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目的研究胎儿窘迫的相关因素分析及护理措施。方法选取2013年4月~2014年1月我院的胎儿窘迫患者70例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以胎儿窘迫症作为指征,对所有的患者进行剖宫产手术。分析胎儿窘迫的相关因素及护理措施,并分析患者护理的效果。结果胎儿窘迫的相关因素包括羊水因素、胎儿因素、胎盘因素、脐带因素和母体因素等诸多因素。结论针对胎儿窘迫的相关因素应采取相关的护理对策,以确保围生儿患病率和死亡率的减少。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致第二产程延长的原因及导致新生儿窒息的高危因素.方法:对我院2002年1月至2008年1月所发生的第二产程延长病例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发生第二产程延长共133例,其发生率为2.07%.导致第二产程延长的原因中胎位异常占35.34%,宫缩乏力占19.55%,脐带异常占15.04%,产道异常占8.27%,分别占本次资料的前4位.第二产程延长后伴随胎儿窘迫、脐带异常产妇的新生儿窒息的发生率明显高于无上述因素者(P<0.05);阴道助产者新生儿窒息率明显高于剖宫产及阴道自娩(P<0.05),而伴随胎位异常、宫缩乏力早产、妊娠合并症的产妇新生儿窒息的发生率与无上述因素者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不同性别胎儿窒息发生率差异也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胎位异常、宫缩乏力、脐带异常、产道异常是第二产程延长的主要原因;胎儿窘迫、脐带异常以及阴道助产是第二产程延长后新生儿窒息的高危因素.  相似文献   

3.
胎儿窘迫的诊断指标及其相关因素分析   总被引:34,自引:0,他引:34  
目的 :探讨胎儿窘迫的诊断指标及其相关因素。方法 :分析 2 33例以胎儿窘迫为指征行剖宫产病例 ,按胎儿窘迫的不同诊断指标进行分组比较 ,统计其新生儿窒息率及胎儿窘迫相关因素百分率 ,并统计各胎儿窘迫相关因素的百分比。结果 :①随着胎儿窘迫诊断指标项目的增多 ,发现检出的新生儿窒息率和胎儿窘迫相关因素百分率也相应升高。②胎儿窘迫的主要相关因素为脐带因素、羊水过少、胎盘因素等。结论 :①胎儿窘迫应采取多指标来诊断。②对于有胎儿窘迫相关因素者 ,应密切监护、积极处理、适时行剖宫产术。  相似文献   

4.
头位妊娠脐带绕颈309例临床分析   总被引:90,自引:1,他引:89  
本文就 30 9例头位妊娠脐带绕颈分娩的临床资料作一回顾性分析 ,探讨不同分娩方式对新生儿的影响 ,以达到降低胎儿窘迫、新生儿窒息及病死率的目的。1 临床资料1 1 一般资料我院 2 0 0 0年 1月至 2 0 0 1年 4月共头位妊娠分娩 14 4 6例 ,新生儿出生时发现脐带绕颈者 30 9例 ,其发生率为2 1 37%。 30 9例中 75例于临产前或产程初期因有剖宫产指征行选择性剖宫产术 ;另 2 34例中 ,12 8例自然分娩 ,未发生胎儿窘迫 ,10 6例在产程中发生胎儿窘迫 (占4 5 30 % )。 30 9例中发生新生儿窒息 35例 ,发生率11 32 %。新生儿死亡 1例 ,病死率 3 2‰…  相似文献   

5.
胎儿肿瘤的临床特征与超声诊断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往认为胎儿肿瘤发生率低,但随着超声诊断技术在产科临床的应用与普及,胎儿肿瘤在产前诊断中并不少见。综合国内文献报道超声诊断233例胎儿肿瘤,其中淋巴水囊瘤132例,占56·7%,畸胎瘤32例(13·7%),心脏肿瘤28例(12·0%),脑膜脑瘤18例(7·7%),肺囊腺瘤11例,肾母细胞瘤5例[1,2]。自1995年1月至2005年4月,我院行产前超声检查的孕妇共40000人次,宫内诊断胎儿畸形934例,其中胎儿肿瘤为158例,占胎儿畸形的16·9%,占胎儿检查总数的0·4%。按发生率高低排列及占肿瘤总数百分比分别为:胎儿脉络丛囊肿56例(35·4%);淋巴水囊瘤53例(33·5%);胎儿畸胎瘤…  相似文献   

