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25 毫秒
1.
目的观察替米沙坦对冠状动脉介入术后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合并糖尿病患者血炎症因子的影响。方法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合并糖尿病100例,在成功接受冠状动脉介入术后,随机分为替米沙坦组和常规药物组,随访6个月,用酶联免疫吸附法测定血高敏c反应蛋白、单核细胞趋化蛋白-1水平。术后6个月重复冠状动脉造影,比较两组间的晚期管腔丢失、支架再狭窄率及术后心血管不良事件发生率。结果治疗6个月时,两组的高敏c反应蛋白和单核细胞趋化蛋白~1均降低,而替米沙坦组下降更明硅(P〈0.05)。冠状动脉造影复查86例.两组支架再狭窄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但替米沙坦组晚期管腔丢失及术后心血管不良事件发生率小于对照组。结论替米沙坦可降低冠状动脉介入术后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合并糖尿病患者血浆高敏C反应蛋白和单核细胞趋化蛋白-1,并可减少其介入术后晚期管腔的丢失及心血管不良事件发生率。  相似文献   

2.
高敏C反应蛋白与不稳定型心绞痛行介入术预后的关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高敏C反应蛋白与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正常的不稳定型心绞痛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术(percutaneous coronary intervention,PCI)预后的关系。方法测定不稳定型心绞痛患者在术前血清高敏C反应蛋白,术后随访9个月,观察主要不良心血管事件的发生率。结果高敏C反应蛋白正常组主要不良心血管事件发生率显著低于增高组(P<0.05)。结论高敏C反应蛋白可能与PCI术后主要不良心血管事件相关,有望作为预测PCI术后主要不良心血管事件的指标。  相似文献   

3.
目的观察替罗非班在急性冠脉综合征合并糖尿病患者介入治疗冠脉内应用的有效性和安全性。方法将84例合并糖尿病急性冠脉综合征患者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治疗组介入治疗前冠脉内应用替罗非班,并继续静脉泵入替罗非班36h,观察两组患者术中无复流现象发生率、术后左室射血分数、术后30d主要心血管事件(MACE)发生率、不良反应情况。结果两组疗效比较差异显著。结论替罗非班可减少并改善急性冠脉综合征合并糖尿病患者介入术中无复流现象、减少术后血栓形成及心血管事件发生率,并且安全性好。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急性心肌梗死(AMI)患者冠状动脉介入手术前后血清降钙素原(PCT)和高敏C反应蛋白(hs-CRP)浓度变化及意义。方法 107例AMI患者冠状动脉介入术前PCT浓度均≥2.0μg/L,并在冠状动脉介入术后48 h再次测定血清PCT和hs-CRP浓度,根据术后PCT浓度变化分为上升组和下降组。随访两组30 d内心源性死亡和主要心血管不良事件发生率。结果冠状动脉介入术前107例AMI患者PCT和hsCRP的浓度分别为(2.89±0.92)μg/L,(67.2±14.5)mg/L;术后107例分为:上升组(35例)和下降组(72例),上升组和下降组PCT和hs-CRP浓度差异显著(P<0.05)。两组心源性死亡率差异显著(P<0.05);主要心血管不良事件发生率差异显著(P<0.05)。PCT与hs-CRP浓度呈正相关(P<0.05)。结论 AMI患者冠状动脉介入术后PCT和hs-CRP浓度变化与患者预后相关,在判断患者近期心源性死亡和主要心血管不良事件的发生率方面有一定的价值。  相似文献   

