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为评价国产伤寒Vi 多糖菌苗的质量,作者对国产伤寒菌苗和法国菌苗进行了人体接种反应和血清学抗体的免疫持久性观察。结果表明接种伤寒Vi 多糖菌苗的全身反应和局部反应都很轻,是相当安全的;免后1 个月、6 个月和12 个月Vi抗体的阳转率和GMT,国产菌苗与法国菌苗均没有显著性差异,表明国产伤寒Vi 多糖菌苗的质量已达到国外同类产品的水平  相似文献   

2.
伤寒Vi多糖菌苗免疫效果观察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通过对150名学生接种伤寒Vi多糖菌苗后3年追踪观察表明:接种伤寒Vi多糖菌苗后体内可快速产生Vi抗体,免后1月抗体阳性率为97.3%,GMT为38.34,且Vi抗体在体内至少可维持2年以上的较高水平;免后3年加强1针,Vi体内至少可维持2年以上的较高水平;阳性率为83.3%,GMT为25,20,但没有达到初免后1月水平。结合伤寒Vi多糖菌苗流行病学观察资料,说明伤寒Vi多糖菌苗接种后人体至少有2  相似文献   

3.
《上海预防医学》1995,7(3):144-144
新一代预防伤寒制品伤寒Vi多糖菌苗批准投产伤寒Vi多糖菌苗研制协作组伤寒是发展中国家共同关注的一个重要公共卫生问题,特别是在学龄儿童中发病比较集中,而更引起人们的重视。据估计全世界每年约有3000万人发病,死亡约50万人。近年来,我国伤寒发病呈持续上...  相似文献   

4.
伤寒Vi多糖菌苗流行病学效果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本文对我国伤寒Vi多糖菌苗研制协作组制备的伤寒Vi多糖菌苗进行接种反应及流行病学效果观察,并以其稀释液作为对照,对777名接种者的反应观察结果表明,菌苗组发热轻、中反应率分别为16.93%和0.05%,对照组分别为15.01%和0.03%,两者发热反应率无显著差异。菌苗组仅出现两例局部轻反应。对81506名接种者的流行病学观察,以血培养伤寒杆菌阳性作为病人诊断标准,菌苗的保护指数为3.49,保护率为71.35%,总的保护指数为4.58,保护率为78.17%。临床资料显示,接种组发病者的发热强度明显低于对照组发病者。笔者认为伤寒Vi多糖菌苗全身、局部反应轻微,安全性好,保护率较高,发病者可降低发热强度,且初免只需注射一针,是一种值得推广使用的新一代菌苗  相似文献   

5.
伤寒Vi多糖菌苗人体接种反应与血清学观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1993年3~10月在江苏省宜兴市对我国研制成功的伤寒Vi多糖菌苗以不同浓度不同注射途径进行接种反应及血清学效果观察,并以伤寒菌苗及Vi多糖菌苗的稀释液作为对照。结果表明30μg皮下组最优,其体温中反应率为2.59%,局部红肿的中和反应率24小时仅2.59%,48小时全部消退。接种前GMT为5.43,接种后1个月上升到50.18,四倍增长率达91.6%,接种后6个月仍保持在38.18。30μg肌肉组接种反应与30μg皮下组相似,但抗体水平的下降幅度较后者快。20μg皮下组的接种反应不比30μg皮下组轻,接种后1个月的GMT较后者低。伤寒菌苗组局部中强反应率显著高于Vi菌苗组。笔者认为Vi多糖菌苗全身和局部反应是轻微的,免疫原性是好的,初次接种只需注射一次,该苗在伤寒预防上有着广阔的前景。  相似文献   

6.
为了解湖南师范大学学生接种伤寒菌毛抗原 (Vi)多糖菌苗效果 ,积极有效地预防伤寒病 ,笔者从 1996年 4月起 ,对本校大学生接种伤寒Vi多糖菌苗的效果进行了观察 ,现将结果报道如下。1 对象与方法1.1 对象 :采用随机抽样法 ,在湖南师范大学 1995级学生中抽取 96人 ,其中男生 5 7人 ,女生 39人。1.2 菌苗来源及接种方法 :伤寒Vi多糖菌苗由卫生部成都生物制品研究所提供 ,批号 95 0 6 5 2 ,30 μg ,上臂外侧三角肌处肌内注射 ,有效期内使用。1.3 检测方法及结果判定 :分别于接种前后 1个月 ,抽取静脉血 3ml,分离血清后置 -2 0℃冻…  相似文献   

