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18 毫秒
1.
目的對視網膜色素變性(RP)患者進行F-ERG、P-VEP和EOG三項聯合檢查,以分析病程和作爲建立脈絡膜側枝循環手術的術后療效跟踪的客觀對照指標.方法采用常規無創傷視覺電生理描記術,測定暗視F-ERG、P-VEP和EOG.結果受檢的66名RP患者132只眼中,F-ERG爲"熄滅型"的爲63.6%,能記録到a-波的僅占1.5%,c-波爲3.0%,能記録到b-波與負后電位的分别爲30.3%和34.1%,無一例記録到完全正常的F-ERG.完全記録不到P-VEP的占35.1%,刺激中央6°視野能記録到低幅P100波的有49.1%,而刺激周邊視野則只有17.5%能記録到P-VEP,且波形多爲异常的"W"波.絕大部分RP患者的EOG曲綫平坦,光峰與暗谷均消失,Arden比和G比值均明顯下降,說明明、暗適應機能已經顯著受損.結論 RP患者的F-ERG、P-VEP和EOG都有不同程度的特有改變.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討RP患者眼電圖(EOG)的特徵以及EOG作為評估RP手術療效的客觀指標的可能性.方法采用MVT-3型視覺電生理儀的EOG采集和分析軟件,對正常對照組和RP患者組在術前與術後進行檢測.結果(1)105名RP患者的EOG曲綫大體可分為兩種類型,即彎曲型與平坦型.彎曲型EOG各項參數較接近正常組EOG,該組絕大部分患者的視野為斑駁狀;而平坦型EOG的一些主要參數(如Arden比和G比值等),明顯地低于正常組,該組患者的視野多為管狀視野或視野完全缺損.(2)在進行手術後半年以上復查EOG,則一些主要參數數值增加,有的患者(34.5%)的EOG由平坦型轉變為彎曲型.結倫RP患者的EOG具有為該病所特有的特徵,術後隨主觀癥狀的改善,EOG异常也恢復或部分恢復,這些都可作為該病診斷以及術後療效評估的客觀指標之一.  相似文献   

3.
目的分析視網膜脱離術後頑固性網膜下液的形成原因,并對其治瘵方法進行了探討.方法對285例視網膜脱離術後出現頑固性網膜下液的23例患者,在常規治療1月無效後,對玻璃體產引不明顯的12例進行藥物治瘵,其中5例不吸收者行針刺放液和鞏膜外環扎,3例行激光堤壩式光凝,11例玻璃體產引明顯者行玻璃體切割術.結果随訪一年,產引不明顯的1 2例網膜下液在8-39周内吸收,產引明顯的11例中3例出現復發性網脱,經再次玻璃體切割術後恢復,餘網膜均復位良好.結論研究發現頑固性網膜下液的發生舆裂孔的位置、患者年齡、冷凝强弱、玻璃體產引及巨大裂孔放液位置有關,爲减少增殖性玻璃體視網膜病燮,尽可能恢復視功能,應針對不同病因及時進行相應的治瘵.  相似文献   

4.
目的分析糖尿病患者F-ERG振幅、峰潜時、OPS總和振幅及其舆病程的相關性,以加深對DR的認識.方法采用美國UATA-2000型視覺電生理儀對53例糖尿病患者進行F-ERG檢查,主要分析其a、b波峰潜時、振幅,0PS總和振幅.結果隨着DR病情的加重,ERG及0PS無波的情况所占比例增大.a波峰潜時BDR組和正常組比較有極顯著性差异(P<0.01),BDR組和DM無DR組比較有顯著性差异(P<0.05);a波振幅正常對照組與其它各組比較均有極顯著性差异(P<0.01).b波振幅正常對照組與BDR、PDR間以及DM無DR組舆BDR、PDR組間均有極顯著性差异(P<0.01).0PS總和振幅除了BDR與PDR間外其它各組比較均有極顯著性差异(P<0.01).各指標舆病程之間均無明顯相關關系(經檢驗所有P>0.05).結論 0PS、ERG之a、b波振幅,尤其是b波振幅,可以作爲早期診斷DR患者以及估計預後的敏感指標,良好的血糖控制,可以延緩DM的病情發展.  相似文献   

