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25 毫秒
1.
随访连续住院的306例老年冠心病患者1-6年,观察增龄、性别、饮酒、饮茶、吸烟、肥胖、高血压、糖尿病、无痛性心肌缺血、左室肥厚、复杂室性心律失常、血脂增高、遗传史等因素对再发急性心肌梗塞或心源性猝死的影响。经Cox多因素分析提示合并高血压、血清总胆固醇与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比值≥4.3,无痛性心肌肌缺血和复杂室性心律失常是促使再发的重要因素。  相似文献   

2.
为探讨高血压心律失常与房室肥大的关系,对54例高血压患者行超声心动图和动态心电图监测,结果显示:高血压患者房性心律失常及复杂房性心律失常发一率(79.6%,48.1%)均高于室性心律失常及复杂室性心律失常的发生率(57.4%,18.5%)差异有高度显著性(P〈0.01)。分析表明,复杂房性心律失常与左房增大有关,室性心律失常与心室肥厚及心肌缺血有关。  相似文献   

3.
老年再发性心肌梗塞的危险因素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探讨再发性心肌梗塞的临床危险因素。方法 选择符合再发性心肌梗塞诊断标准的再发性心肌梗塞患者56例,另设初发性心肌梗塞患者154例为对照组,两组患者比较高血压、糖尿病、无痛性心肌缺血、梗塞后心绞痛、复杂室性心律失常、高脂血症等指标。结果 再发性心梗组与非再梗组比较上述各指标均存在显著性差异(P〈0.01),56例再梗患者死亡19例(33.9%)与对照组(10.4%)相比有非常显著性差异(P〈0  相似文献   

4.
为了解大鼠心肌缺血性早期心律失常变化的规律及其与再灌性心律失常之关系,观察了大量在结扎和放松冠脉时的ECG,发现:①缺血30min内,62.3%出现室性心律失常的动物表现为即刻室性心律失常(IVA)及延迟室性心律失常(DVA)两个时相,②缺血时间与再灌注性室性心律失常的程度有关;③缺血性室性心律失常的类型与再灌注性室性心律失常的类型有关。  相似文献   

5.
<正> 24小时动态心电图能观察冠心病患者日常活动中的—过性心肌缺血和心律失常,为探讨心肌缺血程度与复杂室性心律失常的关系,本文从我院做过动态心电图检查的病人中选取74例冠心病患者,对其心肌缺血时伴复杂室性心律失常与不伴复杂室性心律失常的动态心电图资料进行了对比分析。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6.
对140例原发性高血压患者进行24h动态心电图监测,结果发现房性心律失常显著高于室性心律失常(分别为893%和707%)(P<0.001),室性心律失常及复杂室性心律失常与左室肥厚和高血压二、三期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7.
高血压左室重构与室性心律失常的关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应用超声心动图观察120例高血压患者的左室构型,探讨左室重构与室性心律失常的关系及意义。结果发现左室重构与年龄,病程有关。正常构型,向心型重构,向心性肥厚,离心性肥厚复杂室性心律失常发生率依次为3.6%,20%,25%,35.9%。提示高血压患者复杂室性心律失常的发生与左室的构型有关,伴有左室肥厚者,可能有室性心律失常易发性的病理基础。  相似文献   

8.
对129例高血压病患者进行连续24h动态心电图监测,分析发生的室性心律失常。结果表明,伴左室肥厚高血压病组(n=48)复杂室性心律失常(按Lown分级≥Ⅲ级)的发生率为70.8%(34/48),显著高于无左室肥厚的高血压病组(n=81)的13.6%(11/81);复杂室性心律失常昼夜变化,以晨6∶00至正午12∶00发生较多。提示伴左室肥厚的高血压病有复杂室性心律失常易发性及心律失常源的基础,积极逆转左室肥厚、改善心肌缺血及抗室性心律失常的治疗,对心性猝死的预防可能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9.
老年高血压左室肥厚与室性心律失常和心肌缺血的关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了解老年原发性高血压左室肥厚与室性心律失常和心肌缺血的关系。方法 :1 2 0例老年 (≥ 6 0岁 )高血压患者经超声心动图测定左室质量指数 (L VMI) ,分为左室肥厚组 (A组 )和非左室肥厚组 (B组 )。经 2 4 h动态心电图测定 2 4 h室性早搏总数 (VPCs)、L own's分级 ,心肌缺血发作例数。结果 :与 B组比较 ,A组室性心律失常的发生率明显增加 (P <0 .0 1 ) ,无症状心肌缺血发生率亦明显高于 B组 (P <0 .0 1 )。结论 :老年原发性高血压左室肥厚引起室性心律失常和心肌缺血的发生率增加  相似文献   

