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17 毫秒
1.
目的分析肾癌的64排螺旋CT增强扫描CT表现,提高肾癌的CT诊断水平。方法回顾分析经手术病例证实的20例肾癌的64排螺旋CT三期增强扫描表现,部分病例行多平面重建(MPR)、表面遮盖重建(SSD)、最大密度投影(MIP)、容积再现(VR)及AVA软件血管分析。结果大肾癌14例,小肾癌6例,其中实性肾癌16例,囊性肾癌4例,增强扫描动脉期13例见肾肿块明显强化或其内点状、条状及结节状明显强化影,实质期及肾盂期肿块密度明显下降,呈"快进快出"改变;三例呈轻、中度增强,囊性肾癌增强扫描显示囊壁、壁结节及囊内分隔动脉期明显强化,囊性部分强化不明显。结论肾癌的64排螺旋CT增强扫描有特征性改变,呈现典型的"快进快出"改变,绝大多数肾癌都能明确诊断。  相似文献   

2.
目的 探讨多层螺旋CT扫描在囊性肾癌诊断及鉴别诊断中的价值.方法 收集行多层螺旋CT扫描并经临床病理证实的41例囊性肾癌病例资料,就其CT表现进行分析并分型.结果 分房型囊性肾癌17例,CT表现为肿瘤内部有较多粗细不均且强化的条索状结构,肿瘤内部呈明显分房分隔状;厚壁型囊性肾癌11例,CT表现为肿瘤呈囊性病变,囊壁较厚,病变中心区呈较低密度,无明显强化,瘤壁呈明显不均匀强化;壁结节型囊性肾癌8例,CT表现为瘤壁呈不规则结节状,且强化较明显;囊肿型囊性肾癌5例,CT表现为病变呈较均匀低密度,但有明显强化.结论 多层螺旋CT扫描结合图像后处理技术能够准确、有效地诊断各种类型的囊性肾癌.  相似文献   

3.
目的:分析15例囊性肾癌的CT平扫及增强表现,以提高64层螺旋CT对囊性肾癌的诊断及鉴别诊断水平。方法:收集2011-2015年15例囊性肾癌,经术后病理证实,回顾分析64层螺旋CT表现,行多平面重建(MPR)。结果:本组15例中,单房囊性肾癌8例,多房囊性肾癌7例,瘤体液性低密度影6例,9例瘤体混杂密度。13个病灶囊壁局部增厚,其中不均匀增厚11例,壁结节2例。瘤内分隔7例,间隔菲薄2个,不均匀增厚5例,并间隔结节2例。囊壁及分隔钙化2例。11例增强扫描动脉期显示囊壁、壁结节及囊内分隔明显强化,囊性部分强化不明显。实质期及延迟期壁结节及囊内分隔强化程度减低,低于肾实质。2例呈渐进性强化。结论:虽然囊性肾癌少见,但其64排螺旋CT有特征性改变,依据CT平扫及增强绝大多数囊性肾癌都能明确诊断。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多层螺旋CT对囊性肾癌的诊断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11例经手术病理证实的囊性肾癌的多层螺旋CT表现。结果 11例囊性肾癌均为单发单囊性病变,其中10例为透明细胞癌,1例为鳞癌。CT表现为肾实质内囊性肿物,其中7例囊壁较厚,内壁不光整,增强扫描囊壁不均匀明显强化;2例呈边界清楚的囊性影伴壁结节,增强扫描壁结节及邻近囊壁轻中度强化;2例为单纯囊肿癌变,囊内可见絮片状实性成分,不均匀强化。结论囊性肾癌CT表现具有特征性,有利于术前明确诊断,从而指导临床手术方案的制订。  相似文献   

5.
目的:分析囊性肾癌的CT表现,提高术前确诊率。方法:分析6例经手术病理证实的囊性肾癌CT表现。结果:6例单发肾癌均呈多房囊性,囊壁、分隔厚薄不均,其中5例伴壁结节,2例伴钙化外软组织成分;增强扫描:囊壁、分隔及结节于肾皮期明显强化,肾实质期及肾盂期密度降低,呈"快进快出"的强化模式。6例囊液不均,4例伴片絮状物。结论:囊性肾癌的CT表现具有一定特征,正确认识可及早确诊。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囊性肾癌的CT影像学表现及鉴别诊断经验。方法回顾性分析9例囊性肾癌患者的CT表现。结果囊性肾癌CT表现为囊壁不规则增厚,可呈单囊或多囊,部分病灶边界不清。囊内密度不均,隐见絮状物,可部分实性。增强后囊壁、分隔、壁结节及囊内实性成分可中高度强化。结论囊性肾癌的CT表现有一定的特征性,增强CT对其有重要诊断价值。  相似文献   

