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21 毫秒
1.
目的观察贝那普利联合螺内酯治疗慢性充血性心力衰竭(CHF)的有效性和安全性。方法将143例CHF患者随机分为贝那普利联合螺内酯组(73例)和贝那普利组(70例)。观察时间为24周,对比治疗前后左心室舒张末期内径(LVEDD)、左心室收缩末期内径(LVESD)、左心室射血分数(LVEF)及血生化各项指标的变化,记录高钾血症等不良反应的发生率。结果联合治疗组显效率和总有效率(65.3%和92.1%)高于贝那普利组(58.1%和80.9%);联合治疗组无效率(7.9%)显著低于贝那普利组(19.1%)。治疗前后两组LVEDD、LVESD均明显缩小,两组LVEF均有明显改善,但联合治疗组LVEDD、LVESD缩小较贝那普利组更为显著。不良反应发生率两组无显著差异。结论贝那普利联合螺内酯不仅能改善CHF患者的左心室重构及临床症状,而且安全性良好。  相似文献   

2.
【】:目的 评价贝那普利联合螺内酯治疗慢性心力衰竭的有效性和安全性。方法 计算机检索PubMed、CNKI、VIP、CBD数据库中比较贝那普利联合螺内酯与贝那普利治疗慢性心力衰竭的随机对照实验。采用RevMan5.2软件对实验结果进行Meta分析。结果 共纳入10篇文献,Meta分析的结果显示:贝那普利联合螺内酯组在临床疗效上优于贝那普利组[RR=1.23,95%CI(1.17,1.30),P<0.01],在改善左室射血分数(LVEF)上优于贝那普利组[SMD=1.86,95%CI(0.85,2.88),P<0.01],在缩小左室收缩末期内径(LVESD)上优于贝那普利组[SMD=-1.91,95%CI(-2.34,-1.15),P<0.01],在缩小左室舒张末期内径(LVEDD)上优于贝那普利组[SMD=-2.13,95%CI(-2.57,-1.69),P<0.01],两组不良反应的发生率无统计学意义[RR=-0.74,95%CI(0.22,2.51),P=0.63]。结论 贝那普利联合螺内酯治疗慢性心力衰竭的效果优于贝那普利。  相似文献   

3.
目的评价拉贝洛尔对老年女性慢性心力衰竭(CHF)患者神经内分泌激素激活的影响及其治疗可能机制。方法 200例≥70岁的女性CHF患者均为初次发病,病情相对稳定,无其他伴随疾病。随机分为两组进行抗心力衰竭的常规治疗,观察组按时饭后服用拉贝洛尔200 mg,2次/d。采集患者静脉血液,分析心房钠尿肽(ANP)、醛固酮(ALD)和抗利尿激素(ADH)及血浆肾素活性(PRA)的浓度。结果 3个月后,观察组血浆ANP、ADH、PRA含量较对照组均显著降低(P0.05),而ALD含量与对照组无明显差异(P0.05)。结论拉贝洛尔治疗老年女性CHF可抑制神经内分泌激素过度激活,改善心功能。  相似文献   

