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徐安博 《心血管病防治知识》2014,(11):18-20
目的:探讨微创颅内血肿清除术治疗高血压脑出血临床效果。方法选取我院2012年2月至2014年2月收治的68例高血压脑出血患者为研究对象,随机将其分为两组,对照组患者行传统开颅血肿清除术,实验组患者给予微创颅内血肿清除术治疗,对两组手术情况、治疗效果及并发症情况进行比较。结果实验组基本治愈10例(29.41%),显效17例(50%),有效4例(11.76%),总有效率91.18%;对照组基本治愈4例(11.76%),显效13例(38.24%),有效6例(17.65%),总有效率67.65%,实验组治疗总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另外两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相比传统开颅清除术,微创颅内血肿清除术具有手术时间短、创伤小、术后并发症少、疗效明确等特点,值得在高血压脑出血治疗中进一步应用。 相似文献
2.
目的观察应用定向置软管血肿吸引术治疗高血压脑出血的疗效。方法将55例高血压脑出血病人分为定向置软管血肿吸引术治疗组(微创组)和内科保守治疗组(内科组)。两组格拉斯哥昏迷量表评分(GCS)均为7分~15分。结果血肿完全清除或吸收时间,微创组平均5.6d内科组平均25d;近期(1个月)、远期(6个月)疗效随访,微创组优于内科组;微创组死亡0例,内科组死亡2例。结论定向置软管血肿吸引术治疗高血压脑出血,能明显缩短住院时间,功能恢复优良率高,死亡率降低。 相似文献
3.
高血压脑出血开颅手术与微创血肿清除术的临床对比观察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高血压脑出血是我国中老年人主要致死致残疾病之一 ,无论保守治疗或手术治疗 ,其病死率和病残率均较高 ,病死率可高达 44 %~ 87% [1] 。我科 1998年 1月— 2 0 0 2年 3月共收治基底节区高血压脑出血病人 71例 ,因各种原因未手术者 12例 ,余均手术治疗 ,现报道如下。1 资料与方法1.1 临床资料 5 9例中 ,两组病人入院后均行头颅CT检查明确诊断。由主治医生向病人讲明病情并介绍两种手术方式 ,由病人家属选择。①开颅血肿清除术组 3 2例 ,其中男 2 2例 ,女10例 ,年龄 40岁~ 71岁 ,平均 63 .2岁。血肿量 3 0ml~ 160ml ,其中 3 0m…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分析高血压性脑出血的外科手术治疗效果。方法随机挑选在我院接受治疗的76例高血压性脑出血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其中38例患者作为观察组,接受微创手术治疗;其余38例患者作为对照组,接受开颅手术治疗。治疗3个月后分析对比两组患者的治疗效果。结果观察组患者治疗的有效率为为84.21%,对照组治疗的有效率为55.26%,两组患者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相比于传统治疗方法,微创手术治疗高血压性脑出血患者有更好的治疗效果,手术安全性高,患者受到的创伤小,值得在临床上积极推广。 相似文献
5.
小骨窗开颅术与大骨瓣开颅术治疗高血压脑出血疗效比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比较小骨窗开颅术与传统大骨瓣开颅术治疗高血压脑出血的疗效。方法将130例高血压脑出血患者随机分为小骨窗组和大骨瓣组,各65例。分别行小骨窗开颅血肿清除术和传统大骨瓣开颅血肿清除术。比较两组患者术后并发症发生率、病死率及手术总有效率。结果术后小骨窗组并发症发生率为15.4%、病死率为3.1%,均显著低于大骨瓣组的32.3%、9.2%(P均〈0.05),小骨窗组手术总有效率为96.9%,显著高于大骨瓣组的64.6%(P均〈0.05),小骨窗组疗效显著优于大骨瓣组。结论小骨窗开颅较大骨瓣开颅手术治疗高血压脑出血创伤小,术后并发症发生率及病死率低。 相似文献
6.
1994年6月至1998年9月,我科应用国产HB-3型立体定向仪对46例高血压脑出血患者行血肿穿刺置管引流术,取得较好疗效。1资料与方法1.1临床资料本组男32例,女14例。年龄41~72岁。41例患者有明确的高血压病史。出血位于壳核27例,丘脑13... 相似文献
7.
