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结膜吸吮线虫主要寄生于犬、猫等动物眼结膜囊内,是一种动物源性疾病,偶可寄生于人眼结膜囊内,引起结膜吸吮线虫病。国内近年来对眼结膜吸吮线虫成虫所引起的病例报道较  相似文献   

2.
结膜吸吮线虫可引起动物源性疾病,主要寄生于多种哺乳动物的眼部,亦可寄生于人体眼部。近年来,国内对人眼结膜吸吮线虫病例报道较多,但对该虫的卵及幼虫形态少有报道。为初步了解寄生在人眼结膜吸吮线虫的虫卵及其发育各期幼虫形态,作者等从患者眼中检获的人眼结膜吸吮线虫成虫.进行短时间(24h)培养,制成压片、镜检,初步结果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3.
我国结膜吸吮线虫病流行因素及传播机制的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的为探讨我国结膜吸吮线虫病流行因素和传播机制。方法我们调查了安徽淮北地区的犬、猫和野兔自然感染结膜吸吮线虫成虫和变色纵眼果蝇、家蝇自然感染结膜吸吮线虫幼虫情况,并用结膜吸吮线虫初产蚴喂饲变色纵眼果蝇、家蝇实验感染的观察。结果检查犬305只,阳性234只占76.7%;猫14只阳性4只占28.6%;野兔59只中阳性6只,占10.2%。检查变色纵眼果蝇(Amiotavariegata)737只,自然感染结膜吸吮线虫幼虫者12只占1.6%。于1989年我们证实变色纵眼果蝇为结膜吸吮线虫中间宿主,而家蝇并不是。幼虫在果蝇体内发育过程为:被食入的初产的24h内脱去鞘膜。第2—3d钻过胃肠壁入血腔,多数幼虫侵入雄果蝇睾丸或雌蝇血腔壁形成“虫泡囊”。在囊内经腊肠期、感染前期和感染期连续发育并蜕二次皮。感染期蚴钻破虫泡囊,移行到头部和口器。当感染的果蝇再次呼吸终宿主(犬、猫及人)泪液时,幼虫进入眼结膜囊内,经2次蜕皮发育为成虫。感染后35d,雌虫开始产出初产蚴。成虫寿命可达30个月以上。结论结膜吸吮线虫最重要的保虫宿主是犬,其中间宿主是变色纵眼果蝇,在流行区传播媒介为该种果蝇。  相似文献   

4.
从铁苏木素染色的一张粪便涂片标本中,发现溶组织内阿米巴包囊被虫藻壶菌属霉菌寄生的占78%,而且成熟的四核包囊甚少。包囊内的霉菌分散或成群,多数形成孢子囊。寄生部位在细胞质内、糖原块内或拟染色体上。并查见霉菌寄生于结肠内阿米巴包囊的占18%,微小内蜒阿米巴包囊的占11%。哈门氏内阿米巴包囊16个,发现1个有霉菌寄生。  相似文献   

5.
目的将急性分离的成年兔自体左心耳心肌细胞移植到自体梗死区心肌后,研究其存活情况,以及对心律的影响。方法结扎成年兔的冠状动脉前降支,建立心肌梗死模型,4周后获取自体左心耳组织,急性消化分离为单细胞,经DAPI标记后,分别将细胞悬液和培养基注射到移植组和对照组梗死区内。4周后行心电图检查并取移植区组织进行组织学观察。结果4周后移植组与对照组兔全部存活。心电图检查,移植组心率略高于对照组(P<0.05),未见异位心律。心肌组织切片见对照组梗死区内为典型心肌梗死后改变,移植组梗死区内有“细胞岛”形成,荧光检测证明移植的心耳肌细胞在移植区存活。结论急性分离的自体左心耳心肌细胞移植到梗死区心肌内可以存活,并不产生异位心律。  相似文献   

