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68 毫秒
1.
2型糖尿病(T2DM)是当今严重影响人类生命健康的疾病之一,其大血管病变是T2DM患者致残和致死的重要原因.糖尿病下肢血管病变(peripher alartery disease,PAD)是T2DM常见的慢性大血管并发症,是导致糖尿病足部溃疡、下肢截肢的主要原因.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尿微量白蛋白(mAlb)对2型糖尿病患者(T2DM)大血管病变风险预测的临床意义。方法以合并大血管病变的T2DM患者为病例组,未合并大血管病变T2DM患者为对照组,比较两组患者性别、年龄、病程、体质指数(BMI)、血压、血糖、血脂、血尿酸(UA)及尿白蛋白排泄率(UAER)水平,应用二元Logistic回归分析评估大血管病变的危险因素,应用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确定UAER预测大血管病变的最佳临界值。结果病例组患者年龄、病程、空腹血糖(FBG)、糖化血红蛋白(HbA1c)、甘油三酯(TG)、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UA以及UAER的水平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二元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病程、FBG、LDL-C和UAER是T2DM患者发生大血管病变的独立危险因素。其中UAER诊断T2DM患者发生大血管病变的ROC曲线下面积为0.712,P=0.000,当UAER为81.26mg/24h时,其敏感度与特异度分别为85.41%和42.31%。结论mAlb水平是T2DM患者发生大血管病变其中一个独立危险因素,对预测T2DM患者发生大血管病变具有一定的临床价值。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血清可溶性单核巨噬细胞血红蛋白清道夫受体(sCD163)水平与2型糖尿病(T2DM)大血管病变的关系.方法:选择92例T2DM患者,其中T2DM伴大血管病变者53例(大血管病变组)、T2DM无大血管病变者39例(单纯糖尿病组).另选择40例健康体检者为对照组.所有受试者均检测颈动脉内-中膜厚度(intima-media thickness,IMT)情况,采用酶联免疫吸附法(ELISA)检测3组受检者血清sCD163及超敏C反应蛋白(hs-CRP)水平.结果:大血管病变组血清sCD163、hs-CRP水平及IMT值明显高于对照组和单纯糖尿病组(均P<0.05),而单纯糖尿病组高于对照组 (P<0.05);血清sCD163水平与hs-CRP浓度、IMT呈正相关(相关系数分别为r=0.841,r=0.793,均P<0.05).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sCD163水平是影响T2DM患者IMT值的一个独立危险因素.结论:血清sCD163水平与T2DM患者大血管并发症的发生密切相关,可作为T2DM患者大血管并发症的诊断和随访指标.  相似文献   

4.
目的研究血清同型半胱氨酸(Hcy)和胱抑素C(Cysc)水平与老年2型糖尿病(T2DM)大血管病并发症的关系和临床意义。方法选取105例老年T2DM患者分为两组:大血管病组51例,无大血管病组54例,以32例健康体检者为对照组。检测血清Hcy、Cysc,收集研究对象一般资料及生化检查结果。结果①糖尿病大血管病变组血清Hcy、Cysc水平显著高于无大血管病变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糖尿病无大血管病变组Hcy、Cysc水平高于健康对照组(P<0.05)。②以糖尿病大血管病变为因变量,多因素Logis-tic逐步回归分析示Hcy、Cysc能进人回归模型,其优势比(OR)分别为6.404,3.943,其95%CI分别为(1.706,18.486),(1.151,13.504)。结论血清Hcy及Cysc升高可作为提示老年T2DM患者糖尿病大血管病变危险性增加的参考指标;并可能是老年T2DM患者大血管病变的独立危险因素之一。  相似文献   

5.
目的 分析2型糖尿病(T2DM)合并非酒精性脂肪肝(NAFLD)患者代谢综合征(MS)伴随情况及与慢性血管并发症的相关性.方法 选择住院及门诊的T2DM患者460例,按是否合并NAFLD分为T2DM组(212例)和T2DM伴NAFLD组(248例),并进行比较,分析T2DM合并NAFLD患者慢性血管并发症发生情况和MS组分聚集项数与大血管疾病的相关性.结果 (1) T2DM合并NAFLD组体质指数、腰围、收缩压、舒张压、甘油三酯、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较T2DM组显著增高(P均<0.05),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则降低(P<0.05).(2)T2DM合并NAFLD组大血管并发症发生率明显高于T2DM组(70.16%vs37.74%,P<0.01),而微血管并发症发生率无统计学差别(46.37% vs46.23%,P>0.05).(3)T2DM合并NAFLD组MS组分聚集项数分布与T2DM组有差别(P<0.05),且MS组分≥3项者发生率明显高于T2DM组(49.19%vs29.72%,P<0.01);其随着MS组分聚集项数增多,并发大血管病变危险性有增加趋势.结论 T2DM合并NAFLD患者大血管并发症明显增高,T2DM合并NAFLD和MS各组分聚集可作为T2DM并发大血管病变高危人群的重要指标.  相似文献   

