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中医治疗椎—基底动脉缺血性眩晕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相似文献   

2.
益气活血法治疗椎基底动脉短暂缺血性眩晕30例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椎基底动脉短暂缺血性眩晕(VBTiV)多发于中老年人,作者自1996~3至1998~5月用益气活血法治疗30例,并进行临床疗效及血液流变学指标的观察,现报告如下。1 临床资料 选择经临床及经颅多普勒超声CT等证实为VBTiV患者53例为观察对象,VBTiV的临床诊断标准按文献(临床耳鼻喉科杂志1992;6(2):66)标准。53例VBTiV患者随机分为两组。治疗组30例,男21例,女9例;年龄  相似文献   

3.
目的观察复方丹参滴丸治疗椎基底动脉供血不足(VBI)眩晕的临床疗效。方法将患者60例随机分为两组,治疗组服用复方丹参滴丸,对照组服用西比灵;治疗6周后比较两组疗效。结果两组综合疗效相近,治疗组治疗后转颈试验结果优于对照组。结论复方丹参滴丸治疗VBI眩晕有良好疗效。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复方血栓通胶囊联合西比灵和敏使朗治疗椎基底动脉供血不足的临床疗效。方法治疗组27例予口服复方血栓通胶囊、西比灵和敏使朗,对照组26例仅口服西比灵和敏使朗治疗。结果治疗组在临床症状改善方面有较好的疗效,疗效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复方血栓通胶囊用于治疗椎基底动脉供血不足疗效确切,值得基层医院推广。  相似文献   

5.
脉血康胶囊治疗椎-基底动脉缺血性眩晕疗效观察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目的观察脉血康胶囊治疗椎-基底动脉缺血性眩晕的临床疗效。方法将80例椎-基底动脉缺血性眩晕患者随机分为2组。治疗组40例采用脉血康胶囊治疗,每次4粒,每日3次。对照组40例采用西药常规治疗。2组均4周为1个疗程,1个疗程后观察2组临床疗效、椎-基底动脉平均流速及血液流变学指标变化。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为92.5%,对照组总有效率为75.0%,2组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5)。治疗组椎-基底动脉平均流速变化以及血液流变学指标[全血黏度(低切、血浆黏度、纤维蛋白原、红细胞压积)]改善情况均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脉血康胶囊能有效治疗椎-基底动脉缺血性眩晕。  相似文献   

6.
椎-基底动脉供血不足性眩晕是临床常见病,属中医学眩晕范畴。以发作性眩晕为主要表现,并发症状变化多端,发病年龄多在50岁以上,而且随年龄的增长,发病率有明显上升趋势。目前中西药物对其治疗均不理想,我们运用葛龙胶囊治疗椎-基底动脉供血不足性眩晕(瘀血阻络型)患者,取得较好疗效,现将有关资料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7.
阳碧发  熊永祥 《陕西中医》2003,24(4):347-347
临床资料 本组 40例均为门诊病人 ,并经地市级以上医院确诊为椎基底动脉供血不足的眩晕为观察对象。其中男 2 0例 ,女 2 0例 ;年龄最大 75岁 ,最小 45岁 ,平均年龄 62岁 ;病程最长 8年 ,最短 3个月 ;伴颈椎病 1 5例 ,动脉硬化 4例 ,高脂血症 6例 ,骨质增生 30例 ,骨质疏松 2 1  相似文献   

8.
眩晕康治疗椎-基底动脉缺血性眩晕90例临床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观察眩晕康治疗椎-基底动脉缺血性眩晕的临床疗效。方法:选择椎-基底动脉缺血性眩晕患者120例,随机分为2组。治疗组90例,以眩晕康治疗;对照组30例,以尼莫通(现改名为尼膜同)治疗。观察临床疗效、治疗前后症状积分、椎-基底动脉血平均流速、血液流变学指标及血浆内皮素(ET)、一氧化氮(NO)、血浆脂质过氧化物(LPO)、超氧化物歧化酶(SOD)等指标变化情况。结果:总有效率治疗组为96.7%,对照组为83.3%,2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5),提示治疗组疗效优于对照组。2组治疗前后症状总积分比较,治疗组优于对照组(P<0.05)。而且治疗组椎-基底动脉血平均流速、血液流变学指标、ET、NO、LPO、SOD等指标的改善均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眩晕康是治疗椎-基底动脉缺血性眩晕的有效中成药。  相似文献   

9.
中药治疗椎基底动脉供血不足性眩晕52例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相似文献   

10.
目的:观察中西医结合治疗椎基底动脉供血不足性眩晕的疗效。方法:采用随机对照观察,将椎基底动脉供血不足性眩晕患者84例,分为2组,每组42例。对照组给予盐酸氟桂利嗪胶囊5mg天/口服,川芎嗪120mg天/静滴;治疗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根据中医辨证给予中药治疗。观察2周。结果:治疗组显效28例,有效11例,无效3例,总有效率92.86%;对照组显效14例,有效18例,无效10例,总有效率76.19%。两组比较具有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中西医结合治疗椎基底动脉供血不足性眩晕优于单独西医治疗。  相似文献   

