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目的观察胃癌细胞表皮生长因子(Epidermalgrowthfactor,EGF),表皮生长因子受体(Epidermalgrowthfactorreceptor,EGFR)与增殖细胞核抗原(Proliferatingcellnuclearantigen,PCNA)表达的关系.方法23例胃癌切除标本用免疫组织化学染色法检测EGF、EGFR与PCNA.组织学分型,乳头状腺癌3例,管状腺癌6例,低分化腺癌14例.对EGFR阳性胃癌以镜面切片染色法,计算出EGFR阳性癌细胞以及EGFR阴性癌细胞PCNA数.资料以studentt测验进行统计学处理.结果EGF阳性胃癌14例(60.9%),EGFR阳性胃癌5例(21.7%),EGF与EGFR同为阳性胃癌3例(13%).EGFR阳性胃癌细胞PCNA阳性率为49.95%±20.30%,EGFR阴性胃癌18例细胞PCNA阳性率为28.48%±18.18%,EGF与EGFR同为阴性7例,PCNA阳性率为18.82%±14.24%,差异性有显著意义(P<0.05).5例EGFR阳性胃癌镜面切片免疫组织化学染色结果,EGFR阳性癌细胞与EGFR阴性癌细胞PCNA阳性率分别为49.95%±20.30%与39.68%±17.88%.5例EGFR阳性胃癌和3例EGFR与EGF同为阳性胃癌中,全部为低分化型腺癌,且均有静脉浸润.结论EGFR阳性胃癌细胞PCNA高表达表明,EGFR与EGF配体结合可促进癌细胞异常分裂增殖.EGFR与EGF表达与肿瘤高浸润性低分化性相关,  相似文献   

2.
[目的]观察健中愈疡片对乙酸诱导胃溃疡大鼠血清表皮生长因子(EGF)水平和胃溃疡边缘表皮生长因子受体(EGFR)表达的影响。[方法]制备乙酸诱导大鼠胃溃疡模型,分别予健中愈疡片、雷尼替丁和0.85%氯化钠液治疗14d,用放射免疫分析法测定大鼠血清EGF水平,免疫组织化学染色法检测胃溃疡边缘EGFR表达。[结果]造模3d时,胃溃疡模型组大鼠的血清EGF水平明显高于正常对照组,胃溃疡边缘EGFR表达比正常对照组明显增加。治疗14d后,与雷尼替丁组和0.85%氯化钠液组比较,健中愈疡片组的血清EGF水平显著减少(P〈0.01),而胃溃疡边缘EGFR表达显著增加(P〈0.01)。[结论]血清EGF水平可以作为反映胃肠黏膜完整性的一个监控指标,健中愈疡片能够减少血清EGF水平和增加胃溃疡边缘EGFR表达,这可能是其加速乙酸诱导胃溃疡愈合的主要作用机制。  相似文献   

3.
目的 研究幽门螺杆菌 (Helicobacterpylori,H .pylori)感染对胃黏膜表皮生长因子受体 (epidermalgrowthfactorreceptor ,EGFR)、血清表皮生长因子 (epidermalgrowthfactor,EGF)水平的影响。方法 对 60例H pylori检测阳性的慢性萎缩性胃炎患者进行根除治疗 ,在治疗前及疗程结束 3个月后分别进行胃镜检查 ,并采用免疫组化及放射免疫法测定H pylori根除前后胃黏膜EGFR和血清EGF含量。 3 0例H pylori检测阴性且胃镜检查无明显异常者作为正常对照组。结果  60例H pylori检测阳性的CAG患者的胃黏膜EGFR阳性率及血清EGF水平均高于正常对照 ,其差异有显著性 (P <0 0 5 ,P <0 0 1)。有 3 1例在根除治疗 3个月后进行了复查 ,其中 2 4例H pylori得到成功根除。 2 4例H pylori得到根除的CAG患者 ,根除后血清EGF水平明显下降 (P <0 0 1) ,而EGFR阳性率无改变 (P >0 0 5 )。结论 H pylori感染引起胃黏膜EGFR阳性率及血清EGF水平增加 ,根除H pylori后血清EGF可恢复至正常水平 ,而胃黏膜EGFR阳性率在短期内没有明显改变  相似文献   

