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6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6 毫秒
1.
DTI在脊髓型颈椎病中的应用价值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探讨弥散张量成像(DTI)在脊髓型颈椎病(CSM)中的应用价值。方法40例临床及影像学证实为CSM且髓内无明显T2高信号患者,行颈髓MRI和扩散张量成像检查,并分析影像表现和测量其表观弥散系数(ADC)值及各向异性分数(FA)值。结果所有研究对象的DTI均可得到颈髓的ADC图及FA图。其中约90%(36/40)患者脊髓受压部位ADC值较正常部位升高(P=0.015),约70%(28/40)患者脊髓受压部位FA值较正常部位降低(P=0.037)。结论DTI对CSM患者早期脊髓损伤具有较高的敏感性。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扩散张量成像对检出脊髓型颈椎病颈髓早期损伤的敏感性。方法对13例健康志愿者和13例脊髓型颈椎病患者行常规MRI及扩散张量成像检查。测量C3~C7四组椎间盘层面的FA值、ADC值,并对所有受检者行颈髓纤维束重建。结果病例组ADC值大于对照组(t=8.495,P0.001);病例组FA值小于对照组(t=-14.328,P0.001),两者皆有统计学意义。病例组中约92.3%(12/13)患者脊髓受压部位伪彩图信号改变;约30.8%(4/13)患者T2WI脊髓内可见高信号,扩散张量成像比常规MRI对脊髓损伤更加敏感(P=0.002)。结论扩散张量成像可以提供脊髓的病理变化信息,在早期检出脊髓损伤方面比常规MRI敏感。  相似文献   

3.
颈椎病脊髓损伤MRI弥散张量成像(DTI)的评价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MRI弥散张量成像(DTI)对颈椎病脊髓损伤评价。方法对30例临床综合诊断为颈椎病患者,行颈椎常规序列MRI和颈髓弥散张量成像(DTI)检查,测量并比较所有椎间盘相应层面脊髓的表观扩散系数(ADC)、各项异性(FA)值,同时重建分析弥散张量纤维束(DTT)。结果所有研究对象的DTI均可得到颈髓的ADC图和FA图。突出椎间盘和未突出椎间盘相邻层面的颈髓FA值和ADC值差别有统计学意义(P0.05)。不同突出程度间颈椎间盘相应层面的颈髓ADC值和FA值差别有统计学意义(P0.05)。30例弥散张量纤维束中23例患者均观察到神经纤维束的受压、移位,更有11例显示部分腹侧神经纤维束中断。结论 DTI对评价颈椎病脊髓损伤具有重要价值。  相似文献   

4.
  目的  探究自身对比后磁共振弥散张量成像(DTI)参数对脊髓型颈椎病的诊断价值。  方法  选取2020年10月~2021年5月本院收治的56例脊髓型颈椎病患者作为病例组,同时选取62名健康志愿者作为健康组。对纳入的受试者均进行DTI成像,对不同节段颈髓参数均与颈2/3段取比值,对比健康组取比值前后各向异性分数(FA)和表观扩散系数(ADC)的差异性,探究取比值方式是否可以减小DTI成像参数的个体差异。将取比值后健康组与病例组的参数作对比,并结合常规磁共振测量脊髓纵横比,分析FA和ADC与脊髓纵横比的相关性,最后通过绘制受试者操作特征曲线,判断取比值后FA和ADC对脊髓型颈椎病的诊断效能并给出诊断临界值。  结果  健康组的FA与ADC值存在个体差异性,取比值后健康组FA与ADC的个体差异性消失(P > 0.05)。健康组和病例组对比,病例组的比值后FA降低而ADC增高,并且病例组比值后FA与脊髓纵横比成中度正相关(r= 0.617,P < 0.05),比值后ADC与脊髓纵横比呈低度负相关(r=-0.478,P < 0.05)。绘制受试者操作特征曲线显示,比值后FA对脊髓型颈椎病的诊断效能为0.821,临界值为0.917;ADC对脊髓型颈椎病的诊断效能为0.791,临界值为1.140,两者联合的诊断效能为0.896。  结论  对DTI参数取比值后可以减少个体差异的影响,在诊断脊髓型颈椎病方面更有临床实用意义;取比值后FA和ADC与脊髓压缩纵横比有一定的相关性。   相似文献   