4.
目的 探讨慢性心力衰竭患者血清醛固酮水平的变化,经螺内酯干预治疗后改变及意义.方法 采用放射免疫法测定328 例慢性心力衰竭患者和80例无心力衰竭患者的血清醛固酮水平,进行统计分析.96例慢性心力衰竭患者经予螺内酯干预治疗,测定其治疗前后醛固酮水平改变.结果 CHF 组血清醛固酮水平[(165.6±36.9)ng / L] 显著高于对照组[(79.3±28.3)ng / L,t=19.53,P<0.01],而且在Ⅱ、Ⅲ、Ⅳ级心力衰竭组间依次显著递增(F=34.03,P<0.01),住院期间死亡组血清醛固酮水平显著高于好转出院组(t=5.599,P<0.01).96例慢性心力衰竭患者经螺内酯治疗[平均(78.2±14.2)d]后,血清醛固酮水平并未出现显著性改变[(163.4±34.3)ng / L、(161.3±33.1)ng / L,t=0.432,P>0.05 ].结论 慢性心力衰竭患者血清醛固酮水平显著升高,且与心力衰竭严重程度和病情预后相关,短期螺内酯治疗并未显著改变醛固酮水平.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慢性充血性心力衰竭(CHF)抗醛固酮治疗对神经内分泌激素和性激素的影响。方法心功能(NYHA分级)ⅡⅣ级的CHF患者136例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给予强心、利尿剂、血管紧张素转换酶抑制剂(ACEI)、β-受体阻滞剂等常规治疗;治疗组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加用螺内酯40 mg/d,连用3个月。分别于入院后及3个月时,根据临床症状评价心功能;测定血浆血管紧张素Ⅱ(AngⅡ)、醛固酮(ALD)、雌二醇(E2)、睾酮(T)、肌酐、尿素氮、血钾、钠;心脏超声测定左室射血分数(LVEF)。结果两组患者治疗3个月后血浆AngⅡ、ALD均有降低,治疗组尤为显著(P<0.01);与治疗前相比,治疗组E2升高,T降低,差异达显著性;治疗后两组心功能均有改善,治疗组更加明显;治疗组血钾明显升高;两组肾功能无明显改变。结论螺内酯治疗可改善CHF患者神经内分泌激素和性激素水平,进一步改善临床预后。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贝那普利联合螺内酯治疗非腺瘤型原发性醛固酮增多症的疗效.方法:非腺瘤型原发性醛固酮增多症122例患者按数字表法被随机分为贝那普利组(61例,贝那普利联合螺内酯治疗)和硝苯地平组(61例,硝苯地平控释片联合螺内酯治疗).检测治疗前及治疗12个月后两组患者血压、血清钾,血浆肌酐浓度,并进行比较.结果:治疗前两组患者血压、血清钾,血浆肌酐浓度均无显著差异(P均>0.05);治疗后,与硝苯地平组比较,贝那普利组舒张压[(95.19±7.22)mmHg比(89.82±10.20)mmHg]显著下降(P=0.001);血钾水平[(3.79±0.40) mmol/L比(4.02±0.37) mmol/L,P=0.001]明显升高,两组治疗后未引起血浆肌酐浓度明显的变化(P均>0.05).结论:贝那普利联合螺内酯治疗非腺瘤型原发性醛固酮增多症能取得比硝苯地平更好的疗效,并且是安全的,值得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7.
螺内酯对扩张型心肌病心力衰竭患者某些体液因子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目的 :探讨螺内酯对扩张型心肌病心力衰竭患者血浆儿茶酚胺、肾素活性、血管紧张素Ⅱ及醛固酮的影响。方法 :入选 2 0例扩张型心肌病心力衰竭患者 ,随机分入螺内酯组与对照组 ,各 10例 ,用螺内酯治疗前与治疗 1个月后 ,用高效液相色谱方法测定血浆去甲肾上腺素、肾上腺素 ,同时采用均相竞争放射免疫方法检测血浆肾素活性、血管紧张素 Ⅱ与醛固酮。结果 :治疗 1个月后螺内酯组血浆去甲肾上腺素、肾上腺素、肾素活性及醛固酮明显低于治疗前 ,也低于对照组。结论 :螺内酯可明显抑制扩张型心肌病心力衰竭患者的儿茶酚胺水平 ,降低肾素活性及醛固酮 ,这些改变有可能为螺内酯明显改善心力衰竭病人预后的重要机制  相似文献   