6.
目的:及早、正确地诊断胎儿宫内窘迫,降低因胎儿宫内窘迫而行剖宫产率,为今后因胎儿宫内窘迫合理掌握剖宫产指征提供科学依据,进而降低新生儿窒息发生率及围生儿病死率。方法:回顾性分析32例发生胎儿宫内窘迫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32例中,脐带因素导致胎儿窘迫比例达37.50%,其次为羊水过少(15.63%)、产程延长(15.63%),前置胎盘(12.50%),妊高征、过期妊娠(9.38%);单纯以羊水粪染或单纯以胎心改变诊断胎儿宫内窘迫的依据是不足的,而胎心改变+羊水粪染则能提高诊断的准确性。结论:胎儿宫内窘迫是新生儿窒息和围生儿死亡的重要原因。临床应尽早诊断和治疗胎儿宫内窘迫的孕妇,以降低围生儿死亡率。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新生儿窒息的原因,并寻找预防措施。方法:通过分析我院56例窒息新生儿的临床资料,进行总结。结果:中度窒息50例,占89.3%,重度窒息6例,占10.7%。新生儿死亡3例(5.36%)。胎儿窘迫,脐带因素是导致新生儿窒息的主要原因,其次是羊水过少、巨大儿等。结论:做好孕检,重点监护高危孕妇,适时终止妊娠,胎儿娩出后做好新生儿窒息的急救,可降低新生儿窒息发生率。  相似文献   

8.
胎儿脐带绕颈440例临床分析   总被引:30,自引:0,他引:30  
脐带异常是引起胎儿窘迫以至围产儿死亡的主要原因之一 ,为探讨脐带绕颈对围产儿的影响及临床监测 ,本研究采用回顾性分析方法对 44 0例脐带绕颈胎儿的临床资料进行分析。现将结果报道如下。一、临床资料与方法1 资料来源 :我院 1997年 1月至 1999年 12月 3年间 ,分娩胎儿总数为 412 2例 ,发生脐带异常 (包括脐带绕颈、扭转、水肿、打结、过长、过短、脐带附着异常等 ) 5 5 6例 ,发生率为 13 5 % ;其中 ,脐带绕颈 44 0例 ,发生率为 10 7% ,占脐带异常的 79 1%。 44 0例发生脐带绕颈的孕妇年龄为 19~ 37岁 ,平均 2 7 4岁。其中初产妇 34 7…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高龄对初产妇妊娠结局的影响。方法回顾性分析2010-2013年在广州医科大学附属第三医院妇产科分娩的4821例单胎初产妇。按照年龄分为20~34岁组(对照组,3929例)、34~40岁组(高龄组,775例)和≥40岁组(高龄组,117例)。分析3组初产妇妊娠期疾病的发生情况及妊娠结局。结果纳入研究初产妇中年龄20~34岁占81.50%(3929/4821),34~40岁占16.08%(775/4821),≥40岁占2.43%(117/4821)。与对照组相比,剖宫产、妊娠期高血压、重度子痫前期、妊娠期糖尿病、产后出血以及前置胎盘、胎儿生长受限、胎儿窘迫和早产在高龄组的发生率显著增高(P0.05)。结论高龄初产妇妊娠期并发症和胎儿异常的发生率增高。  相似文献   

10.
米索前列醇舌下含服用于足月妊娠引产的安全性分析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目的探讨米索前列醇用于足月妊娠引产的安全性.方法回顾性分析了216例使用米索前列醇引产和200例使用缩宫素引产的足月妊娠产妇的临床资料.结果米索组产程中出现不协调宫缩63例,占29.2%,过频宫缩43例,占19.9%,而缩宫素未出现异常宫缩.两组羊水混浊发生率分别为21.8%和14.5%,P<0.01,差异有显著性.两组CST(+)发生率分别为12.0%和6.0%,P<0.05,差异有显著性.剖宫产原因中,胎儿宫内窘迫均为两组主要手术指征,米索组30例,占78.9%,缩宫素17例,占54.8%,P<0.05,差异有显著性,提示米索前列醇用于足月妊娠引产,对母亲和胎儿有潜在的不安全因素存在.  相似文献   

11.
子宫畸形合并晚期妊娠43例结局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子宫畸形对晚期妊娠的影响。方法:选取我院3年来孕28周以上住院分娩病例,以合并子宫畸形43例作观察组,随机抽取正常子宫80例作对照组,对比分析胎位异常、早产、胎儿生长受限(FGR)、胎儿窘迫、产后出血发生率和对分娩的影响。结果:观察组的胎位异常、胎儿生长受限、胎儿窘迫、产后出血、早产发生率和剖宫产率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子宫畸形对晚期妊娠的母婴结局有诸多不利影响。  相似文献   