10.
丹参素预防大鼠缺血再灌注性心律失常的实验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采用离体心脏灌流及冠脉结扎方法,复制大鼠心肌缺血再灌注损伤的模型,观察丹参素对缺血再灌注性心律失常的保护作用。实验表明,离体灌注大鼠缺血期心律失常的发生率为85.7%,主要为传导阻滞及室性早搏和室性心运过速,但无室性纤颤发生;再灌期心律失常发生率高达100%,主要为室性早搏和室性心动过速,室性纤颤发生率为57.1%,0.5μmol/L异搏定和4mg/l丹参素均能使大鼠血再灌注性心律失常发生率明显降  相似文献   

11.
目的:通过24h同步动态血压(ABPM)和动态心电图(DCG)的监测,观察清晨血压(收缩压、舒张压、心率)和ST段压低的变化。探讨清晨高血压与无症状性心肌缺血(SMI)的关系,以及口服长效降血压药物雷米普利治疗后对其影响。方法:对68例高血压合并冠心病患者,于口服雷米普利治疗前、治疗后4周,分别用三导动态心电图血压二合一分析仪,行24h同步动态血压和动态心电图的监测,观察清晨血压(收缩压、舒张压、心率)和ST段压低的变化。结果:清晨高血压(收缩压、舒张压、心率)与无症状缺血性ST段压低呈正相关(P<0.01)。经雷米普利治疗4周后动态血压、动态心电图与治疗前比较,血压(收缩压、舒张压)和ST段压低的变化有显著性差异(P<0.01),心率虽有减少,但无显著性意义(P>0.05)。结论:清晨高血压与无症状性心肌缺血的发生密切相关。雷米普利能有效降低清晨高血压,并能减少无症状性心肌缺血的发作次数,是治疗高血压合并冠心病的一种有效而安全的药物。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动态心电图对无症状心肌缺血(SMI)的诊断价值。方法回顾性选择经冠脉造影确诊为冠心病的患者115例,且这些患者造影前已行动态心电图检查。采用动态心电图记录结合患者生活日志分析诊断及结果。结果符合心肌缺血性ST段压低发作要求(ST段压低≥0.1mV,持续时间≥1min,2次间隔≥1min)的有82例,占总例数的71.3%,其中共发生缺血性ST-T改变353阵次,其中SMI发生率(79.9%,282/353)高于症状性心肌缺血发生率(20.1%,71/35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06:00~12:00SMI发生率(52.8%,149/282)最高,0:00~06:00SMI发生率(8.9%,25/282)最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SMI发作时,231阵次伴平均心率≥85次/min,占81.9%,51阵次伴平均心率〈85次/min,占18.1%,SMI发生时心率快,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动态心电图是无症状心肌缺血的有效的检查方法,对冠心病患者临床诊断和治疗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在老年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冠心病)无痛性心肌缺血患者护理工作中应用无缝隙护理的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2015年10月至2018年10月85例老年冠心病无痛性心肌缺血患者的临床资料,按护理方法不同分为观察组45例及对照组40例,对照组行常规护理,观察组行无缝隙护理,比较两组患者消极情绪状态及睡眠质量的变化。结果:经3个月护理,观察组抑郁、焦虑评分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睡眠质量各因子评分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无缝隙护理能有效缓解老年冠心病无痛性心肌缺血患者焦虑、抑郁情绪,提升其睡眠质量。  相似文献   

14.
目的通过对患有无症状心肌缺血的患者比较常规心电图和动态心电图,发现动态心电图诊断无症状心肌缺血的优点。方法采用随机抽样的方法,选择66例无症状性心肌缺血患者,其中剔除心室肥大,房颤的患者,随机分成两组,动态组和常规组。对两组患者分别采用动态心电图和常规心电图诊断。并对患者的检出率进行比较。结果采用动态心电图技术进行诊断,阳性率为81.8%;采用常规心电图技术进行诊断,检出阳性率为54.5%,可以看出前者的检出率明显高于后者,有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无症状心肌缺血是冠心病的一种,临床症状不明显,用常规方法检出率低,容易漏检,采用动态心电图技术对其进行诊断,可以显著提高患者的检出率,有利于患者的早期诊断和及时治疗,动态心电图已逐渐成为临床对该类患者进行诊断的重要手段,值得进一步的使用和推广。  相似文献   

