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实时荧光核酸恒温扩增法检测泌尿生殖道淋球菌感染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 评价实时荧光核酸恒温扩增检测技术检测淋球菌尿液和拭子样本的特性.方法 运用淋球菌培养和实时荧光核酸恒温扩增试验平行检测205份性病门诊患者生殖道拭子样本,同时对对应的205份尿液样本进行实时荧光核酸恒温扩增检测,用实时荧光PCR法对两种试验比较产生的差异样本进行检测.结果 实时荧光核酸恒温扩增法平行检测同一来源的拭子样本和尿液样本,检测结果完全一致.与金标准淋球菌培养法相比,实时荧光核酸恒温扩增试剂盒对拭子和尿液样本的检测灵敏度均为100%,特异性均为94.5%.实时荧光PCR结果显示,7份差异样本中,6份拭子样本结果与实时荧光核酸恒温扩增试剂盒结果一致.结论 实时荧光核酸恒温扩增试剂盒在检测淋球菌临床拭子及尿液样本时具有较高的灵敏度和特异性,而且耗时短,为淋球菌的实验室诊断提供新的检测方法.  相似文献   

2.
目的 评价实时荧光核酸恒温扩增检测技术检测淋球菌尿液和拭子样本的特性.方法 运用淋球菌培养和实时荧光核酸恒温扩增试验平行检测205份性病门诊患者生殖道拭子样本,同时对对应的205份尿液样本进行实时荧光核酸恒温扩增检测,用实时荧光PCR法对两种试验比较产生的差异样本进行检测.结果 实时荧光核酸恒温扩增法平行检测同一来源的拭子样本和尿液样本,检测结果完全一致.与金标准淋球菌培养法相比,实时荧光核酸恒温扩增试剂盒对拭子和尿液样本的检测灵敏度均为100%,特异性均为94.5%.实时荧光PCR结果显示,7份差异样本中,6份拭子样本结果与实时荧光核酸恒温扩增试剂盒结果一致.结论 实时荧光核酸恒温扩增试剂盒在检测淋球菌临床拭子及尿液样本时具有较高的灵敏度和特异性,而且耗时短,为淋球菌的实验室诊断提供新的检测方法.  相似文献   

3.
播散性淋球菌感染一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患者男,17岁,因尿频、尿痛、尿道口溢脓,龟头、尿道口旁各有一个黄豆大浅溃疡(图1),双侧腹股沟淋巴结肿大就诊,眼结膜充血伴脓性分泌物。双膝关节及左踝部肿痛。胸腹部密布,四肢近端散在绿豆大出血性丘疱疹,疹中央有小米粒大脓疱或结痂,痂外绕以苍白色水肿性环。  相似文献   

4.
目的分析男性泌尿生殖道感染患者解脲脲原体(Ureaplasma urealyticum,UU)、淋病奈瑟菌(Neisseria gonorrhoeae,NG)、沙眼衣原体(Chlamydia trachomatis,CT)的检出特征。方法采用实时荧光核酸恒温扩增技术检测2015年5月-2016年4月本院门诊泌尿生殖道感染男性患者尿液中的UU,CT和NG,按年龄和诊断进行细化分层研究。结果 2172例患者中,UU,CT和NG阳性率分别为27.12%、9.67%和3.96%,20岁以下人群NG阳性率最高(8.33%),尿道炎患者的CT,NG阳性率最高(14.77%和7.03%),不育症患者UU阳性率最高(26.89%)。结论 CT,NG和UU是男性生殖道感染的重要病原体,NG和UU检出率有升高趋势,宜加强监测。  相似文献   