8.
目的 观察萘哌地尔对慢性心力衰竭(CHF)患者神经内分泌的影响.方法 贵阳医学院附属医院2002年3月至2003年5月用放射免疫法测定47例CHF患者(CHF组)与24例健康者(对照组)血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白细胞介素-1(IL-1)、白细胞介素-6(IL-6)、内皮素-1(ET-1)、肾上腺髓质素(Adm)、神经肽Y(NPY)、降钙素基因相关肽(CGRP)、A型利钠肽(ANP)、B型利钠肽(BNP)和C型利钠肽(CNP)水平,超声心动图测定左心室射血分数(LVEF).CHF组再随机分为常规治疗组(A组)24例,给予常规心衰治疗;萘哌地尔治疗组(B组)23例,在A组药物治疗基础上加服萘哌地尔,1月后重复上述测定.结果 (1)CHF患者血TNF-α、IL-1、IL-6、ET-1、Adm、NPY、ANP、BNP、CNP水平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1),而CGRP水平显著低于对照组(P<0.01).(2)A组和B组治疗前后比较,血TNF-α、IL-1、IL-6、ET-1、Adm、NPY、ANP、BNP、CNP水平均显著降低(P<0.01),而CGRP水平增高(P<0.01);(3)B组治疗后与A组治疗后比较,TNF-α、ET-1、ANP、BNP降低更明显(P<0.05),NPY水平下降更显著(P<0.01),而CGRP水平升高更明显(P<0.05),NYHA分级改善更明显(P<0.05),但IL-1、IL-6、Adm、CNP和LVEF差异无显著性(P>0.05).(4)LVEF与TNF-α、IL-6、ET-1、BNP呈负相关(P<0.05).结论 TNF-α、IL-1、IL-6、ET-1、Adm、NPY、CGRP、ANP、BNP和CNP可能与CHF发生发展有关,萘亮哌地尔治疗可能进一步降低CHF患者TNF-α、ET-1、ANP、BNP、NPY水平和提高CGRP水平并改善临床症状.  相似文献   

9.
目前心力衰竭指南推荐螺内酯用于中重度慢性心力衰竭(CHF)患者[1]。本研究观察心功能(NYHA)Ⅱ~Ⅳ级CHF患者在常规治疗基础上联合螺内酯治疗后神经体液因子变化,并探讨螺内酯治疗轻中度CHF患者是否也能如心功能Ⅳ级患者同样获益。1资料与方法选自2003年12月~2005年5月在上海市闸北区中心医院心内科住院的CHF患者137例,其中男性76例,女性61例,年龄52~90(73±7)岁。入选标准:(1)既往有冠心病、高血压、扩张型心肌病,病史6个月以上,入选前3个月未用螺内酯者。(2)心功能分级Ⅱ~Ⅳ级。(3)左心室射血分数≤45%。排除标准:(1)严重肝肾功…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慢性心力衰竭(心衰)患者心肌细胞外基质的变化及螺内酯的治疗作用.方法:将 61例慢性心衰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30例和螺内酯组31例,两组患者给予相同的常规基础治疗,螺内酯组加用螺内酯20 mg/d.两组在治疗开始前及治疗后 3个月和 6个月应用放射免疫分析方法测定血清心肌细胞外基质Ⅲ型前胶原、Ⅳ型前胶原及透明质酸含量,同时做超声心动图测定左心室收缩和舒张功能参数,并按Lipkin法行 6分钟步行实验,按NYHA心功能分级评定.结果:①所有患者上述心肌细胞外基质含量均明显增高,且与左心室射血分数呈负相关(P均<0.01),治疗6个月后以螺内酯组下降更明显(P<0.01);②治疗 6个月后,螺内酯组左心室射血分数,二尖瓣舒张早期流速(VE)与二尖瓣舒张晚期流速(VA)之比VE/VA及6分钟步行距离均比对照组显著提高(P<0.01,P<0.05).结论:心肌细胞外基质的变化与心衰病程进展明显相关,慢性心衰患者在接受常规治疗的同时长期应用小剂量醛固酮拮抗剂-螺内酯能更完全抑制肾素-血管紧张素-醛固酮系统,抑制心肌细胞外基质重塑,减轻心肌纤维化,改善心功能,提高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11.
目的:观察安体舒通对慢性肾衰竭(CRF)并充血性心力衰竭(CHF)病人心功能的影响及安全性。方法:63例CKI合并NYHA心功能Ⅲl~Ⅳ级CHF住院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对照组常规给以速尿、硝普钠、硝酸异山梨酯治疗;治疗组在常规治疗基础上加用安体舒通40mg/d,连续用药12个月。用药前后分别进行心功能、心脏多普勒超声检查,心率(HR)测定,定期测定血K 、Na 、Cl-、BUN、Cr,并做心电图及血压监测。结果:治疗组的疗效显著优于对照组(P<0.05),再住院及病死率较对照组显著减少(P<0.05);治疗组的心功能及心脏多普勒超声指标、HR均较对照组明显改善(P<0.05),血BUN、Cr浓度较对照组有显著改善(P<0.05),无严重副作用。结论:长期使用小剂量安体舒通治疗慢性肾衰竭并CHF安全有效。  相似文献   

