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夏锡荣  施毅 《江苏医药》2002,28(9):695-696
韦格内肉芽肿 (Wegenergranulomatosis ,WG)属非感染性坏死性系统性血管炎性疾患 ,常累及上气道、肺和肾脏。 1931年HeinzKling首次描述。 80年代初 ,随着抗中性粒细胞胞浆抗体 (ANCA)技术的引入 ,提出了ANCA相关性肺血管炎和肉芽肿病的新概念。将ANCA阳性的WG和显微镜多血管炎 (MPA)称为ANCA相关性血管炎 ,与其它血管炎相区别。本文就WG的诊断、临床表现及治疗方面的进展作一综述。一、WG的临床特征1.发病率 :在美国该病的发病率为 3/ 10万 ,男性发病率略高于女性 ,97%为白种人…  相似文献   

2.
1 病例报告 患者 男,26岁。因左大腿红肿疼痛伴胸痛发热1月余入院。于1999年8月初发现左大腿下内侧有一约鸡蛋黄大小的暗红色斑块,病变部位逐渐扩大,体温波动在37.8℃~39.5℃之间,伴有鼻部发干,胸闷痛,无明显呼吸困难。即去中国医科大学做鼻腔,左大腿皮肤结节及右下肺结节组织病理学检查,诊断为“韦格内肉芽肿”。曾用过甲强龙,环磷酰胺,先锋霉素Ⅵ等治疗,并行鼻部放射治疗25次,病情无好转,于1999年9月7日就诊我院。查体:体温39.2℃,脉搏108次/分,呼吸20次/分,血压17.3/10.7 kPa。神志清。口腔颊粘膜可见2处0.3cm×0.2cm溃疡灶,外鼻缩  相似文献   

3.
于卫红 《现代医药卫生》2007,23(17):2625-2625
1病例介绍病人女,33岁,因发热4天浮肿、周身皮疹2天入当地镇医院。4天前不明原因出现发热、流涕,测体温38.5℃,静脉滴入头孢类抗生素及双黄连注射液,效果不佳。2天前出现浮肿,周身皮疹、伴明显瘙痒。入院查体:T38.5℃,双颊及全身皮肤可见散  相似文献   

4.
恶性肉芽肿     
张荣  杨宝琦 《天津医药》1989,17(9):532-533
本文通过对48例恶性肉芽肿的临床及病理分析,进一步明确了恶性肉芽肿、We-gener 氏肉芽肿、中线性恶性网织细胞增多症(中线恶网)以及恶性肿瘤之间的鉴别。对治疗方法和疗效做了初步探讨,提出了粗浅体会。  相似文献   

5.
目的研究肉芽肿性乳腺炎的病例资料,探究肉芽肿性乳腺炎的临床表现、病理特征及治疗方法。方法选取2013年1月至2015年12月我院收治的肉芽肿性乳腺炎的患者69例,对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地分析。结果本次研究中的患者均为30~40岁的已婚女性,均因乳腺肿块就诊,以乳腺小叶的病变为主要病例特点,呈结节状分布,89例患者均采用手术治疗,其中乳腺小叶区段切除术的应用较多,术后随访6年仅1例复发。结论肉芽肿性乳腺炎唯一的确诊手段是组织病理学检查,但其临床表现不典型,临床诊断中应与乳腺癌进行鉴别。  相似文献   

6.
声带肉芽肿亦称声带接触性肉芽肿,是临床上一种少见的良性增生性病变,是声带突区域黏膜受损伤后声带黏膜发生溃疡、组织增生堆积形成,其在外观上与声带息肉无明显差别,声带肉芽肿的发病率占嗓音疾病的0.9%~2.7%^[1]。因该病病因较复杂,临床治疗效果不佳,患者常受多次手术之苦,却不能康复。现将我科近年收治的16例声带肉芽肿的临床资料报道并分析如下。  相似文献   

7.
<正>黄色肉芽肿性肾盂肾炎(xanthogranulomatous pyelone-phritis,XGP)是一种少见的以杆菌感染为主的肾实质及肾周组织慢性非特异性炎性病变,约占慢性肾盂肾炎的0.3%[1]。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黄色肉芽肿性胆囊炎(XCG)的临床病理特征。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2001-2004年间经病理确诊的10例黄色肉芽肿性胆囊炎。结果:XCG与普通胆囊炎临床表现相似,常反复发作。大体检查见胆囊壁常呈不同程度增厚,大多数囊壁内可见黄色或棕黄色结节,直径0.5~1.0cm。显微镜观察见胆囊壁结构常被破坏,代之以由大量泡沫细胞、纤维母细胞及急慢性炎症细胞组成的肉芽肿,并可伴有多核巨细胞。结论:XCG在临床上与普通胆囊炎、胆囊癌难以鉴别,确诊有待病理。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肉芽肿性小叶性乳腺炎的临床病理特征及鉴别诊断要点。方法对7例肉芽肿性小叶性乳腺炎临床资料和病理特征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7例肉芽肿性小叶性乳腺炎患者均为经产妇,年龄26~45岁,以乳晕外肿块就诊。结论肉芽肿性乳腺炎确定诊断必须依靠病理,术中冷冻切片诊断是最重要的方法。  相似文献   