5.
西安地区105株淋球菌抗菌药物耐药性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我院参加了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性病麻风病防治技术指导中心建立的淋球菌耐药监测协作网,首次对西安地区2002年分离的105株淋球菌对抗菌药物敏感性进行了监测,现将结果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6.
目的 探讨女性淋球菌感染症状与衣原体感染及体内性激素水平等因素之间的关系.方法 结合我国宫颈炎诊断标准并参考国外文献,选择136例无明显症状淋病患者为观察组,45例有症状者为对照组,检测宫颈分泌物衣原体及淋球菌DNA;放射免疫法测定雌二醇和孕酮浓度;用RT-PCR和ELISA的方法在mRNA水平和蛋白水平检测炎症因子TNF-α、IL-1β的表达.用SPSS 12.0软件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 淋病的无明显症状感染与衣原体感染无显著相关性(χ2=0.016,P>0.05),但其炎症因子TNF-α、IL-1β减少与血清孕激素水平升高的相关性具有统计学意义(r=0.8798,P<0.01;r=-0.8935,P<0.01).结论 女性感染淋病时体内的高水平孕激素可能是导致其无明显症状的原因之一.  相似文献   

7.
目的采用实时荧光核酸恒温扩增检测(simultaneous amplificationand testing,SAT)技术检测分析清华大学附属北京清华长庚医院(清华大学临床医学院))妇科门诊就诊女性宫颈管沙眼衣原体、淋病奈瑟菌、解脲脲原体和生殖支原体的感染情况,为临床诊治提供实验室依据。方法选取2016年1月至2018年12月清华大学附属北京清华长庚医院(清华大学临床医学院)妇科门诊采集的1434例患者宫颈管拭子标本作为研究对象。采用SAT技术,对标本中的CT-RNA、UU-RNA、MG-RNA和NG-RNA进行检测和分析。结果患者以50岁为年龄界限,分为两组,两组年龄构成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0.156,P=0.925)。1434例患者中UU、MG、CT和NG检出率依次为57.9%、13.0%、11.5%和2.9%;2017年NG(χ~2=9.231,P=0.006)和2018年MG(χ~2=10.681,P=0.005),检出率显著低于2016年。50岁组CT检出率显著高于≥50岁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χ~2=4.205,P=0.040),其余3种病原体感染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4种病原体混合感染率为25.7%,以MG+UU和CT+UU多见,感染率分别为8.8%和7.3%,CT+NG感染率(0.6%)最低;无患者同时感染这4种病原体。MG感染与CT(χ~2=6.263,P=0.012)或NG(χ~2=11.412,P=0.001)感染存在相关性。结论取宫颈管分泌物结合SAT检测技术诊断女性支原体、衣原体和淋病奈瑟菌现症感染的敏感性及特异性高,阳性提示有宫内感染风险,临床上应该对育龄期女性给予抗感染治疗。  相似文献   

8.
淋球菌是引起淋病的病原菌,如不及时治疗可以引起严重的并发症。为了更好的研究淋球菌的流行特点、遗传学、免疫学等科学问题,有必要研究淋球菌的分型方法。目前淋球菌分型可分为传统分型和基因分型,其中后者应用较多。在基因分型中,又可分为凝胶电泳DNA条带分型和序列分型。应用除多位点可变数串联重复序列分型以外的凝胶电泳DNA条带分型方法所得到的结果较主观,实验室之间的结果不具有可比性。  相似文献   

9.
目的 探讨用抗MtrC单克隆抗体(MtrC Ab)干预淋球菌多传递耐药(multiple transferable resistance, mtr)系统后,mtr主动外排泵与环丙沙星耐药的关系。方法 利用MtrC Ab、NaN3阻断mtr主动外排泵,分别测定加入和未加入阻断剂时,淋球菌对环丙沙星的吸收剩余和积累量。结果 敏感组和耐药组的吸收剩余极限分别介于70 ~ 120 ng和0 ~ 80 ng之间。未加入阻断剂时,敏感组环丙沙星积累量高于耐药组。加入MtrC Ab后,耐药组环丙沙星积累量与未加入阻断剂时敏感组无差别。加入MtrC Ab后,敏感组环丙沙星 积累量与未加入阻断剂时无差别。加入NaN3后,耐药组环丙沙星积累量与未加入阻断剂时敏感组无差别。加入NaN3后,敏感组环丙沙星积累量与未加入阻断剂时无差别。6株敏感菌均没有外排泵起作用,4 株高水平耐药菌有外排泵起作用,2 株低水平耐药菌没有外排泵起作用。结论 淋球菌外排泵主动泵出环丙沙星,导致菌体内环丙沙星积累量不足,这是引起淋球菌对环丙沙星高水平耐药的重要因素。MtrC Ab、NaN3可以阻断外排泵蛋白泵出环丙沙星,恢复淋球菌对环丙沙星的敏感性。  相似文献   

