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自发性蛛网膜下腔出血(SAH)是指非外伤性颅内血管破裂出血,血液流入蛛网膜下腔。该病是神经科急危重症之一,为临床常见脑血管疾病,主要表现为突发头痛、呕吐、脑膜刺激征和意识障碍,它起病急、病死率较高,我科自2004年3月到2006年11月共收治自发性蛛网膜下腔出血58例,现总结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2.
郑涛  刘春平 《四川医学》2003,24(12):1230-1230
非外伤性由于脑底部或表面的血管发生病变 ,破裂而使血液直接流入或主要地流入蛛网膜下腔时 ,称为自发性蛛网膜下腔出血。大部分可经头颅CT检查发现 ,而少部分检查阴性 ,经腰穿检查证实。蛛网膜下腔出血病死率高 ,早期正确诊治 ,十分重要 ,现将我院1999年 9月至 2 0 0 2年 11月头颅CT检查阴性而腰穿诊断的 12例蛛网膜下腔出血报告如下。1 临床资料1 1 一般资料 :本组 12例 ,男 5例 ,女 7例 ,年龄 38~6 8岁。所有 12例头颅CT检查阴性 ,其中 5例行 2次头颅CT ,均高度怀疑蛛网膜下腔出血 ,而于发病 8h后行腰穿检查证实。其中 5例误诊为…  相似文献   

3.
4.
黄智武 《广西医学》1997,19(1):79-80
自发性蛛网膜下腔出血52例临床分析合浦县人民医院黄智武自发性蛛网膜下腔出血(SAH)是神经内科急症之一,病死率较高,发病率占所有中风的8%~10%,它可发生在任何年龄。我院内科自1990年至1995年共收治52例SAH患者,现报告并分析如下。1临床资...  相似文献   

5.
6.
覃浩强  黄云旗 《广西医学》2007,29(5):747-748
蛛网膜下腔出血(subarachnoid hemorrhage,SAH)主要为脑动脉瘤所致,病死率极高.早期头颅CT扫描仍然是公认的第一线检查手段,由于不同脑池内的血液可呈现特征性分布的高密度影像,有经验的临床医生常常可据此推测模式,甚至可提出潜在的动脉瘤所在部位,进而选择最佳检测手段,判断预后并指导治疗.我院2000年5月至2006年5月共收治经头颅CT或腰穿脑脊液检查确诊的自发性蛛网膜下腔出血病人92例,现总结分析如下.  相似文献   

7.
各种原因颅内出血。血液流入蛛网膜下腔,统称为蛛网膜下腔出血(SAH)。临床上可分自发性与外伤性两类,自发性又分为原发性与继发性两种。由各种原因引起软脑膜血管破裂,血液流入蛛网膜下腔者称原发性蛛网膜下腔出血。因脑实质内出血。血液穿破脑组织流入蛛网膜下腔者称继发性蛛网膜下腔出血。自发性SAH,约占脑血管病的1096左右。是神经内科急症之一,病死率高。对我院近3年收治的200例SAH患者。现进行简要分析。  相似文献   

8.
自发性蛛网膜下腔出血193例临床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凌英 《河北医学》1998,4(1):62-63
自发性蛛网膜下腔出血193例临床分析(530027)广西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神经外科凌英自发性蛛网膜下腔出血是神经科常见的急诊,发病率约占中风的10%,其死亡率及致残率都较高。我院自1990年至1996年间共收治193例自发性蛛网膜下腔出血,现报告分...  相似文献   

9.
10.
11.
12.
目的 研究老年人蛛网膜下腔出血的临床特点并分析误诊原因。方法 回顾性分析1999-2005年间收治的58例老年人蛛网膜下腔出血的临床资料,与常见的年龄低于60岁的病例对比分析。结果 老年人蛛网膜下腔出血的病因多以高血压动脉硬化为主,头痛、呕吐、脑膜刺激征发生率低,而意识障碍、局灶神经系统损害较多,病死率高。结论 老年人蛛网膜下腔出血起病形式、临床特点表现常不典型,因此临床上容易致延缓治疗及误诊。  相似文献   

13.
李国辉  李贵福 《广西医学》2004,26(10):1468-1470
目的 探讨自发性蛛网膜下腔出血的临床表现、病因及死因。方法 对自发性蛛网膜下腔出血 16 0例的临床资料、脑脊液、头颅CT及脑血管造影进行回顾分析。结果 本组自发性蛛网膜下腔出血典型病例为 112例 (占 70 % ) ,而不典型病例为 4 8例 (占 30 % ) ;出血病因在中老年患者主要是脑动脉硬化 ,而青年人主要为脑动静脉畸形 ;死因主要是脑水肿脑疝 ,再出血、继发性脑梗死、肺部感染、上消化道出血、心衰等也是常见死因。结论 对表现不典型的蛛网膜下腔出血 ,可及早行头颅CT及脑脊液检查确诊 ;病因检查以脑血管造影为优 ;治疗以减轻脑水肿 ,降低颅内压为关健 ,但应全面兼顾治疗 ,以降低死亡率。  相似文献   

