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6 毫秒
1.
目的:探讨小切口圈垫式劈核白内障囊外摘除人工晶状体植入术的手术效果。

方法:对75例80眼白内障应用圈垫器和劈核刀进行劈核取出,植入后房型人工晶状体,观察术后视力、散光度、及术中、术后并发症。随访3~12mo。

结果:术后第1d视力0.3~0.5者37眼,≥0.6者21眼,术后1mo 0.3~0.5者43眼,≥0.6者26眼。角膜散光在术后1wk为1.75±0.55D,与术前0.85±0.29D相比有显著差异(P<0.05),术后1mo 0.92±0.48D和3mo 0.89±0.35D与术前比较无显著差异(P>0.05)。4眼术中后囊破裂,1眼人工晶状体植入囊袋内,3眼人工晶状体植入睫状沟内。术后角膜内皮波纹状水肿2眼,术后3d左右消退; 斑块状水肿2眼,术后2wk内消退。一过性高眼压2眼。

结论:小切口圈垫式劈核白内障囊外摘除人工晶状体植入术治疗白内障术后效果好,手术成本低,操作简便,并发症小,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2.
陈则云  刘业滋 《国际眼科杂志》2010,10(11):2195-2196
目的:观察无晶状体眼二期人工晶状体植入的疗效。方法:对20例无晶状体眼的患者,采用睫状沟悬吊固定手术二期植入人工晶状体。随诊3~12mo,观察术后视力、眼压、人工晶状体位置及术中术后并发症。结果:所选20例患者术后第1d裸眼视力0.1~0.3者1例,0.4~0.5者6例,0.6~0.8者12例。眼压平均18~20mmHg。术后角膜水肿1例,经氯化钠眼药水及复方妥布霉素眼药水治疗1wk后吸收。角膜切口处水肿5例,1wk后自行吸收。结膜下出血5例,5~10d吸收。随访3~12mo,20眼手术后人工晶状体位置居中,未发现明显偏斜。无青光眼、视网膜脱离等严重的并发症。老年性白内障术后无晶状体眼的患者二期人工晶状体植入后视力恢复较理想。结论:对于白内障术后无晶状体眼患者,采用睫状沟悬吊固定手术二期植入人工晶状体,不仅获得良好的裸眼视力和矫正视力,同时可减少一系列并发症。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小梁切除联合小切口白内障摘除人工晶状体植入术的临床疗效。方法对26例31眼闭角型青光眼合并白内障患者行小梁切除联合小切口白内障摘除人工晶状体植入术,术后对视力、眼压、结膜滤过泡、并发症等情况观察,术后随访6~27月,平均3个月。结果术前平均眼压25.64±4.23mmHg,术后最终平均眼压13.68±3.7OmmHg,<0.0l;术后最终矫正视力0.2~1.0者27眼,0.1~0.15者3眼,0.02者1眼;术后早期并发症:角膜水肿及弹力层皱褶5眼,脉络膜脱离l眼,前房及瞳孔区纤维渗出6眼;晚期并发症:瞳孔欠圆7眼,人工晶状体夹持2眼,后发障4眼。结论小梁切除联合小切口白内障摘除及人工晶状体植入术治疗闭角型青光眼合并白内障患者,具有有效控制眼压、恢复视力,并发症少等效果。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小切口折叠人工晶状体睫状沟悬吊术的临床疗效。方法因晶状体后囊破裂、悬韧带断裂、晶状体完全脱位及玻璃体切除术中切除晶状体而不能正常植入后房型人工晶状体者12例(12眼)。通过3.2mm的角膜切口,将折叠人工晶状体缝合固定于睫状沟。结果术后裸眼视力均提高。术后3个月检查,平均新增散光为(0.50±0.25)D,人工晶状体无倾斜或偏位,术中术后没有出现出血、视网膜脱离、脉络膜脱离等严重并发症。结论小切口折叠人工晶状体睫状沟悬吊术手术效果可靠,术中术后并发症较少。  相似文献   