12.
吴隐雄  邓金龙  王孟杰 《内科》2009,4(4):513-515
目的观察安体舒通在治疗慢性充血性心力衰竭(CHF)中的临床疗效。方法CHF病人132例,对照组65例,治疗组67例,对照组应用常规心力衰竭治疗,治疗组在常规心力衰竭治疗的基础上,加用安体舒通片20mg,1次/d,治疗4周,治疗前后评价左心功能,利用动态心电图监测心律失常情况。结果与对照组比较,治疗组心功能改善明显(P〈0.05);治疗组室性心律失常发生率减少(P〈0.01)。结论安体舒通能够改善CHF患者心功能,减少室性心律失常发生。  相似文献   

13.
培哚普利和安体舒通治疗慢性心衰临床疗效观察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 研究血管紧张素转换酶抑制剂 (ACEI)培哚普利和醛固酮 (ALD)拮抗剂安体舒通对慢性充血性心衰 (CHF)治疗的临床疗效及安全性影响。 方法 选择 74例无休克、严重肝肾功能不全及高血钾的CHF患者为对象 ,在基础治疗的同时 ,给予培哚普利 4mg d ,安体舒通 2 0mg d~ 60mg d ,3周为一个疗程 ,观察治疗效果、不良反应 ,服药前及服药 3周、6周后分别测定心电图 (ECG)、动态心电图 (Holter)、超声心动图及血生化指标。 结果 平均疗程 2 8个± 1 3个 ,心衰治疗总有效率为 77% ,6周后高血压控制率为 84 7% ,心率下降 2 1% ,室性早搏明显减少 ,低钾低镁纠正 ,62 %的心肌缺血不同程度得到改善 ,超声心动图显示 ,心脏结构及功能均有好转 ,对血生化无不良影响 ,未见严重不良反应。 结论 对CHF患者 ,在综合治疗的基础上 ,给予培哚普利 4mg d ,安体舒通 2 0mg d~60mg d ,安全有效  相似文献   

14.
替米沙坦联合贝那普利治疗充血性心力衰竭的疗效观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替米沙坦联合贝那普利治疗慢性充血性心力衰竭(CHF)的临床疗效。方法:70例CHF患者随机分成治疗组和对照组:治疗组给予替米沙坦80mg/d,贝那普利10mg/d,对照组给予贝那普利10mg/d及安慰剂治疗。两组基础治疗相同,疗程6个月。观察治疗前后两组患者的临床症状,超声心动图心功能指标,6min步行距离的变化。结果:两组治疗前、后相比左室射血分数(LVEF)、每搏量(SV)、心脏指数(CI)、6min步行距离均有显著改善(P〈0.01),治疗组6min步行距离的改善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替米沙坦联合贝那普利比单用贝那普利治疗CHF可以取得更好的疗效。  相似文献   

15.
心力衰竭患者甲状腺激素水平可有明显改变,且心力衰竭越严重,其T3、FT3水平下降与rT3水平升高越明显,而TSH无明显变化.提示甲状腺激素变化或许可以作为判断心力衰竭严重程度的参考指标.  相似文献   