黄镇 《实用心脑肺血管病杂志》2013,21(7):71-72
目的观察微创清除术治疗高血压性脑出血的疗效。方法选取我院2011年1月—2012年6月收治的高血压性脑出血患者58例,将其随机分为微创清除组28例和开颅手术组31例,比较两组患者的并发症发生情况、术后生活质量分级及病死率。结果开颅手术组患者生存质量分级优于开颅手术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微创清除组病死率为3.6%,低于开颅手术组的16.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微创清除组并发症发生率为35.7%,低于开颅手术组的83.9%,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高血压性脑出血经微创清除术治疗后,生活能力明显改善,病死率低,并发症少,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8.
张守法 《实用心脑肺血管病杂志》2011,19(3):472-473
目的对CT定位颅内血肿微创清除术治疗高血压脑出血效果进行评述。方法我院自2006年6月—2009年6月共用此方法治疗了50例高血压脑出血病人,对治疗方法、治疗效果等给予综合阐述。结果用CT定位颅内血肿微创清除术治疗高血压脑出血病死率低、致残率下降;明显缩短患者意识恢复时间,缩短住院日。结论用CT定位颅内血肿微创清除术治疗高血压脑出血疗效明显。 相似文献
9.
10.
11.
目的观察微创手术治疗中量高血压脑出血的疗效及对患者血清炎性因子的影响。方法选取该院2016-01~2018-01收治的56例中量高血压脑出血患者,按手术方法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28例。观察组行微创穿刺引流术治疗,对照组行小骨窗开颅术治疗,比较两组临床疗效。结果观察组住院时间短于对照组(P<0.05),住院费用低于对照组(P<0.05),两组血肿清除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7 d,两组炎性因子TNF-α、IL-6、hs-CRP水平均降低,且观察组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术后6个月,两组中国卒中量表(CSS)、日常生活活动能力(ADL)评分均较术前明显降低,且观察组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并发症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10.71%vs 35.71%,P<0.05)。结论微创手术治疗中量高血压脑出血具有良好的血肿清除效果,利于减轻炎性反应,改善患者神经功能缺损程度及日常生活能力,且并发症少,安全可靠。 相似文献
12.
CT引导下颅内血肿微创清除术治疗高血压性脑出血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的探讨颅内血肿微创清除术治疗高血压脑出血临床疗效及安全性。方法将189例高血压脑出血患者随机分组,分别采用微创术清除血肿(微创组92例),内科保守治疗(对照组97例)。比较两组治疗前和治疗后1个月神经功能缺损程度和临床疗效,比较两组6个月后的存活率、日常生活能力和Barthel指数。结果微创组1个月后的有效率和显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神经功能缺损程度评分明显好于对照组(P<0.05)。6个月后微创组存活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日常生活能力好于对照组(P<0.05)。结论微创术清除血肿治疗是治疗高血压脑出血的一种有效方法,能明显减少患者病残程度,改善患者生存质量。 相似文献
13.
小骨窗或颅骨钻孔加尿激酶局部注射治疗高血压脑出血疗效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微创手术治疗高血压脑出血的临床疗效。方法 2 0 0例高血压脑出血患者 ,随机分为内、外科治疗组各 10 0例。外科组采用小骨窗或颅骨钻孔加尿激酶局部注射清除血肿术 ,内科组采用降血压、降颅压及对症处理等常规治疗 ,比较两组的近期 (1个月 )和远期 (6个月 )疗效。结果 外科组治愈率 76 % ,内科组治愈率5 2 % ;外科组病残率 2 0 % ,内科组病残率 5 4 % ,两组相比差异有显著性 (P均 <0 .0 1)。而两组之间的死亡率和再出血率相比差异无显著性。结论 微创手术治疗高血压脑出血较内科保守疗法疗效显著且安全可靠 相似文献
14.