15.
通心络胶囊治疗无症状性心肌缺血的临床观察   总被引:15,自引:3,他引:12  
目的 研究通心络胶囊治疗无症状性心肌缺血的临床疗效。方法 对 38例无症状性心肌缺血患者使用通心络胶囊治疗 ,观察动态心电图、血液流变学及微循环等变化。结果 治疗后动态心电图显示心肌缺血明显好转 ,血液流变学各项指标及微循环明显改善 (P <0 .0 5或P <0 .0 1)。结论通心络胶囊具有降低血液黏滞性、聚集性及凝固性 ,改善微循环 ,从而改善心肌缺血 ,是治疗冠心病心肌缺血的有效药物。  相似文献   

16.
580例老年人动态心电图临床分析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陆冰  古宏清 《河北医学》2002,8(11):972-974
目的 :探讨老年人心律失常和心肌缺血的发病率、发生机制及发生规律。方法 :对 135 3例进行 2 4h动态心电图 (DCG)监测的患者 ,做一回顾性的分析 ,按年龄分为老年组、中年组、青年组 ,分析每组各种心律失常、心肌缺血发生率、其他疾病的发生率及心律失常、心肌缺血与疾病和年龄的关系。结果 :老年组 (5 80例 )房性和室性心律失常均高于中、青年组 ,尤其是复杂性心律失常 (P <0 .0 1)。老年组冠心病、心肌缺血、窦性心动过缓、窦房阻滞或窦性停搏及束支传导阻滞等均高于中、青年组 (P <0 .0 1)。结论 :心律失常、心肌缺血的发病率随着年龄增加而增加 ,冠心病、高血压病随着增龄而增加 ,因此对于高血压病、冠心病老年患者应重视DCG检测 ,及时发现心律失常、心肌缺血并及时治疗。对于预防老年人恶性心律失常、心脏猝死的发生 ,有着重要的临床意义  相似文献   

17.
目的 比较腺苷心肌灌注显像与心电图试验对老年无症状性心肌缺血的诊断价值.方法 符合WHO冠心病诊断标准、年龄60岁以上的老年无症状性心肌缺血患者116例,行国产腺苷负荷/静息99Tcm-甲氧基异丁基异腈(MIBI)心肌灌注显像与心电图试验.按照两者的心肌缺血阳性诊断标准分别统计阳性率,并且观察阳性、阴性组间的关系.结果 116例患者均完成了腺苷负荷试验,腺苷负荷心肌灌注显像与心电图试验诊断老年无症状心肌缺血阳性率分别为87.07%和35.34%,两者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 腺苷负荷心肌灌注显像较心电图试验诊断老年无症状性心肌缺血有明显优势.  相似文献   

18.
目的:观察冠心病患者经皮腔内冠脉成形(PTCA)术前后有症状与无症状心肌缺血总负荷的变化。方法:用动态心电图心肌缺血总负荷对120例PTCA术治疗的患者进行术前术后对比分析。结果:PTCA术前无症状心肌缺血总负荷是有症状心肌缺血总负荷的42倍;PTCA术后近期和远期有症状与无症状心肌缺血总负荷均较术前显著改善(P均<001),术后尚存的心肌缺血事件中906%为无症状心肌缺血。结论:对PTCA术后无症状心肌缺血事件的随访有较大临床意义  相似文献   

19.
益母草注射液治疗无症状性心肌缺血的临床观察   总被引:14,自引:1,他引:13  
目的:研究益母草注射液治疗无症状性心肌缺血(SMI)的临床疗效。方法:对30例SMI患者应用益母草注射液治疗,观察动脉心电图、血液流变学及血脂等变化。结果:治疗后动态心电图显示心肌缺血明显好转,血液流变学各项指标及血脂明显改善(P〈0.05或P〈0.01)。结论:益母草注射液具有降低血液凝固性、粘滞性、聚集性及血脂,改善心肌缺血,是治疗冠心病心肌缺血的有效药物。  相似文献   

20.
龙作湘 《中国现代医生》2010,48(29):134-135
目的探讨动态心电图(DCG)在冠心病诊断中的价值。方法对337例经临床标准确诊的冠心病住院病人进行DCG结果分析。结果337例冠心病患者检测出289例有缺血型ST段改变,敏感率为85.8%,其中有症状心肌缺血检出率为27.7%(80/289),无症状心肌缺血检出率为72.3%(209/289)。结论DCG监测冠状动脉缺血诊断冠心病的敏感性较高,有较高的临床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