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0 毫秒
1.
目的:评价肺栓塞的诊断方法、临床特征和治疗效果,进行预后因素分析。方法:对我院2007年1月~2009年1月确诊的30例肺栓塞患者的诊断方法、临床特征、治疗方法等进行分析。结果:30例肺栓塞患者中,低氧血症75%,D-二聚体〉500μg/L80%,增强螺旋CT和肺动脉造影敏感性为76.7%和100%。接受溶栓治疗的17例中有2例死亡,接受抗凝治疗13例中死亡1例。结论:肺栓塞发病与易患因素密切相关,介入溶栓在急性大面积肺栓塞的病人中疗效确切,溶栓或抗凝治疗可提高患者生存率。  相似文献   

2.
王丹  赫兰学  王雁先  杜伟 《中国医药导报》2011,8(26):152+155-152,155
目的:探索肺栓塞(PE)的危险因素、临床特点和治疗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2005年8月~2010年8月我院确诊的肺血栓栓塞28例的临床表现、相关危险因素和疗效。确诊方法以心脏、下肢静脉彩超和肺部CT造影(CTPA)为主要依据。结果:确诊肺栓塞28例,患者平均年龄62.8岁,有相关基础疾病者26例,占92.9%。低分子肝素和(或)华法林治疗11例,尿激酶(UK)溶栓治疗17例。抗凝治疗患者10d后临床症状得到明显改善,溶栓治疗患者48h内临床症状和血气分析均有明显改善,但最终4例因心肺功能衰竭死亡。结论:肺血栓栓塞危险因素复杂,与基础疾病密切相关。肺栓塞的标准治疗方法有效,应当重视发病危险因素,及时诊断及治疗。  相似文献   

3.
目的: 探讨老年人肺栓塞的临床特点、诊断方法及治疗方案的选择。方法: 对26例老年人肺栓塞的危险因素、临床特点、辅助检查、不同治疗方案及临床结果进行总结分析。结果: 老年人肺栓塞均有2种或2种以上危险因素,以下肢深静脉血栓、卧床、高血压居多。临床表现无特异性,最常见为劳力性呼吸困难。心电图、胸部X线片、超声心动图异常多见,多层螺旋CT肺动脉造影(CTPA)为主要确诊手段;首诊中92.3%误诊为呼吸循环系统疾病。溶栓治疗4例,治愈及好转3例;单纯抗凝治疗16例,治愈及好转11例;未采用溶栓及抗凝治疗6例,治愈及好转2例。结论: 老年人肺栓塞临床表现无特异性,应提高诊断意识,减少误诊率,CTPA可作为确诊的首选检查方法,选择合理规范的抗凝或溶栓治疗,可降低病死率。  相似文献   

4.
肺栓塞14例临床分析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目的:总结肺栓塞(PE)的临床表现、诊断及治疗。方法:复习献并回顾性分析14例肺栓塞临床特征和诊疗。结果:本组病例中首诊误诊率达50%,死亡1例,短期内再发肺栓塞2例,绝大部分患在给予抗凝和/或溶栓治疗2天后即有症状缓解,且预后良好。结论:早期诊断、及时合理治疗对决定肺栓塞患预后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5.
目的:分析急性肺栓塞(PE)的临床特点和诊疗方法,并观察其好发部位及溶栓和抗凝治疗的临床安全性。方法:回顾分析急性肺栓塞54例的临床特点、诊断方法、治疗效果和预后情况。结果:急性肺栓塞最常见易患因素是深静脉血栓形成,临床症状以呼吸困难最为常见,其次是咳嗽、胸痛、咯血和晕厥。CT肺动脉造影(CTPA)、增强CT、血D-二聚体、超声心动图、血气分析等均有助于诊断。溶栓治疗组13例,存活9例,单纯抗凝组41例,存活39例。结论:PTE临床表现不典型,易误诊。CT-PA、血D-二聚体是确诊PE的重要方法,正确而恰当的治疗对改善预后具有积极意义。  相似文献   

6.
肺栓塞20例临床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果海 《右江医学》2006,34(1):60-61
肺栓塞(PE)是肺部疾病中最常见的死亡原因,发病率、病死率及误诊率均较高,但也是可治好的急症之一。本文就我院收治的20例PE分析如下。临床资料1.一般资料确诊的肺栓塞20例患者中,男14例,女6例;年龄30~72岁,平均46±13岁。发病时间≤2周者12例,>2周者8例。初诊误诊14例。基础疾病为下肢深静脉血栓性静脉炎(DVT)11例,下肢及骨盆骨折5例,腰椎间盘手术、糖尿病、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高危妊娠各1例。2.临床表现20例肺栓塞患者中,主要表现为胸痛15例,呼吸困难16例,咯血13例,咳嗽10例,晕厥6例,休克6例,心动过速16例,肺部湿啰音12例,肺动…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肺栓塞的危险因素、临床特征和疗效,进行预后因素分析。方法对我院2000-2005年确诊的43例肺栓塞患者的危险因素、临床特征、疗效等进行回顾分析。结果肺栓塞往往存在明确的危险因素。单因素分析显示休克、未行溶栓或抗凝治疗与预后相关。结论肺栓塞发病与危险因素密切相关,介入溶栓在急性大面积肺栓塞的病人中疗效确切,休克、未行溶栓或抗凝治疗的患者转归较差。  相似文献   