10.
淋球菌分型研究包括表型分型和基因分型研究.淋球菌多抗原序列分型方法是一种基于测序的、应用前景广阔的基因分型方法,其检测标本不仅可以是茵培养物,还可以直接用于拭子标本的分型研究.PCR分别扩增两个编码淋球菌外膜蛋白基因(por和tbpB)的高变区,PCR扩增产物测序后与淋球菌多抗原序列分型方法网站比对以获取菌株的基因型.淋球菌多抗原序列分型方法具有操作简单、结果客观、国内外实验室间结果可比性等优势,该方法已经在预测淋球菌耐药性、分析性网络、鉴定特殊菌株爆发和流行等方面广泛应用.  相似文献   

11.
用聚合酶链反应检测临床标本中的淋球菌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根据淋球菌染色体随机克隆片段ORF-I基因疗列设计的一对聚合酶链反应引物,能特异地对所有血清型淋球菌扩增出预期的461bp片段。采用两种不同的标本处理方法,检测57份临床标本的结果表明,标本的PCR前处理过程对PCR检测结果有重要影响。若以培养的结果为“金标准”,PCR的敏感性为97.3%。PCR不但具有简便快速的优点,对已用药的患者及女性宫颈标本的检测可能较培养法更为准确可靠,可推荐作为临床常规  相似文献   

12.
目的 评价淋球菌opa分型及Ng-MAST对淋球菌分离株进行基因分型的能力,分析性伴分离淋球菌基因型别之间的关系。方法 本研究中24株淋球菌野生株于2006年2月至2007年8月从华中科技大学同济医学院附属协和医院皮肤科门诊分离获得,经Thayer Martin(T-M)培养基选择分离培养后通过革兰染色和氧化酶试验等方法确证。PCR扩增其opa基因以HpaⅡ酶切及聚丙烯酰胺凝胶电泳银染显色分析,并用NG-MAST方法从分子水平上进行基因分型。结果 24株野生株淋球菌中,Ng-MAST区分出 10 种ST型,而使用opa分型则呈现 12 种OT型;新发现的ST(217-86%同源178)是国内特有的流行株。结论 淋病患者-性伴组除了45/46之外,每对菌株的ST型及OT型均相同,表明患者与性伴相互接触传染。淋球菌opa分型能力高于Ng-MAST,ST型别可进一步的分成opa-types (OT)亚型。  相似文献   