5.
目的:分析磁共振扩散张量成像(DTI)对脊髓型颈椎病(CSM)患者神经损伤的评估价值。方法:选择2012年1月-2015年3月我院收治的48例早期CSM患者作为实验组,选取同期48例健康者作为对照组,两组均接受MRI(核磁共振)和DTI检查,对两组FA(椎间盘层面颈髓各向异性)值、ADC(表现扩散系数)值进行比较,同时对DTT进行重建和分析。结果:实验组C3/4、C4/5、C5/6节段的颈髓FA值均比对照组降低,其ADC值均比对照组提高,两组之间有明显的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相比于常规MRI,DTI技术通过水分子弥散的无创定量评估方式对颈髓和病理生理变化进行无损伤检查,以便早期诊断和鉴别颈髓病变情况。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磁共振(MRI)弥散张量成像(DTI)在脊髓型颈椎病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将我院2015年1月~2018年12月收治的82例脊髓型颈椎病(CSM)患者根据CSM病情轻重程度分为轻度组36例,重度组46例,选取同期45例健康体检者设为对照组。对3组观察对象的颈部不同部位行常规MRI及DTI成像;分析3组观察对象颈部各部位表观扩散系数(ADC)、颈髓不同层面向异性(FA)。结果重度组ADC值明显高于轻度组与对照组,且轻度组ADC值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重度组FA值明显低于轻度组与对照组,且轻度组FA值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DTI能够更好的鉴别健康人群、轻度CSM及重度CSM的ADC与FA值,对CSM的早期诊断及病情评估中具有重要价值。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多发性硬化颈髓的扩散张量成像(diffusion tensor imaging, DTI)的可行性及临床应用价值.方法采用平面回波成像技术对36例健康志愿者和12例多发性硬化患者行颈髓的扩散张量成像检查,并测量其表观扩散系数(apparent diffusion coefficient, ADC)值、各向异性分数(fractional anisotropy, FA)值、第1本征值(λ1)、第2本征值(λ2)及第3本征值(λ3).结果 ADC图与FA图均能显示多发性硬化患者颈髓之异常信号区,其ADC值为(1473.7±227.8)×10-6mm2/s,FA值为(467.83±43.66)×10-3,λ1值为(2024.1±283.3)×10-6mm2/s,λ2值为(1151.8±146.1)×10-6mm2/s,λ3值为(1231.0±360.9)×10-6mm2/s,2λ1/(λ2 λ3)值为1.73±0.22.多发性硬化患者颈髓病变区的ADC、λ1 、λ2、λ3值明显高于正常组(P<0.05),其FA值与2λ1/(λ2 λ3)值明显低于正常组(P<0.05),λ1与λ2、λ3值之间有显著性差异(P<0.05),λ1大于λ2与λ3.结论 DTI是一种显示颈髓多发性硬化的可靠检查手段,其病变区各向同性扩散明显增高,其各向异性扩散明显减低;颈髓病变区仍保持了各向异性,呈柱状扩散.  相似文献   

8.
颈髓软化扩散张量成像的初步研究   总被引:5,自引:5,他引:5       下载免费PDF全文
目的探讨颈髓软化扩散张量成像的可行性及临床应用价值.方法采用平面回波成像技术对12例颈髓软化患者和36例健康志愿者行扩散张量成像(DTI)检查,并测量其表观扩散系数(ADC)值、各向异性分数(FA)值、第1本征值(λ1)、第2本征值(λ2)以及第3本征值(λ3).结果 ADC图与FA图均能显示颈髓软化区之异常信号,其ADC值为(1512.44±450.16)×10-6mm2/s,FA值为(407.81±86.14)×10-3,λ1值为(2229.31±417.19)×10-6mm2/s,λ2值为(1416.01±379.05)×10-6mm2/s,λ3值为(1401.48±589.18)×10-6mm2/s,2λ1/(λ2 λ3)值为1.67±0.23.颈髓软化患者病变区的ADC、λ1、λ2、λ3值明显高于正常组(P<0.05),其FA值与2λ1/(λ2 λ3)值明显低于正常组(P<0.05),λ1与λ2、λ3值之间有显著性差异(P<0.05),λ1大于λ2与λ3.结论 DTI是一种显示颈髓软化的可靠检查手段,软化灶的各向同性扩散明显增高,其各向异性扩散明显减低.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应用磁共振弥散张量成像(DTI)定量分析无骨折脱位型颈脊髓损伤患者的可行性。方法对15例无骨折脱位型颈脊髓损伤患者(患者组)和20例健康志愿者(对照组)行常规MRI和DTI扫描,分别测量各向异性分数(FA)和表观弥散系数(ADC)。结果患者组FA为(0.475±0.109),ADC为(1.438±0.252)×10-3mm2/s。对照组FA为(0.604±0.096),ADC值为(1.371±0.280)×10-3mm2/s。与对照组相比,患者组FA降低(P0.05),ADC无显著性差异(P=0.267)。纤维束示踪成像(FT)显示,患者组颈髓白质纤维束不同程度受压凹陷、扭曲、减少、稀疏甚至断裂。结论 DTI能够敏感地发现无骨折脱位型颈脊髓损伤,FT能直观显示颈髓白质纤维束的细微损伤,为颈髓损伤程度的临床评估提供客观依据。  相似文献   

