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 毫秒
1.
纤维束示踪成像技术定量评价急性期脑出血锥体束损伤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目的 探讨白质纤维束示踪成像技术定量评价急性期脑出血患者锥体束损伤情况的可行性.方法 对我院32例急性期脑出血患者行磁共振扩散张量成像,应用日本东京大学Volume One 1.64和diffusion Tensor Visualizer Ⅱ(dTVⅡ)软件进行白质纤维束的三维重建,通过感兴趣区的设置观察患侧皮质脊髓束(CST)的受压、推移及破坏情况,并由软件计算获得患侧相对剩余CST条目数.结果 32例患者的纤维束示踪图像均可不同程度观察到患侧CST受血肿压迫推移或破坏中断情况,且患侧相对剩余CST条目数与起病时Fugl-Meyer评分之间具有较高的相关性(r=0.75,P<0.01).结论 白质纤维束示踪成像技术可以定量评价急性期脑出血患者CST的损伤情况.  相似文献   

2.
目的 探讨磁共振弥散张量纤维束成像(DTT)图中皮质脊髓束残存率与高血压性基底节区脑出血(HBGH)清除术后运动功能恢复的相关性. 方法 选取2018年7月至2019年9月收治的23例单侧HBGH患者,均行经侧裂-岛叶皮质入路基底节区血肿清除术.于术后2周行弥散张量成像检查,在工作站中以两侧大脑脚为感兴趣区域完成皮质脊...  相似文献   

3.
磁共振弥散张量成像和纤维束示踪成像能够显示白质纤维的结构,在脊髓的应用也越来越广泛,对检出病变和判断病变性质的敏感性较常规MRI高,能够提供更多诊断及鉴别诊断依据,同时能更好地进行术前疗效评估及判断预后.  相似文献   

4.
目的 利用扩散张量纤维束示踪成像评估多发性硬化(MS)边缘系统纤维通路损害。方法 对20例复发缓解型MS患者(MS组)和20名健康志愿者(对照组)进行纤维束示踪成像。追踪扣带束、穹窿、钩束,获得相应纤维条数、FA值、MD值。并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 与对照组比较,MS组扣带束、穹窿、钩束FA值均减低(P均<0.01),MD值均升高(P均<0.05)。MS组穹窿纤维条数较对照组减少(P<0.001)。MS组中左侧与右侧钩束纤维条数、对照组中左侧与右侧钩束FA值、纤维条数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MS组扣带束、钩束FA值与EDSS评分呈负相关(r=-0.572、-0.665,P均<0.05),MD值与EDSS评分呈正相关(r=0.627、0.603,P均<0.05)。结论 纤维束示踪成像对评估MS边缘系统纤维通路损害及监测临床进程有重要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5.
肖慧  陈自谦  张碧云  倪萍 《中国临床康复》2006,10(34):70-72,i0002
目的:观察缺血性脑卒中急性期患者皮质脊髓束的状况,分析运动功能与皮质脊髓束受损情况的关系。方法:采用GE1.5T磁共振成像系统,对2005—02/12解放军南京军区福州总医院就诊的15例缺血性脑卒中急性期患者进行磁共振弥散张量成像检查,用dTV.Ⅱ软件进行处理,显示部分各向异性图及彩色部分各向异性方向图;并采用种子方法重建双侧皮质脊髓束的三维纤维束成像图,观察纤维束的移位、连续性及破坏情况;同时采用Brunnstorm标准判断脑梗死患者患手肌力,应用Spearmen相关分析分析皮质脊髓束损伤程度与患手肌力的相关性。以15例健康志愿者为对照组进行比较。结果:30例受试者均进入结果分析。①脑卒中患者梗死白质区部分各向异性值显著低于健侧,两侧相比差异有显著性意义(t=4.570,P〈0.001)。②对照组双侧皮质脊髓束重建,自中央前回下行至内囊并延续至脑桥和延髓,每条连续形态一致性良好。脑梗死患者健侧皮质脊髓束形态与对照组一致,连续性好;患侧皮质脊髓束因受梗死区不同程度的累及,表现为连续性中断及解剖结构形态一致性的丧失。表现为1级(皮质脊髓束完整)2例;2级(皮质脊髓束完整,但受压推移)5例;3级(皮质脊髓束中断)8例。③皮质脊髓束损伤程度与患手肌力明显相关(ta=0.888。P〈0.05)。结论:①急性脑梗死患者患侧皮质脊髓束不同程度受损,且损伤程度与肌力相关,提示可用于判断康复治疗的预后。②三维纤维束示踪成像图可以更立体直观的显示锥体束状况。  相似文献   