10.
韦格内氏(Wegener)肉芽肿是一种血管炎、肉芽种、灶性坏死综合征。1938年Wegener氏报告该病的三联征,即:上呼吸道,肺和肾小球损害,把本病与结节性多动脉炎分开。1951年Melicow对本病命名延用至今。本文报告我院经病理证实者6例:  相似文献   

11.
XCG是一种在炎性胆囊内可以形成瘤样肿块的疾病,在临床上易与癌瘤相混淆,在病理检查上易被忽视.国外Christensen和Ishak1970年首次描述胆囊纤维黄色肉芽肿[1].1983年国内黄应堂等作了第一次报道[1],以后逐渐增多.现收集我院从1990年1月~2005年1月术后病理诊断42例,结合临床及病理资料作一简要讨论.  相似文献   

12.
蕈样肉芽肿(mycosis fungoides, MF)是一种少见的低度恶性的皮肤T淋巴细胞瘤,1806年首先由Alib-ert命名,是皮肤T淋巴细胞瘤中最常见的类型,多发于中老年人,国外文献报道平均确诊年龄为55~60岁,国内报道平均确诊年龄44.5~50.5岁。本文将笔者遇到的长期以皮炎湿疹为主要表现的3例MF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3.
目的分析肉芽肿小叶性乳腺炎的临床病理特征。方法收集2014年1月至2016年3月我科诊断为肉芽肿小叶性乳腺炎16例病例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16例肉芽肿性小叶性乳腺炎,病因不清,几乎都发生于育龄经产妇,年龄最小23岁,最大43岁,平均年龄33.3岁,且常与最近的妊娠有关,多发生在乳晕的周边区域,表现为无痛性肿块,单侧多见,常压之有脓性分泌物溢出,并伴有窦道形成;B超检查或钼靶射影等辅助检查,容易误诊为乳腺癌,临床诊断困难,准确诊断依赖于病理学,其病理组织学典型特征病变以小叶为中心,肉芽肿性慢性炎症,巨噬细胞、上皮样细胞、淋巴细胞、嗜酸性或中性粒细胞浸润,中心微脓肿形成,可有坏死,但非干酪样坏死,也无明显的结节形成及血管炎症,病变内无病原菌生长,16例经2位高年资病理医师重新阅片确诊,并进行电话随访:1例病情反复,病史较长,病变波及整个乳腺小叶,患者无法忍受,要求病侧乳腺单纯切除,1例复发,最后治疗都以手术切除为主,再以中药或激素辅助治疗,患者全部康复出院。结论肉芽肿小叶性乳腺炎临床诊断困难,依赖于病理组织学准确诊断,对指导临床选择性治疗方案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4.
目的 探讨非特异性喉肉芽肿的临床治疗方法.方法 对我院从2009年11月到2011年11共收治50例非特异性喉肉牙肿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50例患者中采取保守治疗有12例,其中12例患者均采取糖皮质激素雾化吸入,有3例采取的是语音治疗,有8例采取的是制酸治疗;其余的38例患者采取的是手术治疗与糖皮质激素雾化吸入、语音治疗、口服制酸剂等保守治疗相结合的治疗方法.结果 50例非特异性喉肉芽肿患者共治愈的患者为46例(92%),其中采用保守治疗治愈的患者为11例(22%),采用保守治疗与手术治疗相结合的治愈患者为35例(60%).结论 对于治疗非特异性喉肉芽肿的方式有两种:保守治疗、手术治疗.要根据患者的症状采取不同的治疗方式,对于症状较轻,病情稳定的患者可以采取保守治疗;对于症状较重,病情不稳定的患者采用保守治疗和手术治疗相结合的治疗方式,通过对症治疗,恰当运用保守治疗和手术治疗,合理配合治疗,可以提高治愈率,降低复发率,值得临床推广使用.  相似文献   