5.
目的利用鞏膜隧道亞大切口摘除Ⅳ級和Ⅴ級核白内障.方法對155例(160眼)老年性、并發性白内障用鞏膜隧道亞大切口摘除硬核白内障,植入人工晶體.結果裸視視力術後第一天爲0.1~0.6,平均0.3,≥0.3者68眼,占42.5%.術後1周平均視力爲0.6(03~1.0),其中≥0.5者121眼,占75.6%.結論鞏膜隧道亞大切口摘除硬核白内障是一種安全,效果良好的手術方法,適合在基層醫院推廣.  相似文献   

6.
一般臨床上青光眼手術都是用利多卡因、布比卡因在球後麻醉下行鞏膜深層咬切術.但此方法有一定危險性,特别對晚期管狀視野青光眼,高度近視眼青光眼患者.臨床上時有報導麻醉後無視力,及穿破眼球,損傷視神經,球後血管等,我科自1999年起對26例病人實行地卡因表面麻醉下行鞏膜深層咬切術.術中及術後效果良好,無1例追加其它麻醉,現報告如下:  相似文献   

7.
目的研究視網膜色素變性的超微結構及病理性改變與眼電圖之間的關系.方法采用視覺電生理技術,封97例視網膜色素變性患者進行眼電圖(EOG)檢測,觀察光峰電位等十項指標,并與47名健康者進行比較.結果視網膜色素變性患者的色素上皮層功能明顯損害,97例視網膜色素變性患者的眼電圖檢測表现爲三種類型(①光波明顯降低(低波型)54例,占55.67%;(②光峰暗谷消失(無波型)14例,占14.43%;③暗谷光峰倒轉(倒置型)29例,占29.90%.低波型者提示色素上皮功能輕度損害;無波型者提示色素上皮嚴重受損,倒置波提示錐髓细胞受損較杆细胞爲重,明通應階段锥髓细胞反應低下.結論眼電圖的檢測有助于視網膜色素變性患者的診斷及判斷病程進展情况.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討同種异體腦膜、鞏膜與硅膠加固對燮性近視治瘵對比.方法位于角膜緣後4mm處,保留鼻測90°結膜做270.切口,暴露上、外、下直肌及下斜肌,視後鞏膜的葡萄腫與視網膜病燮範圍,采用不同宽度的加固帶置于肌肉下方并固定.結果硅膠組(25眼)衍後炎癥反應較鞏膜組(19眼)明顯,結膜水腫嚴重,有2眼發生排斥反應,异體腦膜加固(36眼)較鞏膜加固術後結膜反應輕,且鞏膜加固與腦膜加固組無排斥反應現象.結論衍後超聲檢查眼軸縮短1~4mm占51%.追踪觀察3個月至5年,45例60眼視力不同程度提高,玻璃體混濁明顯吸收,眼底灰白色朦朧狀得以改善.异體腦膜優于异體鞏膜,异體鞏膜優于硅膠加固.  相似文献   

9.
目的評價深低温保存羊膜移植進行結膜重建的手術療效,并分析羊膜移植結膜重建手術成功的基本條件和具體手術方法與操作要點.方法用深低温保存的羊膜治療43例結膜整形患者.無眼球結膜囊狹窄10例,大面積結膜腫瘤13例,瞼球粘連9例,復發性胬肉7例,并嘗試對少數病例(4例)義眼座暴露,進行羊膜修補.結果隨診6~18個月,總治愈率達88.64%,無眼球結膜囊狹窄的治愈率為80%,瞼球粘連的治愈率達88.89%,大面積結膜腫瘤和復發性胬肉的治愈率皆為100%,而應用深低温保存羊膜修補羲眼座暴露,治愈率祗有50%.結論深低温保存的羊膜是一種有良好發展前景的生物材料,羊膜移植結膜重建術後整形外觀良好.在具體實踐中,結膜重建的手術效果不僅與羊膜的制備和保存有關,而且受手術方式的選擇,手術操作技巧以及術後處理的强烈影響.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討手術治療原發性視網膜色素變性的療效及預後.方法采用眼肌鞏膜深層移植治療該病136例(272眼).結果術後2周餘出院時視力改善者中早期10祗眼,有效率為100%;中期109祗眼,有效率為91.74%;晚期153祗眼,有效率為90.2%.有16例患者術後3個月~1年復診,視力療效穩固,視覺電生理各參數指標有不同程度的改善,與臨床療效相平行.結論手術治療原發性視網膜色素變性,可得到較好的臨床療效,并經視覺電生理檢測各參數指標變化而證實.  相似文献   

