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40 毫秒
1.
人工肝的发展和临床应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对人工肝分类及发展进行回顾.并对近年出现的新型人工肝作了分析展望。  相似文献   

2.
常用人工肝支持方法的原理、临床应用和展望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我国人工肝技术临床应用尽管只有十多年的历史,但发展很快,正逐渐为成为重型肝炎肝衰竭及其它一些肝病常用和有效的治疗方法。目前有上百家单位开展相关临床治疗,数十家机构进行相关基础研究。由于我国肝病的多发性及肝脏移植尚不普及,因此人工肝发展潜力仍然很大。由于肝脏在人体代谢的中枢地位、复杂性及肝病的多发性和多样性,使得人工肝支持比其它任何人工器官方法更多,困难更大。本文综述了国内外几种主要人工肝技术的原理及临床应用情况,并就人工肝脏治疗存在的困难及发展方向进行初步讨论和展望。  相似文献   

3.
生物人工肝支持系统治疗慢重肝的护理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叶萍  陈月美 《浙江预防医学》2003,15(8):75-75,F003
重症肝炎患者肝细胞短期内大量坏死 ,病情凶险 ,进展迅速 ,内科综合治疗效果不佳。近年来 ,人工肝支持系统 ,特别是混合型生物人工肝支持系统 (Hybridartificialliversupportsystem ,HALSS) ,被认为是治疗重症肝炎患者有效的方法而受到广泛关注。我们在以往用人工肝支持系统治疗的基础上 ,引进中空纤维管式生物反应器 ,选择中国实验用小型猪的肝细胞供体 ,构建了一种新型的混合型人工肝支持系统 ,试图用猪肝细胞来代替病变肝细胞的生物合成、解毒、转化功能 ,以争取时间使患者过渡到肝细胞再生而得到康复。本文总结 2 0 0 2年 1~ 3月我…  相似文献   

4.
MARS人工肝治疗仪的临床使用和护理体会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近年人工肝脏技术发展迅速,有望成为重型肝炎肝衰竭及其它一些肝病最常用和最有效的治疗方法之一。分子吸附循环系统(MARS)人工肝治疗仪是新近用于临床的人工肝支持系统,在国内尚未普及。本文着重介绍了MARS人工肝治疗仪的工作原理及使用中的护理体会。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护理干预在人工肝血浆置换治疗重症肝炎中的应用价值,以减少并发症的发生,提高护理质量。方法将应用人工肝血浆置换治疗的60例重症肝炎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30例,观察组采用护理干预,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比较两组患者满意度、并发症发生情况以及第1次和第3次人工肝血浆置换治疗后的汉密尔顿焦虑量表Hamilton anxiety scale,HAMA评分。结果观察组护理满意率93.33%,对照组护理满意率66.67%;观察组不良反应发生率20.00%,对照组不良反应发生率46.67%。第1次治疗,观察组和对照组HAMD评分分别为(19.14±2.90)分、(19.11±2.70)分;第3次治疗,观察组和对照组HAMD评分分别为(8.47±1.16)分、(14.70±1.34)分。结论护理干预可以有效降低应用人工肝血浆置换治疗重症肝炎患者的并发症发生率,减轻患者焦虑情况,提高护理满意度,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6.
人工肝设备和技术的进展与临床评价   总被引:9,自引:2,他引:9  
人工肝脏技术是人体重要的器官支持治疗,有望成为重型肝炎肝衰竭及其它一些肝病最常用和最有效的治疗方法之一。由于肝脏在人体代谢的中枢地位、复杂性及肝病的多发性,使得人工肝支持系统比其它任何人工器官更具发展潜力和挑战性。本文综述了几种主要人工肝技术的进展与临床应用情况,并对人工肝脏治疗存在的困难及发展方向进行了讨论和展望。  相似文献   