7.
目的:分析囊性肾癌的CT和MRI表现,旨在提高术前正确诊断率。方法:回顾性分析经手术病理证实9例囊性肾癌患者的CT和MRI表现。结果:分房型囊性肾癌3例,CT和MRI表现为肿瘤内部有较多粗细不均且强化的条索状结构,肿瘤内部呈明显分房分隔状;厚壁型囊性肾癌4例,CT和MRI表现为肿瘤呈囊性病变,囊壁较厚,病变中心区呈较低密度和囊性信号,无明显强化,瘤壁呈明显不均匀强化;壁结节型囊性肾癌2例,CT和MRI表现为瘤壁呈不规则结节状,且强化较明显。结论:囊性肾癌的CT、MRI表现有一定特征,表现典型者可做出诊断。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多房囊性肾癌(multilocular cystic renal cell carcinoma,MCRCC)的CT表现及诊断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18例经手术病理证实的多房囊性肾癌患者的CT表现。结果肿瘤位于左肾11例,右肾7例,均表现为肾实质内的囊性肿块,向肾轮廓外突出,其内可见不规则线状分隔。15例囊壁厚薄不一,10例有壁结节,3例囊壁较薄;2例可见囊壁及分隔钙化。CT增强扫描,囊壁、分隔及壁结节均可见不同程度强化。结论多房囊性肾癌CT表现有一定特征性,CT平扫加增强扫描对其有较高的诊断价值。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小肾癌的CT表现特征。方法回顾分析15例经病理证实的小肾癌在平扫、皮质期、实质期及肾盂期的螺旋CT表现。结果CT平扫中8例病灶呈稍低密度,5例为等密度,1例为稍高密度,1例为囊实性肿块。增强扫描皮质期明显强化为14例,中度强化1例。强化为均匀或不均匀。肾实质期扫描肿瘤密度迅速减退,肾盂期的扫描肿瘤密度进一步减退。结论螺旋CT多期扫描在小肾癌的诊断中有重要意义,小肾癌皮质期强化明显,实质期强化迅速减退,呈“快进快退”表现,有重要的定性意义。皮质期扫描应作为小肾癌CT常规扫描。  相似文献   

10.
朱东兴  郭盛仁 《中外医疗》2011,30(15):13-15
目的探讨64层螺旋CT多期增强扫描对小肾癌的诊断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23例经手术或活检证实的小肾癌的螺旋CT资料及病理结果。结果 CT平扫中8例为等密度,14例为略低密度,1例为囊实性混杂密度。增强扫描皮质期18例强化程度高于或相当于正常肾皮质,3例强化低于肾皮质但高于肾髓质,1例强化程度等于肾髓质,1例囊实性病例囊壁明显强化。肾实质期扫描23例均显示肿瘤强化迅速减退,肾盂期扫描肿瘤密度进一步减退。结论多层螺旋CT多期增强扫描对小肾癌的诊断是可靠有价值的诊断方法,特别是小肾癌皮质期强化明显,实质期强化迅速减退,呈"快进快出"表现,有重要的定性意义。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囊性肾癌的CT影像学表现及鉴别诊断,旨在提高术前诊断率。方法:回顾性分析11例囊性肾癌的CT影像学表现。结果:7例表现为多房样改变,囊内壁不光整,分隔厚薄不一,增强后呈中重度强化;4例表现为单房样改变,囊内见不均匀絮状影,增强后囊壁呈结节样异常强化,絮状物强化不明显。结论:囊性肾癌的CT影像学表现有一定的特征性,了解其特点有助于给临床术前提供一些重要信息。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单房囊性和多房囊性肾细胞癌的动态增强CT表现特征,以提高其诊断准确性。方法:经手术病理证实的8例囊性肾透明细胞癌术前均行螺旋CT平扫及增强皮髓交界期、实质期、排泄期扫描;分析每一肿瘤的囊壁、囊内间隔、壁及隔结节的平扫,尤为动态增强CT表现。结果:8例囊性肾透明细胞癌中,多房囊性者6例,单房囊性者2例。CT平扫所有肿瘤均表现为肾实质内圆形或分叶状低密度囊性病变。部分病灶突向肾轮廓外:囊内密度不均7例;5例可见囊壁和/或内隔,其中囊壁不规则增厚和,或有结节者3例,3例伴有囊壁和,或内隔钙化。多期动态增强检查,与平扫相比囊壁、内隔、结节显示更为清楚;7例显示囊壁、内隔、壁结节发生不同形式的强化,其中,4例呈快进快退型强化,3例呈轻至高度进行性延迟强化;1例因囊壁钙化,有无强化分辨不清。结论:囊性肾细胞癌的CT动态增强表现具有一定特征,有助于正确诊断,但表现不典型者,还需与其他肾脏良性囊性疾病相鉴别。  相似文献   

