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研究颅脑损伤后的微循环障碍,借以讨论临床某些病人的脑功能紊乱。方法:用两种方法进行研究,一是压迫静脉造成颅内高压模型;另一种是应用荧光素钠作脑血管造影,观察脑外伤后荧光素自脑微血管内向外渗漏的范围。用家兔作实验,通过颅骨窗观察脑软膜的微循环变化。结果:高颅内压时脑微循环停流,当颅内压降低时脑微循环流态正常,无论微血流停流或复流过程均无粒摆流。脑外伤后荧光素自脑微血管中向外渗漏,标识出脑损伤的范围。结论:脑微循环障碍是颅高压的合并症,荧光素自脑微血管向脑组织通道渗漏可显示脑外伤的范围,对脑外伤后某些综合病征和后遗症有诊断价值。  相似文献   

2.
颅脑损伤时脑血管内皮细胞的表达与微循环障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脑微循环障碍是颅脑损伤后主要病理生理学基础之一 ,在继发性脑损害中起着重要作用。研究发现 ,颅脑损伤后存在脑缺血和脑充血两个过程。脑循环状态主要决定于脑血管阻力而与脑灌注压关系不大 [1~2]。神经、代谢等诸多因素通过调节脑血管阻力而影响脑血流。脑血管的交感缩血管纤维分布少 ,α -受体密度也低 ,故脑微循环的血液灌流的调节主要受局部代谢因素的直接影响。许多因素对脑微循环的影响都通过血管内皮细胞来实现。本文就颅脑损伤时脑微血管内皮细胞分泌的几种体液因子在脑循环障碍中的作用作一介绍。1扩血管物质1.1一氧化氮…  相似文献   

3.
耳蜗微循环研究取得进展河南医大一附院耳鼻喉博士研究生史晓瑞,通过实验研究证明:内皮依赖性舒张因子对耳蜗血流具有调节作用,对耳蜗微循环障碍造成的听力损伤有一定保护作用,为治疗耳蜗微循环障碍所致耳聋找到了一种有效治疗方法。内皮依赖性舒张因子(EDRF/N...  相似文献   

4.
脑创伤后脑微血管扫描电镜观察及临床意义   总被引:7,自引:1,他引:6  
目的:探讨急性颅脑损伤后扫描电镜下脑微血管形态学改变,为脑损伤后继发性损害提供微循环基础。方法:制作大鼠液压冲击脑损伤模型,复合甲基丙烯酸甲酯脑微血管铸型,50%盐酸腐蚀脑组织,制作脑微血管标本,扫描电镜观察正常大鼠正常大鼠脑微血管和急性脑损伤后3、12、48、72h脑微血管形态学的改变。结果:对照组脑内有较稠密的微血管,分布均匀,外形规则、平滑,粗细均匀,行走弯曲自然。脑损伤后3h观察到小动脉行走僵硬,毛细血管充盈差,吻合减少,行走过度弯曲或形成盲端。24h和48h的血管有较多的渗出,铸型剂聚集或囊性扩张。结论:急性颅脑损伤后脑微血管功能失调是导致加重继发性脑缺血缺氧的重要原因。  相似文献   

5.
葛根素对小鼠脑微循环血流量的影响   总被引:15,自引:0,他引:15  
为了观察静脉注射葛根素对小鼠脑微循环的影响,应用JI 200型激光微循环动态分析仪直接记录脑微循环血流量的变化。结果表明,正常小鼠静脉注射葛根素(0.2mg/kg)3min后,脑微循环血流量显著增加(P<0.05),且持续30min;提高葛根素剂量(2mg/kg),其效应加强且持续60min。高分子右旋糖酐所致脑微循环障碍小鼠静脉注射葛根素后,脑微循环血流量有改善,但作用较弱。结果提示,葛根素可增加正常小鼠脑微循环血流量,改善脑微循环  相似文献   

6.
陈建华 《医学信息》2006,19(7):1213-1214
目的 探讨小儿轻型颅脑损伤后脑梗塞的发病特点、损伤机制,临床特点以及诊疗、预后。方法 回顾分析42例患儿,均行头颅CT扫描,药物、功能锻炼、针灸,其中25例辅以高压氧治疗。结果 42例患儿:梗塞灶直径范围≤14mm;梗塞灶37例住于基底节区,5例位于脑叶;2月~2岁婴幼儿30例(71.4%),2岁~14岁小儿12例(28.6%)。全组病例均治愈,随访6个月~1年无复发.结论 小儿轻型颅脑损伤后脑梗塞多发婴幼儿,基底节区常见,预后良好。小儿特殊发育阶段基底节区动脉的特殊解剖结构,脑的微循环障碍与受伤时的作用力所至的血液流变学改变和血管痉挛是该病形成的主要因素。  相似文献   

7.
借助一种新技术,测定活体动物的颅内压,在测定过程中,应用微循环显微镜通过颅骨窗观察了脑软膜的微循环。结果表明,随着颅高压增高,脑软膜的微循环障碍就越严重,表现出严重的细胞聚集和脑软膜微血管的扩张,最后脑软膜微循环停止流动,动物死亡。实验提示:临床上脑高压症必须早治,要在脑微循环障碍出现临床症状之前。  相似文献   

8.
袁庆华 《医学信息》2008,(9):111-112
重型颅脑损伤具有发病率高,病情复杂,变化迅速,并发症多,损伤难度大及死亡率高等特点。颅脑损伤后脑细胞脆弱,血氧不足将加重脑细胞损害,呼吸功能障碍是颅脑损伤最常见的死亡原因,加强呼吸道管理对脑保护是至关重要的。  相似文献   

9.
本文对80例颅脑损伤患者伤后甲襞微循环进行研究。结果表明四项甲襞微循环积分明显高于正常人(P<0.01),且与颅脑损伤严重程度呈平行关系。经常规治疗脑外伤后,随症状及体征的改善,四项甲襞微循环积分基本恢复正常,与正常组无明显差异(P>0.05)。结合文献复习,对颅脑损伤后甲襞微循环四项积分异常的原因、机制及临床意义进行探讨。  相似文献   

10.
早期脑血管病的微循环表现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通过对血液微循环观测,分析微循环障碍与早期脑血管病发生率的相关性。方法:采用微循环显微镜观察人体甲襞微循环的微血管和微血流的动态变化。结果:微循环障碍患者,表现明显微血管痉挛性和淤滞性改变,由于微循环灌注减少,加重组织缺血缺氧,微血栓形成。结论:微血管及微血流的异常影响人体机能代谢的变化,导致微血管内皮损伤、血液的凝固性增强,而外周血流及血管的异常改变,同样可影响脑血流量及供血。提示微循环障碍与早期脑血管病密切相关。对早期预防、诊断具有重要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