高血压性壳核出血微创治疗的临床研究 总被引:29,自引:0,他引:29
目的 研究应用微创液化引流术治疗高血压性壳核出血的疗效。方法 对187例高血压性壳核出血患者,在CT引导下,依据壳核血肿的形态、大小及患者的病情,选择适宜的穿刺点、方向,行CT平面导向下的微创液化引流术,清除血肿。结果 187例患者出院161例,死亡26例,病死率为13.9%;对125例患者随访6个月至7年,以13常生活活动量表(ADL)评估患者神经功能,ADL1 52例(41.6%),ADL2 36例(28.8%),ADL3 20例(16.0%),ADL4 11例(8.8%),ADL5 6例(4.8%)。结论 应用微创液化引流术治疗壳核出血,能最大限度地清除血肿,避免或减轻并发症,具有较大的优越性。 相似文献
15.
目的 评价CT定位脑穿刺碎吸术、微创显微手术及传统开颅方式,对高血压脑出血患者的治疗效果及生活质量,并用卫生经济学方法研究3种治疗方案的成本效果.方法 将105例患者随机分为传统组34例、定向组36例及微创组35例,分别测定术后3个月的K氏评分,并统计其住院费用,再用卫生经济学方法比较其成本效果.结果 传统组、定向组及微创组的治疗成本分别为9741.55元、7957.51元和13256.01元;K氏评分分别为59.7、63.7和50.3.以传统开颅组为参照,每获得1例生活自理患者,定向组和微创组分别需要救治51例和10例患者,治疗总成本依次为496819.05元和79575.10元.结论 微创显微手术是最佳治疗方案之一. 相似文献
16.
目的对高血压性脑出血(HICH)根据临床需要进行较全面的分型,针对每一类型依据其病情及出血量找出合适的外科治疗方法。
方法收集赤峰学院附属医院神经外科和巴林左旗人民医院神经内科自2013年12月至2018年12月收治的380例HICH患者的临床资料,外科治疗的方法为开颅显微手术和微创治疗(血肿腔置管引流术)。将所有病例按出血部位进行分型,然后将血肿位于脑叶及基底节区的HICH患者按照意识障碍程度分为2组。未昏迷组患者120例,GCS 10~14分;昏迷组患者120例,GCS 4~9分。比较2组患者的治疗效果。
结果HICH患者分型统计:脑叶出血51例,基底节区出血208例,丘脑出血59例,混合型出血23例,小脑出血18例,脑干出血9例,原发脑室出血6例(继发性脑室出血例数被包含在其他型出血的例数里面),多发脑出血6例。多见的脑叶及基底节区出血的分组比较:未昏迷组中开颅治疗患者的死亡率为3.8%,微创治疗患者的死亡率为4.5%,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昏迷组中开颅治疗患者的死亡率为10.6%,微创治疗患者的死亡率为25.6%,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治疗HICH应根据分型及意识障碍程度、出血量等因素选择手术方式,摒弃只用一种手术方法的思维模式,既减少了开颅手术带来的大创伤和高花费,又降低了微创治疗的死亡率。 相似文献
17.
目的评估不同微创手术方式治疗自发性脑出血(ICH)的安全性、有效性及长期预后。 方法回顾性分析浙江大学医学院附属第二医院神经外科自2019年1月至2020年12月收治的微创手术治疗的356例ICH患者相关资料,根据手术方式的不同,将患者分为内镜组、立体定向组、小骨窗开颅组。分析3组患者的基线资料、围术期以及长期预后情况,评估不同微创手术方式治疗ICH的安全性、有效性。 结果本研究共纳入356例患者,其中内镜手术组116例,立体定向组135例,小骨窗开颅组105例。3组患者的年龄、性别、既往病史、出血位置以及术前GCS评分等基线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内镜组与立体定向组手术时长和术中失血量明显少于小骨窗开颅组,而立体定向组术后再发出血率明显高于其他2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内镜组和小骨窗开颅组术后24 h血肿清除率高于立体定向组,内镜组术后3 d血肿清除率优于小骨窗开颅组和立体定向组,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小骨窗开颅组与立体定向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7 d立体定向组和内镜组NIHSS评分明显低于小骨窗开颅组,预后良好率亦高于小骨窗开颅组;术后6个月内镜组和立体定向组NIHSS评分明显低于小骨窗开颅组,预后良好率高于小骨窗开颅组,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微创手术方式治疗ICH效果明确,可明显改善患者的长期预后,其中内镜辅助下血肿清除术血肿清除效率高且并发症少。 相似文献
18.