8.
崔丽平 《北京医学》2011,33(11):885-887
目的 总结肺血栓栓塞症(PTE)的临床特点.方法 选取62例临床资料完整的PTE患者,分为高危组和非高危组,分析常见高危因素、临床表现、治疗手段与疗效关系.结果 PTE患者高危因素前3位依次为心脑血管疾病(高血压56.6%、冠心病35.5%、糖尿病24.2%、脑梗死24.2%),下肢静脉血栓(72.6%),手术或骨折制...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急性肺血栓栓塞症(PTE)的临床特点及其诊疗方法。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36例急性肺栓塞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临床表现为胸痛、呼吸困难、咯血PTE三联症的患者仅有8例(22.2%),第二心音亢进7例(19.4%)。超声心动图显示右室扩张14(38.9%)、三尖瓣返流12例(33.3%)。19例(52.8%)行尿激酶溶栓加抗凝治疗,全部好转(100%),17例(47.2%)行抗凝治疗,好转12例(70.6%),死亡2例(11.8%)。结论:PET临床表现多样、症状体征缺乏特异性,提高对该病的认识,掌握好诊断技术,方能减少漏诊、误诊。  相似文献   

10.
目的:分析急性肺栓塞的发病特点,观察抗凝、溶栓及介入等方法对急性肺栓塞的近期疗效。方法:对2003年1月至2007年9月确诊的49例患者的临床情况进行分析。并对其中20例患者进行静脉溶栓并抗凝治疗,17例单纯抗凝治疗,12例行介入治疗.根据症状、血气分析等评价治疗效果.结果:本组易患因素以下肢深静脉血栓为首位,呼吸困难是最常见的症状。溶栓治疗24h后临床症状明显改善,动脉氧分压(PaO_2)明显升高。介入治疗可迅速降低肺动脉压,缓解症状.结论:应进一步提高对肺栓塞的认识,减少误诊率;积极去除可变的易患因素,对有溶栓指征的患者应尽早溶栓,有条件者可行介入治疗。  相似文献   

11.
目的总结急性肺动脉栓塞的诊治经验,为相关的临床实践提供参考。方法对于26例和24例不同症状的APE患者分别给予溶栓加抗凝治疗和单纯抗凝治疗,即设置溶栓及抗凝治疗组和抗凝治疗组,并进行对照研究。结果溶栓及抗凝治疗组的总有效率明显高于抗凝治疗组(P〈0.05),两组不良反应发生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临床上诊断和治疗该病应注意四个方面的问题,及时进行规范的溶栓抗凝治疗很关键,应尽量采用溶栓联合抗凝治疗。  相似文献   

12.
肺栓塞106例临床分析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目的分析肺栓塞(pulmonary embolism,PE)的临床特点和诊疗方法,提高诊治水平。方法回顾性分析106例住院治疗的PE病例的临床特点、诊断和治疗方法以及效果。结果PE患者近年增加明显,存在易患因素,以下肢静脉深静脉血栓形成为最常见的因素。其症状和体征是非特异性的,最常见临床表现为呼吸困难;螺旋CT、放射性核素肺通气/灌注显像、肺动脉造影等均有助于诊断。溶栓治疗12例,存活10例;介入治疗11例,存活9例;单纯抗凝治疗83例,存活74例。结论提高对PE的认识,对及时准确诊断PE具有重要意义;螺旋CT、放射性核素肺通气/灌注显像、肺动脉造影是诊断PE的有效方法。恰当的治疗策略对改善预后具有积极意义。  相似文献   

13.
围手术期内肺栓塞35例临床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回顾分析2000年1月至2006年10月外科患者围手术期发生的35例肺栓塞病例临床资料。2例未经治疗死亡;33例常规行抗凝、溶栓治疗,其中经皮导管介入行肺动脉溶栓术3例,治愈或好转29例(29/35),无效死亡4例。提示应提高对围手术期肺栓塞的认识,以便早期发现、早期治疗,减少和避免严重后果。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肺血栓栓塞症(PE)的临床特征及早期确诊手段。方法:分析38例经临床确诊的PE患者的临床表现、心电图、胸部X线(CT)、肺动脉造影结果。结果:38例中胸痛33例,呼吸困难37例,咳嗽15例,咯血9例,晕厥发作2例。32例有紫绀表现,静脉怒张15例,4例可闻及胸膜摩擦者,8例出现低血压。1例于发病后1个月内死亡。典型PE心电图改变S1、QⅡTⅡ者18例。典型PE的肺CT改变为肺部多发锲形、三角形、线形病灶、肺实变影或肺叶透亮度增加区等。结论:临床表现可以多种多样,并无特异性,主要取决于栓子堵塞的部位与范围大小。具有高危 因素且临床怀疑PE时应行进一步的实验室检查以明确诊断。血气分析是有用的筛选方法。  相似文献   

