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6 毫秒
1.
隐球菌性脑膜炎78例脑脊液细胞学改变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总结隐球菌性脑膜炎(CNM)的脑脊液标本细胞学检测资料,提高对隐球菌性脑膜炎的诊断。方法总结近6年(2003年1月至2008年7月)我院CNM的临床资料、脑脊液诊断情况。结果共78例患者,常规涂片墨汁染色首检阳性者48例(61.5%),26例(33.3%)重复送检时发现隐球菌,余4例(5.1%)墨汁染色始终呈阴性,靠隐球菌培养确诊。55例(70.5%)行细胞学检查的患者首次送检即直接找到隐球菌。结论脑脊液细胞学较常规涂片墨汁染色首检隐球菌阳性率更高。CNM的诊断有赖于脑脊液墨汁染色、细胞学检查、隐球菌培养等多种手段相结合以提高其阳性率。  相似文献   

2.
艾滋病合并新型隐球菌脑膜炎47例临床分析   总被引:2,自引:1,他引:2  
目的 通过对47例艾滋病(AIDS)合并新型隐球菌脑膜炎的临床分析,提高AIDS合并新型隐球菌脑膜炎的认识.方法 对本院2000-08~2007-12收治的47例AIDS合并新型隐球菌脑膜炎的病例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47例新型隐球菌脑膜炎患者均为AIDS晚期患者,T细胞亚群检测31例,CD4<50/mm321例,CD4 51~100/mm38例,CD4101~200/mm32例,CD4<100/mm3者占93.5%,平均CD4 35.3/mm3;在确诊时已合并多种机会感染,47例新型隐球菌脑膜炎患者中,好转25例,恶化8例,因新型隐球菌脑膜炎死亡14例,总病死率为29.8%.结论 AIDS患者合并新型隐球菌脑膜炎病情重,预后差,免疫力低下是引发隐球菌脑膜炎的主要因素,脑脊液病原学检查结果是诊断新型隐球菌脑膜炎的主要依据.  相似文献   

3.
隐球菌病是由隐球菌感染引起的,多呈急性、亚急性或慢性过程,并常致深部感染。其中新型隐球菌主要侵犯中枢神经系统和肺,也可侵犯骨髓、皮肤、粘膜和其他内脏,以新型隐球菌性脑膜炎最常见,也最为严重。新型隐球菌脑膜炎是艾滋病(AIDS)常见的中枢神经系统感染之一,也是艾滋病常见死亡原因。近年随着艾滋病患者增加,新型隐球菌脑膜炎呈上升趋势,临床上对此缺乏应有的警惕性和认识。  相似文献   

4.
目的分析获得性免疫缺陷综合征(艾滋病)并发新型隐球菌脑膜炎的临床特点。方法腰椎穿刺术获得脑脊液,采用脑脊液乳胶凝集(LA)法检测新型隐球菌抗原。结果隐球菌脑膜炎是AIDS患者常见的中枢神经系统机会性感染,病死率高,易复发。结论早期诊断本病对提高治愈率、改善预后至关重要。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检测抗新型隐球菌抗体IgG对隐球菌性脑膜炎的临床诊断价值。方法:采用间接ELISA法检测隐球菌性脑膜炎患者血液中的抗新型隐球菌IgG,与34例正常人、92例脑囊虫患者对比。结果:34例正常对照阴性,5例隐球菌性脑膜炎患者全部阳性,与92例脑囊虫患者(2例阳性,1.1%)对比,有显著性差异。结论:间接ELISA法可用于检测抗新型隐球菌抗体IgG,特异性96.7%,方法简便快速,对隐脑的诊断有重要临床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6.
隐球菌性脑模炎的脑脊液检查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对14例隐球菌性脑膜炎的脑脊液进行了研究,结果为:(1)从血球计数板上直接找隐球,菌以及从墨汗涂片和细胞学染色片上找稳球菌的阳性率均很高,(2)对脑脊液中隐球菌的形态学及炎症细胞反应进行了动态观察。(3)二性霉素B只达到治疗量时,脑脊液中隐球菌的生长才被抑制。  相似文献   

7.
目的 分析新型隐球菌脑膜炎的临床及脑脊液改变特点。方法 对2例新型隐球菌脑膜炎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2例病人均有发热、头痛、脑膜刺激征阳性。突出特点是颅内压力显著增高,脑脊液涂片墨汁染色1例在入院后首次检查发现新型隐球菌,另1例反复多次检查才发现新型隐球菌。死亡1例,痊愈1例。结论 新型隐球菌脑膜炎除脑膜炎的表现外,突出特点是颅内压力显著增高,脑脊液墨汁染色查见新型隐球菌是确诊的依据,但需多次检查才能发现新型隐球菌,导致诊断困难,不能及时抗真菌治疗,本病预后差,病死率高。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艾滋病(AIDS)合并新型隐球菌脑膜炎的临床特点及护理方法。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1999—01~2006—12确诊的13例AIDS合并新型隐球菌脑膜炎的临床特点及护理。结果13例AIDS并发新型隐球菌感染脑膜炎患者,主要表现为不规则发热、头痛、呕吐、口腔黏膜白斑、意识障碍和脑膜刺激征,应注重心理护理、消毒隔离预防措施和临床症状的观察护理。结论提高对该病的认识,通过有效的护理。可提高患者生命质量。  相似文献   