目的分析对比神经内镜手术与微创穿刺手术治疗高血压脑出血的近期效果与预后。方法回顾性连续纳入2017年6月至2019年5月首都医科大学密云教学医院神经外科高血压脑出血住院患者55例,经头部CT确诊为幕上血肿。根据治疗方式的不同,将55例患者分为神经内镜组(24例)和微创穿刺组(31例)。通过比较两组的基线资料、手术相关指标及治疗前与出院时Barthel指数评分的差值,评价两种治疗方式的效果及预后。基线资料包括性别、年龄、血肿量、出血部位(基底节区、脑叶、丘脑)、术前格拉斯哥昏迷量表(GCS)评分、发病至手术治疗的时间等,手术相关指标包括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血肿清除率、术后再出血、颅内感染。结果(1)两组患者性别、出血部位(基底节区、脑叶、丘脑)、年龄、血肿量、术前GCS评分、发病至治疗时间的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2)微创穿刺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血肿清除率均低于神经内镜组,组间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36±7)min比(150±20)min、(8±3)ml比(184±50)ml、(75.7±10.4)%比(88.5±6.6)%,t值分别为26.820、17.295、5.534,均P<0.01];两组再出血和颅内感染发生率的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3)神经内镜组术前与出院时Barthel指数评分的差值高于微创穿刺组,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51±9)分比(42±10)分,t=3.309,P=0.002]。结论神经内镜术在改善患者近期预后方面可能优于微创穿刺术,可尝试用于高血压脑出血患者的手术治疗。 相似文献
19.
庄华能 《心血管病防治知识》2014,(11):10-12
目的对微创颅内血肿清除术治疗高血压脑出血的效果进行探讨。方法选取我院在2011年1月-2013年12月治疗的高血压脑出血患者100例,随机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实施不同治疗方法,对两组患者的治疗效果进行对比与分析。结果观察组患者的治疗有效率为98%,对照组为85%,存在较大差异,具备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前后,对照组神经缺损评分分别是(42.37±4.10)分、(24.94±5.96)分,观察组分别是(42.23±4.56)分、(16.51±6.50)分.差异较大,具备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微创颅内血肿清除术在高血压脑出血治疗中的应用,取得了良好的治疗效果。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应用CT血管成像(CTA)点征选择老年基底节中等量脑出血超早期钻孔引流,或开颅手术治疗的手术方式。方法选择2015年4月~2019年1月入住我院适合手术的老年中等量基底节脑出血(出血量30~60 ml)且家属同意超早期手术治疗患者216例,根据入院后患者是否同意行头颅CTA检查分为应用组(同意行CTA者)112例,对照组(不同意行CTA者)104例,应用组CTA点征阳性者,进入开颅亚组45例,CTA点征阴性者进入引流亚组67例。对照组根据患者家属选择的手术方式,分为开颅亚组46例,引流亚组58例。2组引流手术亚组超早期均给予微创血肿软通道引流术,并给予血肿内纤溶药物治疗。2组开颅亚组患者均给予超早期开颅血肿清除术治疗。对比应用组与对照组引流亚组及开颅亚组患者治疗效果的差异,评估应用CTA点征选择老年基底节中等量脑出血超早期手术方式的价值。结果与对照组比较,应用组总有效率显著增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72.3%vs 53.8%,P<0.05)。术后应用组血肿增大、死亡、颅内感染显著低于对照组(2.7%vs 13.5%,3.6%vs15.4%,1.8%vs 7.7%,P<0.05);术后对照组肺部感染与应用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25.0%vs 17.9%,P>0.05)。结论通过CTA点征选择引流或开颅手术,可明显改善患者预后,CTA点征可作为客观指标是选择中等量基底节脑出血超早期手术方式。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