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46 毫秒
1.
《素问》王冰注使用祖本探讨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根据王冰序,王冰在整理《素问》时使用了不同的版本,但并未说明以何本作祖本。根据对王冰序、《素问》新校正等提供的有关材料进行的分析,认为王冰所用祖本虽源自梁代传本,但不是全元起本,似应是张公秘本;今存《素问》中有些篇文结构应是祖本旧貌;祖本与全元起本、《针灸甲乙经》及《太素》应属不同传本系统。  相似文献   

2.
从《南史·王僧孺传》、《隋书·经籍志》等文献可知,注释《素问》的第一人是南朝齐梁时代的全元起。全元起本系《素问》的早期传本,上承两汉魏晋传本,下启唐代王冰注本及宋代林亿等的校正,有极高的学术价值。可惜该书亡佚于南北宋之交,至今已达千年之久。学者仅从书目中知其名而未能睹其书,致使研究《内经》的人无不为此感到遗憾!  上海中医药大学段逸山教授,历经5载,沉潜其中,探微索隐,对《素问》王冰的4 5 0 0多条注文,尤其是对林亿等130 0余条新校正,进行穷尽性的探索分析,在充分利用新校正所提供的可信资料的基础上,运用训诂、校勘、…  相似文献   

3.
清代著名的温病学家叶天士的《温热论》是师徒间的授课记录,原无书名,后因整理者不同而形成两种传本。《温证论治》由唐大烈整理,初刊本为乾隆五十七年(1792)吴门唐氏问心草堂刻《吴医汇讲》本。《温热论》由华岫云整理,初刊本可能为清乾隆四十二年(1777)的卫生堂本,此本书名颇为混乱,需要统一标注。华岫云并非叶氏门人,出于对叶天士的崇拜寻觅购买叶氏医案而加以整理。两种传本的学术内容一致,而文字差别较大。  相似文献   

4.
《宋史·艺文志》载有“定斋居士《五痔方》一卷”,后世书目均认为《五痔方》系“定斋居士”所著.此书已佚,具体不详.魏岘《魏氏家藏方》中引有部分内容.由《魏氏家藏方》所引《五痔方》序文可知,《五痔方》中所收治疗痔疾的医方源于李用和.李用和之子将其方传于马兴嗣,马兴嗣又转授给魏岘之父魏熊梦.魏熊梦与号“定斋居士”的宋南书法家单炜相识,故魏熊梦所写自序由单炜书写.除《魏氏家藏方》收录之外,明代《秘传外科方》收录有“秘传李防御五痔方”,亦为李用和治疗痔疾的医方,其内容多于《魏氏家藏方》.  相似文献   

5.
结合王冰注的具体内容,通过对王冰序所提到情况的分析,认为王冰整理《素问》的态度十分认真,处理问题也颇为审慎。今《素问》与《针灸甲乙经》、《太素》的大量异文,应是传本不同所致,而非王冰改动。  相似文献   

6.
北宋苏颂主编的《本草图经》引用孙思邈文献原文18则,涉及的《备急千金要方》《千金翼方》《千金月令》,均为北宋本或更早的版本,具有较高的校勘价值和辑佚价值。《本草图经》所引《备急千金要方》与今传本《备急千金要方》及古本《孙真人千金方》互有异文,这些异文有些是苏颂等人化裁所致,有些则是因为所据版本不同所致,据前者可校正、补...  相似文献   

7.
日本现存最早医书《医心方》所载《葛氏方》是葛洪医方的重要传本,目前学界对此书的研究主要集中于文献辑佚方面,尚无对成书年代的专门讨论。本文从内容、避讳、词汇三方面对此书进行综合分析,并参考对照传世医籍,发现《医心方》所引《葛氏方》文本含有陶弘景的补阙内容,全文不避隋、唐国讳,所用量词"过""枚""物"流行于魏晋南北朝时期,并在传世文献中被改为隋唐时期的新兴量词。由此初步得到以下结论:《医心方》所引《葛氏方》底本与陶弘景所增补《补阙肘后百一方》存在一致,其成书上限在南朝梁,下限在隋以前。  相似文献   

