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90 毫秒
1.
腮腺部分切除术治疗腮腺浅叶良性肿瘤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保留腮腺导管的腮腺部分切除术治疗体积较小的腮腺浅叶良性肿瘤的可行性。方法对我院诊断的直径小于2.0 cm的45例腮腺浅叶良性肿瘤,行保留腮腺导管的腮腺部分切除术,于肿瘤外5~10 mm处切除肿瘤与周边正常腺体组织,并观察其疗效。结果本组术后并发暂时性面瘫4例,2周~3个月恢复,未出现永久性面瘫;并发味觉出汗综合征3例,2例症状较轻,无需特殊治疗,另1例进食前予0.5%阿托品乳剂局部涂抹,效果明显。术后所有患者切口均Ⅰ期愈合,未发生皮下积液和涎瘘,腮腺区外形良好,腮腺仍具有分泌功能,挤压患侧腮腺区,腮腺导管口有清亮涎液流出。随访4~5年无肿瘤复发。结论保留腮腺导管的腮腺部分切除术是治疗体积较小的腮腺浅叶良性肿瘤的有效术式,利于保存剩余腺体功能和保持面部美观。  相似文献   

2.
腮腺肿瘤526例临床治疗分析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腮腺肿瘤的治疗以手术彻底切除为原则,我科于1976~2006年共收治526例,现分析如下。 1临床资料 1.1一般资料 本组男305例,女221例,年龄14~76岁。左侧269例,右侧257例。耳垂区302例,耳屏前112例,颌后区54例,腮腺下极58例。  相似文献   

3.
目的:总结基层医院就偏远地区患者腮腺区肿物的发生率、类型,并就其诊治情况及预后作一统计分析。方法:对我科2001-03/2006-03收治的所有腮腺区肿物患者作一临床统计。结果:年龄最小7岁,最大77岁。其中50岁以上最多。良性肿物62例,占74%;恶性肿物11例,占13%;其他11例,占13%。结论:(1)良性肿物与有关专家统计的80%相差不大,恶性肿物较20%偏少,可能与基层医院病历少,且有条件的患者大多去上级医院诊治有关;(2)恶性肿瘤早期手术效果较好,生存质量亦高,中晚期预后较差,5 a生存率较低;(3)术后复查至关重要。  相似文献   

4.
对我院2002/2008年收治的腮腺肿瘤126例分析如下. 1 临床资料 1.1 一般资料本组男87例,女35例.就诊年龄12~73岁.病程4 d~12 a.肿瘤直径最小2.0 cm×1.5 cm,最大10.0 cm×12.0 cm,大多在4.0 cm左右.良性肿瘤97例,占76.98%,恶性肿瘤29例,占23.02%.本组均行术中冰冻切片诊断及术后常规病检确诊.  相似文献   

5.
作者报告了经手术、病理证实的23例腮腺肿块,描述了腮腺肿块的各种病变的MRI表现。讨论了良恶性肿块的区别,进行了MRI和CT的比较。笔者认为肿块内均质性、边缘和邻近组织的关系,对鉴别良恶性肿块非常有帮助。同时肿瘤选MRI,炎症肿块应首选CT。最后提出了病变和面神经的平面关系。  相似文献   

6.
田木欣 《天津护理》1998,6(2):74-74
腮腺肿瘤为颌面外科常见病种之一,需行保留面神经腮腺切除术。自1991年1月至1997年1月我院178例行腮腺切除术后患者,采用伤口加压包扎方法,经临床观察,效果满意。 1 临床资料 从1991年1月至1997年1月,我院颌面外科共实施保留面神经腮腺全叶及肿瘤切除术178例,男91例,女87例。手术部位:左侧腮腺切除97例,右侧腮腺切除81例,年龄1岁至76岁。采用术后伤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腮腺良性肿瘤切除的术式与肿瘤复发和术后并发症关系。方法回顾性分析53例腮腺良性肿瘤手术治疗的临床资料。结果单纯剜出17例中肿瘤复发7例,并发持续性面瘫1例;腮腺浅叶切除28例中肿瘤复发1例,并发暂时性面瘫6例,腮腺瘘3例,Frey综合征1例;全腮腺切除8例中肿瘤复发1例,并发暂时性面瘫1例,持续性面瘫1例,腮腺瘘2例,Frey综合征1例。结论腮腺浅叶切除术或全腮腺切除术是治疗腮腺良性肿瘤的恰当术式,可减少肿瘤复发和持续性面瘫。  相似文献   