14.
李彦 《医学理论与实践》2012,(21):2676-2678
<正>蛛网膜下腔出血,无论在临床医疗或是在法医检案中都极其常见,涉案蛛网膜下腔出血的甄别,尤其是外伤性蛛网膜下腔出血和自发性蛛网膜下腔出血的鉴别诊断,对于涉案事(案)件的定性,乃至最终处理都至关重要。  相似文献   

15.
目的 讨论自发性蛛网膜下腔出血临床诊断.方法 根据患者临床表现结合辅助检查结果进行诊断并鉴别.结论 影像学检查:突发性头痛为特征性症状,同时突然出现假性脑膜炎,则通常很易诊断.不过,为确定大脑半球和脑干或脑室周围脑脊液的血液,必须急诊做CT扫描.如CT扫描阴性(通常因为SAH较轻或在发作后的几天以上进行CT扫描),或当时当地不能做CT(发作1小时左右),则必须做腰穿检查.  相似文献   

16.
何焕疆 《广西医学》1997,19(4):595-597
本文对58例自发性蛛网腊古腔出血进行临床分析,结果显示,年龄越大,痛,呕吐的发生率越低且程度较轻,而意识碍越多出现,越为明显,病死率越高,青年患者则相反。再出现血产现死率尤高,同时显示:高血压脑动经可能为老年人SAH的主要病因。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儿童自发性蛛网膜下腔出血的临床特点。方法:回顾性分析笔者所在医院2005年4月~2010年5月收治入院的儿童自发性蛛网膜下腔出血患者42例的临床资料。结果:38.10%的患儿为维生素K1缺乏所致。动静脉畸形为21.43%,血小板减少性紫癜为11.90%,颅内感染为9.52%,颅内肿瘤为7.14%。以继发性蛛网膜下腔出血为主,占总数的88.1%,男女比例为1.37∶1。死亡率25.7%。结论:儿童以继发性蛛网膜下腔出血为主。常见原因为维生素K1缺乏所致,其次为动静脉畸形。新生儿SAH的CT表现可分为Ⅲ型,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SAH的出血量、出血原因、病情轻重和预后情况,CT对新生儿SAH定性、定位、定量诊断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8.
<正> 自发性蛛网膜下腔出血(SAH)是神经内科急症之一,病死率较高。我院神经内科1995年1月~1999年12月共收治79例SAH患者,其中老年人38例,占同期SAH的48.1%。现分析报告如下。 1 临床资料 1.1 一般资料:本组38例患者中,男17例,女21例,年龄在60~76岁之间,平均67±3岁。其中60~69岁27例,占71.1%,70岁以上11例,占28.9%。平均住院日19天。发病前有高血压病史28例,高血压心脏病史6例,冠心病史6例,糖尿病3例。既往患过SAH的病人3例。38例SAH中误诊12例,其中误诊为脑出血3例,高血压2例,感冒2例,血管性头痛2例,脑梗塞2例,青光眼1例,误诊率31.6%。  相似文献   

19.
自发性蛛网膜下腔出血56例临床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蛛网膜下腔出血(SAH)再出血的危险性及早期应采取的措施.方法 回顾性分析SAH住院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 早期行介入或手术治疗者再出血为0/7,且无一例死亡.单纯保守治疗者再出血为10/49,死亡8例.结论 SAH患者Hunt分级在Ⅰ~Ⅲ级者可早期行介入或手术治疗.  相似文献   

20.
自发性蛛网膜下腔出血(subarachnoid hemorrhage,SAH)是神经科的常见疾病之一,且老年人SAH占有一定比例。其起病多不典型,意识障碍常较重,病情演变复杂,临床上极易被误诊或延误诊断。本文就我科收治的45例老年人自发性SAH作一回顾性分析,并与同期收治的56例非老年人SAH进行比较,兹作报道。 1 临床资料 1.1 一般资料 1990~1997年,我科共收治自发性SAH 101例,年龄13~78岁。其中>60岁45例,男27例,女18例;<59岁56例,男35例,女21例;男女比例约1.5∶1。有76例于活动中发病,25例于睡眠中或安静状态下发病。有80例起病突然,21例起病相对缓慢。全部病例均经脑CT扫描和腰穿检查证实为SAH,其中有44例行头颅MRI检查,45例行脑血管造影,共发现脑动脉瘤28例,脑血管畸形23例,脑血管痉挛35例。 1.2 临床症状、体征及其特征 在非老年人组中,大多数患者均以突然性剧烈头痛、呕吐为首发症状,符合自发性SAH的首发表现;而在老年人组中,患者多以意识障碍、精神异常、癫痫发作等为首发症状,仅部分病例表现为头痛不适,且头痛程度轻,较少出现呕吐。 1.3 结果 45例老年人SAH,痊愈21例(无任何后遗症状);好转15例(出院时留有不同程度的肢体偏瘫后遗症状);9例死亡(因再复发和脑血管痉挛而出现中枢性呼吸、循环功能衰竭而死亡)。两组的主要临床症状和体征比较见表1。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