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精神分裂症患者凶杀行为临床分析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目的:探讨精神分裂症患者凶杀行为的犯罪学和临床特点。方法:采用自编犯罪学调查表对215例精神分裂症行凶者进行统计分析。结果:以杀人致死为主,被害对象多为配偶和父母,常发生于3,4,5月份,白天,自己家中。病程在3年以内略多,以偏执型、有被害妄想、未住院治疗者较多。结论:精神分裂症患者凶杀行为后果严重,凶杀对象主要是与患者密切接触者。  相似文献   

2.
精神分裂症患者凶杀行为的临床特征研究   总被引:8,自引:1,他引:7  
目的:探讨精神分裂症有凶杀与无凶杀者的临床特征差异。方法:将鉴定为精神分裂症有凶杀行为的作为凶杀组,同期住院而无凶杀行为的精神分裂症作为非凶杀组,比较两组的临床特征。结果:凶杀组文化程度普遍较低,且在内感性不适,感知综合障碍,逻辑推理障碍,嫉妒妄想,情感迟钝或淡漠等方面较为突出。结论:精神分裂症患者存在对自身及环境的整体感知觉障碍,逻辑推理和判断的错误及冷漠的情感时,可能与产生凶杀相关。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精神分裂症凶杀行为特征。方法:用自编行为特征调查表,分别对83例精神分裂症行凶与62例精神正常行凶进行对照分析,并对前的精神症状特点进行分析。结果:精神分裂症行凶性格以内向及多疑为主,而精神正常行凶性格以外向及暴躁为主,精神分裂症行凶其作案目的不明或受病态支配为主,精神正常作案目的以贪利及激情作案为主,精神分裂症患多于白天在自己家中公开作案,伤害时象以家人为主,精神正常以伤害同事为主,精神分裂症患作案后多数不潜逃、不销毁工具,其作案工具以菜刀及身边物件为主。精神分裂症行凶其精神症状以被害妄想及幻听为主。其伤害的家人主要是妻子及母亲,大部分在起病3年内作案。结论:两组在个性特点、行为动机、作案方式、伤害时象、案发后表现及作案工具方面有显差异,可以作为评定辨认能力及控制能力的重要因素。为减少精神分裂症凶杀行为的发生,应尽量加强刚起病3年内的看护及治疗。  相似文献   

4.
有凶杀行为的男性精神分裂症患者染色体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研究凶杀行为与染色体的关系。方法:对有凶杀行为的男性精神分裂症患者(研究组)和无凶杀行为的男性精神分裂症患者(对照组)进行染色体对照研究。结果:染色体数目与结构畸变率差异无显著性(P>0.05)。对Y、E和F组的相对长度测量发现,研究组有14例Y/F指数大于1.0,Y/F平均指数0.91,具有长Y染色体,其频率为19.44%。对照组无1例具有Y染色体者,Y/F平均指数小于1.0。两组比较差异均有显著性(P<0.01)。结论:有凶杀行为的精神分裂症患者有长Y倾向,提示对有长Y染色体的患者更应采取预防措施,以防止其暴力行为的发生。  相似文献   

5.
6.
目的探讨精神分裂症患者凶杀行为的影响因素。方法应用人口学资料、阳性与阴性症状量表(PANSS)、明尼苏达多相人格调查表(MMPI)、生活事件量表(LES)和社会支持评定量表(SSRs)等对31例具有凶杀行为的精神分裂症患者和50例无凶杀行为的患者进行对照研究。结果两组的PANSS量表阳性症状量表分、阴性症状量表分、MMPI的D(抑郁)、Hy(癔病)、Pd(人格偏移),Mf(男性化和女性化)、Pa(偏执)、Pt(精神衰弱)、Sc(精神分裂症)、Si(社会内向性)量表分、负性事件刺激量、客观支持量表分等项目得分的差异,有统计学显著意义。多因素分析中,阴性症状,客观支持,D,Mf,Pt,sc进入回归方程。结论本研究提示负性事件、阴性症状、客观支持、D、Mf、Pt、Sc与精神分裂症患者凶杀行为有关联,可作为其预测因子。  相似文献   

