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7 毫秒
1.
黄酮类化合物来源广泛,毒副反应少,多数有广泛的生物活性。影响多种酶活性是其作用广泛性的基础。还影响免疫及炎症细胞的分泌过程和有丝分裂、清除氧自由基、减少自体活性物质的产生和抑制多种病源微生物等。本文就黄酮类化合物生物活性作一综述,为该类物质的开发提供较为系统的基础知识。 相似文献
2.
从地构叶的地上部分分离得到6个黄酮类化合物,根据其性质及波谱特征分别被鉴定为香叶木素,5,7,3‘-30H-OCH3黄酮(1),木犀草素5,7,3‘4‘-4OH黄酮(2),5,7-4‘-三羟基二氢黄酮-7-O-β-D-(4″-对香豆酰)-吡喃葡萄糖苷(3),5,7,4‘-三羟基二氢黄酮-7-O-β-D(3″,对香豆酰)-吡喃葡萄糖苷(4),穗花杉双黄酮(5),木犀草素-7-O-芸香糖苷(6),所有的化合物均为首次从地构叶得到,化合物3为新化合物,命名为地构苷。 相似文献
3.
4.
5.
黄酮类化合物药理作用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黄酮类化合物是一种多酚化合物,广泛存在于菊科等自然植物中,随着国内外学者对其研究的不断深入,更多的药理作用被发现并逐渐应用于临床。本文基于黄酮类化合物的生物活性和药动学,对其药理作用及机制进行分析和探讨,以期能够为该化合物的进一步研发利用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6.
7.
8.
9.
黄酮类化合物药物动力学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本文介绍了生物样品中黄酮类化合物的处理方法,检测方法以及其在药物动力学方面的研究,为科学、合理的评价黄酮类化合物的作用机制和体内行为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10.
羊波应茵陈苓丽李承乐 《中国药师》2016,(7):1369-1373
摘 要黄酮类化合物是植物的次级代谢产物之一,广泛存在于多种植物中。其药理作用广泛,具有抗炎、抗肿瘤、抗菌及病毒、清除自由基、防止骨质疏松、保护心血管的作用。本文通过查阅近年来国内外发表的相关文献,从炎症产生的的重要通路,如花生四烯酸代谢途径、细胞因子及其受体、活性氧、NO途径、核因子、细胞间黏附分子等来对黄酮类化合物的抗炎作用机制进行综述,以期为黄酮类化合物进一步开发提供理论基础和研究方向。 相似文献
11.
柠檬苦素类化合物是由大戟烷或甘遂烷型三萜衍生而来的一类高度氧化的四降三萜类化合物,是芸香目主要特征的化学成分,主要存在于芸香科和楝科植物中,叶柄花科和苦木科等亦有分布。芸香科中柠檬苦素类化合物以苷元和糖苷2种形式存在。这类化合物具有明显抗癌和抗菌等生物活性,近年来的研究集中在其化学结构、生物合成和生物活性等方面。本文对从芸香科植物中分离得到的柠檬苦素类化合物的化学结构、生物合成途径及生物活性等方面的研究现状进行综述。 相似文献
12.
13.
目的 对一株来源于深海环境的真菌Aspergillus tubingensis的次生代谢产物及生物活性进行研究。方法 通过初步体外活性筛选,从十株来源于雅浦海沟的真菌中筛选获得一株具有人肿瘤细胞毒和海虾毒性的真菌Aspergillus tubingensis,采用硅胶柱色谱、Sephadex LH-20色谱、半制备HPLC等色谱学方法对菌株发酵提取物的活性部位进行分离纯化;通过NMR、MS、IR等光谱学方法,并结合文献数据对比鉴定了化合物的结构;对分离得到的化合物进行海虾致死及细胞毒活性测试。结果 分离得到了5个单体化合物。结构确定为:malformin C(1)、malformin E(2)、diketopiperazine dimer(3)、cristatumin E(4)、tensidol B(5),其中1、2具有较好的海虾致死活性。细胞毒活性测试结果显示,化合物1、2具有强细胞毒活性,对HepG2肝癌细胞株的IC50值分别为2.42和34.02 μM.L-1。结论 雅浦海沟真菌Aspergillus tubingensis 能够代谢产生具有海虾致死和细胞毒活性的次生代谢产物。 相似文献
14.
观辣树(Moringa oleifera)原产于非洲及印度,近年来在我国广东、云南、海南等地开始大量引种。在民间,观辣树不仅作为食物,也可作为药物用于发热、高血压、溃疡以及皮肤感染等疾病的治疗。现代研究表明,观辣树具有抑菌、抗炎、保肝、抗肿瘤和预防心血管疾病等多种药理活性。本文综述近年来观辣树的药理作用研究进展,以期为该植物的进一步开发利用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5.
近10年来,小分子介导的微生物群体感应调节受到广泛关注。介导微生物群体感应调节的信号分子包括AIP、AI-2、DKPs、DPD、N-酰化高丝氨酸内酯(AHL)等,其中AHL成为研究热点,研究表明其具有潜在的抗菌、抗肿瘤、免疫抑制和诱导细胞凋亡等作用。目前对AHL介导微生物群体感应调节机制研究较多,而对于此类化合物的合成及其构效关系研究还处于初步阶段。本文就AHL类似物的群体感应调节机制、构效关系、生物合成和化学合成方法加以综述。 相似文献
16.
桑叶中的黄酮类化合物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为了研究桑叶的化学成分与生物活性之间的相关性, 采用硅胶、Sephadex LH-20、RP-C18等色谱方法分离纯化, 通过核磁共振谱、质谱等波谱分析手段鉴定化合物结构。从长穗桑的95%乙醇提取物中分离到4个Diels-Alder类加合物, 分别鉴定为mulberrofuran F1 (1)、mulberrofuran F (2)、chalcomoracin (3) 和kuwanon J (4); 2个查耳酮类化合物, 鉴定为morachalcone A (5) 和isobavachalcone (6); 3个黄酮类化合物, 鉴定为 norartocarpetin (7)、kuwanon C (8) 和6-geranylapigenin (9)。化合物1和6为首次从该种植物中分离, 化合物4~5、7~9为首次从桑叶中分离得到, 其中化合物1为新化合物。采用MTT法对化合物1~5进行了抗肿瘤活性筛选, 结果显示化合物1~3对人肿瘤细胞A549、Bel7402、BGC823、HCT-8以及A2780具有抑制作用。 相似文献
17.
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