4.
慢性胃病中几种胃肠激素水平的改变和意义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用RIA法测定352例胃镜病理诊断的胃十二指肠病患者之胃液,血清表皮生长因子(EGF),生长抑素(SS)和胃泌素(GAS)水平。结果表明,胃液EGF水平在胃癌明显升高,在消化性溃疡降低;血清SS及GAS水平在各种胃十二指肠病中均显著高于正常对照,溃疡病的血清SS和GAS水平呈负相关趋势。各种胃病血清SS水平相近,胃液SS水平胃癌显著高于良性胃病,且胃癌胃液SS显著高于其血清SS水平。幽门螺杆菌(HP)感染不影响溃疡病的血清GAS和SS水平及慢性浅表性胃炎的血清SS水平,HP感染严重时慢性萎缩性胃炎的血清SS水平显著升高。  相似文献   

5.
复方中药安胃汤提高大鼠胃溃疡愈合质量的机制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目的:通过实验性乙酸大鼠胃溃疡模型,研究复方中药安胃汤提高慢性胃溃疡愈合质量机制.方法:40只Wistar大鼠随机平均分为正常对照组、模型组、安胃汤组和雷尼替丁.采用乙酸浸渍法建立胃溃疡模型,造模3 d后前两组分别用生理盐水灌胃,后两组分别用安胃汤和雷尼替丁灌胃.采用放射免疫方法和免疫组织化学方法观察复方中药安胃汤对大鼠胃溃疡模型愈合时血清表皮生长因子(EGF)和胃黏膜 EGF,表皮生长因子受体(EGFR)及转化生长因子-β1(TGF-β1)表达的影响.结果:模型组相比,安胃汤组和雷尼替丁组可提高血清EGF(1.12±0.24,0.99±0.15μg/L vs0.52±0.13μg/L,P<0.01),安胃汤组与雷尼替丁组相比差异也有显著意义(P<0.05).与模型组相比,安胃汤组和雷尼替丁组可显著增强胃黏膜EGF、EGFR及TGF-β1表达(EGF: 29.7%±1.9%,26.5%±1.6%vs18.4%±2.0%, P<0.01:EGFR:29.6%±2.6%,25.9%±1.0%vs 20.4%±1.8%,P<0.01;TGF-β1:67.0%±2.0%, 49.5%±1.1%vs27.3%±1.0%,P<0.01),安胃汤组强于雷尼替丁组(均P<0.01).结论:安胃汤可能通过提高血清EGF和增强胃黏膜EGF,EGFR及TGF-β1表达,增强胃黏膜保护作用而提高溃疡愈合质量.  相似文献   

6.
善胃系列方治疗胃癌前期病变的临床及基础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观察善胃系列方对胃癌前期病变的临床效果,探讨其逆转胃癌前期病变的分子机制。[方法]154例胃癌前期病变患者随机分为2组,治疗组106例,口服善胃系列方中药,根据辨证分型又分为3组:血瘀热毒型(善胃Ⅰ号方)组34例,阴虚有热型(善胃Ⅱ号方)组43例,气阴两虚型(善胃Ⅲ号方)组29例;对照组48例,口服猴头菌片。连续治疗6个月,观察2组患者临床症状改善、胃镜所见及胃黏膜病理组织学改善情况;采用免疫组化法检测治疗前后胃黏膜组织表皮生长因子(EGF)、表皮生长因子受体(EGFR)、转化生长因子α(TGF-α)的表达。[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为83.96%,显效率为45.28%;对照组分别为29.17%及6.25%,治疗组显著优于对照组(P〈0.01)。胃癌前病变患者胃黏膜的EGF、EGFR、TGF-α的表达水平较高,善胃系列方均可降低其表达水平。[结论]善胃系列方对胃癌前期病变的临床效果明显优于猴头菌片,其作用可能与抑制胃癌前期病变时胃黏膜EGF、EGIR、TGF-α的过度表达有关。  相似文献   