6.
目的 观察超敏反应蛋白(hsCRP)在2型糖尿病(T2DM)组及合并大血管病变时的血清浓度的变化,探讨hsCRP与T2DM组及合并大血管病变的关系.方法 选择患者105例,其中T2DM伴大血管病变40例,单纯T2DM31例,正常对照组34例,采用免疫比浊法检测血清超敏CRP浓度.结果 T2DM或无大血管病变的患者其血清hsCRP浓度较正常对照组明显升高P<0.01,糖尿病合并大血管病变组血清hsCRP浓度较单纯T2DM组明显升高P<0.01,结论 CRP与T2DM组及合并大血管病变有关,血清hsCRP的检测有助于T2DM组及合并大血管病变诊断及治疗.  相似文献   

7.
2型糖尿病(T2DM)是常见的慢性代谢性疾病,慢性并发症尤其是血管并发症是其主要危害。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21 (FGF-21)作为近年来新发现的代谢调节因子,被认为与T2DM的发生及糖尿病并发症的发生、发展密切相关。本文对FGF-21与糖尿病微血管并发症及大血管并发症相关研究进展进行综述。FGF-21作为糖尿病血管并发症的生物标志物或治疗靶点的作用值得进一步研究,对于T2DM血管并发症的预测具有重要价值。  相似文献   

8.
目的:研究2型糖尿病(T2DM)大血管病变患者体质分布特点及脂代谢情况,为防治T2DM合并大血管病变提供依据。方法:回顾性研究2021年1月—12月在山东省中医院健康管理中心进行常规体检的140例T2DM患者,根据是否发生大血管病变分为对照组(未发生大血管病变)70例和观察组(合并大血管病变)70例,分析患者的体质类型,比较2组的一般资料及相关脂代谢指标。结果:2组之间血瘀质、平和质分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观察组的年龄、BMI、TG、LDL-C、Lp(a)、apo B均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显著统计学意义,2组之间SBP、DBP、TC、HDL-C差异不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血瘀质是T2DM大血管病变的易感体质,脂代谢异常、年龄、BMI是大血管病变的危险因素,以体质学说为基础,通过干预手段改善患者偏颇体质,可以预防、延缓糖尿病大血管事件的发生。  相似文献   

9.
对于2型糖尿病(type 2 diabetes mellitus,T2DM)患者而言,大血管病变既是常见的并发症,也是导致其死亡的首要原因[1].因此早期发现、治疗和预防T2DM大血管病变具有重要且积极的意义.目前相关研究多从一系列生理指标、血液生化指标或分子水平上去寻找原因[2-4],对大血管病变类型的个体差异性研究较少见,尚缺乏从患者属性特征出发探索病因的研究.  相似文献   

10.
目的 探讨2型糖尿病(T2DM)患者血清胆红素、尿酸(UA)及血脂水平的变化及意义.方法 采用全自动生化分析仪,检测84例T2DM血管病变患者血清胆红素、UA及血脂水平,并与100例对照组进行比较分析.结果 T2DM伴血管病变患者血清总胆红素(TBIL)和间接胆红素(NDBIL)含量明显低于无并发症组(P<0.01),血清UA含量显著高于对照组(P>0.01),大血管组、微血管组TBIL、UA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血管病变组总胆固醇、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含量与无并发症组和对照组比较有显著升高,而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则降低(P<0.01).结论 低胆红素血症、UA水平升高及血脂异常与T2DM血管病变密切相关,检测三者含量对判断T2DM伴血管病变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1.
目的 探讨胎球蛋白A(AHSG)在2型糖尿病大血管并发症中的可能作用,为预防和治疗糖尿病(DM)大血管并发症提供理论依据.方法 分别收集30例2型糖尿病大血管病变患者(DMM组)、38例2型糖尿病无大血管病变患者(DMN组)和30例健康对照组(C组)为研究对象;采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测定各组血清AHSG水平.结果 DMM组、DMN组的血清AHSG浓度均较健康对照组明显升高,其中DMM组升高更明显(P<0.01);随着血清AHSG浓度升高,糖尿病伴发大血管病变发生率逐渐增加,二者呈正相关(P<0.01);血清AHSG浓度是独立的大血管病变预测因素(P<0.01),病程、高血压与大血管病变呈正相关(P<0.01).结论 血清AHSG可能参与了糖尿病大血管并发症的形成和发展.  相似文献   