13.
目的:对20112012年广东省广州、佛山、江门、肇庆和珠海等五市临床分离的525株淋球菌流行株对青霉素、四环素、环丙沙星、头孢克肟、头孢曲松和大观霉素等6种抗生素的敏感性监测结果进行分析,了解我省不同地区淋球菌耐药株的流行现状。方法:采用琼脂稀释法测定菌株对6种抗菌药物的最小抑菌浓度(MIC),敏感性判断按WHO西太区淋球菌耐药性监测统一标准,其中头孢克肟敏感性试验和判断标准按美国临床和实验室标准化研究所(CLSI)标准判断。用纸片酸度法检测产β-内酰胺酶淋球菌(PPNG)菌株。结果:来自五地525株淋球菌中检出430株对青霉素耐药(81.9%),四环素和环丙沙星耐药株(率)分别为484株(92.2%)和514株(97.9%),未发现对大观霉素、头孢克肟和头孢曲松耐药菌株,但头孢曲松中敏有178株(33.9%),头孢克肟中敏只有7株(1.3%)。青霉素、四环素和环丙沙星的MIC50及MIC90均已超过耐药标准。检出PPNG株189株(36.0%),四环素高度耐药淋球菌(TRNG)248株(47.2%)。2分析显示,肇庆市淋球菌流行株对青霉素的耐药率高于总体水平(2=13.88,P<0.01);广州市四环素耐药率最高(2=10.58,P<0.01);五地市淋球菌对环丙沙星的耐药率较一致(94.1%2012年广东省广州、佛山、江门、肇庆和珠海等五市临床分离的525株淋球菌流行株对青霉素、四环素、环丙沙星、头孢克肟、头孢曲松和大观霉素等6种抗生素的敏感性监测结果进行分析,了解我省不同地区淋球菌耐药株的流行现状。方法:采用琼脂稀释法测定菌株对6种抗菌药物的最小抑菌浓度(MIC),敏感性判断按WHO西太区淋球菌耐药性监测统一标准,其中头孢克肟敏感性试验和判断标准按美国临床和实验室标准化研究所(CLSI)标准判断。用纸片酸度法检测产β-内酰胺酶淋球菌(PPNG)菌株。结果:来自五地525株淋球菌中检出430株对青霉素耐药(81.9%),四环素和环丙沙星耐药株(率)分别为484株(92.2%)和514株(97.9%),未发现对大观霉素、头孢克肟和头孢曲松耐药菌株,但头孢曲松中敏有178株(33.9%),头孢克肟中敏只有7株(1.3%)。青霉素、四环素和环丙沙星的MIC50及MIC90均已超过耐药标准。检出PPNG株189株(36.0%),四环素高度耐药淋球菌(TRNG)248株(47.2%)。2分析显示,肇庆市淋球菌流行株对青霉素的耐药率高于总体水平(2=13.88,P<0.01);广州市四环素耐药率最高(2=10.58,P<0.01);五地市淋球菌对环丙沙星的耐药率较一致(94.1%100%);头孢曲松的中敏率之间相差较大(2=19.60,P<0.01),广州收集的淋球菌对头孢曲松的中敏率高于总体中敏率(2=6.96,P<0.01);5地市PPNG流行率有明显差异(2=15.67,P<0.01),其中肇庆PPNG流行率高于总体水平(2=6.31,P<0.05);5地市TRNG流行率无统计学差异(2=4.16,P>0.05)。结论:不同地区的淋球菌流行株对抗菌药物的耐药性有明显差别,广州市收集的淋球菌流行株对头孢曲松中敏率较高,肇庆市收集的淋球菌流行株中PPNG流行率较高。  相似文献   