9.
新型隐球菌颅内感染的临床表现及其抗原检测的临床应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 探讨新型隐球菌性颅内感染的临床特点、脑脊液的相关检查和隐球菌抗原胶乳凝集系统检测的临床应用。方法应用临床病例分析统计方法,对本院78例确诊的新型隐球菌脑膜炎或脑炎患者的发病规律、临床特点和脑脊液检查进行归纳、分析,并进行脑脊液隐球菌抗原胶乳凝集系统的检测。结果78例患者中有69例(88.5%)为亚急性或慢性起病,9例(11.5%)为急性起病,64.1%以上的患者有头痛、发热;第1次腰穿隐球菌抗原胶乳凝集检查阳性者为97.4%。结论新型隐球菌颅内感染起病形式各异,临床表现、脑脊液常规、生化检查及头颅影像学检查均缺乏特异性;隐球菌抗原胶乳凝集对早期诊断新型隐球菌颅内感染有重要价值。  相似文献   

10.
隐球菌性脑膜炎早期诊断及疗效探讨(附30例报道)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目的提高对隐球菌性脑膜炎的认识,探讨隐球菌性脑膜炎的最佳诊断与治疗方法。方法对我科收治的30例经病原学证实的隐球菌性脑膜炎患者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30例隐球菌性脑膜炎患者入院前有20例被误诊,其中误诊为结核性脑膜炎14例。采用涂片墨汁染色法,脑脊液细胞学MGG染色法,阿利新兰染色法检出隐球菌的阳性率分别为66.67%,84.00%,81.82%。单一应用两性霉素B治疗12例,好转4例,恶化2例,死亡6例。应用大扶康或氟康唑静脉注射18例,其中对于较重的辅以脑脊液置换加鞘内注射两性霉素B和(或)氟美松,好转14例,恶化2例,死亡2例。结论隐球菌性脑膜炎的误诊率很高。采用多种检测方法,多次反复送检,可以提高隐球菌性脑膜炎的早期诊断率。联合用药较单一用药好,首选大扶康或氟康唑,辅以脑脊液置换,并鞘内注射,效果更好。  相似文献   

11.
新型隐球菌性脑膜炎12例诊治体会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新型隐球菌脑膜炎是由新型隐球菌感染引起,是中枢神经系统最常见的真菌感染,目前有逐年增多的趋势。我院自1998年以来,共收治新型隐球菌脑膜炎12例,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2.
艾滋病合并隐球菌脑膜炎患者的护理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艾滋病(AIDS)合并新型隐球菌脑膜炎的临床特点及护理方法。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1999-01~2006-12确诊的13例AIDS合并新型隐球菌脑膜炎的临床特点及护理。结果13例AIDS并发新型隐球菌感染脑膜炎患者,主要表现为不规则发热、头痛、呕吐、口腔黏膜白斑、意识障碍和脑膜刺激征,应注重心理护理、消毒隔离预防措施和临床症状的观察护理。结论提高对该病的认识,通过有效的护理,可提高患者生命质量。  相似文献   

13.
目的分析结核性脑膜炎和新型隐球菌脑膜炎病例的临床表现、颅内压、脑脊液常规和生化改变,为鉴别诊断这两种脑膜炎提供参考依据。方法收集2009-01—2011-12第1次我院38例结核性脑膜炎和18例新型隐球菌患者的基本资料、临床表现、颅内压、脑脊液常规和生化检测数据,采用日立7180型全自动生化分析仪测定脑脊液中白细胞数、糖、氯化物和蛋白含量。结果不论结核性脑膜炎还是新型隐球菌脑膜炎均以亚急性起病、颅压升高、脑脊液白细胞数和蛋白含量升高、糖含量和氯化物含量降低为主。但结核性脑膜炎病例脑脊液中白细胞数和蛋白含量高于新型隐球菌脑膜炎患者(P<0.05),而前者的氯化物含量却低于后者(P<0.05),在颅压变化程度和糖含量方面两种疾病间无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结核性脑膜炎与新型隐球菌脑膜炎的临床表现、颅内压、脑脊液常规和生化检测结果有一定诊断价值,但仍应进一步寻找病原菌明确诊断。  相似文献   