11.
视网膜色素变性患者手术治疗45名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评估视网膜色素变性患者的手术疗效。方法:对45名视网膜色素变性患者90眼进行手术治疗,术前和术后分别对这些患者进行了视锐度、自动视野计和三种视觉电生理指标(F-ERG、EOG和P-VEP)的检测。结果:术后3~22月,患者的视锐度得到了明显的改善,视野显著扩大,视野缺损减低。术前在90眼中有73眼(81.1%)的暗视F-ERG为熄灭型,在术后3~22月期间进行复查时,有些曾消失的F-ERG波复现,暗视F-ERG为熄灭型的眼下降至66(73.3%)只(P <0.05, t检验),一些原来残存的F-ERG波的波幅增加,峰潜伏期也缩短。EOG曲线变得更为弯曲,某些EOG的参数(如Arden比和G比值)也明显的增加(P <0.05, t检验)。用棋盘格翻转刺激中央6о视野时能够记录到P-VEP的患者数目,在45例中由术前的22例在术后增加到31例。这45例的残存P100波的平均振幅由术前的1.007μV增加到术后的2.236μV,有显著的统计学差异(P<0.005, t检验)。结论:手术治疗RP是有效和安全的,并能改善患者的视觉和阻止RP病程的发展。  相似文献   

12.
VEP、F—ERG在眼挫伤中应用研究   总被引:13,自引:4,他引:9  
目的 视觉诱发电位(VEP)和闪光视网膜电图(F-ERG)联合应用评价钝挫伤眼的视功能。方法 86例(86眼)钝挫伤眼及健康对侧眼为对照组,按照国际标准分别行VEP和F-ERG检查。比较分析两组间VEP P100波潜时值、F-ERG的a、b波幅值的平均值。结果 眼挫伤组VEP P100波潜时明显延迟,波幅值明显降低;F-ERG a、b波幅明显降低,其异常率随视功能损伤程度的加重而增加。结论 VEP和F-ERG联合应用是评价眼挫伤视功能及早期确定诊断的客观检测手段。  相似文献   