15.
涂仁泉 《江西医药》2001,36(2):F003-F003
患者,男,24岁,因尿频、尿急、脓尿半年拟诊为膀胱肿瘤收治.体查:消瘦体型,贫血外观,未触及下腹包块.B超示膀胱顶部强回声光团.CT检查示膀胱顶部肿块,大小约6.5× 8.0cm,CT值40~48Hu,局部膀胱壁增厚.膀胱镜示肿块向腔内明显隆起,表面粘膜充血,中央浅表性糜烂,活检示炎性组织.尿常规示WBC++,脓球++,RBC+/Hp.经下腹正中切口探查膀胱,肿块位于右侧膀胱顶部,与膀胱前间隙、腹膜粘连,打开腹腔见肿块向腹内突出,外被大网膜包囊,阑尾末端附着在肿块上,阑尾无充血、水肿,打开膀胱见肿块表面多处糜烂,遂行肿块及粘连组织切除,包括部分膀胱壁、网膜.术后10d出院,随访2a未见复发.  相似文献   

16.
何春年  郭雨华 《河北医药》1993,15(3):150-151
乳腺肉芽肿病(Granulomatosis ofbreast),原名肉芽肿性乳腺炎(Granu-lomatous mastitis of breast),是一种近年来才被认识的疾病。国内外报道均少。本文共收集25例,讨论其病因、临床病理特点及诊断与鉴别。1 资料分析1.1 一般情况:本组25例均为女性,年龄20~52岁,平均33.08岁。40岁以上4例,40岁以下21例。患者均为经产妇。因产后无乳汁而未曾哺乳2例。以乳腺包块就诊24例。病期在1月内10例,2月~1年9例,1年~  相似文献   

17.
郭瑞珍  染国桢 《贵州医药》1989,13(4):212-213
蛔虫是寄生于人体最常见的一种寄生虫,肠道蛔虫最常见的合并症是肠梗阻。然而蛔虫或蛔虫卵引起腹腔内肉芽肿性病变却不多见,我们外检工作中遇到3例,现报告如下: 临床资料例1,女性,3(1/2)岁,因间隙性腹痛、纳差1个月,左上腹部包块半月就诊入院。体检:左中上腹扪及4×1.5Cm条索状包块,质硬,不活动。B超显示:左侧腹混合性包块,以液体为主。临床以腹部包块性质待定行  相似文献   

18.
韦格纳肉芽肿的治疗现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当前,韦格纳肉芽肿的治疗主要按诱导缓解期和维持缓解期来治疗.在诱导缓解期,全身型患者主要采用大剂量激素联合环磷酰胺冲击或每日口服治疗,而局限型或肾功能仅有轻微损害者可用甲氨蝶呤替代环磷酰胺与激素联合治疗.在缓解维持期,可使用硫唑嘌呤、甲氨蝶呤、来氟米特或吗替麦考酚酯等治疗,而复方新诺明适合于仅有上呼吸道受累者.对于经激素和以上免疫抑制剂治疗无效的难治性患者可试用抗TNF-α抑制剂或抗CD20单克隆抗体等,以诱导快速缓解.静脉免疫球蛋白的疗效尚不能定论.血浆置换术不单独使用,而是与激素及其他免疫抑制剂联合使用治疗活动期或危重患者.  相似文献   

19.
目的:对黄色肉芽肿性胆囊炎的临床诊断以及治疗进行探讨分析。方法:回顾分析我院近期收治的26例黄色肉芽肿性胆囊炎患者临床资料。结果:手术前诊断为胆囊息肉并发胆囊炎6例,胆囊肿瘤8例,手术中快速进行病理诊断26例为黄色肉芽肿性胆囊炎,其中并发胆囊肿瘤2例,手术后常规病理检查均验证为黄色肉芽肿性胆囊炎,其中合并胆囊胰癌2例。结论:了解黄色肉芽肿性胆囊炎的发病机制,采集完整的手术前病史,快速检查病理,细微分析手术前辅助检查以及对手术中标本准确标记都可以提高胆囊肿瘤与黄色肉芽肿性胆囊炎的鉴别率,避免不必要的扩大切除。  相似文献   

20.
目的 探讨肉芽肿性乳腺炎的临床、X线和病理特点以及鉴别诊断.方法 全组进行乳腺X线摄片和手术病理组织学诊断.结果 X线表现单发17例,单侧多灶3例.病灶的直径0.6~5.0 cm.形态可为片状或结节状,不规则影,部分呈椭圆形.钼靶X线片上大多数表现为等密度或稍高于腺体密度.边缘多数不清,可有长毛刺或索条状影.病理特点:病变局限在小叶内18例,累及小叶外2例.病变小叶末梢导管完全消失12例,残留腺泡8例.4例有小脓肿形成和脂质吸收空泡,2例有嗜酸性粒细胞浸润.结论 发病的部位以乳晕下居多.乳腺病灶的特点为多数肿物边缘不清、可见分叶状.肿块中等质地的比较多见.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