7.
胃癌患者检测表皮生长因子及受体的意义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探讨表皮生长因子(EGF)及其受体(EGFR)的表达与胃癌发生及胃癌生物学行为的关系。方法:采用免疫组化S-P法对50例胃癌进行研究。结果:EGF和EGFR在早期胃癌中的阳性率均为20%(2/10),在进展期胃癌的阳性率分别为62.5%(25/40)和60%(24/40),进展期胃癌EGF和EGFR的阳性率均显著高于早期胃癌(P<0.05)。有转移组的EGF及EGFR阳性率高于无转移组(P<0.05)。EGF及EGFR的表达与胃癌的组织学类型有关。结论:EGF及EGFR阳性的肿瘤可能具有更强的浸润与转移能力,检测EGF和EGFR有助于判断胃癌预后。  相似文献   

8.
目的:观察胃窦黏膜糜烂区与糜烂旁胃黏膜、慢性萎缩性胃炎中表皮生长因子(epidermal growth factor,EGF)及其受体(epidermal growth factor receptor,EGFR)的表达,探讨其在胃黏膜损伤修复中的意义.方法:选择经胃镜及病理确诊的慢性萎缩性胃炎伴胃窦黏膜糜烂患者50例,距糜烂区3cm处40例,无糜烂慢性萎缩性胃炎40例,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染色法测EGF及EGFR的表达.结果:胃窦黏膜糜烂区EGF、EGFR阳性表达率分别为40%和30%,明显高于糜烂旁胃黏膜15%和10%及无糜烂慢性萎缩性胃炎20%和12.5%的阳性表达率(P<0.05),有统计学意义,无糜烂慢性萎缩性胃炎组略高于糜烂旁胃黏膜组,但无统计学差异.结论:EGF、EGFR在胃黏膜损伤后高表达,对促进胃黏膜修复有着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9.
应用组织芯片和免疫组化S-P法检测48例肝癌(肝癌组)、30例乙肝肝硬化(肝硬化组)患者肝组织表皮生长因子(EGF)及其受体(EGFR)表达,以正常肝组织为对照组,结果肝癌组EGF和EGFR阳性率显著高于肝硬化组和对照组,P均〈0.01。认为EGF和EGFR在原发性肝癌中呈过表达,是其发生、发展和转移的重要促进因素。  相似文献   

10.
背景:姜黄素是一种有价值的植物抗癌物。有研究报道其能抑制多种肿瘤细胞生长,诱导肿瘤细胞凋亡。目的:探讨姜黄素对胃癌细胞增殖的影响及其可能机制。方法:①胃腺癌SGC7901细胞经常规培养,给予不同浓度的姜黄素处理,观察细胞生长情况,采用甲基噻唑基四唑(MTT)比色法检测细胞增殖,计算抑制率。②以不同浓度的姜黄素处理胃腺癌SGC7901细胞,采用免疫荧光染色和流式细胞术(FCM)检测表皮生长因子受体(EGFR)表达的变化。③以低浓度姜黄素或转化生长因子(TGF)-α处理胃腺癌SGC7901细胞,或以低浓度姜黄素和TGF-α同时处理细胞,采用MTT比色法检测细胞增殖,计算抑制率。结果:①姜黄素可显著抑制胃腺癌SGC7901细胞增殖,并随其浓度的增加而作用增强(P均〈0.001)。当给予10、20、30μmol/L姜黄素作用72h时,抑制率分别为22.4%、46.9%和67.2%。②姜黄素使胃癌细胞EGFR表达显著下降。当给予10、20、30μmol/L姜黄素作用48h时,EGFR表达分别下降了10.5%、17.1%和30.0%。③当给予5I.μmol/L低浓度姜黄素处理细胞72h时,细胞增殖速度无明显变化;给予30μg/L TGF-α处理,细胞增殖速度加快;同时给予5μmol/L低浓度姜黄素和30μg/L TGF-α处理时,则TGF—α刺激的胃癌细胞增殖明显受抑制,抑制率为21.5%。结论:姜黄素能抑制胃腺癌SGC7901细胞增殖,并能抑制其EGFR的表达,进而抑制TGF—α的促细胞增殖作用。  相似文献   