12.
近年剖腹产率不论国内外都有逐年增加的趋势,主要因素是胎儿指征,且是以胎儿窘迫为主,由于胎儿指征扩大,对胎儿预后有所改善,但也由于对胎儿过度重视,不可否认有医学以外的社会性指征,而致剖腹产率上升.本文对日本国立仙台病院过去7年间分娩总数6,404例中剖腹产525例的指征进行统计观察.剖腹产率为8.2%,1978年最低(5.1%),1982年为10.9%.以主要单一指征分析,以头盆不称(CPD)最多,占22.3%,胎儿窘迫11.2%,先兆子宫破裂10.1%.前次剖腹产9.7%.胎势异常8.4%,胎盘异常7.4%.实际指征多为两项以上,以前次剖腹产最多占29.5%,其次为CPD  相似文献   

13.
目的对瘢痕子宫再分娩剖宫产相关因素以及并发症进行讨论。方法选择我院2012年5月~2015年2月收治的瘢痕子宫剖宫产患者63例,同时选择同期非瘢痕子宫剖宫产患者63例,对两组患者手术指征、术后并发症等情况进行调查。结果实验组活跃期停滞21例,对照组35例;实验组胎儿窘迫者15例,对照组6例;实验组胎位异常10例,对照组13例;实验组社会因素17例,对照组9例。实验组患者社会因素、胎儿窘迫的发生率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实验组患者子宫破裂2例、盆腔粘连5例、新生儿窒息4例、产后出血6例,并发症发生率为26.9%;对照组盆腔粘连2例、新生儿窒息1例、产后出血1例,并发症发生率为6.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实验组平均产后出血量为(352.6±179.6)m L;对照组为(219.5±79.5)m L,实验组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瘢痕子宫剖宫产并发症发生率较高,医师要根据患者临床指征正确选择手术方式。  相似文献   

14.
分娩时脐动脉血气分析的临床意义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了解分娩时脐动脉血气的临床意义。方法选取2005年3月至2006年12月在北京大学第一医院分娩的产妇810例,临床诊断胎儿窘迫401例,无胎儿窘迫409例,在胎儿娩出后立即行脐动脉血气分析,并追踪新生儿结局,进行分析。结果①胎儿窘迫组中脐血pH值〈7.2者49例,占12.2%,而无胎儿窘迫组pH值〈7.2者26例,占6.4%。二者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4);胎儿窘迫组脐血pH均值(7.25±0.24),无胎儿窘迫组脐血pH均值(7.28±0.05),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23);②新生儿出生后1min Apgar评分〉7分者中脐血pH值〈7.2占8.3%,而Apgar评分≤7分者中高达34.5%,二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0);③本研究中新生儿缺氧缺血性脑病(HIE)共18例,Apgar评分≤7分对HIE诊断的敏感性为38.9%,特异性为97.2%,阳性预测值24.1%,阴性预测值98.6%;脐血pH值〈7.2对HIE诊断的敏感性55.6%,特异性91.8%,阳性预测值13.3%,阴性预测值98.9%;Apgar评分≤7分和pH值〈7.2联合预测HIE的发生,特异性能增加至99.4%,阳性预测值增加至50%,阴性预测值98.4%。结论临床诊断胎儿窘迫者大多数出生时脐血气正常,可能存在过度诊断和治疗现象;血气分析是Apgar评分的补充,二者结合能增加对HIE诊断的特异性和阳性预测值,应结合Apgar评分和脐动脉血气分析来共同评价新生儿预后。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如何正确判断胎儿宫内窘迫,正确掌握手术指征。降低围产儿死亡率的同时降低剖官产率。方法对我院胎儿宫内窘迫155例剖宫产手术指征进行分析。结果155例病例中能找到胎儿窘迫相关因素的为135例,占87.09%,其中比例最高的为脐带因素52例,占38.51%,与文献报道相一致。其次为胎盘因素、产程异常、羊水过少,妊娠合并症等因素。围产儿死亡率6.45‰。新生儿窒息率24.5l%(38/155),单纯羊水Ⅱ~Ⅲ度污染,新生儿窒息率为25.00%。电子监测异常发生窒息率最低,仅为13.23%。当胎心监护与羊水粪染、胎动异常,胎动胎心均异常相结合时,新生儿窒息率、胎窘相关因素的百分率明显升高。结论在诊断胎儿宫内窘迫时,须综合判断来评价,对于那些存在高危因索的病例,应密切监护,积极预防,纠正缺氧。对于那些处理后症状仍未纠正,短时间不能经阴道分娩者,应果断行削宫产术以降低围产儿的并发症及死亡率。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胎儿窘迫的诊断指标。方法分析233例以胎儿窘迫为指征行剖宫产的病例,按胎儿窘迫的不同诊断指标进行分组比较,统计其新生儿窒息的发生率。结果随着胎儿窘迫诊断指标项目的增多,发现检出的新生儿窒息率也明显升高。结论临床胎儿窘迫应采取多项指标诊断,以避免不必要的对孕妇及胎儿的干预。  相似文献   