6.
7.
目的:应用磁共振弥散张量成像(MR-diffusion tensor imaging,DTI)探讨脑卒中后皮质脊髓束(corticospinal tract,CST)损伤与运动功能的相关性。方法:29例脑卒中后偏瘫患者,分为脑出血组15例,脑梗死组14例,病变部位为内囊基底核区,且累及皮质脊髓束,发病后30—60d采用1.5T核磁共振仪进行弥散张量成像扫描,依次从大脑脚、内囊后肢、放射冠区、初级皮质运动区4个层面,测量病变同侧皮质脊髓束和病变对侧相应脑组织的部分各向异性值(FA),计算得出FA比值(r FA)及FA不对称性(FAasy),同时采用简化Fugl-Meyer运动功能量表(The Fugl-Meyer motor assessment,FMA)对偏瘫肢体运动功能评分。结果:病灶侧4个层面CST的FA值均较对侧相应脑组织降低。脑出血组:大脑脚、内囊后肢、放射冠区3个层面的FA值、r FA和FAasy均与FMA评分之间存在相关性,且放射冠层面有显著相关性;而初级皮质运动区层面的FA值、r FA和FAasy与FMA评分之间无明显相关性。脑梗死组:大脑脚、内囊后肢、放射冠区、初级皮质运动区4个层面的FA值、r FA和FAasy均与FMA评分之间存在相关性,且放射冠层面有显著相关性。结论:DTI可用于评估脑卒中后皮质脊髓束损伤及运动功能障碍,以放射冠层面皮质脊髓束的DTI参数最有意义。  相似文献   

8.
目的∶观察缺血性脑卒中急性期患者皮质脊髓束的状况,分析运动功能与皮质脊髓束受损情况的关系。方法∶采用GE1.5T磁共振成像系统,对2005-02/12解放军南京军区福州总医院就诊的15例缺血性脑卒中急性期患者进行磁共振弥散张量成像检查,用dTV.Ⅱ软件进行处理,显示部分各向异性图及彩色部分各向异性方向图;并采用种子方法重建双侧皮质脊髓束的三维纤维束成像图,观察纤维束的移位、连续性及破坏情况;同时采用Brunnstorm标准判断脑梗死患者患手肌力,应用Spearmen相关分析分析皮质脊髓束损伤程度与患手肌力的相关性。以15例健康志愿者为对照组进行比较。结果:30例受试者均进入结果分析。①脑卒中患者梗死白质区部分各向异性值显著低于健侧,两侧相比差异有显著性意义(t=4.570,P<0.001)。②对照组双侧皮质脊髓束重建,自中央前回下行至内囊并延续至脑桥和延髓,每条连续形态一致性良好。脑梗死患者健侧皮质脊髓束形态与对照组一致,连续性好;患侧皮质脊髓束因受梗死区不同程度的累及,表现为连续性中断及解剖结构形态一致性的丧失。表现为1级(皮质脊髓束完整)2例;2级(皮质脊髓束完整,但受压推移)5例;3级(皮质脊髓束中断)8例。③皮质脊髓束损伤程度与患手肌力明显相关(rs=0.888,P<0.05)。结论:①急性脑梗死患者患侧皮质脊髓束不同程度受损,且损伤程度与肌力相关,提示可用于判断康复治疗的预后。②三维纤维束示踪成像图可以更立体直观的显示锥体束状况。  相似文献   

9.
目的:研究早产新生儿皮质脊髓束( CST)的弥散张量成像( DTI)参数与脑白质损伤( WMI)评级之间以及与胎龄的关系。方法选取158例早产儿在纠正胎龄达到足月时进行脑部MRI以及DTI扫描。据MRI表现,将WMI的程度分成正常、轻度以及重度损伤组。利用纤维示踪技术对CST进行成像,测量各组早产儿CST所占的体素数量( VC)、各向异性分数( FA)和表观弥散系数( ADC)值,分析各组间的参数差异,并统计各参数与胎龄的相关性。结果各组患儿之间的DTI参数差异均有显著性。重度组CST的VC和FA小于其余两组,ADC大于其余两组。正常组的VC和FA大于其余两组,ADC小于其余两组。 VC及FA与胎龄相关。结论 DTI定量分析可以反映早产儿WMI的程度,CST的成熟与WMI以及早产儿成熟度有一定相关性。  相似文献   