12.
张贺芳  苏胜偶 《临床荟萃》2005,20(9):539-540,F003
糖尿病(diabete millitus,DM)大血管病变是DM致死的最重要原因.据统计,DM死亡原因中大血管病变占80%;2型DM 发生大血管病变的危险性比正常人高2~3倍,但DM大血管病变的病因至今尚未完全明了.近年来,胰岛素样生长因子-1(insulin-like growth factor-1,IGF-1)、胰岛素样生长因子结合蛋白-1(insulin-like growth factor binding protein-1,IGFBP-1),因其独特的生物学特性,在DM大血管并发症中的作用越来越受到人们的重视,以下就此做一综述.  相似文献   

13.
<正>糖尿病(DM)严重影响人类的健康,大血管病变是其主要并发症之一,临床出现脑中风、心肌梗死、下肢截肢等并发症是患者致死、致残的主要原因。既往报道心、脑、肾及单支血管病变较多[1~3],但有关2型糖尿病(T2DM)早期、直观显示体表大血管受累程度及发病情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血清MMP-9及TIMP-1水平与糖尿病大血管病变的关系。方法:采用酶联免疫吸附法对30例正常对照者和54例2型糖尿病患者(其中无合并症糖尿病组29例,合并大血管并发症组25例)血清MMP-9及TIMP-1水平进行检测,分析其与大血管病变的关系。结果:2型DM血清MMP-9、TIMP-1水平与对照组比较显著升高,且随着大血管病变程度呈逐步升高趋势,MMP-9与FBG呈显著正相关(r=0.444,P<0.05),TIMP-1与UAER呈正相关(r=0.395,P<0.05)。结论:认为MMP-9、TIMP-1参与DM大血管病变的发生发展,检测其血清水平可反映DM血管病变的严重程度。  相似文献   