7.
伤寒Vi多糖菌苗免疫效果观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伤寒—副伤寒甲乙三联菌苗 (TAB)因需免疫三次 ,且接种反应重 ,往往不能完成全程免疫而影响其效果。 90年代初期研制的伤寒Vi多糖菌苗只需注射一针 ,接种反应少 ,保护率达到71 3 5 %[1] ,是目前公认的理想疫苗。关于该疫苗免疫学效果 ,国内报道不多。 1998年 9月 ,本地区下陈镇伤寒暴发 ,我们对疫区易感人群应急接种伤寒Vi多糖菌苗 ,并对免疫效果进行观察 ,现将结果报告如下。1 对象与方法1 1 对象 伤寒接触者、饮食服务人员、水厂工作人员、幼儿和中小学生及企业职工 ,接种 65 2 5人。随机选择其中部分中学生和企业职工 194人 …  相似文献   

8.
伤寒菌Vi-外膜蛋白复合菌苗的实验研究贵州省卫生防疫站(贵阳550001)张玉琼,林永根,陈策,童亦兵伤寒至今仍是第三世界国家的常见病.在这些国家许多预防措施常难以落实.而通过预防注射控制和预防伤寒就显得更有价值.但伤寒死菌苗注射后副作用较大,影响了...  相似文献   

9.
国产与法国Merieux产伤寒Vi多糖菌苗免疫持久性观察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为了解国产伤寒Vi菌苗和法国菌苗的免疫持久性大于1995年在江苏省某中学12 ̄16岁学生中进行血清学观察。结果表明,免后1个月血清Vi抗体滴度明显上升,国产菌苗和法国菌苗抗体的GMT分别为36.94和35.49,四倍增长率分别为91.80%和89.66%,免后6个月Vi抗体的GMT分别为15.38和15.80,四倍增长率分别为61.22%和59.09%,免后12个月Vi抗体的GMT分别为15.38  相似文献   

10.
1995年和1997年,广西合浦县公馆镇部分地区曾两次发生伤寒副伤寒流行,为尽快控制疫情,我们除了做好疫区食品卫生和水源防护、净化、消毒等工作外,还对易感人群进行了伤寒Vi多糖菌苗预防注射,现将两年跟踪观察的结果报告如下。1对象与方法1.1对象选择暴...  相似文献   

11.
应用巢式聚合酶链反应技术,通过两种引物(共四对)分别对伤寒沙门氏菌鞭毛H和Vi抗原基因扩增,并用非伤寒沙门氏菌作对照。实验表明,两种基因的扩增产物均是特异的,H抗原基因引物仅对伤寒沙门氏菌鞭毛抗原基因扩增,Vi抗原基因引物对伤寒沙门氏菌和丙型副伤寒沙门氏菌Vi抗原基因扩增,余均为阴性。扩增Vi抗原基因比扩增H抗原基因敏感,当反应体系中达0.5个菌细胞时,Vi抗原基因就可检出,而鞭毛抗原基因则需5个菌细胞。检测92例伤寒患者血液标本,血培养阳性28例(30.43%),巢式PCR检测Vi抗原基因阳性33例(35.86%),H抗原基因阳性31例(33.70%)。伤寒发病早期,当机体伤寒特异性抗体尚处于低水平时,应用巢式PCR检测Vi抗原基因,可提高伤寒的诊断率,使该病得到早期治疗  相似文献   

12.
接种伤寒Vi多糖菌苗的长期效果评价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1992年我国研制出伤寒Vi多糖菌苗,短期效果观察结果表明,稳定性和安全性均比较好。为了解接种伤寒Vi多糖菌苗的长期效果,由国际疫苗研究所(International Vaccine lnstitute)DOMI项目组资助,我们在国内第一个伤寒Vi多糖菌苗大规模试验现场江苏宝应县进行了本项研究。结果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3.
伤寒Vi多糖菌苗免疫效果及持久性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伤寒是我国法定乙类传染病。 1990~ 1998年我省伤寒发病率为 0 5 5 / 10万至 4 39/ 10万 ,并在局部地区及特种人群中发生多起暴发或流行 ,因而控制及降低伤寒病的发病率 ,仍是一项重要任务。过去使用的伤寒老三联菌苗 (TAB) ,免疫效果虽好 ,但注射局部及全身反应重 ,免疫接种时间较长 (初次免疫程序为 3次肌注 ) ,全程免疫要一个月完成 ,难以保证全程免疫 ,常常出现所谓“3、2、1现象” ,故影响推广使用 ,更达不到预期的免疫效果。我国于 1990年已经成功地研制出“伤寒Vi多糖菌苗” ,并进行了批量生产。为了解该菌苗免疫持久性及免疫…  相似文献   