6.
为观察不同实验动物对藐小棘隙吸虫的易感性 ,以定量囊蚴感染幼犬 2只、幼猫 2只、新西兰兔 3只、昆明小鼠 10只、猪 2头、鸡鸭各 10只 ,并观察犬体内藐小棘隙吸虫成虫寿命、日产虫卵量以及排卵动态。结果所有感染犬、兔、猫均检获成虫 ,10只小鼠有 7只感染成功 ,其他实验动物均为阴性 ;犬、兔、猫和鼠的获虫率分别为 5 6 .15 %、5 1.45 %、2 9.82 %和 11.93%。实验犬和兔的获虫率、所获虫体大小以及虫体子宫含卵数均明显高于或大于实验猫和小鼠。上述结果表明 ,犬和兔是藐小棘隙吸虫适宜终宿主 (其中兔为终宿主新记录 ) ,猫次之 ,小鼠的易感性较低。实验犬感染藐小棘隙吸虫后第 13d开始从粪便中排卵 ,此后排卵量迅速增加 ,感染后 3个月达到高峰 ,感染后 6个月时明显下降 ,10个月时排卵量处于很低水平 ,此后 10个月仍维持同一水平 ,未见明显升降或停止排卵现象。犬体内 13~ 2 5日龄藐小棘隙吸虫成虫日产卵量为 ( 48± 2 7)个。成虫在犬体内的寿命超过 2 0个月。另外 ,3只兔感染日本血吸虫 ( 2 0 0 0尾蚴 /只 ) 2 8d后再用藐小棘隙吸虫囊蚴攻击感染 ,结果对藐小棘隙吸虫产生了明显的抗性 ,与无血吸虫感染的实验兔相比其减虫率达到 86 .78%~ 10 0 % (平均为 92 .0 9% )。藐小棘隙吸虫 /兔模型对于研究异  相似文献   

7.
作者从曼氏血吸虫的成虫和虫卵中分离出信使核糖核酸(mRNA)并在体外转译,经鉴定体外转译产物为多肽,存在于血吸虫童虫的表面。按Smithers报告的方法收集曼氏血吸虫成虫,虫卵按Doenhoff方法制备,经生理盐水洗后液氮冰冻。用机械方法由尾蚴转变而得童虫,培养于NGTG-135培养基中,置37℃C含CO_2气体中孵育18小时。用此童虫加弗氏完全佐剂重复皮下注射免疫兔获得兔抗童虫血清。人血清采自曼氏血吸虫病患者。mRNA的分离及体外转译,系将液氮冰  相似文献   

8.
结膜吸吮线虫终宿主调查和实验动物宿主的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正> 结膜吸吮线虫的终宿主除人体外,一般文献记载主要为犬、猫和兔,国外有的文献认为也可寄生于猴、鼠和狐等野生动物的眼结膜囊内。为了查明结膜吸吮线虫的保虫宿主种类,对安徽省部分地区的有关家畜和野生动物作了调查,并对实验动物进行实验感染可行性观察。  相似文献   

9.
目的比较7种实验动物对藐小棘隙吸虫的易感性,并观察犬体内藐小棘隙吸虫成虫寿命、日产虫卵量以及排卵动态。方法以定量囊蚴人工实验感染幼犬2只、幼猫2只、新西兰兔3只、昆明小鼠10只、猪2头、鸡鸭各10只以及日本血吸虫感染的新西兰兔3只,定期粪检或解剖观察动物感染情况。结果与结论所有感染犬、兔、猫均检获成虫。10只小鼠有7只感染成功,其它实验动物均为阴性;犬、兔、猫和鼠的获虫率分别为56.15%、51.45%、29.82%和11.93%。实验犬和兔的获虫率、所获虫体大小以及虫体子宫含卵数均明显高于或大于实验猫和小鼠。上述结果表明,犬和兔是藐小棘隙吸虫适宜终宿(其中兔为终宿主新记录),猫次之,小鼠的易感性较低。实验犬感染藐小棘隙吸虫后第13d 开始从粪便中排卵,此后排卵量迅速增加,感染后3个月达到高峰,感染后6个月时明显下降,10个月时排卵量处于很低水平,此后10个月仍维持同一水平,未见明显升降或停止排卵现象。犬体内13~25日龄藐小棘隙吸虫成虫日产卵量为48±27个。成虫在犬体内的寿命超过20个月。另外,3只兔感染日本血吸虫(2000尾蚴/只)28d 后再用藐小棘隙吸虫囊蚴攻击感染,结果对藐小棘隙吸虫产生了明显的抗性,与无血吸虫感染的实验兔相比其减虫率达到86.78%~100%(平均为92.09%)。藐小棘隙吸虫/兔模型对于研究异源抗性产生的机制以及宿主与寄生虫的关系有一定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10.
恶丝虫通常感染家犬、家猫和野生的食肉类动物。人体感染后出现的病理变化取决 于成虫寄生的部位和虫荷数。寄生于人体的恶丝虫成虫通常只有在宿主发生炎症反应导致虫体变性前以外科手术摘除后才易确定,而未成熟者极易与其他几种寄生丝虫混淆,难以鉴定虫种。虽然多位电泳分析同工酶可  相似文献   

