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09 毫秒
1.
2.
6319例剖宫产指征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近年高剖宫产率的原因,寻找降低剖宫产率的对策。方法:对本院2002年1月至2004年12月间实施剖宫产手术的指征进行统计分析。结果:因胎儿因素如头位难产,胎儿窘迫,臀位的剖宫产率列前三位,占剖宫产50%左右,并有逐年上升趋势。结论:提出加强孕妇的营养指导和产前检查的系统管理,正确诊断胎儿窘迫,提高产科服务质量,是促进自然分娩,降低剖宫产率的主要方式。  相似文献   

3.
目的分析我院妇产科剖宫产率上升的原因,探讨降低剖宫产率的对策。方法对560例剖宫产的病例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平均剖宫产率为28.89%。主要指征依次为:胎儿窘迫34.28%,社会因素28.21%,妊娠并发症17.50%,臀位11.78%,巨大儿3.93%,珍贵儿3.21%,高龄初产1.07%。结论胎儿窘迫、社会因素是剖宫产率增加的主要原因,处理难产,严格掌握剖宫产指征,提倡责任助产,进行心理调控是降低剖宫产率,提高产科质量的关键。  相似文献   

4.
石琼 《实用医技杂志》2005,12(17):2421-2422
探讨近年来剖宫产率的原因,分析剖宫产各项指征的合理性,寻找降低剖宫产率的对策。方法:对2000年1月至2004年12月间400例剖宫产病例资料进行回顾分析。结果:近5 a平均剖宫产率为26.02%,明显高于WHO提出的目标。胎儿窘迫、头位难产、臀位、脐带绕颈、产妇要求、瘢痕子宫为前6位主要指征。结论:高剖宫产率的原因与医患双方有关,降低剖宫产率应从医患双方着手。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剖宫产指征,分析剖宫产率升高的原因,寻找降低剖宫产率的措施.方法:回顾分析了我院2001年1月~2004年12月2 806例剖宫产术的指征.结果:2806例剖宫产指征顺位为社会因素25.73%,难产23.98%,其他19.88%,疤痕子宫12.37%,胎儿宫内窘迫12.05%,妊娠并发合并症5.99%.结论:剖宫产指征中社会因素占首位.剖宫产率升高既有患者因素,也有医院因素,要采取综合措施,才能有效地控制和降低剖宫产率.  相似文献   

6.
剖宫产术1509例指征分析   总被引:4,自引:1,他引:4  
目的:探讨近年剖宫产术升高的原因,寻找降低剖宫产率的措施。方法:对我院2001年1月~2006年12月6年间剖宫产病例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近6年来剖宫产率逐年升高,平均为21.70%,虽低于国内文献报道,但明显高于WHO提出的目标。头位难产、疤痕子宫、胎膜早破、臀位、脐带因素、社会因素为前6位,占69.98%。结论:提高医务人员的产程处理水平,严格掌握第一次剖宫产指征,加强孕期保健工作,可有效降低剖宫产率。  相似文献   

7.
剖宫产率的不断上升,已引起了产科医务工作者的广泛重视和讨论.世界卫生组织认同的剖宫产率为15%,我国医学界认为应该控制在20%~25%,而目前大多数医院报道大约在40%~60%.通过对我院近4年2 494例剖宫产指征进行回顾性分析,了解剖宫产率及指征的变化,探讨剖宫产率升高的原因,为制定降低剖宫产率的具体措施提供资料.  相似文献   

8.
目的 分析我院妇产科剖宫产率上升的原因,探讨降低剖宫产率的对策.方法 我院妇产科从2005年1月~2007年6月共住院分娩的产妇1217例,其中剖宫产663例,现对663例剖宫产的病例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剖宫产率为54.4%.主要指征依次为:胎儿窘迫34.2%,社会因素27.8%,妊娠并发症17.0%,臀位11.8%,巨大儿4.7%.珍贵儿3.4%,高龄初产1.1%.结论 胎儿窘迫、社会因素是剖宫产率增加的主要原因,处理难产,严格掌握剖宫产指征,提倡责任助产,进行心理调控是降低剖宫产率,提高产科质量的关键.  相似文献   

9.
赵娟娟  王芳  王焱 《新疆医学》2003,33(5):73-74
近年来我国各地剖宫产率逐年升高,且居高不下,已引起社会的广泛关注,我院年分娩人数居本市首位,剖宫产率也呈逐年上升趋势,现将2001年1月~2002年12月的剖宫产指征分析如下,为今后降低剖宫产率提供依据。资料与方法一、一般资料:我院2001年1月~2002年12月分娩总数3522例。其中剖宫产2010例,2年平均剖宫产率57.07%,  相似文献   