14.
目的研究伤寒Vi多糖菌苗免疫后长期效果。方法现场实验流行病学。结果接种后伤寒Vi多糖菌苗1~3年的有一定的保护作用,且在这3年中保护效果无差别。结论接种伤寒Vi多糖菌苗是今后预防伤寒的重要措施之一,但不必要每年均接种。  相似文献   

15.
为积极有效地预防伤寒,我们于1996年4月在本校北院组织了大学生伤寒Vi多糖菌苗的接种及接种前后血清学效果观察,现将结果报道如下。1对象与方法1.1观察对象采用分层随机抽样法,在我校九三。九四、九五级接种伤寒Vi多糖菌苗的本科大学生中,于接种前和接种后一个月,分别抽取静脉血3ml,分离血清后置-20℃冻存备查。12菌苗来源及接种方法伤寒Vi多糖菌苗由卫生部成都生物制品研究所提供,批号950652,30pg肌肉注射,有效期内使用。1.3检测方法及结果判定采用间接血凝法测定血清Vi抗体。致敏与非致敏血球由中国药品生物制品检定所提供…  相似文献   

16.
伤寒Vi多糖菌苗人体接种反应与血清学观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1993年3~10月在江苏省宜兴市对我国研制成功的伤寒Vi多糖菌苗以不同浓度不同注射途径进行接种反应及血清学效果观察,并以伤寒菌苗及Vi多糖菌苗的稀释液作为对照。结果表明30μg皮下组最优,其体温中反应率为2.59%,局部红肿的中和反应率24小时仅2.59%48小时全部消退。接种前GMT为5.43,接种后1个月上升到50.18四倍增长率达91.6%,接种后6个月仍保持在38.18。30μg肌肉组接种反应与30μg皮下组相似,但抗体水平的下降幅度较后者快。20μg皮下组的接种反应不比30μg皮下组轻,接种后1个月的GMT较后者低。伤寒菌苗组局部中强反应率显著高于Vi菌苗各组。笔者认为Vi多糖菌苗全身和局部反应是轻微的,免疫原性是好的,初次接种只需注射一针次,该苗在伤寒预防上有着广阔的前景。  相似文献   

17.
本法以Mg^2+,Ca^2+,Fe^2+,3种金属阳离子盐液诱导产生和保护伤寒沙门菌Vi抗原。结果表明,96株Vi-Ⅱ噬菌体标准菌100.0%为V型菌;1320株地方菌株中1292株菌为V型菌,占97.9%,28株菌为W型菌,占2.1%,优于其他关于Vi抗原每年丢失率为5.0%的报道。  相似文献   

18.
广西伤寒流行现状及其防制措施   总被引:5,自引:3,他引:2  
1995 ̄1996年广西伤寒发病流行共报告9841例伤寒,两年的发病率依次为13.59/10万和8.11/10万,病死率为1.08%,64.8%的病例集中在桂西北的桂林地(市)和河池地区,6 ̄10月为发病高峰,5 ̄30岁为高发人群,并对伤寒重点防治措施如做好监测、严格暴发点疫情处理,推广应用伤寒Vi疫苗等进行了分析。  相似文献   

19.
流感嗜血杆菌研究的现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下载免费PDF全文
流感嗜血杆菌研究的现状吴丽华近几年来,国外对流感嗜血杆菌(Hi)的研究有大量的报道。我们已知Hi有两种:一是有荚膜,一是无荚膜。对有荚膜的Hi现在主要是集中在菌苗(多糖及结合菌苗),预防由b型引起脑膜炎的现场效果观察。迄今已有4种结合菌苗、多糖菌苗、...  相似文献   

20.
广西伤寒流行现状及其防治措施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1995~1996年广西伤寒发病流行共报告9841例伤寒,两年的发病率依次为13.59/10万和8.11/10万,病死率为1.08%;64.8%的病例集中在桂西北的桂林地(市)和河池地区;6~10月为发病高峰,5~30岁为高发人群;并对伤寒重点防治措施如做好监测、严格暴发点疫情处理、推广应用伤寒Vi疫苗等进行了分析。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