8.
人腮腺肿瘤组织周围淋巴管的定量研究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目的 :了解正常腮腺组织、不同病理类型肿瘤组织周围淋巴管、毛细淋巴管的形态计量学变化。方法 :收集腮腺混合瘤及其他恶性肿瘤病理蜡块 3 5例 ,采用免疫组织化学双重染色方法 ,利用自动图象分析系统对其瘤组织周围淋巴管、毛细淋巴管的面积、管径和面数密度进行比较研究。结果 :从腮腺正常组织、良性肿瘤到恶性肿瘤 ,其瘤周淋巴管、毛细淋巴管的管腔面积、管径及面数密度有逐步增高的趋势。其中 ,前两者在整体上差异无显著性 (P >0 0 5 ) ;而后者在统计学上差异有显著性 (P <0 0 5 ) ;不同病理类型的腮腺上皮源性恶性肿瘤之间以及同一病理类型不同分化程度的腮腺上皮源性肿瘤以上参数在统计学上差异无显著性。结论 :腮腺恶性肿瘤较混合瘤在诱导毛细淋巴管增生方面有更大潜力 ,而这种潜力与病理类型和分化程度无关  相似文献   

9.
我院1985年1月~2000年12月共收治腮腺淋巴结核53例,其中21例术前诊断为腮腺肿瘤或腮腺区淋巴结炎的患者,术后经病理证实为腮腺淋巴结核,误诊率39.6%。现就临床误诊原因及鉴别诊断问题加以讨论,以期引起同行重视。  相似文献   

10.
良恶性腮腺混合瘤的手术治疗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研究腮腺良、恶性混合瘤的最佳治疗方案。方法:对我科1991-1998年各例腮腺混合瘤选择不同的手术治疗方式进行分析。结果:40例患者术后畸形不明显,且仅有1例复发。结论:选择适当的手术治疗方法可减少患者创伤,外形效果发了,并发症少,术后复发率低。  相似文献   

11.
腮腺肿瘤 80 %发生于腮腺浅层[1] ,良性肿瘤占大多数 ,作者自 1995~ 2 0 0 0年对 134例腮腺肿瘤做保留导管腮腺浅叶加肿瘤切除手术 ,结果如下。1 临床资料1.1 一般资料  134例均为本院住院病人 ,术前诊断为腮腺良性肿瘤。男性 70例 ,女性 64例 ,平均 4 0 (16~ 4 0 )岁。患者病程最长 2 2年 ,最短 3个月 ,发生于右侧 5 0例 ,左侧 84例。肿瘤最大直径 8cm ,最小 1.2cm ,分布于耳屏前区 85例 ,耳垂下区 4 1例 ,颌后区 8例。术前无任何自觉症状 ,无面神经功能障碍。1.2 病理学诊断与所处部位的关系 见附表。附表 肿瘤性质与部位 (例…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腮腺肿瘤手术的治疗经验。方法:总结分析248例腮腺肿瘤患者的手术治疗过程。结果:248例腮腺肿瘤中,腮腺浅叶肿瘤164例,腮腺囊肿62例(手术效果良好,只有较轻的并发症),腮腺深叶肿瘤22例(手术后8例复发,为恶性肿瘤)。结论:腮腺肿瘤手术应尽量保留正常腮腺组织,解剖面神经,彻底切除病变组织才能降低术后并发症。  相似文献   

13.
腮腺肿瘤手术的护理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于宝云 《天津护理》2001,9(3):125-126
腮腺肿瘤是涎腺肿瘤中发生率最高的一种,目前手术治疗仍是最重要的手段,治疗效果不仅与手术操作直接有关,术后的护理也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14.
双侧腮腺基底细胞腺瘤一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腮腺基底细胞腺瘤是腮腺肿瘤中一种少见的组织学类型,多为单发,我院于2009年10月收治双侧腮腺基底细胞腺瘤1例,由于本病十分罕见,故复习相关文献报告如下. 1 病历摘要 女,45岁.主诉发现双侧下颌角无痛性肿物3年,未予重视,近1年右侧肿物增长,偶有疼痛.  相似文献   