7.
本文通过对重型肝炎病人应用人工肝治疗前后护理工作进行总结分析,说明护理过程中,责任制护士应根据实际情况,针对不同的治疗阶段采取不同的护理措施,以提高重型肝炎患者的治愈率.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综合护理干预对人工血浆置换术患者的影响。方法选取2013年3月—2016年4月收治的96例重症肝炎接受人工肝血浆置换术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48例,对照组接受常规护理,观察组接受常规护理加综合护理干预,比较两组相关指标变化、满意度以及疼痛评分情况,采用SPSS19.0软件对数据进行统计分析,计量资料以x—±s表示,组间比较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采用χ~2检验,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果观察组总肝固醇、胆碱酯酶、前白蛋白及葡萄糖水平均高于对照组(t=3.38、4.45、5.44、7.69,均P0.05);观察组疼痛评分(4.70±1.00)分,对照组(7.21±1.23)分,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意义(χ~2=10.97,P0.05)。观察组满意度95.83%(46/48),对照组75.00(36/48),比较差异有统计意义(t=8.36,P0.05)。结论综合护理干预在重症肝炎接受人工血浆置换术中的应用效果显著,可改善患者的疼痛,促使其护理满意度提高,使恢复时间明显缩短,在临床具有推广与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9.
经皮穿刺气管切开术的临床应用及护理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陆玉梅 《工企医刊》2007,20(6):59-60
经皮穿刺气管切开术(Percutaneous dilatational tra-cheostomoy,PDT)是在Seldinger技术基础上发展起来的。该方法大大降低了气管切开的并发症及危险性,可在床边进行,尤其适合ICU中危重病人的床边操作;我院重症监护病房(ICU)自2005年10月~2007年9月对20例ICU患者进行经皮穿刺气管切开,均为已施行气管插管病人,于插管后一周左右进行,具有时间短、出血少,患者缺氧时间短的优点,现报道如下。1资料与方法1.1临床资料本组患者20例,男15例,女5例,年龄65岁~89岁,平均72.4±5.9岁。特重度颅脑损伤3例,颈椎骨折高位截瘫1例,严重肺部感染呼吸衰…  相似文献   

10.
新型人工肝——分子吸附再循环系统及其临床应用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到目前为止,急慢性重型肝炎的治疗仍强调基础护理和一般的支持对症处理,缺乏清除肝脏毒素和促进肝细胞再生的有效手段。虽然血液透析、灌流和血浆置换已被用于重型肝炎的治疗,但其临床疗效尚未被公认。与上述血液净化方法不同的是,新型人工肝--分子吸附再循环系统在有效清除水溶性中小毒素分子的同时,还可以选择性清除亲脂性及与血浆白蛋白相结合的毒素分子,并保留血液中有用的重要营养物质和蛋 白质。本文对这一新型人工肝支持系统的基本原理、使用方法、不良反应及临床应用研究进展作了综述。  相似文献   

11.
目的 探析全方位关怀式护理在儿科重症监护室(PICU)中的应用效果.方法 选取2018年1月-2019年12月广东省中山市人民医院PICU收治的100例患儿,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50例,对照组患儿给予常规护理干预,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给予全方位关怀式护理,收集两组的并发症发生率、家属对护理满意率和患儿的治疗配合度....  相似文献   

12.
Abstract  Modern technology has enabled the use of new forms of information in the care of critically ill patients. In intensive care units (ICUs), technology can simultaneously reduce the lived experience of illness and magnify the objective dimensions of patient care. The aim of this study, based upon two empirical studies, is to find from a philosophical point of view a more comprehensive understanding for the dominance of technology within intensive care. Along with caring for critically ill patients, technology is part of the ICU staff's everyday life. Both technology and caring relationships are of indispensable value. Tools are useful, but technology can never replace the closeness and empathy of the human touch. It is a question of harmonizing the demands of subjectivity with objective signs. The challenge for caregivers in ICU is to know when to heighten the importance of the objective and measurable dimensions provided by technology and when to magnify the patients' lived experiences, and to live and deal with the ambiguity of the technical dimension of care and the human side of nursing.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索成组闭环+AB角色管理模式在应急重症隔离护理单元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2022年12月26日—2023年1月30日某院临时重症隔离病房65名护理人员为研究对象。将成组闭环护理+AB角色管理模式应用于新组建的应急重症护理单元,采用整群抽样方法进行护士满意度调查,评价干预效果。结果基于此模式管理下,护士工作整体满意度为92.60%,成组闭环护理模式及AB角色管理模式满意度均为96.30%。患者导尿管相关尿路感染(CAUTI)发病率为3.10‰,呼吸机相关肺炎(VAP)、血管导管相关血流感染(CLABSI)发病率均为0。结论成组闭环+AB角色管理模式在应急重症混编护理单元的应用,优化了护理管理流程,激发了团队凝聚力,提升了护士的主观能动性,预防医院感染发生,从而提高对急危重症患者的救治水平,促进患者安全。  相似文献   

