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40例肺心病致多器官功能衰竭病例中,2个器官受累者12例(占30%),3个器官受累者25例(占62.5%),4个器官受累者3例(占7.5%),以呼吸衰竭加心力衰竭加肺性脑病的病死率最高(占61.9%)。认为,恰当地解决诊治中的几个矛盾,是降低病死率的关键。本组病例的病死率平均为55.3%,低于国外个别报道,近似国内某些报道。  相似文献   

2.
肺心病急性加重期指肺心病患者呼吸道感染加重和症状恶化。其并发症多,若治疗不当,病死率高。现将我院1992年2月~1993年11月肺心病急性加重期172例临床资料进行临床综合分析,以探讨肺心病肺部感染病原体,肺心病并发症及死亡原因。 临床资料 一、一般资料:本组病例按全国肺心病会议制定的标准,男性106例,女性66例。年龄53~93岁。其中慢性支气管炎引起肺心病155例(90%)。死亡25例,病死率14.5%。 二、实验室检查:本组99例作痰细菌培养及药物敏感试验,结果72例细菌培养阳性,阳性率72.7%。其中革兰氏阴性杆菌57例(79.2%),混合感染14例(19.4%)。白细胞>10.0×10~9/L43例(25%)。电解质紊乱低血钾(血钾<3.5mmol/L)61例(35.5%),低血钠(血钠<130mmol/L)21例(12.2%),低渗血症(血浆渗透压<280mmol/L)12例(7%)。血气分析呼吸衰竭78例(45.3%),二重酸碱紊乱52例(52/78),其中呼吸性酸  相似文献   

3.
目的 探讨间质性肺疾病(ILD)患者发生呼吸衰竭的原因以及机械通气治疗的价值.方法 收集1998年1月1日至2008年6月30日期间入住北京朝阳医院呼吸重症监护病房(RICU)接受机械通气治疗的ILD并呼吸衰竭患者的临床资料,重点就患者的临床特征、呼吸衰竭原因、RICU治疗、预后及死亡原因等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人选47例患者,男29例,女18例,中位年龄67岁.引起呼吸衰竭的原因依次为呼吸道感染(18例,38.3%)、呼吸道感染+ILD加重(15例,31.9%)、肺栓塞(8例,17.0%)、ILD急性加重(5例,10.6%)和心力衰竭(1例,2.1%),RICU病死率分别为55.6%(10/18)、73.3%(11/15)、5/8、4/5和1/1.人住RICU之初接受无创机械通气治疗者31例,接受有创机械通气治疗者16例,病死率分别为54.8%和87.5%,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5.014,P=0.025).全组患者的RICU病死率为66.0%(31/47),住院病死率为70.2%(33/47).结论 呼吸道感染、肺栓塞和ILD急性加重是ILD患者发生呼吸衰竭并导致死亡的常见原因.对ILD并呼吸衰竭患者采用无创通气治疗可能优于有创通气治疗.  相似文献   

4.
慢性呼吸衰竭并消化道出血27例,经治疗存活7例,病死20例,病死率74.07%.消化道出血发生在慢性呼吸衰竭的加重期,主要诱因为急性呼吸道感染导致缺氧和二氧化碳潴留加重,其次为应激溃疡、药物因素、弥漫性血管内凝血(DIC)、尿素氮及血糖增高等。认为该病重在预防,一旦发生预后差。  相似文献   

5.
急性有机磷农药中毒并发呼吸衰竭原因分析(附56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讨论引起急性有机磷农药中毒呼吸衰竭的各种原因及治疗对策。方法对近年来56例急性有机磷农药中毒并发呼吸衰竭发生的原因及治疗进行回顾性的分析。结果周围性呼吸衰竭18例,中枢性呼吸衰竭22例,混合性呼吸衰竭16例;治愈48例(48/56),死亡8例(8/56)。结论急性有机磷农药中毒发生呼吸衰竭的病因很多,只有准确区分才能正确抢救。  相似文献   

