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25 毫秒
1.
肝阳虚证初探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从“肝阳常有余”之由来、肝阳虚证之渊源及考证、肝病病机及临床表现、治肝之方药等方面,对肝阳虚证进行探讨,并附临床资料加以辅证。  相似文献   

2.
本文通过对吴又可与俞根初关于邪伏膜原证的治疗方法加以比较,试图探究两位医家对这一证候的治疗思想之异同。同时,对临证使用两种方法的适用条件及应用注意也加以探讨。  相似文献   

3.
寒热错杂证探微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对寒热及寒热错杂内涵的阐述,以及对寒热错杂证多态表现及证候特点、形成及影响因素、治疗和现代研究设想等多方面的论述,从文献学的角度加以概括,提出对寒热错杂证的认识,并且为本证的深入研究提出了方向。  相似文献   

4.
对《伤寒论》中烦躁证以六经分证为主,并结合其他方法加以分类,对其病因病机、证候特点、治法和方药加以阐述,以期指导临床。  相似文献   

5.
为挖掘脏腑证型遗迹,笔者从历代方书中,择取证属原创、证名完整、义蕴明确,证候丰富、方药俱全者,按“名实相符,证治辉映”原则,对其中现代罕见的12个证型,从4个角度加以归纳整理,以期同道验之临床。由于视野和水平所致,不免挂一漏万,企望医林长者、学苑达人谅之益之。  相似文献   

6.
缩阳证的中医证治湖南省中医药研究院(410006)王明辉,王风雷主题词@缩阳证/中医药疗法,@缩阳证/针灸疗法祖国医学在古代即将缩阳证列入性疾病的范畴而加以探究。但现代性医学中尚未见将缩阳症列入与性有关的疾患而加以系统的详尽讨论的。此病常多起病急骤,...  相似文献   

7.
谈叶天士治肝风用补气血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唐学游 《新中医》1994,26(4):8-9
在对《临证掼医案》加以研究后认为,叶天士治肝风证时,除用滋补肝肾法外,尚应用了补气、补血、补阳诸法。文章结合叶氏案例,重点阐述了补气补血法的运用。  相似文献   

8.
石膏,辛甘大寒,入肺胃经,清热泻火,除烦止渴,外能解肌透表,内能清脏腑之热,运用范围很广泛。张仲景对石膏的运用有非常详细的论述,在15个方证中使用石膏,且独具特色。即越婢汤证、桂枝二越婢一汤证、越婢加半夏汤证、越婢加术汤证、麻杏石甘汤证、白虎汤证、白虎加人参汤证、白虎加桂枝汤证、竹叶石膏汤证、小青龙加石膏汤证、大青龙汤证、风引汤证、厚朴麻黄汤证、木防己汤证、竹皮大丸证。本文从仲景运用石膏的用量和用法两个方面对仲景运用石膏的经验加以探讨。  相似文献   

9.
《伤寒论》喘证辨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对《伤寒论》中喘证以六经分证为主 ,并结合其他方法加以分类 ,对其病因病机、证候特点、治法和方药加以阐述 ,以期指导临床。  相似文献   

10.
关于脾虚证研究的再思考张建华(北京中医医院北京100010)在过去的十多年中,脾虚证、肾虚证、血瘀证等和其它证型一样,被大规模地进行了研究。这些证的研究无论在临床上、基础上都取得了举世公认的成果。这些研究成果已被许多综述和专著加以详细和系统的总结。从...  相似文献   

11.
温针配合耳穴贴压治疗雷诺氏病35例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唐赤蓉 《四川中医》2002,20(8):77-78
本文审稿楣集的雷诺氏病35例,依据中医辨证,分为阴寒证、气滞血瘀证、阳气虚衰证,采用温针大椎、关元、太冲、膈俞、命门、太溪等穴,加以循径、局部取穴,配合耳穴压相关穴位治疗,愈显效83%,总有效率97%。  相似文献   

12.
本文根据古代医家论述,结合个人临床体会,对脑出血“类中风”的病因病机及证治,按急性期、缓解期、恢复期分别加以阐述,供临床参考。  相似文献   

13.
本篇仅探讨易水王好古在易水学理论的影响及启发下,创新出阴证的脏腑辨证学说,并对阴证加以详细鉴别。以用药式理论框架为基础的三焦寒热用药及气血分证。六经分证则以六经通论内伤、外感。  相似文献   

14.
慢性肾炎湿热证客观指标的变化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慢性肾炎湿热证客观指标的变化262500山东省青州市中医院张福生,杨颖近年来,慢性肾炎湿热病理受到重视,作者通过对慢性肾炎湿热证多项客观指标的变化进行了观察,现将观察结果加以整理,报告如下。资料和方法一、诊断标准:参照1985年全国肾病学会会议制定的...  相似文献   

15.
刘进 《辽宁中医杂志》1998,25(9):391-391
1证与证候的关系证与言正是繁简字。言正,俗与证字通用。故而辨析证与证候的关系,首先应明确“证”与“证候”的关系。中医学中最早使用“证”这个概念的是《内经》,所谓:“病有远近,证有中外,治有轻重”(《素问·至真要大论篇》),即把证作为疾病的征象加以使用...  相似文献   

16.
本文按照同病异证比较原则,设立平行对照组,通过对23例高血压病兼血瘀证和32例不兼血瘀证病例(均为高血压II期患者,中医辨证主证为肝阳上亢证)进行红细胞变形性和外周微循环的对照联合检测分析,发现前组与后组比较,红细胞变性性指数及甲襞,球结膜微微环分值,其差异有显著性(P<0.01),说明红细胞变形性和微循环障碍对以血瘀为兼证的病证表现形式也具有诊断价值,突破了以往研究血瘀证均以其为临床主证时方才加以研究的传统限区。  相似文献   

17.
黄芳  赵映前 《光明中医》2008,23(10):1464-1465
五苓散为《伤寒论》中太阳蓄水证的主方。本文以剖析五苓散证的病机为切入点,认为除了小便不利及口渴,或兼烦热,脉浮为五苓散证的辨证要点之外,小便频数,量多甚或遗尿及恶寒之症亦可为五苓散证的主症。并举典型病例加以说明。  相似文献   

18.
文章综述了使用数据挖掘方法研究中医证候的相关文献,对各类数据挖掘方法在中医证候研究中的应用概况及其优势、不足加以评析。提出中医证候的数据挖掘研究未来可在拓展研究数据来源、优化数据挖掘算法以及增强中医理论在数据分析中的指导作用等方面加以优化,才可让研究结果更加有益于临床。  相似文献   

19.
《神灸经纶》从灸疗功用、灸疗方法、灸疗治病等方面对灸法加以阐述,认为灸疗功用全在宣通气血、灸疗方法贵在简单易行、灸疗临证要在明症审穴。《神灸经纶》虽对灸法加以系统整理,然其发挥者少。  相似文献   

20.
导师何子淮主任医师,从事妇科临床、教育50年,治学严谨,造诣颇深,对治疗妇科常见的疑难急证崩漏,更有其独到的经验。他针对崩漏的血热、气虚、血瘀三大病因病机,总结出遏流、塞流畅流的三条证治原则,且用药精专,疗效显著,值得学习领会,并加以继承。现就此介绍如下。l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