5.
微小切口推注式人工晶状体睫状沟悬吊术临床应用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目的:探讨微小切口推注式折叠人工晶状体睫状沟悬吊术的有效性和安全性。方法:选择因晶状体后囊破裂或悬韧带断裂不能正常植入后房型人工晶状体的患者52例52眼,利用推注器系统,通过3.2mm的透明角膜小切口,把襻预扎了聚丙烯缝线的折叠人工晶状体植入后房并缝合固定于睫状沟,观察术后视力、角膜散光度及并发症。结果:所有患者术后裸眼视力均提高,其中1.0以上8眼,0.6~0.8为18眼,0.4~0.6为16眼,0.4以下10眼。术后1wk;1,3mo视力在0.5以上者分别为33眼(63%)、39眼(75%)、41眼(79%)。术前及术后1wk;1,3mo的平均角膜散光度分别为1.86±1.65D,2.09±1.28D,1.92±1.34D和1.77±1.16D,术后各时期与术前的角膜散光度差别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中、术后没有出现严重并发症。结论:微小切口推注式折叠人工晶状体睫状沟悬吊术为治疗晶状体、玻璃体切除术后,无晶状体囊支持的患者,提供了一个更安全可靠的人工晶状体植入方法。  相似文献   

6.
目的 探讨青光眼术后颞侧小切口非超乳白内障摘除及人丁晶状体植入术的疗效.方法 对54例(72眼)青光眼滤过术后白内障患者采用颞上象限或颞侧小切口非超声乳化白内障摘除联合人工晶状体植入术,术后随访3~12个月,观察术后视力、眼压及并发症.结果 65眼术后视力均有明显提高,7眼视力不变.术中、术后未见严重并发症,术后平均眼压(13.40±3.56)mmHg.功能性滤过泡保留完整,未见瘢痕化及渗漏.结论 颞侧小切口非超乳白内障摘除及人工晶状体植入手术对青光眼术后白内障患者操作简单,视力提高明显,术后并发症少,眼压控制稳定.  相似文献   

7.
目的:通过对人工晶状体睫状沟植入术后眼的屈光结果分析,为临床提供一种此类患者人工晶状体度数修正可以借鉴的方法。方法:回顾分析我院2007-08/2010-12白内障手术患者术中发生后囊破裂并Ⅰ期人工晶状体睫状沟植入25例25眼,根据眼轴长度(A-Scanlength,AL)分为<22mm,22~25mm和>25mm三组,分别比较术后3mo的实际屈光值与术前预测囊袋内植入人工晶状体后屈光度数的差别。结果:所有患者术后视力较术前均有不同程度改善,术后3mo视力平均0.49±0.21,术前预测囊袋内植入人工晶状体后屈光值分别为-0.43±0.34D(AL<22mm),-0.36±0.22D(AL:22~25mm)和-1.16±0.80D(AL>25mm);术后3mo三组患者眼实际屈光度数分别为-1.25±0.98D(AL<22mm),-1.22±0.82D(AL:22~25mm)和-2.4±1.39D(AL>25mm),各组间预测与实际屈光值比较,AL=22~25mm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术后实际屈光值较预测偏近视0.8D,其余两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148,0.061)。结论:为纠正人工晶状体睫状沟植入术后近视漂移,人工晶状体度数应根据AL做相应的调整。建议AL=22~25mm睫状沟植入人工晶状体度数应比预测囊袋内植入晶状体度数减0.8D。  相似文献   

8.
目的:观察经角膜缘小切口行折叠型人工晶状体睫状沟悬吊术的临床疗效并探讨手术技巧。方法:因晶状体后囊破裂或悬韧带断裂不能常规植入后房型人工晶状体的病例共18例19眼,11眼行传统巩膜大切口一片式人工晶状体睫状沟悬吊术,8眼行角膜缘小切口折叠式人工晶状体睫状沟悬吊术。术后观察视力、眼压、IOL位置及并发症等。结果:术后裸眼视力较术前提高者,大切口组10眼(91%),小切口组8眼(100%);术后最佳矫正视力较术前提高者,大切口组4眼(36%),小切口组6眼(75%);术后最佳矫正视力≥0.5者,大切口组1眼,小切口组5眼,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41)。所有术眼术后人工晶状体无明显偏位、倾斜。结论:小切口折叠型人工晶状体睫状沟悬吊术的治疗效果确切,值得广泛应用于无法行常规后房型人工晶状体植入的病例中。  相似文献   