8.
《千金要方》异文对校与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千金要方》一书的古传本《孙真人千金方》与宋校本《备急千金要方》差异校大,通过两种不同版本的对校研究,能够探寻出《千金要方》真实的面貌,为《千金要方》的系统研究创造条件。同时也证明宋人在校订《千金要方》时对其医学资料确有过大幅度的改动,特别是增补了大量的医学内容,使今通行本《备急千金要方》与孙思邈原作已有显著不同。而《孙真人千金方》则保留了孙思貌著作的原貌,对《千金要方》的深入研究具有重要的学术意义。  相似文献   

9.
《痧症全书》及其主要传本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痧症全书》为清初痧书名著,影响到此后痧书的痧症分类及病名等。该书在流传中屡经改编删补,传本异常混乱,致使其书形式、内容几经变迁,不利于书目著录及医书传承与学术源流的研究。经比较研究该书数十种传本,归纳出4类主要传本系统。其中张本最早,于原编者王凯完成此书4年后刊行,最能反映王书真貌。沈本将张本改编重组,有多种单行本,内容、书名、作者名改变较大。何本将张本删订重编,流传最广,后世多误将何本当作王氏原本。胡本在何本基础上再加删节,增入《痧疫论》。  相似文献   

10.
经眼48种现存《易筋经》传本中的避讳研究,结合各传本中的内容,具有版本价值,可作为《易筋经》早期代表的传本凡15种。包括抄本8种,刻本7种,未见明本。较早的传本均为抄本,道光间方见刻本。沈氏校本不避清代皇帝讳,其序有称“顺治辛丑”,故当抄成于清康熙前期,此为最早。雍正抄本,避“玄”字讳,不避“弘”字讳,并载有雍正年序,抄成于雍正间,当为次早。西谛本避“玄”“弘”两字讳,当为乾隆间或其后抄本。现存刻本中以道光三年之傅金铨校刻本为最早,这也可能是《易筋经》最早的刻本。祝文澜本及来章氏辑本均可能晚于此本。  相似文献   

11.
宋·唐慎微《证类本草》中收载的苏颂《本草图经》中,曾引录张仲景佚文48条,均系未经宋臣校定的佚文。分析可知苏颂所见张仲景医书至少有两类传本,一类兼含伤寒、杂病内容,很可能是古本《伤寒杂病论》或王洙发掘的《金匮玉函要略方》;另一类专论杂病,有可能是宋臣校正《金匮要略方》的基础。另据《本草图经》引文中的文字特点,以及该书转引其他来源仲景佚文中有今本《伤寒论》、《金匮要略》中未载内容,推测苏颂所参底本可能早于唐高宗李治之时,比宋臣校改的仲景医书底本更加古老。  相似文献   

12.
孙思邈《千金翼方》卷九、卷十载录的《伤寒论》称《唐本伤寒论》,又称《孙思邈本伤寒论》。犹如《宋本伤寒论》又称《赵开美本伤寒论》一样。《孙思邈本伤寒论》与《赵开美本伤寒论》都来源于一个共同的祖本,即均来自南朝梁阮孝绪《七录》著录的《辨伤寒十卷》。阮孝绪《辨伤寒十卷》与陈延之《小品方》著录的《辨伤寒》相关。《宋本伤寒论》受到世人高度崇信赞佩,关于它的研究已成滔滔江河之势,《唐本伤寒论》直至现在,对它的研究考证仅是涓涓细流,未被医家与学者周知。文章考证《千金翼方》成书时代及其流传,考证《伤寒辨》之特点与结构,比较《辨伤寒》与宋本《伤寒论》之异同。  相似文献   