5.
目的分析瑞舒伐他汀对急性冠脉综合征患者支架置入术后再狭窄的影响及可能机制。方法纳入2015年1月~2016年3月于陕西中医药大学第二附属医院诊治的急性冠脉综合征患者110例,其中男性57例,女性53例。根据手术顺序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各55例。对照组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术前加用阿托伐他汀钙片,观察组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术前加用瑞舒伐他汀,术后均连续治疗6个月。于术前和术后48 h采用酶联免疫吸附法检测血清高敏C反应蛋白(hs-CRP)、白介素-35(IL-35)、心肌肌钙蛋白I(cTnI)的水平。于术前、术后即刻和术后6个月时行冠状动脉造影检查,计算术后6个月时的净获得内径、晚期丢失内径、支架内再狭窄的发生率,统计术后6个月内不良心血管事件发生情况。结果术后6个月时,观察组支架内再狭窄发生率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即刻和术后6个月,两组患者的病变血管狭窄程度均显著低于术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术后6个月时,观察组的病变血管狭窄程度和晚期丢失内径低于对照组,净获得内径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术后6个月内,与对照组比较,观察组不良心血管事件发生率显著降低(18.2%vs.5.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术前比较,术后两组患者血清hs-CRP、IL-35、cTnI水平均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观察组术后的hs-CRP和cTnI水平显著低于对照组,IL-35水平显著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结论瑞舒伐他汀对急性冠脉综合征患者支架置入术后再狭窄发生率的影响与阿托伐他汀相当,但可显著改善患者的冠状动脉狭窄情况,降低不良心血管事件发生率,其作用机制可能与抑制高敏C反应蛋白和促进白介素-35表达有关。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高龄急性冠脉综合征合并糖尿病患者行经皮冠脉介入(PCI)时应用比伐卢定抗凝的疗效及安全性。方法急性冠脉综合征合并糖尿病,择期行冠脉造影及PCI治疗且年龄≥75岁的患者141例,随机分为比伐卢定组(70例)及肝素组(71例)。比较两组PCI术后30 d出血发生率及主要不良心血管事件。结果比伐卢定组术后出血发生率(2.86%)明显低于肝素组(9.86%,P0.05);30 d主要不良心血管事件两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高龄急性冠脉综合征合并糖尿病患者中使用比伐卢定安全有效,降低出血发生率,未增加不良心血管事件。  相似文献   

7.
目的研究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STEMI)患者血清可溶性肿瘤坏死因子样凋亡弱诱导因子(sTWEAK)对急诊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术(PCI)后院内心血管不良事件的预测价值。方法选择2017年5月至2019年5月期间在我院诊断为急性STEMI并接受急诊PCI治疗的患者进行回顾性研究。评价患者PCI术后院内心血管不良事件,包括死亡、心肌梗死、室性心律失常、脑血管意外的情况。分析PCI术后院内心血管不良事件的影响因素及血清sTWEAK的预测价值。结果入组的100例患者中,PCI术后发生心血管不良事件14例,发生率为14%。单因素分析显示,与PCI术后未发生心血管不良事件患者比较,PCI术后发生心血管不良事件患者的糖尿病率、白细胞计数、血糖、高敏C反应蛋白、磷酸肌酸激酶同工酶(CK-MB)峰值、多支血管病变比例、sTWEAK含量均增加,发病至PCI时间延长,使用替罗非班比例、血栓抽吸比例、治疗后TIMI分级均降低。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糖尿病、CK-MB峰值、sTWEAK、使用替罗非班、血栓抽吸是PCI术后心血管不良事件的影响因素。入院时血清sTWEAK预测PCI术后院内心血管不良事件的最佳截点为68.5 ng/L,灵敏度、特异性分别为62.35%、71.43%。结论急性STEMI患者入院时血清sTWEAK增高对PCI术后院内心血管不良事件具有预测价值。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冠状动脉介入术(PCI)前后血浆妊娠相关蛋白-A(PAPP-A)及C反应蛋白(CRP)水平[以高敏CRP(hs-CRP)衡量]的变化,以及其对术后6个月内心血管事件和再狭窄发生的预测价值。方法观察56例PCI患者(不稳定型心绞痛35例,稳定型心绞痛17例,心肌梗死4例)手术前及术后24h的PAPP-A、肌钙蛋白Ⅰ、肌酸激酶同工酶及CRP浓度,随访术后6个月内主要心血管事件(心肌梗死、再次血运重建及死亡)的发生情况,并于术后6个月复查冠状动脉造影,采用定量分析冠状动脉的狭窄,并计算后期内径丢失指数。分析手术前后PAPP-A和CRP水平与再狭窄及心血管事件的发生的关系。结果56例患者经PCI均成功,成功率100%;PCI后PAPP-A较术前高(P<0·05);且PCI前后的PAPP-A水平与CRP水平有较好的相关性(P<0·01),而与肌钙蛋白Ⅰ、肌酸激酶同工酶无相关性(P>0·05)。术后6个月内有心血管事件组患者PAPP-A及CRP水平较无心血管事件组高(P<0·01及P<0·05);PCI后6个月内有再狭窄的患者PAPP-A及CRP水平较无再狭窄的患者高((P<0·05及P<0·01),且PAPP-A及CRP与PCI后冠状动脉后期内径丢失指数呈正相关(r=0.70,P<0·01及r=0.71,P<0·01)。结论PCI后可导致体内PAPP-A与CRP合成增加,并在术后6个月内心血管事件及再狭窄的发生有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9.
目的 探讨国产药物洗脱支架(CM-DES)对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患者冠状动脉钙化病变的安全性和有效性。 方法 连续入选自2006年6月至2012年6月在我院诊断为急性冠状动脉综合症并行冠状动脉介入治疗的患者320例,缺血相关病变434处,按缺血相关动脉钙化与否分为钙化病变组(n167)和非钙化病变组(n267)。通过定量冠状动脉造影术比较两组患者介入手术即刻及术后6~12个月的疗效及并发症。结果 两组患者基线情况包括临床特征、冠状动脉病变特征等无明显差别。两组患者支架内再狭窄(3.9%比4.3%,P0.079)、节段内再狭窄(8.9%比10.7%,P0.449)、靶病变血运重建率(5.1%比6.7%,P0.401)、晚期管腔丢失(0.18±0.42 mm比0.19±0.43 mm,P>0.05)及总体血栓形成发生率(1.7%比1.4%,P>0.05)均无显著差别。结论 冠状动脉钙化增加介入治疗难度,但并不增加不良事件发生率,提示CM-DES用于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患者钙化病变安全有效。  相似文献   