17.
胎儿窘迫是胎儿处于危急状态的一种临床现象。围产儿死亡约30~50%与胎儿窘迫或胎儿窘迫合并其他因素有关。胎儿缺氧时间过长致代偿衰竭,可影响心血管系统和中枢神经系统的功能,直接威胁胎儿生命。预防胎儿窘迫,降低围产儿死亡率和病率,避免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合并胎儿窘迫的早期早产的相关危险因素及围产儿结局。方法:回顾性分析南京医科大学附属妇产医院2016年1月至2021年12月收治的927例早期早产(孕周<32周)患者的临床资料,按是否合并胎儿窘迫分为观察组(226例)和对照组(701例)。采用单因素及Logistic回归分析合并胎儿窘迫的早期早产的危险因素,同时比较两组新生儿结局。结果:Logistic回归分析示:脐血流异常((印)OR(正) 7.597,95%CI 3.610~15.991)、脐带异常((印)OR(正) 3.333,95%CI 1.979~5.613)、胎动异常((印)OR(正) 23.506,95%CI 8.975~61.568)、胎心率异常((印)OR(正) 31.870,95%CI 11.495~88.358)、妊娠期高血压疾病(HDP)((印)OR(正) 11.611,95%CI 5.302~25.425)、胎儿生长受限(FGR)((印)OR(正) 8.518,95%CI 4.212~15.801)是合并胎儿窘迫的早期早产的独立危险因素((印)OR(正)>1,P<0.05)。与对照组相比,观察组的剖宫产率较高,新生儿出生体质量、Apgar 1分钟和5分钟评分、出院体质量均较低,而新生儿在重症监护室住院天数增加,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合并胎儿窘迫的早期早产增加剖宫产率,并影响新生儿出生结局。加强对脐血流异常、脐带异常、胎动异常、胎心率异常、HDP、FGR等高危人群的监测,降低<32孕周胎儿窘迫的发生率,有助于改善妊娠结局。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基于胎儿心电技术的母胎Holter监测在非产时的应用和胎儿心率变量的特征及其与高危妊娠及胎儿窘迫的关系。方法选择2015年3月至2016年12月非产时完整母胎Holter监测孕妇112例,按纳入标准将其分为低危组56例及高危组56例,并根据产时胎儿是否发生可疑窘迫分成可疑窘迫组30例和非窘迫组82例。记录非产时监测系统内的胎儿心率短变异(short-term variation,STV)、胎儿心率高变异周期所占比例(proportion of episodes of high variation,PEHV)、胎儿心率低变异周期所占比例(proportion of episodes of low variation,PELV)、胎儿心率加速次数(large acceleration,LA),分析对比上述4项胎儿心率参数变量。结果高危组与低危组胎儿STV、PEHV、PELV和LA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可疑窘迫组[STV(7.90±2.34)ms]、PEHV(37.48%±18.66%)、LA[(4.36±3.41)次/h]明显低于非窘迫STV[(8.78±1.90)ms、PEHV(45.97%±16.24%)、LA(6.55±3.87)次/h],可疑窘迫组PELV(18.25%±16.20%)则明显高于非窘迫组PELV(12.29%±10.27%),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根据可疑窘迫组及非窘迫组数据进行ROC曲线绘制并计算AUC值、敏感度、特异度及约登指数,STV分别为0.635、0.77、0.51和0.26,PEHV分别为0.639、0.57、0.29和0.27,PELV分别为0607、0.73、0.49和0.25,LA分别为0.664、0.87、0.54和0.33。结论母胎Holter监测可得到胎儿STV、PEHV、PELV、LA等量化参数,胎儿窘迫者STV、PEHV、LA均明显降低,PELV明显升高,STV、PEHV和LA对胎儿窘迫有一定的预测价值。  相似文献   

20.
目的 掌握胎儿窘迫的手术指征。方法 将我院70例因胎儿窘迫行剖宫产患者,依胎儿心外监护,羊水情况分为3组。1组胎心重度异常,2组胎心中度异常,同时可伴有羊水11度感染,3组单纯羊水11度感染,并与术中所见及新生儿Apgar评分对照。结果 三组新生儿低评分(Apgar≤7分)占40分,胎儿窘迫相关因素发病率(80%)明显高于2、3组。表明1组胎儿存在潜在缺氧情况,应及时娩出。结论 严格观察下按胎儿窘迫处理,有好转者,可待阴道分娩,否则以剖宫产为宜。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