11.
目的 探讨支气管哮喘(简称哮喘)小鼠气道黏液分泌与表皮生长因子受体(EGFR)、转化生长因子α(TGF-α)的关系以及表皮生长因子受体酪氨酸激酶抑制剂(AG1478)的干预作用.方法 32只小鼠随机分为4组:正常对照组、哮喘模型组、AG1478组和地塞米松干预组.建立哮喘小鼠模型,对肺组织切片行过碘酸雪夫染色显示气道黏膜杯状细胞的增生情况.应用免疫组织化学方法检测TGF-α的蛋白及RT-PCR方法检测EGFR mRNA表达的变化.结果 哮喘组出现气道壁增厚、杯状细胞增多、黏液分泌增加,EGFR、TGF-α水平增高.地塞米松组和AG1478组较哮喘组均有所改善,EGFR、TGF-α表达降低(P<0.05).结论 EGFR、TGF-α参与哮喘小鼠气道黏液分泌过程,AG1478可抑制气道黏液分泌.AG1478可能通过下调EGFR、TGF-α的表达以及抑制依赖于EGFR下游的细胞信号转导级联反应来发挥其效应.  相似文献   

12.
EGF在糖尿病足坏疽治疗中的应用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根据表皮生长因子(EGF0能启动细胞生长的有关基因、促进表皮细胞生长的原理,在8例糖尿病足坏疽患者中,实验组5例外用EGF;对照组2例用654-2,1例用0.9%盐水。对照组在上述药物治疗效果不明显时改用EGF。8例患者13个创面用EGF后第3 ̄5天皮肤生长,经8 ̄62天创面愈合。临床和实验证明EGF有明显促创面皮肤生长作用。  相似文献   

13.
用~(125)Ⅰ标记的人类表皮生长因子(~(125)Ⅰ-EGF)与分离制备的胃癌和癌旁组织细胞膜进行放射配体结合试验。胃癌细胞膜~(125)Ⅰ-EGF结合量为13.5±3.84fmol/mg膜蛋白,癌旁组织为6.15±1.65fmol/mg膜蛋白,两者差异显著(22例,t=8.25,P<0.01)。高分化组胃癌~(125)Ⅰ-EGF结合量显著低于低分化组胃癌(P<0.05)。Scatchard分析表明,胃组织细胞膜EGF受体是一种单一亲和力的受体。胃癌~(125)Ⅰ-EGF最大结合力(B_(max)=26.15±2.17fmol/mg膜蛋白)高于癌旁正常组织(B_(max)=19.87±2.81 fmol/mg膜蛋白),两者差异显著(t=2.95,P<0.05)。胃癌EGF受体的亲和力(K_D=11.13±0.22nM)大于癌旁正常组织(K_D=1.79±0.23nM),两者差异显著(t=3.59,P<0.05)。本研究表明,胃癌细胞膜表面EGF受体在数量和亲和力两方面都有显著改变,提示在胃癌的发生发展过程中,EGF受体与其配体所形成的自/旁分泌增殖环可能起着重要的生长调节作用  相似文献   

