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腓骨内固定治疗重度开放性胫腓骨骨折38例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胫腓骨开放性骨折相当常见 ,其中高能量创伤所造成的重度开放性骨折占有很大的比例。这类患者伤情复杂 ,治疗难度大。目前 ,对其骨折的处理方法较多 ,但主要是针对胫骨内固定。自1994~ 1998年我科对重度开放性胫腓骨骨折 ,尤其是中下段骨折行单纯腓骨内固定治疗 38例 ,取得满意的治疗效果。临 床 资 料1.一般资料 :男 2 6例 ,女 12例 ;13~5 0岁 33例 ,5 0岁以上 5例。交通伤32例 ,高空坠落伤 4例 ,重物砸伤 2例。受伤至入院时间 0 .5~ 8h ,平均 4.3h。2 .骨折及合并伤 :38例均为重度开放性胫腓骨骨折。按Gustilo分类法 ,ⅢA… 相似文献
2.
3.
1994年以来,我们采取小腿内侧入路,将钢板置于胫骨内侧面治疗胫腓骨骨折126例,疗效满意。1 临床资料1.1 一般情况 本组男104例,女22例;年龄17~62岁,平均41岁。右侧76例,左侧50例;合并其他部位骨折57例。按AO分类〔1〕:开放骨折49例,其中A1、A2型28例,A3型8例,B1型8例,B2型5例;闭合骨折77例,其中A1、A2型56例,A3型3例,B1型11例,B2型7例。伤后开放骨折均急诊手术,闭合骨折均在1~3周内手术。1.2 手术方式 手术在腰麻、气囊止血带下进行,以骨折断端为中心,于胫骨内后缘做弧形切口,弧度凹向胫骨嵴。切开皮下组织和筋膜,保护大隐静脉… 相似文献
4.
1997年 3月— 2 0 0 1年 3月 ,我院对胫腓骨中下段不稳性骨折 38例均行切开复位内固定术 ,获得满意效果。1 临床资料1 1 一般情况 本组 2 8例 ,均为男性 ,年龄 2 2~ 5 6岁 ,平均 38 6岁。本组均属胫腓骨中下段闭合性不稳性骨折。车祸致伤 18例 ,跌伤 8例 ,其他伤 2例。骨折类型 :粉碎型 8例 ,螺旋型 16例 ,斜型 4例。均急诊手术 ,骨折在院治疗时间 :2h~ 4周。1 2 手术方法 在硬膜外麻醉下取仰卧位 ,术肢扎止血带。手术步骤 :(1)取胫前外侧直切口 ,两端可成弧形 ,切开皮肤、皮下组织至骨膜 ,不作皮下软组织游离。 (2 )剥离骨膜后… 相似文献
5.
我院自1980~1991年共收治儿童胫腓骨开放性骨折67例,其中选择性应用内固定治疗22例,结果满意。报告如下。临床资料一、一般情况本组男17例,女5例。年龄4~14岁,平均8.8岁。车祸伤16例,坠落伤3例,骑自行车摔伤2例,跌伤1例。显排骨上段骨折5例,中段11例,下段6例。横断或短斜型10例,长斜型6例,粉碎型6例。按Gostilo分类[1]:Ⅰ型7例,Ⅱ型9例,Ⅲ型6例。受伤至手术时间为2~16h,平均6.5h。二、治疗方法伤肢大腿上气囊止血带。按常规刷洗伤肢,用大量生理盐水及3%双氧水反复冲洗伤口,彻底清创,切除失活组织,对骨折复位并尽量… 相似文献
6.
开放性胫腓骨骨折是创伤中比较棘手的问题之一 ,围绕其治疗过程中的清创、固定、伤口闭合、功能锻炼等 ,近年来有了很大发展 ,而其中心环节固定技术更是不断得以完善 ,当中较具有代表性的是钢板内固定技术、外固定架、非扩髓型带锁髓内钉。结合我科近 3年来治疗 18例 2 0处 (2例为双下肢 )开放性胫腓骨骨折体会 ,现总结如下 :1 临床资料和方法1 1 一般资料 18例 2 0处均为粉碎性骨折 ,其中男性 15例 ,女性 3例 ,年龄 18岁~ 80岁 ,平均年龄38岁。1 2 方法 行钢板内固定 8例、9处 ,按GUSTILO分型 :I°:1处、Ⅱ° :4处、Ⅲ° :Ⅲb4… 相似文献
7.