10.
11.
目的 研究北京地区近30年剖宫产率变化情况及剖宫产指征分析。方法 选择2013年6月~2014年7月在北京城区6所医院妇科/妇检门诊要求常规体检的20~65岁已生育女性。采用自制北京地区产后女性生殖健康状况调查表对研究女性进行面对面调查,调查内容包括研究对象的一般情况、分娩情况及剖宫产指征。结果 2649例生育女性,按照末次妊娠的分娩方式,分为阴道分娩组1521例,剖宫产组女性1128例。调查人群总剖宫产率为42.6%,剖宫产率自1999年后进行性大幅上升,2009~2013年间剖宫产率达到57%。初次剖宫产的主要指征为社会因素,占总剖宫产率的26.33%,其次为难产,占总剖宫产率的12.5%。剖宫产和阴道分娩比率与受教育程度密切相关,受教育水平大专及大学组剖宫产比率最高(χ2=24.585,P=0.000)。社会因素剖宫产比率在2004~2008年间达到高峰(36.8%),2009年后出现下降。高龄初产的比率逐年上升。结论 北京地区剖宫产率逐年升高(截至2013年底),1999年后剖宫产率增长明显,剖宫产率升高的主要原因是社会因素导致的无指征剖宫产率增多。剖宫产和阴道分娩比率与受教育程度及家庭收入显著相关。无指征剖宫产比率2009年后出现下降。高龄初产的比率逐年上升。过期妊娠为指征的剖宫产比率逐年下降。  相似文献   

12.
目的分析近年剖宫产率及剖宫产指征变化,探讨降低剖宫产率的主要措施。方法回顾性分析本院2008~2012年的剖宫产率及剖宫产指征变化。结果近5年剖宫产率38.6%~41.2%。剖宫产指征中胎儿因素缓慢增加,居影响因素第1位;头盆因素逐年下降,但仍居第2位;母亲因素呈缓慢下降趋势;社会因素呈逐年上升趋势,其中以珍贵儿指征增加显著。结论降低剖宫产率的关键在于严格控制剖宫产指征,降低社会因素影响。  相似文献   

13.
我院1991年~1994年共行1453例剖宫产。本文对剖宫产的主要指征进行分析,认为应在不能阴道分娩和不宜阴道分娩的条件下行剖宫产才是最根本的,消除剖宫产最安全,剖宫产的孩子最聪明的错误观点。充分认识盲目提高剖宫产率并不能进一步降低围产儿死亡率,反之可使手术并发症的发生率增加。因此,严格掌握剖宫产指征,减少术后并发症是产科医师面临的主要问题。  相似文献   

14.
剖宫产适应证回顾性分析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目的回顾性分析剖宫产的适应证、并发症。方法回顾性分析我计划生育服务站2007年10月~2009年10月730例剖宫产的手术原因、手术并发症、新生儿Apgar评分、围生儿死亡率。结果剖宫产率为同期住站分娩(1084例)的67.3%,其中社会因素423例(57.9%),医学病理因素307例(42.1%)。在医学病理因素中胎儿窘迫93例(30.3%)、瘢痕子宫48例(15.6%)、胎膜早破42例(13.6%)、脐带绕颈35例(11.4%)、高龄初产30例(9.8%)。并发症包括切口液化延迟愈合15例(2.05%)、产后出血10例(1.4%)、切口感染1例(0.1%)、下肢静脉血栓1例(0.1%)、轻度新生儿窒息99例(13.5%)、重度新生儿窒息4例(0.5%)、新生儿死亡4例(0.5%)。结论社会因素、胎儿因素、产妇因素、医疗纠纷、医疗保险等均可导致剖宫产率增加,其中以社会因素为主要因素。剖宫产对母体及新生儿均有不良影响,且不能降低围产儿的病死率,因此降低剖宫产率关键是减少社会因素,严格掌握手术适应证,加强围生期保健,广泛宣传剖宫产的适应证和并发症,广泛开展导乐分娩或无痛分娩。  相似文献   