15.
老年肺栓塞45例临床分析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目的 探讨老年人肺栓塞的临床特点,提高肺栓塞的诊治水平.方法 回顾性分析我院诊治的45例老年肺栓塞患者的临床表现、诊断方法及治疗.结果 老年人肺栓塞的临床表现更不典型,症状繁多.螺旋CT诊断率92.7%,溶栓和/或抗凝治疗者和非溶栓和/或非抗凝治疗者的死亡率分别为12.9%和69.2‰结论老年人肺栓塞症状多,以呼吸困难为主要表现,容易误诊为慢性心肺疾病急性发作.螺旋CT可作为老年人肺栓塞的首选和可靠的诊断方法,及时溶栓和抗凝可以降低死亡率.  相似文献   

16.
目的 提高对肺癌合并肺栓塞的认识.方法 对该院2002~2007年住院患者中确诊的9例肺癌合并肺栓塞病例进行分析.结果 2例在确诊后放弃治疗,4例经抗凝治疗病情好转,1例溶栓后病情好转,2例抗凝后治疗无效死亡.结论 肺癌合并肺栓塞最重要的原因是血液处于高凝状态,化疗、放疗、手术及长期卧床增加了肺栓塞的风险.  相似文献   

17.
Acute pulmonary embolism: the clinical conundrum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Despite important advances in the diagnosis and treatment of acute pulmonary embolism (APE), assessment of risk and appropriate management of patients remains a difficult task in clinical practice. In addition to hemodynamic instability and critically clinical condition, acute right ventricular dysfunction (RVD) is a major determinant of in-hospital outcomes. The purpose of this review is to discuss the results of these recent developments. Some outcome evaluation, clinical assessment, and therapeutic implications are also included.
  相似文献   

18.
肺栓塞相关因素与预后关系的临床分析   总被引:2,自引:1,他引:2  
目的 提高对肺栓塞(PE)危险因素与预后关系的认识.方法 对149例PE病例做回顾性分析.结果 PE的主要临床表现为吸困难(83.2%)为最常见的症状,其次为胸痛(49.7%),咳嗽(26.2%),咯血(20.1%),晕厥(14.8%),心悸(14.1%),低血压(13.4%),PE最常见的危险因素依次为:血栓性静脉炎(33.6%)、心脏病(19.5%)、外伤(14.1%)、手术(8.1%)、恶性肿瘤(7.4%),且随年龄的增长,危险因素的数量也增多.149例PE患者,溶栓治疗48例,总有效率为77.1%,与抗凝组疗效比较差异有显著性(P<0.01).结论 认识PE的各种危险因素,及早给予预防和治疗是降低PE发生率和病死率的关键.  相似文献   

19.
目的 通过分析急性肺栓塞(acute pulmonary embolism,APE)患者的临床资料,探讨影响APE患者预后的指标.方法 对徐州医学院附属医院2005年1月-2009年3月诊断为APE的125例住院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危险因素≥2个、PaCO2≤25 mmHg、氧合指数(OI)≤300 mmHg、右心室功能障碍(RVD)、右/左心室舒张末期前后径比(RVED/LVED)≥0.65组患者的住院死亡率、不良事件发生率和随访3个月死亡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或P<0.01),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ROC)显示危险因素个数、PaCO2、OI和RVED/LVED判断死亡的最佳分界点分别是1.5、26.0 mmHg、283.86 mmHg 和0.73.未做抗凝或溶栓治疗组患者的住院死亡率显著高于抗凝治疗组或溶栓+抗凝治疗组(P<0.01).肿瘤史、卧床≥5天、晕厥、危险因素个数、心率、PaCO2、OI及RVED/LVED等8个因素与APE患者住院期间的死亡有关.结论 ①危险因素个数、PaCO2、OI、RVD及RVED/LVED是预测APE患者住院死亡率、不良事件发生率或随访3个月死亡率的独立指标.②抗凝治疗或溶栓+抗凝治疗可以显著降低APE患者的住院死亡率.③肿瘤史、卧床≥5天、晕厥、危险因素个数、心率、PaCO2、OI及RVED/LVED等8个因素与APE患者住院期间的死亡有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