9.
刘静  张利 《国际眼科杂志》2005,5(4):675-676
目的:探讨获得最佳人工晶状体缝合术的方法。方法:需Ⅱ期植入人工晶状体的患者14例,其中曾经行白内障囊内摘除的单眼无晶状体眼8眼,伴有前节结构紊乱的外伤性白内障术后无晶状体眼4眼,外伤导致晶状体脱位2眼,均行4点支撑人工晶状体睫状沟缝线固定术。结果:术后最佳矫正视力(BCVA)0.1~0.4的8眼,0.5~0.7的2眼,0.8~1.0的4眼,随访平均时间为1a。结论:人工晶状体4点支撑睫状沟缝线固定术为无晶状体囊支持的患者提供了恢复视力的有效方法。  相似文献   

10.
目的:观察小切口白内障摘除人工晶状体植入联合房角分离术治疗急性闭角型青光眼(acute angle closure glaucoma,ACG)合并白内障的患者临床疗效。方法:收集我院2010-07/2012-06的急性闭角型青光眼合并白内障患者48例48眼,均接受小切口白内障摘除人工晶状体植入联合房角分离术治疗,术后随访3mo。结果:术后最佳矫正视力较术前显著提高(P<0.001);术后3mo,平均眼压为15.6±3.4mmHg,较术前平均眼压(27.3±4.8mmHg)明显下降(P<0.05);术后中央前房深度由术前的1.67±0.46mm增加到3.19±0.38mm(P<0.05);房角较术前增宽,术前关闭的房角不同程度的开放。结论:小切口白内障摘除人工晶状体植入联合房角分离术是一种治疗急性闭角型青光眼合并白内障的有效方法。  相似文献   

11.
王禹  孙笑  解聪 《临床眼科杂志》2008,16(3):243-244
目的 探讨玻璃体切割联合人工晶状体悬吊术治疗晶状体全脱位的临床疗效.方法 晶状体全脱位患者12例(12只眼),其中继发青光眼7例(7只眼),实施玻璃体切割联合人工晶状体悬吊术.术后随诊3~11个月,平均7.6个月,记录术前术后视力、眼压.结果 术后视力0.1~0.3者2只眼,0.3~0.5者6只眼,0.5以上者4只眼,经x2检验,P<0.01有显著性意义.眼压3个月后均在正常范围内.结论 玻璃体切割联合人工晶状体悬吊术治疗晶状体全脱位是一种安全有效的治疗方法.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小切口白内障囊外摘除并人工晶状体植入联合小梁切除术治疗青光眼合并白内障的临床疗效。方法:选择我院2007-09/2011-10原发性闭角型青光眼合并白内障患者80例86眼。本组患者均行小切口白内障囊外摘除联合小梁切除术。术后观察患者的视力和眼压情况。结果:术后视力:〈0.1共5眼,0.1~0.2共11眼,0.3~0.5共53眼,0.6以上17眼。术后患者眼压均降到临床统计正常范围(10~21)mmHg。结论:小切口白内障囊外摘除并人工晶状体植入联合小梁切除术治疗青光眼合并白内障减轻了患者多次手术的负担,临床有显著效果,是治疗青光眼合并白内障较佳术式,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手法小切口白内障摘出人工晶状体植入术的手术要点及临床效果。方法对1013例(1290眼)手法小切口非超声乳化无缝线门内障摘出人工晶状体植入术,采用手法注水娩核法。结果(1)1080眼采用表面麻醉,占83.72%;26眼为表面麻醉联合球结膜浸润麻醉,占2.02%;184眼为表面麻醉联合球周麻醉,占14.26%.(2)1215眼手术过程顺利,人工晶状体准确囊袋内植入,占94.19%;75眼后囊破裂,处理玻璃体后人工晶状体植入睫状沟(其中13眼行单襻或双襻缝线固定术),占5.81%。(3)术后89眼切口缝合1~3针,占6.90%。(4)视力≤0.3者87眼,占6.74%;≥0.5者1222眼,占94.73%;≥1.0者557眼,占43.18%。结论小切口非超声乳化无缝线自内障摘出人工晶状体植入术是具有良好临床效果的现代白内障摘出术式之一;灵活的麻醉方式,自闭式隧道切口,大直径撕/截除前囊及注水式娩核是手术要点;在基层医院及经济欠发达地区具有重要的防盲治盲作用及意义。  相似文献   