15.
杨秋惠 《中外医疗》2010,29(6):29-29,31
目的分析我院580例剖宫产手术指征。方法对我院2002年1月至2008年12月在我院行剖宫产术孕妇580例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剖宫产指征前3名为头盆不称(38.97%)、社会因素(20.86%)、胎膜早破(11.89%)。产后出血17例,新生儿窒息16例,新生儿肺炎10例。结论为降低剖宫产率,应采取多渠道多种形式对孕妇及家属进行有关正确认识剖宫产的健康教育,为产妇创造良好的分娩环境,以消除恐惧,增强信心。同时医务人员要严格剖宫产指征,合理使用产科技术,重视产程的观察、产程处理,提高质量服务,以降低剖宫产率。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基层医院剖宫产指征与结局的关系。方法:回顾性分析1134例产妇剖宫产指征及结局。结果:我院2009年1月~2012年12月平均剖宫产率为27.3%,部宫产率呈逐年上升的趋势,2012年(31.3%)高于其它3年,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剖宫产指征前5位分别是胎儿宫内窘迫、羊水过少、胎膜早破、社会因素、子痫前期等为主。1134例剖宫产中,9例围产儿死亡,围产儿死亡率7.9‰。产妇无1例产妇死亡,产妇并发症中产后出血26例(2.3%),产褥感染及产褥病率23例(2.0%),腹部切口愈合不良8例(0.7%),晚期产后出血5例(0.4%)。其中7例(0.6%)腹部切口愈合不良或感染患者行2次手术。结论:剖宫产率呈逐年上升趋势,基层医院应合理掌握剖宫产指征,在保证母婴平安的前提下,尽量鼓励产妇选择阴道分娩方式。  相似文献   

17.
目的 总结剖宫产率及剖宫产指征的10年变化。方法 回顾性分析我院近10年来剖宫产孕妇的临床资料。结果 ①剖宫产率逐年升高,1995年为26.2%,2004年为57.2%。②剖宫产指征中,社会因素所占比例逐年升高,1995年为8.3%,2004年为33.2%。结论 剖宫产率升高主要为无医学指征行剖宫产术增多所致,降低剖宫产率的关键是严格掌握剖宫产指征,尽量减少因社会因素而行的剖宫产术。  相似文献   

18.
目的分析近4年的剖宫产率及剖宫产指征的变化,探讨剖宫产率升高的原因,以正确掌握剖宫产指征,从而提高产科质量。方法对剖宫产病例1984例进行回顾性分析,比较4年间剖宫产率及剖宫产指征的变化。结果4年剖宫产率为27.93%~30.00%,剖宫产率无明显变化。在剖宫产指征中胎儿窘迫占首位,疤痕子宫的比例逐年升高(P〈0.05)。社会因素、难产、妊娠合并症、臀位、脐带异常4年间所占比例无明显变化。结论剖宫产率的升高是多因素综合作用的结果,正确掌握剖宫产指征是降低剖宫产率的有效途径。  相似文献   

19.
张珂 《中外医疗》2012,31(13):31-32
目的探讨与研究3种剖宫产术式对再次行剖宫产的影响。方法本文选择了自2008年5月至2011年5月来我院行再次剖宫产手术患者资料190例进行回顾分析,其中首次行改良后新式剖宫产术式产妇60例,首次行新式剖宫产术式产妇70例,首次行传统子宫下段纵切剖宫产术式产妇60例。对3种剖宫产术式所用的手术时间、开腹至胎儿娩出所用时间、术中失血量、术后盆腔及腹壁的粘连情况、肛门排气时间、住院时间以及产妇术后的恢复情况等多项内容进行观察比较。结果 3组产妇情况比较,手术时间、开腹至胎儿娩出所用时间、术中失血量、盆腔及腹壁的粘连情况、术后肛门排气时间、住院时间均具有显著差异(P〈0.05),产妇术后的恢复情况不具有显著差异(P〉0.05)。结论改良后新式剖宫产术式可缩短手术时间、术中失血量少、术后肛门排气时间早、创伤小、粘连情况较好、住院时间短、产妇恢复情况好等优点,有利于再次行剖宫产手术,值得在临床上实施与推广。  相似文献   

20.
1982~1984年661例剖宫产与1977年450例剖宫产对照分析结果表明:剖宫率前组(9.5%)高于后组(5.1%)。其适应症两组均以臀位居首位,但居后组第2位的宫缩无力,在前组中降为第7位;居后组第5位的妊高症,在前组中跃为第2位。其主要并发症两组仍以产后出血及感染为主,但感染率前组(4.8%)明显的低于后组(42.9%),这可能与术前常规应用抗菌素有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