6.
呼吸衰竭是由于各种原因而影响呼吸系统,使肺部气体交换障碍而发生缺氧及二氧化碳潴留。动脉血氧分压<6.65kPa(50mmHg),二氧化碳分压>6.65kPa(50mmHg)。小儿重症呼吸衰竭在儿童重症监护室最常见,也是病死率最高原因之一。引起呼吸衰竭的原因很多,本院自1995年1月~12月先后收治各种病因引起的重症呼吸衰竭病人12例。存活5例,死亡7例(其中3例入室后因家长放弃治  相似文献   

7.
经机械呼吸治疗的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呼吸衰竭102例中死亡48例,病死率47.1%。入院时重要脏器功能损害数与预后有关,2个脏器损害者病死率34.1%,3个脏器受累者52.9%,4个或4个以上脏器损害者68.2%,三组间病死率差别有统计学意义(P<0.01)。而年龄、性别、病程、以往有无呼吸衰竭史或人工气道史。入院时血气、本次住院人工气道次数、人工气道留置时间等因素与预后均无关。机械呼吸中发生气胸8例,死亡6例,病死率75%,但与未发生气胸组相比,病死率的差别未达到无统计学意义。  相似文献   

8.
本文回顾分析四川省近三年内2904例住院肺心病例表明,肺心病病死率为9.6%,肺性脑病病死率为51.9%。死亡原因中有呼吸衰竭者占79.7%;痰培养有效病菌生长者占41.9%,其中革兰氏阴性杆菌占22%,金葡菌占5.6%。725例肺心病人中酸碱失衡者占91.5%,以呼酸代偿、失代偿和呼酸代碱三型为多见(合计78.5%)而以呼酸代酸病死率最高(60%)%。  相似文献   

9.
慢性肺心病病程较长,受累脏器多,治疗复杂,预后较差。本文对我院1989~1994年住院死亡的40例慢性肺心病病例进行回顾性分析,从中吸取经验和教训。 1.临床资料 本组男15例,女25例,年龄29~72岁,平均62岁,以中老年患者多见。肺心病诊断标准根据病史、症状、体征、胸部X线和心电图等,符合1977年全国肺心病会议修订的关于《肺心病诊断标准》。病程在10年以上32例,占8.4%。本组病死率为10.5%(48/382)。 死亡原因 呼吸衰竭31例(77.5%),肺性脑病18例(45%),上消化道出血10例(25%),心力衰竭8例(20%),电解质紊乱7例(17.5%),酸碱失衡6例(15%),严重感染6例(15%),休克5例(12.5%),心搏  相似文献   

10.
王南平  赵平 《重庆医学》1993,22(6):348-349
100例因呼吸衰竭而行气管插管和机械通气的病儿之直接死亡原因主要为脑复苏失败(31例),心肺复苏失败(22例)和呼吸衰竭伴心脏/循环衰竭(21例)。原发疾病主要是呼吸系统(36例)和神经系统(33例)疾病。本文强调指出,要降低机械通气病人的病死率必须提高医护人员的理论技术水平,适时地进行气管内插管,加强人工气道的管理,保护心、脑功能并积极治疗原发疾病。  相似文献   

11.
目的观察60例呼吸衰竭患者的临床治疗效果。方法选取2014年12月至2015年12月我院收治的60例呼吸衰竭患者为研究对象,回顾分析其临床资料,分析其临床治疗效果。结果本组60例患者,经针对性治疗,临床治疗总有效率为96.67%(58/60),死亡率3.33%(2/60),治疗后动脉血氧分压、心率、呼吸频率均优于治疗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呼吸衰竭患者经及时与有效治疗,提高了治愈率、降低了病死率。  相似文献   

12.
陈世勇  陈海昕  李奕琏 《吉林医学》2012,33(22):4745-4746
目的:总结3年来我院40例重症急性胰腺炎并发症发生情况以及与病死率的关系。方法:回顾性总结40例患者的临床资料,分析SAP各种并发症如休克、ARDS、继发感染的发生情况以及与死亡率的关系。结果:31例(77.5%)患者发生各类并发症,发生1种并发症的12例(30.0%),2种并发症的8例(20.0%),3例死亡患者的死因主要包括呼吸衰竭(ARDS)(2例)、胰性脑病及急性肾衰(1例)和继发感染(1例)。结论:SAP的死亡原因是各种并发症,其中呼吸衰竭(ARDS)、急性肾衰、胰性脑病和继发感染是导致死亡的主要原因。  相似文献   