13.
目的评价多层螺旋CT(MSCT)双期扫描在肾癌诊断中的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16例经手术病理证实为肾癌的平扫及双期增强扫描的MSCT表现。结果右肾9例,左肾7例。实性肿块12例,其中稍低密度9例,等密度1例,稍高密度2例;囊实性肿块4例。增强扫描皮质期除1例轻度强化外,其余肿瘤强化程度明显,显示均匀、不规则团状、结节状强化;实质期强化迅速减退。结论皮质期与实质期"快进快出"的强化特点对肾癌具有定性诊断意义,MSCT双期扫描是肾癌可靠的检查方法。  相似文献   

14.
目的分析囊性肾癌的64排螺旋CT增强扫描CT表现,提高囊性肾癌的CT诊断水平。方法回顾分析经手术病理证实的15例囊性肾癌的64排螺旋CT三期增强扫描表现,部分病例行多平面重建(MPR)、表面遮盖重建(SSD)、最大密度投影(MIP)、容积再现(VR)。结果囊性肾癌增强扫描动脉期显示囊壁、壁结节及囊内分隔明显强化,囊性部分强化不明显。实质期及延迟期壁结节及囊内分隔强化程度减低,低于肾实质,病灶显示更加清晰,部分周围可见假包膜形成。结论囊性肾癌的64排螺旋CT增强扫描有特征性改变,绝大多数囊性肾癌都能明确诊断。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和评价螺旋CT平扫加增强三期扫描,在小肾癌诊断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分析19例经病理证实的小肾癌的平扫加增强扫描的螺旋CT表现。结果19例小肾癌中15例平扫呈等或者略低密度,增强后呈中等程度以上强化,1例强化不明显,3例囊性肾癌平扫有不规则分隔,增强后囊壁、壁结节及分隔呈中度以上强化。结论螺旋CT平扫加增强扫描对小肾癌的发现和定位准确,螺旋CT表现有一定的特征性,对小肾癌的定性诊断有较大价值。  相似文献   

16.
目的分析囊性肾癌螺旋CT的表现并探讨其诊断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经手术病理证实的囊性肾癌28例病例的螺旋CT表现特点。结果 28例囊性肾癌中,病灶位于右肾者11例,病灶位于左肾者17例;其中单囊13例、多囊15例;囊壁局限性增厚19例;囊内伴壁结节25例,有分隔者15例,伴钙化者4例。增强扫描实性部分明显增强14例,中度增强6例,轻度增强3例。本组病例见7例腹膜后淋巴结转移,6例见肾静脉或下腔静脉瘤栓形成。结论囊性肾癌的螺旋CT表现相对有特征性,对临床诊断及术前准备有一定价值。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囊性肾癌(CRCC)的CT表现及CT对CRCC的诊断价值。方法回顾分析15例经手术病理证实的CRCC患者的临床资料、CT检查结果,并对囊性肾癌的CT表现进行分析。结果CT检查见囊性肾癌的囊壁强化者15例;分隔强化10例;壁结节强化9例。CT平扫见3例病变伴有钙化。结论影像学上,CT主要表现为具有厚薄不一的囊壁及分隔,伴有囊壁结节及钙化的囊性病变。CT对囊性肾癌的诊断具有重要价值。  相似文献   

18.
王蓼  孙树本  成科  王海涛 《现代实用医学》2010,22(10):1148-1149
目的探讨囊性肾癌的CT和MRI表现特点及其诊断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13例经手术病理证实为囊性肾癌患者的CT和MRI表现特点。结果囊性肾癌13例,单囊8例,多囊5例。向表面隆起并与肾脏构成"8"字形9例;囊壁不规则增厚或内壁毛糙11例,囊壁结节8例;肿瘤实性部分钙化3例;囊液密度不均匀12例;囊液密度均匀1例;增强扫描实性部分明显或中度强化,液性部分未见强化。结论囊性肾癌的CT、MR表现有一定特征,表现典型者可做出诊断。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和评价螺旋CT平扫加增强三期扫描,在小肾癌诊断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分析19例经病理证实的小肾癌的平扫加增强扫描的螺旋CT表现。结果19例小肾癌中15例平扫呈等或者略低密度,增强后呈中等程度以上强化,1例强化不明显,3例囊性肾癌平扫有不规则分隔,增强后囊壁、壁结节及分隔呈中度以上强化。结论螺旋CT平扫加增强扫描对小肾癌的发现和定位准确,螺旋CT表现有一定的特征性,对小肾癌的定性诊断有较大价值。  相似文献   

20.
目的:评价多层螺旋CT(MSCT)多期扫描在小肾癌诊断中的价值。方法:回顾分析14例经病理证实的小肾癌在平扫、动脉期、平衡期及分泌期的MSCT表现。结果:CT平扫病灶呈等密度6例,低密度5例,稍高密度2例,囊实性肿块1例。增强扫描皮质期明显强化13例,中度强化1例。结论:小肾癌皮质期强化明显,实质期强化迅速减退,呈“快进快退”表现,有重要的定性意义。小肾癌螺旋CT增强多期扫描征象有一定特征性,对小肾癌的诊断有重要价值。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