10.
目的运用磁共振扩散张量成像(diffusion tensor imaging,DTI)探究脑卒中皮质脊髓束(corticospinal tract,CST)扩散定量指标与运动功能的关系.材料与方法采集37例单侧皮质下脑卒中患者和30例健康被试的DTI数据,运用概率性纤维束成像追踪出健康被试的CST,获得健康对照组CST...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弥散张量纤维束成像(diffusion tensor tractography,DTT)技术在评价高血压基底节区脑出血锥体束受损中的价值。方法观察2006年11月至2008年11月住院高血压脑出血患者45例,7例手术和5例死亡剔除,33例患者纳入分析,运用DTT技术进行锥体束成像,对锥体束完整性进行分级,所有患者均予以常规治疗,在出血后6个月进行随访,应用Barthel指数(Barthelindex,BI)评价功能恢复情况。对BI评分以及锥体束完整性进行相关性分析。结果DTT所显示的急性脑出血锥体束的完整性与6个月随访的侧重于运动功能评价的BI指数有良好的相关性(r′s=0.7312,P〈0.05),从BI评分直方图中可以看出DTT锥体束完整性分级与BI评分呈正相关。各组间比较的结果显示,A组(0级)和B组(1级)有明确锥体束中断,完整性差的6个月后BI评分,说明运动功能恢复明显较差,C组(2级)和D组(3级)运动功能的恢复较好。仅D组与C组之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DTT评价锥体束的完整性对高血压脑出血患者运动功能的恢复有预测价值。  相似文献   

12.
人脑皮质脊髓束三维概率图及其可重复性研究   总被引:3,自引:2,他引:1  
目的 应用DTI成像及纤维概率追踪显示技术探索人脑皮质脊髓束的三维空间形态及个体变异,确定皮质脊髓束的空间位置,为皮质脊髓束功能解剖研究提供形态学依据.方法 选择15例健康自愿者进行3T MRI扫描,获取T1和DTI图像(12个方向, b=1000 s/mm2).应用FSL软件FDT工具包处理数据并完成全脑白质纤维概率追踪,在彩色FA图上根据不同纤维方向轮廓勾画出皮质脊髓束的轮廓(在大脑脚以及内囊后肢的蓝色区域),将其作为ROI进行纤维概率追踪得到皮质脊髓束概率图.将各受试者T1图像配准到ICBM152-T1模板,然后根据其配准参数文件将各个体皮质脊髓束转换到标准空间,定量分析皮质脊髓束的可重复性及个体变异 .结果 皮质脊髓束在MNI标准空间中的空间分布广,左侧皮质脊髓束X坐标为-58 到 1, Y坐标为 20 到 -56,Z坐标为 -20 到 80; 右侧皮质脊髓束X坐标为 2 到 54,Y坐标为12到-51, Z坐标为 -20 到 76.皮质脊髓束可重复性在内囊处最高,右侧皮质脊髓束可重复性高于左侧,但无显著性差异.左侧皮质脊髓束平均体积 (57 416.67±1944.56)mm3,右侧平均体积(54 421.58±1232.43)mm3.结论 应用 DTI成像及纤维概率追踪显示技术可以更准确地分析皮质脊髓束的三维形态及空间坐标,为相关神经系统疾病的研究和功能神经外科手术定位提供直观可信的形态学依据.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磁共振扩散张量成像(DTI)在急性隐匿性颈髓损伤(CSCI)中的诊断价值。 方法选取2016年6月至2017年7月在九江市中医医院骨伤科及神经外科就诊,72 h内有明确外伤史,临床诊断为CSCI而常规磁共振(MR)序列显示脊髓无异常信号(隐匿性脊髓损伤)患者30例(损伤组)及30例健康志愿者(对照组)分别接受常规MR序列、DTI序列检查。对两组的DTI进行数据处理与分析,获得扩散张量纤维束成像(DTT)。分别测量损伤组和对照组的各向异性分数(FA)值和表观扩散系数(ADC)值,采用两独立样本t检验比较两组间差异。 结果损伤组的FA值(0.53±0.22)明显低于对照组FA值(0.65±0.12),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t=5.00,P<0.01)。损伤组的ADC值[(1.15±0.28)×10-3mm2/s]明显高于对照组ADC值[(1.04±0.57)×10-3mm2/s],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t=11.20,P<0.01)。损伤组颈髓DTT图示受损区域的白质纤维束稀疏、扭曲及断裂。 结论DTI的FA值和ADC值可定量分析CSCI患者脊髓白质损伤的严重程度,DTT图可准确描绘脊髓白质损伤的位置及范围,是目前无创性诊断隐匿性颈髓损伤和评估预后的一个重要手段。  相似文献   