14.
人工肝辅助装置所需血泵要求转速低而且稳以及特殊的安全保护功能。通过所设计的控制电路,可以实现这一要求。实际应用表明该控制电路性能稳定、可靠,控制效果较好。  相似文献   

15.
外科重症监护病房系统化医院感染管理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提高外科重症监护病房医院感染的管理水平,有效地降低医院感染发病率。方法 通过对1997年1月~2004年12月医院感染监测项目进行比较,评价外科重症监护病房实施系统化管理的效果。结果 外科重症监护病房进行系统化管理后感染率显著降低,消毒灭菌质量监测合格率有不同程度提高。结论 加强系统化管理是降低外科重症监护病房医院感染的有效措施。  相似文献   

16.
目的 观察舒适护理对ICU病房内气管切开患者的护理效果。方法 选取了自2015年6月—2016年11月在本院ICU病房住院并接受气管切开术治疗的77名患者,根据患者住院时间的不同,将患者分为2组。2015年6月—2016年2月住院的患者纳入对照组接受常规护理干预;而2016年3月及以后住院的患者纳入实验组,予以舒适护理。比较2组患者住院期间气管切开术并发症的发生情况。采用焦虑自评量表和忧郁自评量表对患者住院期间的焦虑及忧郁情绪进行打分,比较两组间的差异。另外,患者出院后采用自制的问卷对住院期间护理的满意度和舒适度进行评定。结果 实验组患者术后并发症的发生率低于对照组。其中脱管、皮下气肿和气道出血的发生率两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肺部感染的发生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实验组患者焦虑自评量表评分和忧郁自评量表评分均显著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实验组患者对住院期间护理工作的舒适度评分和满意度评分均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舒适护理能在一定程度上降低ICU病房气管切开患者的术后并发症发生率,缓解患者住院期间焦虑、抑郁等不良情绪,提高护理满意度和舒适度,值得进一步推广和应用。  相似文献   

17.
主要就目前国内外人工视觉技术的最新进展进行叙述,并对其发展前景和国内发展的可行性做简单讨论。  相似文献   

18.
Medical dominance is a recurring theme in sociological analyses of healthcare work. One example of a theoretical framework by which the medical profession is said to dominate other healthcare occupations is Turner's (1995: 138) enumeration of the modes of subordination, limitation and exclusion. As Elston (1991) has noted, however, such frameworks tend to be rather speculative and there is not a great deal of evidence on how these strategies are exercised, for example, at a micro-level. There is also a tendency to portray healthcare occupations as monolithic entities, without acknowledging differences within healthcare occupations, and the relationships between them, which can arise in different clinical locales. Through a micro-level analysis of the practice of intensive care, using ethnographic data collected on three intensive care units (ICUs) in England, this paper proposes a hitherto unidentified strategy -incorporation- for medical dominance at a micro-level. Paradoxically, an enhanced position for both intensive care medicine and intensive care nursing arises, relative to proximal healthcare groups. The argument of this paper is that within the ICU an occupational boundary (doctor-nurse) is obscured, while an organisational boundary which differentiates the ICU from the wider hospital is reinforced. Overall, the power relationship between medicine and nursing in intensive care is not 'zero-sum': the influence of both groups in the wider hospital is increased by this strategy of incorporation.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