10.
目的分析延长氯吡格雷联合阿司匹林治疗冠心病合并糖尿病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术(PCI)后的临床疗效及安全性。方法收集2013年6月—2015年6月成功行PCI置入药物洗脱支架(DES)治疗的冠心病合并糖尿病病人78例,将78例病人分为延长DAPT组(试验组,34例)和对照组(44例)。对照组接受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术后给予氯吡格雷+阿司匹林抗血小板治疗,1年后停用氯吡格雷,单用阿司匹林;试验组接受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术后给予氯吡格雷+阿司匹林治疗,1年后再继续接受18个月氯吡格雷治疗,观察随访时间2年,记录主要不良心血管事件,包括死亡、非致命心肌梗死、靶器官重建率(TVR)和支架内再狭窄(ST),主要不良事件包括出血以及脑梗死。结果试验组不良事件发生率为17.6%,低于对照组的31.8%,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间轻微出血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延长氯吡格雷、阿司匹林用于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术后冠心病合并糖尿病病人,可降低不良事件发生率,且不增加出血事件,安全性良好。  相似文献   

11.
目的评价老年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ACS)合并糖尿病患者PCI的效果和预后。方法选择年龄>65岁的老年ACS行PCI患者232例,按是否合并糖尿病分为合并组(76例)和非合并组(156例),两组均行药物洗脱支架置入,合并组急诊PCI 17例(22.4%),非合并组急诊PCI 41例(26.3%)。随访6个月~4年,观察两组患者手术成功率、住院期间和远期心脑血管事件发生率。结果合并组患者女性和3支血管病变比例明显高于非合并组(P<0.05,P<0.01)。合并组和非合并组PCI成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97.5%vs 97.6%,P>0.05)。两组术后并发症、住院期间和远期心脑血管事件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ACS合并糖尿病患者PCI成功率高,PCI安全有效。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行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CI)的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ACS)伴糖尿病(DM)患者应用磺达肝癸钠的有效性及安全性。方法:将156例行PCI的ACS伴DM患者随机分为依诺肝素组和磺达肝癸钠组,每组78例,比较2组患者术后24h、30d和180d的主要不良心血管事件(MACE)及出血发生率。结果:依诺肝素组和磺达肝癸钠组患者PCI术后24h、30d和180d的MACE发生率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术后24h,10.3%∶5.1%,P=0.367;术后30d,6.4%∶3.8%,P=0.717;术后180d,5.1%∶2.6%,P=0.677);磺达肝癸钠组患者术后24h轻微出血并发症发生率显著低于依诺肝素组(5.1%∶20.5%,P=0.008)。2组患者小出血并发症发生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且均未发生主要出血并发症。结论:对行PCI的ACS伴DM患者,应用磺达肝癸钠的有效性及安全性良好。  相似文献   

13.