14.
目的 分析新型隐球菌脑膜炎的临床及脑脊液改变特点.方法 对2例新型隐球菌脑膜炎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2例病人均有发热、头痛、脑膜刺激征阳性.突出特点是颅内压力显著增高,脑脊液涂片墨汁染色1例在入院后首次检查发现新型隐球菌,另1例反复多次检查才发现新型隐球菌.死亡1例,痊愈1例.结论 新型隐球菌脑膜炎除脑膜炎的表现外,突出特点是颅内压力显著增高,脑脊液墨汁染色查见新型隐球菌是确诊的依据,但需多次检查才能发现新型隐球菌,导致诊断困难,不能及时抗真菌治疗,本病预后差,病死率高.  相似文献   

15.
目的分析隐球菌性脑膜炎脑脊液细胞学特点,比较脑脊液细胞学染色、墨汁染色、乳胶凝集实验检出隐球菌的敏感度及特异度,以提高对隐球菌性脑膜炎的认识。方法总结2008年1月至2013年2月确诊的23例隐球菌脑膜炎患者与同期住院的23例非隐球菌脑膜炎患者临床资料及脑脊液细胞学资料并予以分析。结果脑脊液细胞瑞氏吉姆萨染色检测灵敏度91.3%,明显高于墨汁染色灵敏度43.4%,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脑脊液细胞学瑞氏吉姆萨染色检测特异度100%,明显高于乳胶凝集实验法特异度56.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脑脊液细胞学检查比传统的墨汁染色法及乳胶凝集实验有更高的灵敏度及特异度,且更直接,是一种先进快捷便利的检测方法。  相似文献   

16.
新型隐球菌性脑膜炎459例诊治分析   总被引:5,自引:1,他引:4  
目的分析新型隐球菌性脑膜炎的临床资料并探讨其早期诊断与治疗方法。方法总结近5年来文献报道的453例及本院10年来经病原学检查证实的6例新型隐球菌性脑膜炎的临床表现、诊断、治疗及预后。结果459例病例,平均年龄34.2岁,445倒报道芡病前健康者237例(53.3%),有鸽粪接触史者54例(12.1%),有基础疾病者150例(33.7%).长期使用抗生素者4例(0.9%)。初诊误诊率218/392(55.6%),共24种疾病。首次腰穿隐球菌阳性率38.1%(118/312),2次以上阳性率57.7%(180/312)。治愈率36.8%(135/367)。结论新型隐球菌性脑膜炎误诊率较高,建议对可疑病例做反复腰穿、墨汁涂片和真菌培养,加强临床与实验室的联系有助于早期诊断。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隐球菌性脑膜炎的临床特征。方法回顾性分析19例临床确诊隐球菌性脑膜炎患者的一般情况、临床表现、合并疾患、脑脊液及影像学改变、治疗及转归等的特征,探寻其中的规律。结果该组患者皆不伴有明确的免疫缺陷性疾病,多以头痛、呕吐等颅高压症状为主要表现,通过脑脊液检查能够较快确定诊断,脑实质的影像学改变很常见,两性霉素B治疗安全有效,鞘内注射及脑室穿刺等治疗方法也是可行的,早期治疗可以改善预后。结论隐球菌性脑膜炎的易感病因仍有不明之处,隐球菌性脑膜炎的临床表现多样,治疗方法仍有待规范,预后不满意。  相似文献   

18.
21例新型隐球菌脑膜炎的临床特点和脑脊液改变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新型隐球菌脑膜炎是一种中枢神经系统的真菌感染性疾病。近年来,真菌感染的发病率有增加趋势,其中隐球菌是最常见的一种。本文探讨其临床特点和脑脊液改变特点,为提高对该病的诊治水平改善患者的预后提供帮助。1临床资料1·1一般资料21例隐球菌脑膜炎为1995-01~2003-12我院确诊  相似文献   

19.
新型隐球菌性脑膜炎(CryptococcosisMeningi—tis,CM)是由新型隐球菌感染脑膜和脑实质所致的中枢神经系统的亚急性或慢性炎性疾病,是中枢神经系统最常见的真菌感染,同时也是误诊率较高的一种慢性脑膜炎。现将1例新型隐球菌性脑膜炎误诊为焦虑症患者的情况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20.
新型隐球菌颅内感染101例临床特点及诊断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目的总结新型隐球菌颅内感染的临床特点及临床诊断。方法用临床病例分析统计方法,对101例确诊的新型隐球菌脑膜炎或脑炎患者的发病规律和临床特点进行归纳、分析。结果101例患者中95例(94.1%)为亚急性或慢性起病,85.0%以上的患者有头痛、发热,72例(71.3%)患者出现呕吐,另外意识障碍、精神异常、发作性抽搐、视力、听力损害也较常见。97例脑脊液涂片发现隐球菌;2例多次涂片阴性,隐球菌培养阳性;1例经脑实质穿刺活检病理确诊;1例小脑囊肿术后病理确诊。大部分病例确诊前被误诊为其他疾病。结论新型隐球菌颅内感染大多数以亚急性或慢性起病,临床表现、脑脊液常规、生化检查及头颅影像学检查均缺乏特异性。脑脊液或脑组织病原学检查发现隐球菌为诊断的金标准。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