13.
血瘀证是中医临床常见证型之一,在中医经典《伤寒论》和《金匮要略》中,对血瘀证的症状及诊断有详细论述,为后世血瘀证的临床研究提供了重要依据。以现代中医诊断学的思路对《伤寒论》和《金匮要略》中所涉及血瘀证的信息进行系统性归纳,总结与分析仲景血瘀证的诊断特点,并将2书中出现的诊断依据与血瘀证现代诊断标准相对比,为全面了解仲景血瘀证的诊断特点提供思路。对研究从汉代至今血瘀证诊断的发展和演变具有一定意义。  相似文献   

14.
《大医精诚》是唐代孙思邈巨著《备急千金要方》绪论第二,提出了医生要精诚双修,尤其注重医德提升?文章论及内容广泛,对当代医学生教育有着很强的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15.
“摶”之俗体作“(摶)”,与“搏”形近,近一个世纪来《伤寒论》《金匮要略》铅字排印本、电脑录入本凡“(摶)”皆讹为“搏”,而赵开美本《伤寒论》、元大德《千金翼方》或作俗体“(摶)”,或作繁体“摶”;元邓珍本《金匮要略》、赵开美本《金匮要略》皆作俗体“(摶)”,是诸善本《伤寒论》《金匮要略》无一作“搏”者.本文确证铅字排印本、电脑录入本《伤寒论》《金匮要略》之“搏”皆为讹字,当作“摶”.2005年8月人民卫生出版社白文本《伤寒论》据笔者意见已将“搏”改为“抟”.  相似文献   

16.
《备急千金要方》为唐代医书集大成者,内容涵盖十分广泛,其病证分类方法,上承《内经》、《难经》、《伤寒杂病论》、《诸病源候论》,下启后世诸家,有很多独创之处,从一个侧面体现出当时的临床医学对很多疾病的认识已相当成熟,直到现代,对于今人认识疾病,探讨疾病病机仍有很大的意义.  相似文献   

17.
通过对《千金要方》宋校本与新雕本中药治疗方法的逐一比对,发现宋人或依据主治病证、或根据宋代对病因与疾病分类认识的变化以及对方药功效新的理解等,对原书中药治疗方法的编排次序进行了全面调整。这种对中药治疗方法归属类别的重新划分,体现了宋代对中药治疗作用认识的不断深化;一方面使《千金要方》的治疗体系更为系统规范,另一方面使全书的学术框架更为严谨,从中可见宋代中医学术思想之演变。  相似文献   

18.
由于汉及汉代以前的医集存世甚少,因此对考证《伤寒杂病论》方药渊源及其同时代方药状况造成极大困难.对1972年在甘肃武威出土的汉代医简进行了考证后认为,武威汉代医简被考古学家推测为东汉早期的医学著作,据此推论《武威汉代医简》将对探讨和研究在相距150年的东汉末年张仲景撰写《伤寒杂病论》方药渊源提供证据.  相似文献   

19.
探讨伤寒与杂病历代的分合状况。从热病的证治谈《金匮要略》杂病的位置、伤寒的证治谈杂病中的六经辨证,以及宋代杂病的另立、杂病伤寒合一说等几方面着手,探讨伤寒与杂病历代分合状况,认为仲景医学是一个源远流长的独特系统,六经证治的框架是临证的基础,六经辨证具有普遍适用性,并非局限于外感伤寒,杂病的处理也应遵循。伤寒与杂病理法相通,仲景通过伤寒、杂病合论,将《伤寒论》和《金匮要略》合一,可完好凸现中医临床治疗的基本脉络,辨证、治病和对症的中医临床思维。  相似文献   

20.
试论《伤寒论》三阴三阳时位辨证   总被引:5,自引:2,他引:3  
<伤寒论>的"三阴三阳"一直是历代医家争论的焦点,直至今日,"三阴三阳"的本质仍未被揭示出来.通过对<伤寒论>中的六时、六病、合病、并病及六病欲解时的探讨,以及三阴三阳的三部定位划分,提出<伤寒论>的"三阴三阳"是一个"时序"概念,并与空间病位相关联,因而认为"六病"是张仲景对外感热病的一种时间分类方法,可揭示外感热病的发生、发展、转归与时间之间的某种内在联系.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