目的: 比较冠心病(CHD)并发与不并发糖尿病(DM)患者行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CI)操作特点,分析CHD并发DM患者冠状动脉病变特点,探讨临床上DM对PCI可能的影响。方法: 对2006年1月~2006年12月在天津市胸科医院依顺序进行的全部1 441例行PCI术并植入金属支架的患者进行回顾性分析,按是否伴有DM分为两组:DM组和非DM组。收集患者PCI治疗各项参数,包括病变类型、病变参数、植入支架参数等。应用SPSS10.0软件进行统计学检验,计数资料以 表示,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果: 在1 441例行PCI的患者中,DM患者共计223人,占15.5%。 DM组C型病变比例明显高于非DM组(38.3% vs.19.7%;P<0.05)。DM组PCI治疗中治疗病变个数、植入支架个数明显多于非DM组(1.42±0.62 vs. 1.28±0.51;1.63±0.84 vs. 1.47±0.69,P<0.05),而植入支架直径DM组明显小于非DM组[(3.00±0.42)mm vs. ( 3.06±0.43)mm,P<0.05]。其余PCI操作技术特点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 CHD并发DM行PCI术者病变较非DM者更重;CHD并发DM患者进行PCI治疗时需要处理更多病变、植入更多支架,且支架直径较小;CHD并发DM患者接受PCI治疗的比例与非并发DM的CHD患者相比更低。  相似文献   

14.
目的:观察国产血小板糖蛋白Ⅱb/Ⅲa受体拮抗剂盐酸替罗非班在治疗急性冠脉综合征(ACS)合并糖尿病(DM)患者经皮冠状动脉支架植入术(PCI)中的有效性和安全性。方法:选择2008年8月至2010年8月于我院行介入治疗的DM合并ACS患者160例,随机分为:常规治疗组80例,PCI时常规应用阿司匹林、氯吡格雷及抗凝治疗;替罗非班组80例: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合并应用替罗非班。比较两组患者术后24h及30d,180d的主要不良心血管事件(MACE)及出血发生率。结果:两组患者基础情况及冠脉介入情况无明显差异。替罗非班组24 h、30d的MACE发生率明显低于常规治疗组(24 h:5.0%∶27.5%,P=0.023;30 d:2.5%∶22.5%,P=0.036),两组均未发生严重出血,轻微出血并发症在两组间无明显差异(P=0.297)。在30 d至180 d的随访中两组患者的MACE发生率无显著性差异(P=0.672)。结论:国产盐酸替罗非班在急性冠脉综合征合并糖尿病患者的支架植入术中使用,能进一步减少24 h、30 d的主要不良心血管事件,出血事件没有显著增加,是安全和有效的。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替罗非班对急性冠脉综合征(ACS)伴糖尿病(DM)患者冠状动脉介入(PCI)术后心肌灌注及及心肌损伤的影响。方法选择ACs合并DM患者92例,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n=45)应用阿司匹林、氯吡格雷、低分子肝素钙抗凝等常规治疗;替罗非班组(n=47)在常规治疗基础上加用替罗非班。观察两组患者冠脉内注药20min后梗死相关动脉(IRA)的TIMI及心肌灌注血流分级,术后8h、12h、24h的心肌肌钙蛋白T(cTnT)、超敏C反应蛋白(hs—CRP),主要不良心血管事件及出血发生率。结果术后8h、12h、24h替罗非班组的cTnT、hs—CRP均显著低于对照组(P〈O.05或P〈0.01)。冠脉内注药后20min行冠脉造影,替罗非班组IRA的TIMI及心肌灌注血流分级均显著优于对照组(P〈0.05)。替罗非班组心血管事件发生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术后30d内两组出血并发症的发生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常规抗凝基础上合用盐酸替罗非班治疗ACS合并糖尿病患者,可明显改善心肌灌注,减少心肌损伤.减少心血管事件。  相似文献   