13.
目的 探讨有创加无创序贯机械通气治疗老年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严重呼吸衰竭的效果。方法 将内科综合治疗及经鼻或口鼻无创压力支持通气治疗效果欠佳的老年COPD严重呼吸衰竭患者,根据家属是否同意气管插管抢救分为有创加无创序贯机械通气治疗(观察组)和继续经鼻或口鼻无创压力支持通气(对照组)。比较两组呼吸衰竭缓解率、机械通气时间、住院时间及病死率。结果 观察组呼吸衰竭缓解率为83.33%,对照组为37。50%。观察组的机械通气时间、住院时间较对照组明显缩短(P<0.01),病死率(62.50%)也明显降低(16.67%)。结论 有创加无创序贯机械通气是治疗COPD严重呼吸衰竭患者有效的手段,可以缩短住院时间、降低病死率、改善预后。  相似文献   

14.
<正> 慢性阻塞性肺病(简称COPD)所致的Ⅱ型呼吸衰竭(简称Ⅱ型呼衰),一旦发生,病情危重,变化快,尽管当前对呼吸衰竭抢救有多种现代治疗方法,但其病死率仍在10%—60%,本文就我院内科经积极抢救而失败死亡的42例进行分析,讨论抢救失败的原因及对策,从中吸取经验与教训。1.临床资料1·1 一般资料 1979年—1998年间在我院内科住院的132例COPD患者中,资料齐全且发生Ⅱ型呼衰,经积极抢救而失败死亡共有42例。男性34例,女性8例,年龄38—86岁,其中60岁以上者占36例,占85.7%。  相似文献   

15.
蔡春琼  吕铁伟  赵国莉  杜国平 《海南医学》2013,24(18):2740-2741
目的观察无创双水平正压通气治疗新生儿呼吸衰竭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我院收治的42例呼吸衰竭新生儿作为研究对象,采用无创双水平正压通气治疗,观察其治疗前后动脉血气指标变化情况并统计插管率、病死率及平均住院日。结果 42例患者治疗后的pH值与治疗前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的PaCO2与PaO2与治疗前比较,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Ⅰ型呼吸衰竭和Ⅱ型呼吸衰竭新生儿的插管率、病死率及平均住院日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患儿出现轻度呼吸不畅5例(11.90%),鼻部压伤2例(4.76%),胃胀气3例(7.14%),轻度嗜睡4例(9.52%)。结论经无创双水平正压通气治疗呼吸衰竭新生儿的临床效果显著,其各项临床指标均有所改善,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16.
患者触发通气模式治疗新生儿呼吸衰竭59例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探讨患者触发通气(PTV)辅助/控制(A/C)模式治疗新生儿呼吸衰竭的临床疗效。方法对新生儿重症监护病房(NICU)应用PTVA/C通气模式治疗的59例呼吸衰竭新生儿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探讨患儿呼吸机治疗后的临床表现、动脉血气变化、并发症的防治及撤机方法。结果59例呼吸衰竭新生儿应用PTVA/C通气模式治疗后30min内,紫绀消失或明显改善48例(81%);呼吸困难减轻44例(75%);1h后血气分析PaO2由(5.63±1.82)kPa升高到(11.43±3.14)kPa,PaCO2由(6.83±1.48)kPa下降到(5.03±1.22)kPa,SaO2由(67.16±9.80)%升高到(94.25±4.93)%,3组数据前后对比在统计学上差异均有显著性(P<0.01)。在59例患儿中,存活45例,存活率76%;死亡11例,病死率19%;自动出院3例。有32例患儿发生并发症(43例次),其中呼吸机相关性肺炎(VAP)29例,肺不张4例,气漏和肺出血各3例,慢性肺部疾病(CLD)和颅内出血各2例。结论选用PTVA/C模式作为开始通气模式是治疗新生儿呼吸衰竭的较好选择。  相似文献   