7.
目的 随访分析伴有凶杀行为的精神分裂症患者听觉感觉门控电位P50的变化.方法 采用条件-测试刺激模式,对25例伴有凶杀行为的精神分裂症患者(患者组)和27名正常对照者(对照组)进行P50检测和比较,经过抗精神病药物治疗3个月后,有11例患者完成了P50随访,同时应用阳性和阴性症状量表(PANSS)评定患者的精神症状.结果 ①与对照组相比,患者组在入组未用药时和随访3个月时的S2-P50波幅均较高(P<0.01),S2/S1比值均较大(P<0.01),S1-S2差值(P<0.05)和100(1-S2/S1)值均较小(P<0.01).患者组P50波幅、潜伏期和P50抑制指标在入组时和3个月时的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②与入组时相比,3个月时患者组PANSS总分、阳性量表分、一般精神病理量表分以及反应缺乏、思维障碍、激活性、偏执、抑郁、攻击等6个症状群得分降低(P<0.05).③患者组在入组时和3个月时S2/S1比值、S1-S2差值和100(1-S2/S1)等P50抑制指标与病程、PANSS各指标均无相关(P>0.05).结论 伴有凶杀行为的精神分裂症患者感觉门控存在异常,且P50抑制指标可能是该人群的素质指标.  相似文献   

8.
有研究表明凶杀行为精神病的病种依次为精神分裂症、精神发育迟滞、器质性精神障碍、情感性精神障碍,同时还显示男性患者占87·9%[1]。另据翟金国等[2]的研究,偏执型精神分裂症更可能发生攻击行为。故本研究对不同性别的偏执型精神分裂症患者的暴力行为进行调查如下。1资料与方  相似文献   

9.
目的 探讨有凶杀行为与无凶杀行为的精神分裂症患者之间的认知差异.方法 对有凶杀行为的精神分裂症组(39例)、无凶杀行为的精神分裂症组(32例)及正常对照组(38例)进行韦氏成人智力测验,并比较三组间测验分数的差异.结果 除相似性分量表评分外,有凶杀行为的精神分裂症组与无凶杀行为的精神分裂症组其它各分量表评分和智商均显著低于正常对照组;有凶杀行为的精神分裂症组相似性分量表评分和言语智商均显著低于无凶杀行为的精神分裂症组.结论 精神分裂症患者存在认知缺损,且有凶杀行为和无凶杀行为的精神分裂症患者之间亦存在某种程度的认知差异.  相似文献   

10.
目的 探索具有凶杀行为的偏执型分裂症患特定的防御方式。方法 采用防御方式问卷,对53例具有凶杀行为的偏执型分裂症患进行测试,并与58例无凶杀行为的偏执型分裂症患作对照研究。结果 试验组不成熟防御方式得分高于对照组(P<0.05),其中被动攻击、投射、潜识显现、抱怨的得分明显高于对照组(P<0.01)。试验组成熟防御方式得分低于对照组,但未达到显性水平,而其中的压抑条目得分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在中间型防御方式运用上,两组得分无差异;但其中的回避、伴无能之全能的得分试验组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 具有凶杀行为的偏执型分裂症患在保持内心平衡和调节行为以适应环境时多运用不成熟防御方式,而在成熟和中间型防御方式之压抑、回避的使用上是低的。因此,他们的行为是不成熟的,在精神疾病的作用下多出现凶杀行为。  相似文献   

11.
本文对精神分裂症偏执型患者的凶杀行为及其特征进行了分析 ,旨在提出有关的预防措施。现报道于后。1 资料与方法①本文患者均符合中国精神疾病分类方案与诊断标准第二版 ,修订版 (CCMD - 2 -R)中精神分裂症偏执型的诊断标准 ;②住院前曾有凶杀行为 ;③经过司法精神医学鉴定为无责任能力或限定责任能力者。从符合上述条件的病例中随机提取 40例的病史资料和与患者的交谈中逐一找出妄想与凶杀行为的特点以及一些相关因素进行分析与评估。2 结  果2 .1 一般情况 本组患者中男性 32例 ,女性 8例 ,男女性别之比为 4∶1;年龄为 2 0~ …  相似文献   

12.
目的:了解偏执型精神分裂症患者的雄激素和受教育年限与凶杀犯罪的关系. 方法:用放射免疫法测定两组唾液中雄性激素的浓度,及调查受试的受教育年限. 结果:偏执型精神分裂症凶杀与非凶杀两组雄激素水平无显著差异,但凶杀组受教育年限明显少于非凶杀组. 结论: 在偏执型精神分裂症患者中,凶杀犯罪与雄激素无关,与受教育年限有关.  相似文献   

13.
对影响精神分裂症复发的相关社会心理因素以及干预控制的措施进行综述。  相似文献   

14.
为探讨社区精神分裂症患社会心理因素对病情影响的性别差异,作对社区康复的177例精神分裂症患进行有关社会心理因素及病情的调查,并按性别分组比较。结果:家人对女性患的态度不如男性,照顾不周和歧视占一定比例,更多的女性患没有得到经济或情感上的支持;女性教育程度比男性低,就业情况比男性差,有显性差异。而家庭经济、家庭气氛、人际关系都很差,两性间无显性差异。男女患的病情都与家人对病人的态度、经济或情感上的支持、家庭气氛呈显正相关关系。提示须改善家庭环境和社会支持系统以利于患社区康复。  相似文献   