16.
目的 探讨急性冠脉综合征(ACS)合并恶性肿瘤患者经皮冠状动脉介入(PCI)后的临床特点及其预后.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1年2月至2018年7月于解放军总医院第一医学中心心内科住院治疗的67例急性冠脉综合征合并恶性肿瘤患者的临床资料,患者行PCI后根据其结局将其分为生存组(n=54)和死亡组(n=13),采用多因素Lo...  相似文献   

17.
目的:观察高敏C反应蛋白(hs-CRP)和氨基末端脑钠尿肽原(NT-proBNP)在急性冠脉综合征(ACS)行急诊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CI)术前后的临床意义及其近期预后的预测价值。方法:选择从2009年2月~2011年4月入住两家医院的ACS患者101例,均已成功行急诊PCI术,术后24 h、72 h~7 d、3~6个月测定血清hs-CRP和NT-proBNP水平;并观察随访3~6个月的主要心脏不良事件(MACE)。同时观察ACS药物治疗组52例,健康对照组40例,并进行对比分析。结果:药物治疗组的近期血清NT-proBNP水平显著高于PCI组;而药物治疗组的72 h~7d的血清hs-CRP水平显著高于PCI组;近期PCI组的MACE事件低于药物治疗组。结论:急诊PCI组3~6个月内治疗效果优于药物治疗组。血清NT-proBNP能够对ACS患者进行危险分层,预测MACE的发生率;hs-CRP可作为行急诊PCI的ACS患者的近期预后的预测因子。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不同直接胆红素(DBIL)水平的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ACS)患者临床特点是否存在差异,并分析患者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术(PCI)后临床不良事件的影响因素。方法:将本院行PCI治疗的ACS 128例患者作为研究对象,依据患者入院时DBIL含量,分为A组(DBIL<2.20μmol/L)44例、B组(DBIL:2.20~3.00μmol/L)41例、C组(DBIL>3.00μmol/L)43例。比较三组患者临床基本资料、血清学指标、冠状动脉病变情况、PCI支架数、住院时间、住院期间用药情况及术后24个月内临床不良事件发生率等差异。结果:三组性别、BMI、吸烟史、陈旧心肌梗死史、TC、TG、HGB、总胆红素(TBIL)、DBIL及LDL-C比较,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三组年龄、糖尿病、高血压、高脂血症、诊断类型、冠状动脉病变情况、PCI支架数、住院时间及住院期间用药情况的比较,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三组患者全因病死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经多因素Cox回归分析显示,相比A组,B组、C组全因病死率明显升高(P<0.01)。结论:不同DBIL水平行PCI的ACS患者具有一定的临床特点,中、高水平DBIL的患者较低水平DBIL患者的术后远期全因病死率明显升高,DBIL水平是ACS患者PCI术后全因死亡的危险因素。  相似文献   

19.
急性冠脉综合征并糖耐量异常临床特征及冠脉病变特点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急性冠脉综合征(acute coronary syndrome,ACS)包括不稳定型心绞痛、非ST段抬高性心肌梗死和ST段抬高性心肌梗死,是老年人中的常见病。流行病学资料表明,美国>65岁老年人占总人口的12·6%,但是,占急性心肌梗死住院病人的60%以上,其病死者中80%以上为>65岁老年人[1]。增龄是急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