11.
祛邪扶正法治疗椎基底动脉供血不足性眩晕53例报告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祛邪扶正、平肝熄风、育阴潜阳为法,随证加减,治疗53例,结果治愈32例,好转19例,无效2例,总有效率为96.4%。疗程最短者7天,最长者62天,平均21天。  相似文献   

12.
目的观察利多卡因合用复方丹参治疗椎基底动脉供血不足(VBI)性眩晕的疗效。方法将114例VBI性眩晕患者随机分为2组,治疗组57例给予利多卡因200 mg、复方丹参20 mL分别加入10%葡萄糖液250 mL及5%葡萄糖液250 mL中静滴,均每日1次;对照组57例给予灯盏花素20 mg加入5%葡萄糖液250 mL中静滴,每日1次,2组疗程均为5 d,观察2组治疗后症状缓解情况。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95%,对照组总有效率79%,2组比较有显著性差异(2=4.91,P<0.05)。结论利多卡因合用复方丹参治疗VBI性眩晕疗效优于灯盏花素。  相似文献   

13.
[目的]观察通心络胶囊治疗椎-基底动脉供血不足性眩晕的疗效.[方法]将130例椎-基底动脉供血不足性眩晕患者随机分为2组,治疗组65例予通心络胶囊口服,对照组65例予西比灵胶囊口服,2周后观察临床疗效和TCD结果.[结果]治疗组痊愈32例,好转22例,无效11例,总有效率83.07%;对照组痊愈27例,好转21例,无效...  相似文献   

14.
目的观察复方泽泻汤为主治疗椎基底动脉供血不足性眩晕的疗效。方法将69例患者随机分为2组。治疗组47例,口服复方泽泻汤方加减,并配合西药治疗。对照组22例,仅静滴刺五加注射液,口服尼莫地平治疗。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为94%,对照组总有效率为73%,2组总有效率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复方泽泻汤为主治疗椎基底动脉供血不足性眩晕疗效满意。  相似文献   

15.
益气活血治疗椎基底动脉供血不足性眩晕56例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相似文献   

16.
目的观察眩晕宁治疗椎基底动脉供血不足性眩晕的效果。方法80例椎基底供血不足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40例和对照组40例。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以口服眩晕宁为治疗组,口服培他司啶为对照组进行比较。观察治疗后眩晕程度评级及经颅多谱勒(TCD)检查结果。结果治疗组疗效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眩晕宁治疗椎基底动脉供血不足性眩晕疗效显著。  相似文献   

17.
18.
目的 观察逐瘀通脉胶囊治疗椎-基底动脉供血不足性眩晕的临床疗效.方法 将82例眩晕病人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治疗组给予逐瘀通脉胶囊口服,2 粒/次,3次/d;对照组给予尼莫地平片口服,40 mg/次,3次/日,观察两组临床疗效.结果 对照组总有效率75.00%,治疗组总有效率95.24%,两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5).结论 逐瘀通脉胶囊治疗椎-基底动脉供血不足性眩晕疗效确切,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19.
目的 探讨晕康胶囊治疗椎基底动脉供血不足(VBI)性眩晕的临床机理.方法 将VBI性眩晕患者115例,随机分成晕康治疗组60例、常规治疗组55例、正常对照组60例.晕康治疗组给予复方丹参片+氟桂利嗪+晕康胶囊口服;常规治疗组给予复方丹参片+氟桂利嗪口服,2W为1疗程,连续观察1个月.疗程结束后比较脑干诱发电位(BAEP)前后检查结果.结果 晕康治疗组治疗前和常规治疗组治疗前BAEP检查结果比较无显著性差异(P>0. 05),具有可比性,但晕康治疗组和常规治疗组治疗前分别较正常对照组各波明显延长(P<0.05);治疗后晕康治疗组的各波间期(IPL)分别短于治疗后常规治疗组(P<0.05).结论 晕康胶囊抗眩晕的作用机制可能是通过改善椎基动脉供血、降低血管阻力,解除脑血管痉挛,改善脑干神经传导功能而发挥作用.  相似文献   

20.
银杏叶注射液治疗椎基底动脉供血不足性眩晕80例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椎基底动脉供血不足是临床上常见眩晕的主要原因之一,多见于中老年人,如不及时治疗有可能形成脑梗死,导致昏迷、肢体瘫痪、脑神经麻痹、失明等。尽快终止椎基底动脉供血不足性眩晕发作,对患者的预后至关重要。应用银杏叶注射液治疗椎基底动脉供血不足性眩晕,疗效显著,现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