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65 毫秒
1.
张艳君  聂继红  王萍 《新疆医科大学学报》2009,32(12):1698-1699,1703
目的:优选散结明目片的醇提工艺。方法:以芍药苷含量和干膏得率为考察指标,采用L9(3^4)正交设计试验,对提取时间、提取次数、乙醇浓度、乙醇倍量等因素进行考察,以确定最优提取工艺。结果:最优工艺为用10倍量80%乙醇,回流提取3次,每次1h。结论:优选得到的散结明目片醇提工艺简易、稳定,可作为散结明目片的提取工艺使用。  相似文献   

2.
目的优选加味心痛宁胶囊的醇提取工艺。方法以阿魏酸含量、总黄酮含量、浸膏得率为指标,采用单因素试验、L9(34)正交设计试验,对乙醇浓度、倍量、提取时间等因素进行考察,确定最优醇提取工艺。结果较优的醇提取工艺为:采用60%乙醇,提取3次,每次14倍量提取2h。结论优选的加味心痛宁胶囊的醇提取工艺稳定、可行。  相似文献   

3.
目的:优选脑脉醒神胶囊的最佳提取工艺。方法:以大黄总蒽醌含量作为评价指标,采用单因素和正交试验法优选脑脉醒神胶囊中大黄的醇提取工艺;以苦杏仁苷提取率和干浸膏得率作为评价指标,选取加水量、提取时间、提取次数为考察因素,采用单因素试验法优选脑脉醒神胶囊中桃仁等的水提取工艺。结果:优选的最佳醇提工艺为药材加6倍量70%的乙醇,回流提取3次,每次30 min;水提工艺最优方案为药材加8倍量的水,煎煮2次,每次1 h。结论:优选的提取工艺设计合理,结果稳定可行。  相似文献   

4.
目的:优选复方鼻炎颗粒醇提工艺。方法:以黄蓖甲苷及欧前胡素含量和浸膏得率为指标进行综合评价,通过正交实验考查乙醇浓度、提取次数、提取时间和加醇倍量对提取工艺的影响。结果:最佳醇提工艺为乙醇浓度75%,加醇10倍量,提取3次,每次1.0h。结论:优选的提取工艺稳定可行。  相似文献   

5.
正交试验法优选桃红四物汤醇提工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优选桃红四物汤的醇提工艺。方法:以总黄酮含量和浸膏得率为考察指标,以乙醇浓度、乙醇用量、提取时间、提取次数为考察因素,采用正交试验优选桃红四物汤的最佳醇提工艺。结果:桃红四物汤的最佳醇提工艺为加6倍量80%乙醇提取三次,每次1.5h。结论:优选出的桃红四物汤的醇提工艺合理、稳定,可为其工业化生产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6.
石晓峰  范彬  杜瑞琴 《甘肃医药》2011,(11):649-651
目的:优选安乳颗粒中乳香、没药的提取工艺。方法:以浸膏得率为指标,采用L(934)正交试验进行优选。结果:醇提工艺影响因素依次为乙醇浓度、乙醇用量和提取时间,最佳工艺条件为加8倍量80%乙醇,回流提取2次,每次2小时。结论:优选的醇提工艺易于操作,合理可行。  相似文献   

7.
目的优选五花饮提取工艺。方法采用正交设计,以绿萼梅中挥发油的提取率为测定指标优选挥发油提取工艺,以槲皮苷及厚朴酚的提取率为测定指标优选醇提工艺,以总黄酮的提取率优选水提工艺。结果挥发油提取最佳工艺为药材10倍量水,浸泡2 h,提取时间为9 h;醇提最佳工艺为乙醇浓度85%,乙醇量为药材量的10倍,提取时间为2 h;水提最佳工艺为药材8倍量水,回流提取3次,每次1 h。结论优选的提取工艺稳定、可行。  相似文献   

8.
三越麻黄汤提取工艺的优选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对三越麻黄汤的提取工艺进行初步优选。方法:分别以橙皮苷、甘草酸、氯仿浸出物以及麻黄碱、85%乙醇浸出物为指标.采用单因素实验设计及均匀试验.设计优选了三越麻黄汤的醉提工艺和水提工艺。结果:优选出的醉提工艺为:以80%的乙醇为提取溶媒。回流3次。每次1.5h,每次加醇量为处方药材量的8倍;水提工艺为:煎煮2次.每次2.5h.每次加水量为处方药材量的16倍。结论:最优提取工艺条稳定、可行。  相似文献   

9.
目的 优选复方三七胶囊的提取工艺.方法 采用L_9(3~4)正交试验,以人参皂苷Rg1转移率和出固率为指标,考察提取用醇浓度、加醇量、提取时间对提取效果的影响.结果 最佳工艺为药材加70%乙醇,提取2次,第一次用8倍量,第二次用7倍量,每次提取1h.结论 复方三七胶囊醇提工艺稳定可行.  相似文献   

10.
目的优选二至胶囊最佳提取工艺条件。方法采用L9(34)正交试验优选醇-水双提最佳工艺。醇提阶段以女贞子中脂溶性成分齐墩果酸、熊果酸为考察指标,用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含量。水提阶段以总黄酮、总多糖为指标,用紫外可见分光光度法测定含量。结果最佳提取工艺条件为用药材重量14倍的90%乙醇回流提取2次,药渣再以28倍量水提2次,每次3h。结论优选出的最佳醇-水双提工艺可较好地提取二至胶囊处方中的有效成分。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