14.
目的了解全国淋球菌耐药监测点药敏试验的检测水平,分析其影响因素及存在的问题,以提高我国淋球菌耐药监测点实验室药敏试验检测的质量.方法采用特快专递的方式,将质评样本集中统一发放到全国各淋球菌耐药监测点,由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性病控制中心将同报结果与预期结果进行比对分析.并将考评结果集中反馈给各参评单位.结果 2007-2009年间共发放室间质评考核样本35组,每组3份样本,合计105份,总回报率为88.57%(93/105).全国共有13个淋球菌耐药监测点参加了室间质评活动,3年间参评单位数分别为9、9、13,合格单位数分别为6、7、11.质评考核成绩的总合格率为77.42%(24/31).淋球菌的药敏检测结果符合率:提高的有质粒介导的产青霉素酶淋球菌、染色体介导的环丙沙星以及大观霉素耐药淋球菌;降低的有质粒介导的高度耐四环素淋球菌和染色体介导的头孢曲松耐药淋球菌.结论经过3年的室间质评,全国淋球菌耐药监测实验室药敏试验的整体检测质量得到了提高,其中产青霉素酶淋球菌、环丙沙星和大观霉素的药敏检测结果的符合率提升较快,而头孢曲松及质粒介导的高度耐四环素淋球菌的药敏检测质量有待提高.
Abstract:
Objective To make a nationwide external quality assessment for drug sensitivity testing of Neisseria gonorrhoeae, analyze the problems in and factors associated with the drug sensitivity testing, and to enhance the quality of drug sensitivity testing of N. gonorrhoeae at different monitoring sites. Methods Samples were uniformly delivered to monitoring sites by express mail service. Test results were analyzed in the National Center for STD Control, and the evaluation results were fed back to these monitoring sites. Results A total of 105 quality control samples were delivered from 2007 to 2009, with a response rate of 88.57% (93/105). Thirteen monitoring sites were enrolled in the external quality assessment, including 9 laboratories in 2007, 9 in 2008 and 13 in 2009. The total percentage amounted to 77.42% (24/31) for qualified laboratories during the 3 years, including 6 laboratories in 2007, 7 in 2008 and 11 in 2009. The coincidence rate increased for the detection of penicillinase-producing N. gonorrhoeae (PPNG), N. gonorrhoeae with chromosome-mediated ciprofloxacin resistance, and N. gonorrhoeae with chromosome-mediated spectinomycin resistance, and declined for the detection of N. gonorrhoeae with plasmid-mediated high level tetracycline-resistance (TRNG) and N. gonorrhoeae with chromosome-mediated ceftriaxone resistance. Conclusions The 3-year external quality assessment reveals an improvement in the overall quality of drug sensitivity testing of N. gonorrhoeae at national monitoring sites; the accuracy is improved markedly for the detection of PPNG, N. gonorrhoeae with resistance to spectinomycin and ciprofloxacin, but is needed to increase for the detection of ceftriaxone-resis- tant N. gonorrhoeae and TRNG.  相似文献   

15.
目的:研究威海地区淋病奈瑟菌(简称淋球菌)对抗菌药物的敏感性。方法:用淋球菌快速定量检测法,检测82株淋球菌对15种抗菌药物的体外药物敏感度,同时应用纸片扩散法(Kirby-Bauer法)进行对照。结果:82株淋球菌中检出11株PPNG菌株(13.41%)。耐青霉素的淋球菌耐药性已达62.2%。用纸片法测得四环素、青霉素和红霉素的耐药率分别为58.5%、52.4%和92.1%。1.2%的菌株耐大观霉素(MIC≥64μg/mL),但所有菌株均对头孢曲松敏感。对环丙沙星的耐药率为74.4%(MIC≥1μg/mL),对头孢噻甲羧肟及头孢呋肟的耐药率均为11.0%(MIC≥32μg/mL)。结论:头孢曲松及大观霉素对淋球菌抗菌活性最强,可作为首选药。  相似文献   

16.
17.
淋球菌耐药性与耐药质粒的相关性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探讨质粒在介导淋球菌耐药中的作用。方法 通过耐药质粒的接合、转化及消除试验,比较试验前后各菌株药物敏感性的改变。结果 耐药性淋球菌菌株通过耐药质粒的接合和转化,可将其耐药性传递给敏感的淋球菌菌株,而耐药质粒的消除可使耐药性淋球菌恢复对某些药物的敏感性。结论 质粒的介导在淋球菌耐药性的形成中起着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18.
广州地区淋球菌对抗生素敏感性变迁的研究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为研究广州地区1996-1999年间淋球菌对抗生素敏感性的变迁、采用琼脂稀释法测定4种抗生素对622株淋球菌的最小抑菌浓度(MIC)。4年来大观霉素和头孢曲松MIC50和MIC90无明显变化;青霉素MIC轻度升高,耐药率由57.2%升至83.8%。环丙沙星变化最大,1999年MIC50、MIC90和MIC几何均数分别较1996几何均数分别较1996年增高32、16和18.7倍,耐药率由17.6%骤增至78.4%。结果表明在广州大观霉素和头孢曲松为治疗淋病最佳药物。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