11.
异盘并殖吸虫在大鼠体内发育的实验研究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下载免费PDF全文
目的:探讨异盘并殖吸虫在大鼠体内发育的多态性及其主要寄生部位,确定大鼠的宿主性质。方法:囊蚴经口感染大鼠后,用生理盐水逸出法,分离组织中童虫或直接从肺和肝脏虫囊内取虫,测量虫体大小,染色并摄影。结果:异盘并殖吸虫感染大鼠14d时,虫体侵入肝脏、肌肉和腹腔;30d时,发育出现分化。体腔中虫体发育迅速,成为具有生殖器官雏形的大型童虫,肌肉中虫体发育迟缓;感染70d以后,大鼠的肺、肝和胸壁有虫囊形成,囊内虫体发育成熟且产卵。9只大鼠感染70d后,其中7只在肝脏检获多个虫囊,最多达11个虫囊。囊内虫体发育良好,成熟率为78.6%-100%,最大虫体为16mm×8mm。肝脏严重受损,表面凹凸不平,纤维结缔组织增生,肝细胞变性坏死。分布于肌肉中的虫体占32.6%-82.4%,始终保持小型童虫状态。感染后156d,虫体仍无发育,其大小为914.87μm±78.21μm×525.34μm±76.26μm,排泄囊内充满黑色颗粒。结论:异盘并殖吸虫在大鼠体内发育呈多态性且多部位寄生,大鼠为其终宿主及其转续宿主。  相似文献   

12.
用小白鼠传代取得的多房棘球蚴,人工感染家狗和家猫后,在其体内均可得到成熟的成虫。两者成虫的虫卵和孕节用以再感染小白鼠,同样都可发育为正常的多房棘球蚴。狗的粪检最早发现虫卵是在感染后的第39天,从60天后持续至90天为排卵的高峰期。感染39天的狗的剖检证明成虫主要寄生的部位是在小肠,其中回肠成虫数量最多,计1257条,其次为空肠计975条,十二指肠虫数最少,为895条。感染15天猫的剖检所见成虫寄生部位和狗基本相似,回肠虫数最高,计717条,空肠次之为611条,十二指肠计有503条。比较狗、猫所得的成虫数、孕节的含卵数、排卵的持续天数、成虫的发育状况以及成虫存活天数等分析,明显看出家狗比家猫为本虫更适宜的终宿主。 组织化学观察证明成虫和多房棘球蚴的原头节的髓质区是糖原主要的贮存所。顶突、吸盘、睾丸、卵黄腺、子宫壁、虫卵的胚胎以及育囊和不育囊的角质层、生发层等均有糖原分布,但卵巢、顶突钩和卵壳等则不含糖原。此外,顶突、吸盘、肌肉、排泄管、石灰质颗粒以及卵的胚胎等含有丰富的粘多糖和粘蛋白,PAS均呈强阳性反应,但睾丸内含量较少,卵壳呈阴性反应。  相似文献   

13.
钩棘单睾吸虫形态学观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目的 对钩棘单睾吸虫(Haplorchispumilio)进行形态学观察,为与其相似吸虫的鉴别提供依据。 方法家猫感染钩棘单睾吸虫囊蚴45d后解剖,从小肠粘膜收集成虫,压片、染色、观察。收集虫卵、囊蚴、后尾蚴,观察其形态、结构等。检查麦穗鱼不同部位肌肉,分析确定钩棘单睾吸虫囊蚴寄生部位。 结果 成虫腹吸盘已退化,只有生殖吸盘,其盘上有锯齿状小钩44~48枚。虫卵大小平均31.2×16.7μm,壳光滑,肩峰不明显。囊蚴直径平均为168.5μm,囊内幼虫布满鳞状体棘。囊蚴只寄生在鱼鳍基部与鱼体连接的肌肉内。后尾蚴,大小平均为445×95μm,全身披鳞状体棘,生殖吸盘上的小钩大部分可见。 结论 囊蚴形态特征、寄生部位和成虫有无生殖吸盘及盘上的小钩数和形状,为鉴别本虫的重要依据  相似文献   

14.
结膜吸吮线虫是 1910年 Railliet及 Hemy首次在印度旁遮普省 Panal Pindi地方的狗眼结膜囊内发现。1917年 Stukey和Fischer分别在我国北京和重庆首次见于人和狗眼结膜囊内 ,Fischer命名为结膜吸吮线虫。笔者曾遇见 2例 ,现介绍如下。例 1,女 ,1岁 7个月 ,长清县人。因被发现右眼发红 ,分泌物增多 ,患儿经常擦眼 2个月 ,于 1993年 9月 6日来我院就诊。眼部检查 :右眼睑轻度红肿 ,泪器正常 ,睑结合膜及球结膜充血( ) ,分泌物增多 ,翻转上穹窿部 ,可见数条乳白色蠕动虫体 ,用棉签取出 7条线状虫体 ,虫体长 8~ 15 mm。患儿角膜透明 ,前房正…  相似文献   