14.
目的 联合应用弥散张量成像(diffusion tensor imaging,DTI)与弥散张量纤维束成像(diffusion tensor tractography,DTT),探讨其在胶质瘤分级诊断中的应用价值.方法 25例脑胶质瘤患者进行常规MR及弥散张量成像,经组织病理学证实其中9例低级别(Ⅰ~Ⅱ级)胶质瘤,16...  相似文献   

15.
目的 运用白质纤维概率追踪技术,对颅内段运动传导通路进行定位研究,以确定其分别来自舌、面、手及足运动区的四个组成部分在穿过内囊后肢时的具体位置和相互关系.方法 对20名志愿者的脑部磁共振弥散张量图像(DTI)进行回顾性分析.白质纤维概率追踪成像采用基于MATLAB软件的DTI&Fiber Tools工具包在个人电脑上离线处理得到舌、面、手及足运动功能皮层与脑桥白质纤维的连接概率图(ConMap).确定相应运动皮层白质纤维束穿过内囊后肢的位置,并计算其相对于内囊后肢前内侧端点的纵向指数(PI)和横向指数(LI).应用配对t检验对比各运动皮层纤维束平均位置的差异.结果 本研究成功追踪了所有20名受检者双侧共计40组运动传导通路,全部穿过内囊后肢.在16组(40%)通路中,舌运动白质纤维束(舌束)位于面运动白质纤维束(面束)的内前方,同时前者双侧的PI和LI均低于后者(P<0.05).在25组(62.5%)通路中,面束位于手运动白质纤维束(手束)的内前方,同时前者双侧的PI和LI均低于后者(P<0.05).在14组(35%)通路中,手束位于足运动白质纤维束(足束)的内前方;在11组(27.5%)通路中,手束位于足束的前方.双侧手运动纤维的PI低于足(P<0.05),但两者的LI无显著差异(P>0.13).结论 本研究的结果表明运动传导通路在内囊后肢上是沿着其长轴由前内至后外排列的,在双侧大脑半球的排列是对称的.这个发现将有助于判断病灶位置与运动功能缺损症状的关系,并可指导神经外科手术.  相似文献   

16.
磁共振弥散张量成像对弥漫性轴索损伤的研究   总被引:10,自引:2,他引:10  
目的探索高场强磁共振弥散张量成像(DTI)对弥漫性轴索损伤的评价价值.方法脑外伤病人12例及正常对照组13例,分别应用常规MR扫描及弥散张量成像技术.在FA图上分别测量创伤组及对照组双侧半球白质感兴趣区镜像部位FA值,将两组相应感兴趣区FA值均值进行比较,观察有无明显差异.并将创伤组FA值均值与临床GCS评分进行相关分析.结果创伤组与对照组FA值有明显差异,创伤组双侧内囊后肢FA值与GCS评分有较好相关性.结论磁共振弥散张量成像技术对白质损伤敏感,并能反映其损伤程度,是目前活体诊断弥漫性轴索损伤准确的检查方法.  相似文献   

17.
3.0T MR扩散加权b0图像诊断急性期脑出血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目的 探讨3.0T MR扩散加权成像(DWI)b0图像对急性脑出血的诊断价值.方法 回顾性分析105例发病3天内接受第1次MR检查、并在我院住院治疗确诊的急性脑卒中患者的影像学资料.以同期梯度回波序列为标准,评价DWI b0图像诊断出血的敏感度及可靠性.结果 105例患者中,急性脑出血48例,DWI b0图像清晰显示其中47例,诊断急性脑出血的敏感度为97.92%,特异度100%,阳性预测值100%,阴性预测值98.25%.血肿核外层环状低信号是较早期血肿的共同特征,环状低信号在DWI b0图像上显示最佳,其次是梯度回波序列.结论 3.0T MR DWI可以明确区分急性出血性和非出血性脑卒中.DWI及常规T1WI、T2WI的快速成像方案可以快速、准确地判断脑出血,有助于临床治疗方案的制定.  相似文献   

18.
目的 探讨磁共振扩散张量成像(DTI)技术在评价早产儿运动发育迟缓轻重程度方面的应用价值.方法 22例运动发育迟缓早产儿纠正胎龄后依据Peabody运动发育量表总运动商值(TMQ)评分分为轻、中、重三组并行常规MRI、DTI检查.测量各组患儿相同兴趣区的分数各向异性(FA)值.结果 FA值在大脑脚、内囊后肢、放射冠各个兴趣区的组间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FA值随病情加重而减低.Pearson相关分析显示患儿三个感兴趣区FA值与总运动商(TMQ)值的评分正相关(P<0.05).结论 测定DTI的FA值能对运动发育迟缓早产儿白质髓鞘发育损伤程度能做出较准确、客观的预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