13.
目的 观察闪光视网膜电图(flicker electroretinogram,F-ERG)及闪光视诱发电位(flicker visual evoked potential,F-VEP)测定对眼后段外伤玻璃体切除术后视力预测价值。方法 对42例(42只眼)眼后段外伤伴玻璃体混浊或积血的患者在玻璃体切除术前两周内行F-VEP及F-ERG检查,并分析其与术后1个月最佳矫正视力的关系。结果 F-ERG检查正常或轻度异常25只眼,术后视力提高23只眼(92.0%),中度异常或重度异常和记录不到波形17只眼,术后视力提高7只眼(41.2%)。F-VEP检查正常或轻度异常27只眼,术后视力提高24只眼(88.9%),中度异常或重度异常和记录不到波形15只眼,术后视力提高5只眼(33.3%)。F-VEP及F-ERG均正常或轻度异常的18只眼,术后视力均提高,且术后视力均恢复至0.1以上。F-VEP及F-ERG均重度异常或记录不到波形的2只眼,术后视力1只眼下降,1只眼不变。结论 眼外伤玻璃体切除术前联合检测F-VEP及F-ERG对术后视力预测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视网膜色素变性(RP)患者的P-VEP特征及对RP患者眼肌深层巩膜移植术进行治疗前、后P-VEP变化加以比较,为跟踪疗效提供客观依据。方法采用MVT-3型多功能和多导程视觉电生理仪,分别测定棋盘格翻转刺激全视野、中央6°视野,以及遮盖中央、刺激6°以外周边视野时的P-VEP。结果在202例RP患者中有110例(54.5%),用上述3种刺激方式均记录不到P-VEP。全视野刺激能诱发P100波的为92例(45.5%),刺激中央视野可记录到P-VEP的为83例(41.1%),而刺激周边视野能记录到P-VEP的仅为48例(23.8%)。全视野刺激记录到的P100波平均振幅,RP组明显低于正常组的相应值,有非常显著的统计学意义(P<0.001)。用上述3种刺激方式从RP患者记录到的P100波峰潜伏期,与正常组的相应值相比,都明显延长,且都有显著的统计学意义(P<0.01)。施行了眼肌深层巩膜移植术的RP患者中,有42例在术后3~22(平均10.9)月,来院进行了P-VEP复查,手术前刺激中央视野能记录到P-VEP的为20例(47.6%),术后复查时已增加到26例(61.9%)(配对χ2检验,χ2=4.17,P<0.05)。不仅人数增加,而且振幅也明显增大。结论眼肌深层巩膜移植术使患者视力有明显好转,P-VEP也有明显改善。因此P-VEP可以作为对RP患者进行疗效评估的客观指标之一。  相似文献   

15.
目的应用视觉电生理检查探讨眼眶骨折患者的临床特点及视功能的改变特点。方法记录54例眼眶骨折患者受伤原因后对其进行详细的眼科检查,按国际标准对受伤眼和健康眼进行视力检查、电生理检查、眼眶CT检查等。用未受伤眼为对照组,用SPSS软件中配对样本t检验分析受伤组和对照组的电生理检测结果。结果眼眶骨折会造成受伤眼视力明显下降,视觉电生理检查出现受伤眼的F-ERG的a波、b波振幅、P-VEP的P_(100)振幅与未受伤眼相比明显下降(P<0.01),P-VEP的P_(100)峰时与未受伤眼相比明显延迟(P<0.05)。结论眼眶骨折会对受伤眼的外观和视功能同时造成明显的影响,F-ERG a波、b波振幅的变化和P-VEP P_(100)振幅、峰时的改变能客观地反映外伤后视网膜和视神经受损害的情况。  相似文献   

16.
早产儿全视野闪光视网膜电图检查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观察全视野闪光视网膜电图(F-ERG)在早产儿视网膜病变(ROP)中的变化及其评价早产儿视网膜功能的可行性。方法 4~12周龄早产儿84例(168眼),其中ROP(+)组30例,ROP(-)组54例。在睡眠状态下进行F-ERG检查,记录视杆反应、最大混合反应以及视锥反应。成人组为健康成年人15例(30眼)。F-ERG的记录遵循ISCEV2000年修订的临床视觉电生理国际标准化程序。结果 F-ERG各反应波形发生率3组比较,ROP(+)组最低,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视杆反应:χ2=50.710,P=0.000;最大混合反应:χ2=32.002,P=0.000;视锥反应:χ2=23.992,P=0.000)。ROP(+)组和ROP(-)组视杆反应波形发生率低于视锥反应,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χ2=20.306,P=0.000;χ2=12.706,P=0.000)。3组F-ERG各反应a波、b波隐含时及振幅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视杆反应:b波隐含时F=66.405,P=0.000;b波振幅F=180.496,P=0.000。最大混合反应:a波隐含时F=9.536,P=0.000;a波振幅F=189.150,P=0.000;b波隐含时F=89.851,P=0.000;b波振幅F=278.984,P=0.000。视锥反应:a波隐含时F=37.526,P=0.000;a波振幅F=67.182,P=0.000;b波隐含时F=32.470,P=0.000;b波振幅F=145.631,P=0.000)。除视锥反应a波振幅和b波隐含时ROP(+)组与ROP(-)组比较以及最大混合反应a波隐含时ROP(-)组与成人组比较外,ROP(+)组余各反应a波、b波隐含时明显延长,振幅明显降低,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出生后4~12周早产儿的视网膜功能仍处于发育过程中,视杆细胞较视锥细胞成熟晚;而ROP对其视网膜功能有一定的影响,且主要影响视杆细胞功能,其影响与病变程度有关。F-ERG可以作为评价早产儿视网膜功能的检测手段之一。  相似文献   