14.
目的 探讨晶状体玻璃体切割术后经颞侧透明角膜隧道切口的二期折叠式人工晶状体植入术的手术方法和疗效.方法 通过颞侧透明角膜隧道切口对晶状体玻璃体切割术后6~12个月的29例(29眼)二期植入折叠式人工晶状体,用聚丙烯缝线将人工晶状体襻固定于睫状沟中.术后随访6~18个月,观察术后视力、人工晶状体位置及术中术后并发症.结果 术后3个月裸眼视力>0.5者16眼,0.3~0.5者12眼,0.2~0.3者1眼.术后视力与术前最佳校正视力相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手术并发症主要为眼内出血(1眼)、人工晶状体倾斜(2眼).结论 经颞侧透明角膜隧道切口及睫状沟缝合固定襻的折叠式人工晶状体植入术,手术效果可靠,并发症少,是晶状体玻璃体切割术后无晶状体眼屈光矫正的理想手术方式.  相似文献   

15.
目的:分析人工晶状体位置异常的临床情况。方法:人工晶状体异位23眼包括人工晶状体玻璃体腔脱位、瞳孔夹持、"刮雨器(雨刷)"综合征等,原因为术中后囊膜破裂、后发性白内障、人工晶状体襻变形、外伤等,应用旋转复位法、后囊膜夹持固定法、玻璃体切除或加睫状沟缝线法等。结果:术后视力明显提高19眼,症状明显减轻至消失,人工晶状体位置固定。结论:提高人工晶状体植入手术技术是减少术后人工晶状体异位的主要措施,根据人工晶状体异位的不同情况应用各种复位技术可得到良好效果。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高度近视小切口非超声乳化白内障摘除联合人工晶状体植入术的效果及体会。方法:对32例(40眼)高度近视并发白内障患者实施小切口非超声乳化白内障摘除联合人工晶状体植入术。结果:术后3d矫正视力达0.3以上者27眼(67.5%),术后1mo矫正视力达0.3以上者35眼(87.5%)。结论:小切口非超声乳化白内障摘除联合人工晶状体植入术适合于高度近视并发白内障患者,但应注意术前准备及术中操作技巧。  相似文献   

17.
角膜地形图引导下白内障手术切口对角膜散光的矫正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比较不同位置和形态的手术切口对白内障摘除术后角膜散光及裸眼视力的影响。方法:选取术前角膜散光值>1.00D的白内障患者43例52眼,将患者随机分成两组,A组患者采用超声乳化白内障吸除联合人工晶状体植入术,手术切口为位于上方10∶30~11∶30的透明角膜隧道切口。B组患者采用手法碎核白内障摘除联合人工晶状体植入术,其中角膜散光值为1.00~2.00D的患者,切口为位于角膜最大屈光度径线的直线形巩膜隧道切口,长度为6.0~7.0mm,角膜散光值>2.00D的患者,在上述直线形切口对侧角膜缘处,另作一弧形板层松解切口。分别于术后2wk,3mo随访患者,检查裸眼视力及行角膜地形图检查。结果:B组患者术后2wk,3mo裸眼视力好于A组。B组患者术后角膜散光度在术后2wk,3mo时均小于A组。结论:位于角膜最大屈光度径线的6.0~7.0mm直线形巩膜隧道切口,及此切口联合作对侧弧形板层松解切口均能有效矫正白内障术前存在的角膜散光,能够使患者获得更好的术后裸眼视力。  相似文献   

18.
表面麻醉下小切口白内障超声乳化人工晶状体植入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表面麻醉下小切口白内障超声乳化人工晶状体植入术的临床效果和优点。方法:70例83眼采用表面麻醉下透明角膜小切口白内障超声乳化术并植入折叠式后房型人工晶状体。结果:术后1mo视力>0.3者77眼。术中1眼出现后囊破裂,但人工晶状体顺利植入;1眼外伤性白内障人工晶状体未能植入;糖尿病患者2眼出现并发症。结论:表面麻醉下小切口白内障超声乳化人工晶状体植入术具有术程短、术后视力恢复快的优点。  相似文献   

19.
小瞳孔下采用翻筋斗取核行小切口白内障摘除术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目的:评价小瞳孔下采用翻筋斗取核法行小切口白内障摘除联合人工晶状体植入术的疗效。方法:对41例46眼采用翻筋斗取核法完成小瞳孔下小切口白内障摘除并人工晶状体植入术,并观察手术效果及并发症。结果:术后3d,裸眼视力<0.3者4眼(9%),0.3~0.5者22眼(48%),>0.5者20眼(43%),无明显并发症。结论:小瞳孔下采用翻筋斗法取核行小切口白内障摘除并人工晶状体植入术是安全可靠的,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