14.
AIM: To investigate the association between epidermal growth factor (EGF) +61A/G polymorphism and susceptibility to gastric cancer, through a cross-sectional study. METHODS: Polymerase chain reaction resctriction fragment lenght polymorphism analyses were used to genotype EGF +61 in 207 patients with gastric lesions (162 patients with gastric adenocarcinomas, 45 with atrophy or intestinal metaplasia) and 984 controls. All subjects were Caucasian. RESULTS: Genotype distribution was 23.5% for GG and 76.5% for...  相似文献   

15.
用放免法测定消化性溃疡患者唾液、胃液和血清中的表皮生长因子(EGF)的含量,旨在探索消化性溃疡患者与对照者相比,是否有EGF分泌异常。结果表明,胃溃疡和十二指肠溃疡患者的唾液、胃液和血清中的EGF水平均明显低于对照组;胃溃疡组和十二指肠溃疡组间无显著的差别;当五肽胃泌素刺激后,胃液中的EGF含量无明显变化。提示EGF分泌低下可能与消化性溃疡的发病有一定关系。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支气管哮喘(简称哮喘)小鼠气道黏液分泌与表皮生长因子受体(EGFR)、转化生长因子α(TGFα)的关系以及表皮生长因子受体酪氨酸激酶抑制剂(AG1478)的干预作用。方法32只小鼠随机分为4组:正常对照组、哮喘模型组、AG1478组和地塞米松干预组。建立哮喘小鼠模型,对肺组织切片行过碘酸雪夫染色显示气道黏膜杯状细胞的增生情况。应用免疫组织化学方法检测TGF—α的蛋白及RTPCR方法检测EGFR mRNA表达的变化。结果哮喘组出现气道壁增厚、杯状细胞增多、黏液分泌增加,EGFR、TGF—α水平增高。地塞米松组和AG1478组较哮喘组均有所改善,EGFR、TGF—α表达降低(P〈0.05)。结论EGFR、TGF—α参与哮喘小鼠气道黏液分泌过程,AG1478可抑制气道黏液分泌。AG1478可能通过下调EGFR、TGF-α的表达以及抑制依赖于EGFR下游的细胞信号转导级联反应来发挥其效应。  相似文献   

17.
慢性肝病表皮生长因子含量变化及临床评价   总被引:9,自引:3,他引:6  
采用放免法测定了90例慢性肝病患者血浆表皮生长因子(EGF)以探讨EGF含量变化在肝病中的作用和意义,结果;各肝病组患者EGF水平较正常组明显增高有极显著性意义(P〈0.01),且随肝病损伤程度及肝纤维化活动进展而增高,肝癌组患者EGF含量最高与各肝病组比较有显著性差异,表明EGF含量变化对衡量肝脏受损的严重程度以及预后的判断有一下的临床意义。  相似文献   

18.
目的 观察表皮生长因子(EGF)纳米微粒对糖尿病大鼠皮肤创面的愈合作用,探讨EGF纳米微粒促进愈合的机制.方法 制备EGF纳米微粒,测定EGF纳米微粒载药率、包封率和释药行为.用打孔器制备糖尿病大鼠皮肤创面模型.分为4组:EGF纳米组(给予含1μg/d EGF的纳米微粒),EGF组(给予1μg/d EGF),空微粒组(给予不含EGF纳米微粒),磷酸盐缓冲液(PBS)对照组,于3、7、14、21 d照相并取材,计算创面愈合率并比较创面病理学变化及EGF受体阳性细胞面积.结果 EGF纳米微粒平均粒径为193.5 nm,载药率为0.02%,包封率为85%.药物释放达24h.EGF纳米组创面愈合比EGF组快[14 d,(93.8±1.8)%比(89.3±2.3)%,P<0.05;21 d(96.6±1.6)%比(92.1±4.3)%,P<0.05].EGF纳米组创面内EGF受体阳性细胞面积高于EGF组[7d,(49.4±6.5)%比(35.1±2.8)%,P <0.05;14 d,(80.2±3.8)%比(73.4±1.7)%,P<0.05].结论 EGF纳米微粒上调创面内细胞EGF受体表达,加速创面的愈合,效果优于EGF.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