15.
精神分裂症患者凶杀行为特征的对比研究   总被引:18,自引:5,他引:13  
目的探讨精神分裂症凶杀行为特征.方法用自编犯罪学调查表,分别对60例精神分裂症行凶者与30例精神正常的行凶者进行对照分析.结果精神分裂症患者凶杀行为发生的平均年龄大于精神正常者,作案前多数无预谋,无准备,无合伙,常有先兆,其作案动机以报复为主;对照组则以贪利、激情杀人多见.精神分裂症患者杀害对象以妻子、子女、邻居为主,实施作案方式常于白天、在自己家、公开实施作案,案发后不潜逃.结论两组在年龄、个性特征、行为动机、作案方式、杀害对象、案发后表现的显著性差异是评定精神分裂症患者辨认能力和自我控制能力的主要依据.  相似文献   

16.
具有凶杀行为的精神疾病患者自杀行为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探讨具有凶杀行为的精神疾病患者自杀的危险因素.方法:调查1986年至2006年具有凶杀行为的精神疾病患者院内自杀身亡3l例,采用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自杀行为危险因素.结果:具有凶杀行为精神疾病患者自杀男:女=3.43:1,自杀行为的发生与家族自杀史、悔恨、绝望、心理社会因素及杀害对象有关.结论:悔恨、绝望、心理社会因素等是具有凶杀行为精神疾病患者自杀的危险因素,对于有凶杀行为的精神疾病患者自杀行为应加以干预.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具有凶杀行为的精神疾病患者自杀的危险因素。方法:调查1986年至2006年具有凶杀行为的精神疾病患者院内自杀身亡31例,采用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自杀行为危险因素。结果:具有凶杀行为精神疾病患者自杀男:女=3.43∶1,自杀行为的发生与家族自杀史、悔恨、绝望、心理社会因素及杀害对象有关。结论:悔恨、绝望、心理社会因素等是具有凶杀行为精神疾病患者自杀的危险因素,对于有凶杀行为的精神疾病患者自杀行为应加以干预。  相似文献   

18.
精神分裂症复发与社会心理因素的关系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目的探讨精神分裂症的复发与社会心理因素的关系,为预防复发提供依据。方法以182例复发再次住院的精神分裂症患者为研究组,以100例首次住院且与研究组同期出院(±1月)而未复发的门诊精神分裂症患者为对照组,评定和比较两组的社会支持和社会心理因素的差异。结果两组间存在着社会心理因素的差异:研究组的家庭气氛较差、家人对患者关心程度低、与邻居及同事的关系不好、较常得不到经济及情感上的支持、家庭经济较差(P<0.05-0.01);研究组的社会支持(SSRS)总分(40.1±7.3)和主观支持分(23.9±6.1)均显著低于对照组(分别为53.6±8.3、25.8±8.7,P<0.05~0.01)。两组现有病情和社会功能与家人对患者的态度、家庭经济、在经济及情感上的支持、家庭气氛呈不同程度的正相关(r=0.179~0.388,P<0.05~0.01),社会影响与各社会心理因素呈负相关(r=-0.186~0.298,P<0.05~0.01),且均以研究组的相关更显著。结论精神分裂症的复发与社会心理因素的关系密切,积极改善社会心理因素,对预防复发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9.
男性精神分裂症凶杀者MMPI特征分析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以明尼苏达多相人格调查 (MMPI)对男性精神分裂症凶杀者进行测查 ,分析其个性特征。1 对象与方法研究对象均为男性 ,检查合作者。精神分裂症组 5 2例 ,符合 CCMD- 2 - R诊断标准 ,年龄 18~ 5 4岁 ,平均 (31.7±7.5 )岁 ;平均受教育年限 (9.4± 1.9)年 ;平均病程 (7.5± 4.0 )  相似文献   

20.
不同时代精神分裂症凶杀行为的犯罪学特点   总被引:11,自引:2,他引:9  
目的探讨不同时代精神分裂症凶杀案的特征及相关的精神病理学的差异。方法采用自编犯罪学调查表对2001- 2004年50例经司法鉴定为精神分裂症凶杀案(研究组),与1984-1986年50例司法鉴定为精神分裂症凶杀案(对照组)进行比较。结果幻觉妄想均为这两个年代凶杀行为的主要原因,但研究组的嫉妒妄想减少,关系妄想、夸大妄想及被控制体验增加,受害的亲属中配偶减少。结论精神分裂症凶杀行为存在稳定的犯罪学特征。社会文化环境的变化可影响患者的精神病理症状。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