15.
腮腺是涎腺中体积最大的,腮腺肿瘤占全部涎腺肿瘤的70%~80%。我们搜集了本  相似文献   

16.
腮腺肿瘤的声像图与病理对照观察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相似文献   

17.
鼻咽癌腮腺转移临床极少见。笔者遇到1例延误诊治2年之久。现报告如下。1临床资料【病例】男,40岁。间断血沸3月,左上颈肿块10天于1993年5月21日就诊。鼻咽部活检示左侧咽隐窝低分化鳞癌,于1993年6月初开始8MV-X线放疗,采用耳前野、鼻咽肿瘤区外照射65Gy,腔内射正2Gy(2次),全颈切线位照射40Gy,缩野追加到90Gy。放疗后,鼻咽部病灶和颈部转移性肿块消失。1994年8月发现左耳前无痛性肿块,如花生米大小,伴有颌下淋巴结肿大。耳前肿块穿刺病检为:腮腺炎性组织。临床考虑左颌下淋巴结转移,行8线照射70GY后消失。腮腺区肿块随诊…  相似文献   

18.
CT对腮腺区肿块的诊断价值(附15例报告)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腮腺肿瘤的发生率仅为 0 8~ 1 6/ 10万 ,多发于女性。腮腺区肿块由于体积较小 ,且不同区域的解剖关系及组织病理学类型复杂多样 ,所以术前诊断比较困难。笔者对我院 1996年 6月~ 2 0 0 0年 8月经CT检查及手术病理证实的 15例的影像学表现分析如下 :1 资料与方法1 1 临床资料 :全组共 15例 ,男性 10例、女性 5例 ,年龄 2 3~ 70岁 ,中位年龄 4 6岁。 15例均以肿块为首发症状求诊。病理证实良性肿瘤 4例 ,其中混合瘤、腺淋巴瘤、淋巴上皮瘤、基底细胞腺瘤各 1例。恶性肿瘤 11例 ,其中原发性恶性肿瘤 6例、复发癌 3例、转移癌 2例。 9例…  相似文献   

19.
黄健  蔡博  龙星  唐中 《医学临床研究》2009,26(9):1662-1664
【目的】探讨腮腺深叶肿瘤手术径路的选择。【方法】回顾26例腮腺深叶肿瘤手术切除患者的临床资料,男性17例,女性11例,良性肿瘤11例,恶性肿瘤15例。口内径路切除肿瘤者11例;口外入路者15例,其中经颈侧切开者3例,经颈一腮腺联合下颌角劈开径路者2例,经颈-腮腺径路者5例;口内外联合切开者5例。【结果】所有患者术后随访观察1~10年,其中11例良性肿瘤患者均无复发;15例恶性肿瘤患者中4例死亡,3例复发。经颈-腮腺径路患者1例出现面神经损伤症状,口内径路者均未出现明显并发症。【结论】经口内径路仅用于较小的肿瘤切除,经颈-腮腺径路主要用于侵入咽旁间隙的腮腺深叶肿瘤的切除,经颈-腮腺联合下颌角劈开径路主要用于腮腺深叶肿瘤巨大者,口内外联合切开用于腮腺深叶肿瘤巨大者。  相似文献   

20.
1  材料与方法  本组 43例患者 ,男 30例 ,女 13例。年龄最大为 75岁 ,最小 2 1岁 ,平均 5 1.6岁。病程 10天~ 2 7年。仪器使用GE公司SYTEC 40 0 0 0CT机。 43例患者做腮腺常规平扫 ,后经腮腺导管注入造影剂 (76 %泛影葡胺 6~ 12ml) ,再次扫描腮腺区 (CT Siolgraphy ,简称CTS) ,其CTS表现 (见表 1)。2 讨论2 .1解剖及病理基础 腮腺由腺泡组织和结缔组织两部分组成。腺体组织起源于外胚层上皮 ,而结缔组织 (间质和包膜 )则发生于中胚层组织。腮腺肿瘤绝大部分为上皮性肿瘤 ,即发生在腺泡内的 ,而间叶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