17.
1465例急性中毒临床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1983年~1992年,我院共抢救观察急性中毒1465例,死亡40例,病死率为2.73%。为了探讨急性中毒的规律及影响病死率的因素,现综合分析如下:1 性别年龄 在1465例急性中毒患者中,男555例,女910例,男女之比为1:1.64。年龄从出生11天~86岁,其中儿童(~13岁)85例(占5.8%),青年(14~39岁)1063例(占72.6%),中年(40~59岁)217例(占14.8%),老年(≥60岁)100例(占6.8%)。各年龄组均可发生,但集中在青年组。  相似文献   

18.
孙振康  刘成  尤青海 《安徽医学》2019,40(9):971-974
目的探讨肺损伤预测评分(LIPS)对重症患者急性呼吸衰竭风险的预测价值。方法选择2016年11月至2018年12月安徽省阜阳市人民医院63例收入ICU时未出现急性呼吸衰竭的患者,依据入ICU后患者是否发生急性呼吸衰竭分为急性呼吸衰竭组40例与非急性呼吸衰竭组23例。采用多因素logistic回归模型筛选发生急性呼吸衰竭的影响因素,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ROC曲线)评价不同指标的预测价值。结果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LIPS、快速序贯性脏器功能衰竭评分(q SOFA)和急性生理和慢性健康评分(APACHEII)均可作为急性呼吸衰竭的预测评分指标,其中以LIPS的OR值最高。LIPS的ROC曲线下面积(AUC)为0. 754 (P <0. 001),LIPS的最佳截断点为4分,其灵敏度为83. 24%,特异度为64. 21%。LIPS≥4分组患者急性呼吸衰竭发生率、住ICU病死率、住院病死率等均高于LIPS <4分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 <0. 05)。结论 LIPS有助于早期识别发生急性呼吸衰竭高风险重症患者,从而降低重症患者机械通气使用率和ICU病死率。  相似文献   

19.
肺保护性机械通气策略抢救新生儿急性呼吸衰竭临床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 探讨肺保护性机械通气策略在新生儿急性呼吸衰竭的临床应用效果.方法 将126例急性呼吸衰竭患者随机分为三组,A组40例,未用机械通气;B组41例,用传统策略机械通气(CMV),潮气量(VT)12~15 ml/kg,呼吸频率(RR)30~40次/分,气道峰压(PIP)<3.43 kPa,呼气末正压(PEEP)(1.12±0.34)kPa;C组45例,运用肺保护性机械通气策略(LPSV),潮气量6~8 ml/kg;呼气末正压(0.84±0.21) kPa,吸入氧浓度(FiO2)由0.8逐渐降至0.3,吸/呼比(I:E)1:1.5~2.0.结果 A组与B、C组相比,未实施机械通气患者的病死率显著升高(P<0.05);传统策略机械通气组病例率及并发症高于运用肺保护性通气策略组(P<0.05).结论 机械通气可显著降低新生儿呼吸衰竭的病死率;肺保护性机械通气策略可进一步减少呼吸衰竭的并发症,降低病死率.  相似文献   

20.
唐茂志等:小儿肺炎1000例临床分析,安徽医学院学报.16(1)∶54,1981。本文对1976至1979年4年中住院肺炎患儿1000例进行临床分析。结果表明肺炎的发病率以冬春季节为多,婴儿时期肺炎的发病率和病死率均较其他年龄组为高。1000例肺炎中有合并症者占52.5%。心力衰竭占第一位(12.0%),其次为佝偻病、心肌炎、先天性心脏病,营养不良等。本组死亡54例,病死率为5.4%,除去在住院后24小时内死亡的病例,纠正病死率为3.7%。死亡病例中白细胞总数>1万占87.09%,中性粒细胞>50%占90.30%。所有死亡病例均有合并症发生,其中病死率最高的是中毒性脑病(100%),其次为营养不良(61.90%)、心肌炎(23.33%)等,合并先天性心脏病和心力衰竭的病死率分别为19.23%和16.67%。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