16.
目的 测定收缩性心功能不全患者发生心房颤动(简称房颤)之前醛固酮的血清浓度变化.方法 选择收缩性心功能不全伴无房颤患者243例,所有患者在入选后均行心脏超声、Holter和血生化检查.随访结束后根据随访结果 将患者分为房颤组和窦性心律(简称窦律)组.结果 随访28±5个月,224例完成随访,其中有47例记录到房颤.房颤...  相似文献   

17.
冠心病患者的血清甲状腺激素水平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冠心病伴心力衰竭患者血清FT3 水平显著降低 ,与射血分数呈正相关。冠心病患者血清FT3 水平下降并不是冠脉病变的直接后果 ,而与心功能障碍有关。  相似文献   

18.
Neuroendocrine activation in heart failure has become the major target of pharmacotherapy for this growing epidemic. Agents targeting the renin-angiotensin-aldosterone and sympathetic nervous systems have shown cardiovascular and survival benefits in clinical trials. Beta-blockers and angiotensin-converting enzyme (ACE) inhibitors remain the mainstream initial therapy. The benefits of aldosterone antagonists have been demonstrated in advanced heart failure (spironolactone) and after myocardial infarction complicated by left ventricular dysfunction and heart failure (eplerenone). Emerging clinical evidence demonstrated that angiotensin receptor blockers may be a reasonable alternative to ACE inhibitors in patients with heart failure (candesartan) and following myocardial infarction complicated by heart failure or left ventricular dysfunction (valsartan). Angiotensin receptor blockers (candesartan) also provided incremental benefits when added to ACE inhibitors in chronic heart failure. Thus, combining neuroendocrine inhibitors in heart failure appears both biologically plausible and evidence-based. However, this approach raised concerns about side effects, such as hypotension, renal insufficiency, hyperkalemia, and others. Close follow-up and implementation of evidence-based medicine (ie, using agents and doses proven beneficial in clinical trials) should therefore be undertaken when combining neuroendocrine inhibitors.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慢性心力衰竭(CHF)患者醛固酮合酶(CYP11B2)基因-344C/T多态性与心房颤动的关系。方法:136例CHF患者被分为心房颤动组(59例)和窦性心律组(77例)。应用聚合酶链式反应-限制性片段长度多态性(PCR-RELP)分析技术对136例慢性心力衰竭的CYP11B2基因-344C/T多态性进行分析。结果:与窦性心律的心衰患者比较,CT+CC基因型更多见于合并房颤的心衰患者[(31+7)%∶(51±8)%,x2=6.29,P=0.012]。结论:慢性心力衰竭人群CYP11B2基因-344C/T多态性与心房颤动有关。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促红细胞生成素(EPO)对慢性心力衰竭(CHF)患者的临床疗效及毒、副作用。方法:137例CHF患者被随机分成观察组(70例)和常规治疗组(67例)。常规治疗组采用常规治疗的利尿剂、地高辛、血管紧张素转换酶抑制剂(ACEI)等药物。观察组在常规组基础上皮下注射EPO 100 IU/kg,每周1次,疗程6个月。结果:与治疗前比较,治疗后两组左室射血分数[常规治疗组(33.36±5.07)%∶(37.59±4.62)%,观察组(32.03±4.87)%∶(40.75±6.11)%]、6 min步行距离[常规治疗组(365.15±62.00)m∶(412.52±41.00)m,观察组(354.00±63.55)m∶(491.70±68.00)m]、血红蛋白水平[常规治疗组(80.16±8.90)g/L∶(91.70±9.86)g/L,观察组(78.65±8.50)g/L∶(127.36±11.57)g/L]均显著提高,脑钠肽水平[常规治疗组(623.9±74.8)pg/ml∶(411.2±53.5)pg/ml,观察组(610.7±73.6)pg/ml∶(207.5±49.4)pg/ml]显著下降(P均〈0.05),且观察组疗效明显优于常规治疗组(P均〈0.05),两组治疗前后D-二聚体水平比较无显著差异(P〉0.05)。结论:促红细胞生成素能改善慢性心力衰竭患者的心功能,提高运动耐量,且未引起血栓。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