免疫,一种小鼠抗副肌球蛋白的单克隆IgE抗体,可使小鼠在血吸虫幼虫自皮肤移行至肺的阶段获得保护。本文作者报道了副肌球蛋白的克隆和全部核苷酸序列。  相似文献   

12.
在冈比亚的一个村庄,埃及血吸虫感染的强度和发病高峰见于20岁的人群,随后下降。10岁以下儿童经吡喹酮治疗后再感染不仅常见而且严重,但15岁以上者极少。说明抗埃及血吸虫感染的保护性免疫是逐渐产生的。感染强度和发病因年龄增长而下降的免疫学机制以15岁以上最为完善。血清抗体水平检测发现,年龄与抗血吸虫IgE和IgG_4抗体水平有关。IgE水平以15岁以上年龄组最高,可以认为此抗体与抗感染有关。  相似文献   

13.
日本血吸虫特异性IgE抗体相关肽表位的筛选与免疫学鉴定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 从噬菌体表面显示肽库筛选并鉴定日本血吸虫特异性IgE抗体相关表位。 方法用ABC 酶联免疫吸附 (ELISA)法检测日本血吸虫病流行区居民血清 15 0份 ,选择其中 15份具高滴度血吸虫特异性IgE抗体的血清 ,混合后经蛋白G柱亲和层析祛除IgG抗体 ,用于对 12肽的噬菌体表面显示肽库进行 5轮免疫亲和淘筛。从所获噬菌体克隆中挑取 35个克隆 ,经DNA序列测定 ,对各独立肽表位进行免疫学鉴定。结果 经 5轮筛选 ,DNA序列测定显示共有 4个独立噬菌体克隆 ,其中 phage 3和 phage 6有较多重复克隆存在 ,为优势克隆 ;Westernblot分析显示 ,筛库血清中特异性IgE抗体能有效识别各噬菌体克隆。分别用各克隆噬菌体免疫小鼠 ,均能诱导特异性IgE抗体产生。结论 从 12肽噬菌体表面显示肽库中成功筛选到日本血吸虫特异性IgE抗体相关肽表位。  相似文献   

14.
目的确定Sj43B基因编码蛋白在日本血吸虫成虫体内组织及亚细胞水平定位。方法取新鲜日本血吸虫成虫标本,按电镜生物样品制备方法常规固定、包埋,制成超薄切片.与鼠源纯化的抗重组Sj43B基因编码蛋白的IgE抗体(对照组试验为正常鼠血清)反应,再与大鼠抗小鼠IgE的IgG抗体结合,最后与蛋白A-胶体金连接,透射电镜下观察胶体金颗粒的分布。结果用正常鼠血清处理虫体切片,从皮层、肌层到皮层细胞体,未见有明显的电子致密的胶体金颗粒分布。用特异性IgE抗体处理的样品上,胶体金颗粒分布较广泛,见于皮层、肌层、胞质、核膜和核质内。结论Sj43B基因编码蛋白在血吸虫成虫体内的分布无组织和亚细胞结构特异性。  相似文献   

15.
目的确定Sj43B基因编码蛋白在日本血吸虫成虫体内组织及亚细胞水平定位。方法取新鲜日本血吸虫成虫标本,按电镜生物样品制备方法常规固定、包埋,制成超薄切片,与鼠源纯化的抗重组Sj43B基因编码蛋白的IgE抗体(对照组试验为正常鼠血清)反应,再与大鼠抗小鼠IgE的IgG抗体结合,最后与蛋白A-胶体金连接,透射电镜下观察胶体金颗粒的分布。结果用正常鼠血清处理虫体切片,从皮层、肌层到皮层细胞体,未见有明显的电子致密的胶体金颗粒分布。用特异性IgE抗体处理的样品上,胶体金颗粒分布较广泛,见于皮层、肌层、胞质、核膜和核质内。结论Sj43B基因编码蛋白在血吸虫成虫体内的分布无组织和亚细胞结构特异性。  相似文献   

16.
作者等探究了人类的重组肿瘤坏死因子(rTNF)诱导增加效应细胞对靶细胞粘附和有关调节这些细胞毒性产物释放的作用。日本血吸虫日本株以小鼠为终宿主和片山钉螺为中间宿主维持其生活史,通过机械转化制备童虫。抗日本血吸虫的鼠单克隆IgE抗  相似文献   

17.
作者用放射性的单放射弥散一步法测定寄生虫感染者的IgE,发现感染日本血吸虫及钩虫的血清IgE水平均高。血吸虫病人的平均值为1,080毫微克/毫升,钩虫感染者为680毫微克/毫升,对照者的平均值为298毫微克/毫升。同时发现班氏丝虫感染者在血片中找到微丝蚴或皮试阳性者的血清IgE水平亦升高。血吸虫病人经过锑剂治疗后4  相似文献   

18.
既往研究发现:在3种血吸虫(曼氏、埃及、日本血吸虫)病流行区,SWAP诱导的IgE和IgG4抗体与年龄和对再感染的抗性有关。近年来发现IgA抗体也有相似的作用。此外,研究还发现IgA抗体具有抑制GST活性以及抗生殖和抗卵胚发育的作用,且在抗性人群中的滴度显著增高。提示IgA在抗日本血吸虫感染的免疫中可能也具有一  相似文献   

19.
作者对5例肾脏活组织和7例死者肾脏共12例肾组织进行光学和免疫荧光显微镜检查,寻找肾小球壁内的血吸虫抗原。结果在大多数标本均发现有IgM、IgG、IgA、IgE以及补体C_3和纤维蛋白原等沉着。血  相似文献   

20.
曼氏血吸虫虫卵蛋白IPSE基因合成、表达及特性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目的合成并表达曼氏血吸虫虫卵白介素4诱导物(IPSE)基因,并对其免疫特性进行分析。方法应用重叠PCR方法合成曼氏血吸虫IPSE基因,将其定向克隆至表达载体pET32a(+)的硫氧还蛋白(Trx)序列下游,构建重组表达质粒IPSE/pET32a(+)。将重组质粒转化至大肠埃希菌BL21(DE3)中,经异丙基-β-D-硫代半乳糖苷(IPTG)诱导,表达Trx-IPSE融合蛋白。大量制备表达产物,用镍螯合亲和层析胶在变性条件下纯化重组Trx-IPSE融合蛋白。用大量PBS对变性融合蛋白进行透析,获得部分复性的可溶性Trx-IPSE融合蛋白。应用蛋白质印迹(Westernblotting)分析其是否能被慢性日本血吸虫病患者血清中IgG抗体所识别,及其与健康人血清中IgE抗体的结合能力。结果人工合成的IPSE基因序列与天然基因序列完全一致。经IPTG诱导,SDS-PAGE分析,含重组质粒的转化子细菌能表达相对分子质量(Mr)约35700的蛋白分子,与预计Trx-IPSE融合蛋白的相对分子质量大小相符。Westernblotting分析结果显示,变性的和复性的Trx-IPSE融合蛋白均能被慢性日本血吸虫病患者血清中IgG抗体识别,融合蛋白Trx-IPSE能与健康人血清中IgE抗体非特异性结合。结论曼氏血吸虫IPSE基因合成获得成功,重组表达的IPSE具有与天然抗日本血吸虫抗体反应和与IgE非特异性结合的能力。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