15.
人体丝虫病微丝蚴观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取自25例丝虫病患者的26条丝虫雌虫,其中19条含微丝蚴,4条寄生在血管内,1条穿过静脉壁,血管内有成熟的微丝蚴,后者大多凝固在血栓中。游离在淋巴液和血液内的微丝蚴,有的引起大量嗜酸性和中性粒细胞浸润或形成血栓,并在实质性组织中形成肉芽肿。8条寄生在淋巴管的雌虫释出不成熟的微丝蚴和幼胚,进入血流后可成为微小栓子。当雌虫死亡时,子宫内成熟微丝蚴出现与成虫不同步性的退变。  相似文献   

16.
Ismail等(1971)及Spratt(1972)以D.repens和D.roemeri恶丝虫腹腔内移植到实验室大鼠能产生低度微丝蚴血症。这两种丝虫通常寄生在狗、猫或袋鼠皮下或肌肉组织内,而寄生在犬心的犬恶丝虫成虫移植至实验室啮齿动物体内,并研究它在异常宿主体内的行径尚未见有报告。Wong等(1975)以数千条感染期蚴接种到长爪沙鼠,有1对犬恶丝虫发育成熟。作者试以大恶丝虫成虫移植到几种实验室啮齿动物。重度感染的雄性猎犬死后立即解剖,从  相似文献   

17.
结膜吸吮线虫感染一例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下载免费PDF全文
患者 ,男性 ,5 8岁 ,农民。因两年来眼晴疼痛、视力减退而就诊。体检 :患者双眼轻度红肿、流泪及有脓性分泌物。用 2 0 %可卡因溶液滴结膜囊内后 ,见有乳白色线虫从眼结膜爬出 ,用镊子从双眼摘取线虫共 7条。在生物解剖镜下观察 ,鉴定为结膜吸吮线虫。经摘虫后 ,双眼用氯霉素眼药水及醋酸可的松眼药水滴眼对症治疗 ,症状消失。半年后随访 ,未见复发。结膜吸吮线虫寄生于犬、猫和兔等动物的结膜囊及泪管 ,偶然侵入人体而致病。某些蝇类是其中间宿主[1] 。国内已确定的蝇种是变色纵眼果蝇。此线虫幼虫在蝇体内发育为感染性幼虫后 ,由蝇传播给…  相似文献   

18.
并殖吸虫病(Paragonlmiasis)是由一类并殖吸虫(ParagonimussPP.)引起的寄生虫病。由于其虫种不同、寄生部位各异,从而所致的症状和体证也就极为复杂多变。为图阐明寄生虫与宿主之间的关系,近年来,我们进行了一系列的研究探索,并择要述之如下。l实验动物中抗卫并殖吸虫抗体动力学观察1.l犬体实验观察”犬是卫氏井殖吸虫(PW)的适宜宿主。犬感染*。囊动2一3个月后,PW在犬肺组织中发育为成虫并居于虫囊中。我们用制备的囊迹抗原(MAg)和成虫抗原(AAg)于不同间隔时间用IHA法检测犬血清中的抗囊锄抗体(MAb)和抗成虫抗体…  相似文献   

19.
卫氏并殖吸虫囊蚴经腹腔感染大鼠后,96.7%的吸虫寄生于肌肉内,其中绝大多数(99%)停滞于童虫阶段,极少数虫体(1%)游离于肝脏或胸腔,并能发育为成虫而产卵。吡喹酮治疗感染的大鼠,总剂量为240mg/kg,两日分服,可杀死大部分童虫,证明吡喹酮对卫氏并殖吸虫量虫有明显的杀虫作用。  相似文献   

20.
本文作者用不同照射量的γ射线照射曼氏血吸虫童虫,经肌肉注射感染小鼠,以观察血吸虫童虫在鼠体内的移行和存活的情况。用 T.O.远系繁殖的第6周雄鼠。虫体的回收是用门脉系统灌注法和肺组织内虫体的回收相结合,灌注液用含25单位/毫升肝素的 Hanks 平衡盐溶液。鼠肺内血吸虫童虫的回收,采用把切细的肺组织经孵育3小时和24小时后收集的方法。用组织压片法镜检肝组织内的虫卵,并用 Doenhoff 等(1978) 所描述的方法推算虫卵数。根据卵的孵化力确定卵的活力。成虫用乙酰-明矾胭脂红染色以观察生殖器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