15.
李佳  徐玲  蒋岚 《临床荟萃》2007,22(4):229-233
目的评价血清基质金属蛋白酶9(MMP-9)、高敏C反应蛋白(hsCRP)、外周血白细胞(WBC)计数与2型糖尿病(T2DM)及其大血管病变的关系。方法分别用酶联免疫吸附(ELISA)法和高敏免疫透射比浊法测定40例健康对照者和100例T2DM患者(其中单纯糖尿病者50例,合并大血管病变者50例)血清MMP-9、hsCRP水平,同时测定外周血WBC计数和其他临床指标,分析各指标之间的相关性及与大血管病变的关系。结果与健康对照者相比,糖尿病患者外周血MMP-9、hsCRP、WBC明显升高(P<0.017),合并大血管病变者明显高于无并发症者(P<0.017)。三者呈统计学意义的正相关,以MMP-9与hsCRP的相关性更强(r=0.738)。3指标均与糖化血红蛋白(HbA1c)、胰岛素抵抗稳态模型指数(HOMA-IR)、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呈正相关。MMP-9、SBP是T2DM大血管病变的独立危险因素,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是保护因素。结论外周血MMP-9、hsCRP、WBC 3项指标的联合测定更有助于临床上认识DM大血管病变、急性心脑血管事件发生的危险性,从而早期积极采取有效的干预措施。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血管生成素样蛋白2(Angptl2)、转化生长因子β1(TGF-β1)与2型糖尿病(T2DM)大血管病变的相关性。方法于2015年1~12月,将84例T2DM患者分为单纯T2DM组(44例)和T2DM合并大血管病变组(40例),另将同期体检健康者45例纳入对照组。比较各研究组空腹血糖(FPG)、餐后2h血糖(2hFPG)、糖化血红蛋白(HbA1c)、三酰甘油(TG)、总胆固醇(TC)、低密度脂蛋白(LDL-C)、高密度脂蛋白(HDL-C)、空腹胰岛素(Fins)、胰岛抵抗指数(HOMA-IR)、收缩压(SBP)、舒张压(DBP)、C反应蛋白(CRP)、白细胞介素8(IL-8)、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Angptl2、TGF-β1水平。采用Logistic多因素回归分析与T2DM大血管病变相关的危险因素。结果T2DM合并大血管病变组患者年龄大于单纯T2DM组及对照组人群,病程较T2DM长,TC、LDL-C、HOMA-IR、SBP、CRP、IL-8、TNF-α、Angptl2、TGF-β1水平高于单纯T2DM组(P0.05)。Logistic多因素回归分析结果显示,年龄、糖尿病病程、TC、SBP、IL-8、TNF-α、Angptl2、TGF-β1与T2DM大血管病变相关(P0.05);平衡各项混杂因素后,Angptl2、TGF-β1仍与T2DM大血管病变相关(P0.05)。结论 Angptl2、TGF-β1是T2DM发病的独立危险因素之一,监测二者水平对预测T2DM大血管病变具有一定的意义。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2型糖尿病(T2DM)患者血清腺苷脱氨酶(ADA)水平与血管病变的关系。方法收集T2DM患者212例(其中并发大血管病变75例,微血管病变72例,无血管病变65例),同期选择健康体检者50例为健康对照组,分别检测研究对象中ADA、空腹血糖(FBG)和胰岛素(FINS)、糖化血红蛋白(HbA1c)水平,并与健康对照组作比较。结果 T2DM组中ADA水平显著高于健康对照组(P0.05)。T2DM并发血管病变者ADA水平显著高于无血管病变者,且与病变血管数量有关(P0.05)。ADA与胰岛素抵抗指数(HOMA-IR)、HbA1c呈显著正相关(r分别为0.607、0.679,P0.05)。结论 T2DM患者中ADA水平显著升高,与HOMA-IR和HbA1c密切相关,对T2DM血管病变的发生、发展预测有重要临床价值。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血清脂联素(APN)、同型半胱氨酸(tHcy)、超敏C反应蛋白(hsCRP)、稳态模型评估的胰岛素抵抗指数(Homa-IR)与2型糖尿病(T2DM)大血管病变的关系.[方法]将受试者分为对照组、T2DM无血管病变组(DM1组,n=45)和大血管病变组(DM2,n=65).测定血清APN、t-Hcy、hsCRP及相关指标,计算Homa IR.[结果]①单因素方差分析显示,DM2组病程、腰围(WC)、空腹血糖(FPG)、餐后2h血糖(2hPG)、糖化血红蛋白(HbA1C)、Homa-IR、甘油三酯(TG)、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tHcy、hs-CRP等指标均显著高于DM1和对照组,而APN却显著低于其他两组(P<0.05).②多元逐步回归分析表明WC(R2 =-0.37)、HOMA-IR(R2=-0.49)、hs-CRP(R2=-0.37)、tHcy(R2=-0.21)是影响APN的重要因素(P<0.05).③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血清APN、tHcy、hsCRP和HOMA-IR水平增高是糖尿病大血管病变的独立的危险因素.[结论]APN、tHcy、hsCRP、HOMA-IR参与了糖尿病大血管并发症的发生.APN可能通过减少炎症因子表达,减轻胰岛素抵抗,从而防治糖尿病大血管并发症的发生.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2型糖尿病(T2DM)患者血浆脂蛋白相关磷脂酶A2(lipoprotein associated phospholipase A2,Lp-PLA2)和纤维蛋白原(fibrinogen,Fib)水平与大血管病变的相关性。方法选取我院2型糖尿病并大血管病变94例(大血管病变组)、单纯2型糖尿病61例(单纯糖尿病组)、同期体检健康53例(健康对照组),3组均检测Lp-PLA2、Fib并进行比较及相关性分析。结果大血管病变组Lp-PLA2、Fib水平均显著高于单纯糖尿病组和健康对照组(P0.05)。所有受检者的Lp-PLA2和Fib水平与大血管病变均呈正相关(r=0.351,P0.05)。结论 Lp-PLA2、Fib均参与了2型糖尿病患者大血管病变的发生、发展,及时检测并降低二者水平可能成为防治糖尿病大血管病变的新途径。  相似文献   

20.
目的:观察2型糖尿病(2-DM)不同阶段血清脂联素水平的变化,探讨糖尿病合并大血管病变的独立危险因素。方法:分别测定糖耐量减低组(IGT,30例)、2-DM无大血管病变组(30例)、2-DM伴大血管病变组(30例)和正常对照组(20名)的体重指数、腰臀围比、空腹血糖、糖化血红蛋白、血脂、胰岛素抵抗指数和脂联素等。结果:IGT组、2-DM无大血管病变、2-DM伴大血管病变组的血清脂联素水平均显著低于正常对照组(P<0.05),2-DM伴大血管病变组的脂联素水平最低,IGT组脂联素水平介于2-DM无大血管病变与对照组间。相关分析发现,血清脂联素与HOMA-IR、TG、FPG、HbA1C呈负相关;多元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低脂联素血症和高三酰甘油血症是DM合并大血管病变的独立危险因素。结论:脂联素水平可作为预测DM发生并发症的重要指标;低脂联素血症在2-DM及其并发症发生、发展中起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