胫腓骨骨折是港船作业人员常见的骨折,治疗方法较多。我院自1998年8月开始,对47例斜型和螺旋型骨折采用螺钉内固定,石膏、夹板外固定,取得了较好的治疗效果。 相似文献
8.
9.
有限内固定结合外固定支架治疗胫腓骨骨折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胫腓骨骨折在全身长骨骨折中发生率最高,约占10%。治疗上有多种方法可供选择,但如处理不当,可出现多种并发症或后遗症。自2002年1月至2003年12月,笔者采用有限内固定结合外固定支架治疗胫腓骨骨折54例,取得良好效果。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0.
11.
目的 探讨应用切开复位内固定治疗不稳定性桡骨远端骨折的疗效。方法自2007~2008年,作者采用切开复位双钢板内固定方法治疗不稳定性桡骨远端骨折18例20侧,骨折类型按A0分型B2型4侧,B3型5侧,C1型4侧,C2型3侧,C3型4侧。均为闭合性骨折。结果所有患者均得到随访,平均随访13个月(10~22个月)。腕关节功能评价按Sarmiento标准进行评定:切开复位双钢板内固定治疗组优良率为85%。结论对于不稳定性桡骨远端骨折的治疗,切开复位双钢板内固定的疗效十分显著。 相似文献
12.
探讨负压闭式引流 (Vacuumseeling ,VS)加一期内固定在胫骨骨折伴软组织污损中的应用效果。VS使创面引流充分 ,降低感染发生率 ,刺激肉芽生长 ,配合一期内固定治疗开放性胫骨骨折伴软组织广泛污损是一种简单、有效、经济实用的方法。 相似文献
13.
目的 探讨骨盆后环骨折脱位两种内固定方式的生物力学差异.方法 将6具成人新鲜尸体骨盆标本分别进行正常的生物力学测试,之后模拟Denis-Ⅰ型骨盆骶骨骨折,标本先后行改良Galveston系统固定与改良Galveston系统加骶骨棒固定骨盆后环,对固定后的骨盆进行垂直方向和扭转方向的骨盆生物力学测试.结果 在垂直压缩时,改良Galveston系统加骶骨棒固定组右侧骶髂关节垂直和水平位移比改良Galveston系统固定组小,但是两者之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在扭转压缩时,改良Galveston系统加骶骨棒固定组右侧骶髂关节水平位移比改良Galveston系统固定组小,两者之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改良Galveston系统固定与骶骨棒固定叠加会增加骨盆后环的抗扭转稳定性. 相似文献
14.
有限内固定结合外固定架方法治疗胫骨中段B型骨折45例,平均骨折愈合时间为2个月;无手术损伤并发症,患者膝踝关节功能恢复良好。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股骨近端防旋髓内钉(PFNA)治疗不稳定性转子间骨折失败后行全髋关节置换(THA)或内固定翻修的治疗效果。方法 2013年4月—2015年7月,采用THA或内固定翻修术治疗PFNA内固定失败的不稳定性转子间骨折患者25例,其中男性10例,女性15例;年龄38~78岁,平均60.8岁;首次手术至翻修手术时间4~16周,平均7.5周。20例行THA,5例行内固定翻修治疗,术后所有患者均获得1年以上随访。结果 25例中仅2例出现并发症,经治疗后均恢复良好。术后1年髋关节Harris评分(85.6±9.2),较术前(33.4±12.5)显著提高(t=16.81,P0.05),术后1年生活质量评分指数为(87.4±7.4)较术前(65.2±10.2)显著提高(t=8.40,P0.05),术后1年疼痛VAS评分为(4.0±2.2),较术前(7.4±2.5)显著降低(t=5.11,P0.05)。结论 THA或行内固定翻修是PFNA治疗不稳定性转子间骨折失败后的有效补救措施。 相似文献
16.
17.
18.
19.
收集78例不稳定性骨盆骨折的患者资料,根据前环固定方式分为内固定架组和外固定架组,根据Matta及Majeed评分系统对患者的手术疗效进行分析;并观察比较两组患者并发症的发生率。应用经皮内固定架技术治疗不稳定性骨盆骨折,能够获得满意的临床效果,推荐优先应用。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