17.
目的 观察视网膜下芯片所引起的光感受器损伤及正常兔眼的电生理改变。 方法 青紫蓝兔共30只,其中22只兔NaIO3生理盐水溶液静脉 注入后眼光感受器受到损伤。将一个由90个微光电二极管组成的阵列和相连电极构成的直径约3mm的芯片通过巩膜切口植入4只正常及22只注药后光感受器损伤兔右眼的视网膜下腔或脉络膜中,左眼为对照眼 ;分别检测芯片眼及对照眼局部闪光视觉诱发电位(F-VEP)、局部闪光视网膜电图(F-ERG)、全视野闪光VEP及全视野闪光ERG。另外4只兔双眼摘作病理检查。 结果 22只色光感受器损伤兔中有11只芯片眼的局部ERG主波振幅明显大于对照眼;4只正常兔中,2只芯片眼的局部ERG主波振幅大于对照眼。1只芯片眼表面视网膜出现破孔不能引出任何波。局部VEP及全视野闪光VEP重复性较差,全视野闪光ERG未见明确差别。 结论 植入的芯片在受到光刺激 后可刺激局部视网膜并引起局部视网膜的电活动。 (中华眼底病杂志, 2006, 22: 324-327)  相似文献   

18.
中药黄斑方剂对大鼠光损伤后视网膜功能的防护作用   总被引:7,自引:1,他引:7  
目的探讨中药黄斑方剂对大鼠光照后视网膜功能的影响。方法建立SD大鼠光损伤模型。14只大鼠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治疗组光照前2d给予黄斑方剂灌胃治疗,对照组给予相同容量的蒸馏水。视网膜电图(ERG)检钡4光照前后不同时间点暗视ERGb波振幅的变化。结果光照前SD大鼠均可引出典型的F-ERG波形,光照后3、7和14d,ERGb波振幅分别为光照前的33%、30%和32%。而治疗组ERGb波振幅降低幅度较对照组明显降低,分别为光照前的61%、59%和64%,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持续光照可导致ERGb波振幅明显下降,中药黄斑方剂对视网膜功能具有部分防护作用。  相似文献   

19.
目的将年龄相关性萎缩型黄斑变性患者黄斑区的OCT形态学检查及视觉电生理视功能检查相结合,探讨该病变黄斑部形态学改变与视功能改变之间的相互关系。方法选取初次诊断为年龄相关性萎缩型黄斑变性患者35例(40眼)以及同年龄段正常对照20例(40眼),分别设为萎缩组和正常组。对两组分别进行黄斑中心凹的OCT检查及眼电生理检查,眼电生理检查包括视网膜电图(electroretinogram,ERG)和图形视觉诱发电位(pattern visual evoked potential,P-VEP)。采用独立样本t检验分析检查结果。结果①黄斑中心凹水平及垂直神经上皮层厚度:萎缩组与正常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②暗适应ERG:萎缩组较正常组有b波潜伏期的延长(P〈0.05)和a、b波振幅的下降(P〈0.05);萎缩组a波潜伏期与正常组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③Ops振荡电位:萎缩组幅值较正常对照组显著下降(P〈0.05)。④P-VEP:萎缩组较正常组(空间频率34′)潜伏期显著延长(P〈0.05),振幅显著下降(P〈0.05)。结论对于萎缩型黄斑变性患眼,眼电生理的变化早于OCT变化。这说明,年龄相关性萎缩型黄斑变性患者视功能改变早于视网膜神经上皮层的厚度改变,对于早期患者可优先选择电生理检查。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