10.
扩散张量成像(diffusiontensorimaging,DTI)是目前人体功能磁共振成像研究的热点之一。由于脊髓的特殊结构和毗邻,使扩散张量成像的研究及临床应用存在一定的困难,快速成像序列在一定程度上克服了这个问题。对颈髓的DTI研究显示,人体颈髓ADC及FA值呈有序分布;对各种脊髓病变,DTI还可以显示常规T2WI不能显示的病理学改变。脊髓DTI是一种有意义和潜力的成像方法。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DTI和DTT对急性脊髓损伤导致脊髓半切综合征患者的应用价值.方法:对外伤后导致脊髓损伤并出现脊髓半切综合征症状的患者在1周内行常规MRI及DTI检查,分别测量脊髓损伤水平损伤侧(A区)、相对正常侧(B区)、损伤近端(C区)及远端(D区)的FA值和ADC值,然后绘制DTI参数图及DTT图.比较各区域之间的FA值及ADC值的差别,并对各区域间的差别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A区FA值为0.296±0.011、ADC值为(1.957±0.41)×10-3mm2/s,B区FA值为0.734±0.059、ADC值为(1.287±0.416)×10-3 mm2/s,A区与B区比较,FA值、ADC值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C区FA值为0.799±0.076、ADC值为(0.924±0.113)×10-3mm2/s,D区FA值为0.716±0.078、ADC值为(0.995±0.097)×10-3 mm2/s,C区和D区比较,FA值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ADC值没有明显的统计学差异(P>0.05).A区与B区、C区、D区比较,FA值明显降低有统计学差异(P<0.05),ADC值明显升高有统计学差异(P<0.05);B区与C区、D区比较,FA值无统计学差异(P>0.05),ADC值升高有统计学差异(P<0.05).DTT图直观显示脊髓损伤水平纤维束损伤侧向相对正常侧靠拢,且损伤纤维束断裂.结论:脊髓半切损伤水平的损伤侧与相对正常侧和损伤的近端、远端FA值降低,ADC值升高.DTT更形象地显示出神经纤维束的不对称的损伤及程度,与病人表现出的神经功能损伤相符.DTI和DTT能够准确地为外伤导致的脊髓半切综合征病人提供与临床相关的影像信息.  相似文献   

12.
良性前列腺增生磁共振扩散张量成像的初步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探讨磁共振扩散张量成像(DTI)在评估良性前列腺增生(BPH)和正常外周带结构差异的应用价值。方法研究对象为经病理证实的25例BPH患者,DTI成像采用SIEMENS Sonata 1.5T超导成像仪和腹部相控阵线圈,应用Leonardo工作站相应的软件进行数据处理。记录BPH和正常外周带(PZ)的FA值和平均ADC值,绘制相应参数图和纤维示踪图像。对比不同感兴趣区的成像指标的差异。结果正常外周带和BPH的FA值分别为0.16±0.03和0.23±0.04(P〈0.05),平均ADC值分别为(1.85±0.34)×10^-3mm^2和(1.37±0.27)×10^-3mm^2/s(P〈0.05)。PZ区和BPH区的纤维方向、形态和数量存在明显差异。结论DTI能评估BPH和PZ的结构差异,可作为BPH术前评估的影像学手段。  相似文献   

13.
扩散加权成像在宫颈癌诊断中的初步应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分析正常子宫宫颈3层结构及宫颈癌的扩散加权成像(DWI)特点,探讨其及相应的表观扩散系数(ADC)对宫颈癌的诊断价值。材料与方法:对15例非子宫疾病女性患者及12例宫颈癌患者在1.5TMR上行盆腔DWI成像。DWI序列的b值为0、800s/mm^2。在DWI及ADC图中观察正常宫颈的层次结构,并比较不同分层的ADC值;在DWI图像中测量宫颈癌病灶相对于闭孔内肌的信号强度比值(SIR),并与常规T1WI及T2WI同法获得的SIR比较;测量宫颈癌组织的ADC值并与对照组比较。结果:在对照组中有73%的病例(11/15)在DWI图像中可以分清宫颈的3层结构,而在ADC图中则为100%。3层结构的ADC值分别为(1.83±0.37)×10^-3、(1.23±0.24)×10^-3及(1.87±0.24)×10^-3mm^2,s(内膜层、结合带及肌层),3者间有显著差异。所有宫颈癌组患者的宫颈正常分层结构均消失,在DWI上均表现为弥漫高信号,ADC值为(0.86±0.08)×10—3mm^2/s,癌灶明显低于正常宫颈各层结构的ADC值。DWI、T1WI及T2WI图像中宫颈癌病灶相对于闭孔内肌的SIR分别为2.97±0.69、0.06±0.02及1.96±0.32,3者间有显著差异。结论:正常宫颈及宫颈癌在DWI及ADC图中均具有一定特征,其中DWI能较常规序列更加突出宫颈癌病灶,有助于准确诊断。  相似文献   

14.
目的研究脊髓慢性压迫损伤的扩散张量成像(DTI)表现及临床应用价值。方法对32例脊髓慢性压迫损伤患者和25例健康志愿者行常规MRI和横轴面DTI,测量其表观扩散系数(ADC)值、部分各向异性(FA)值。结果32例脊髓压迫损伤患者中13例可见T2WI高信号。压迫部位ADC值增高28例,不变4例,平均ADC值明显高于正常脊髓组织。ADC值和压迫程度、临床症状严重程度呈正相关。压迫部位FA值下降15例,不变11例,增高5例,平均FA值低于正常脊髓组织。FA值和压迫程度、临床症状严重程度呈负相关。结论DTI对判断脊髓慢性压迫损伤有一定价值,ADC值敏感度最高。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扩散张量成像(DTI)鉴别不典型脑膜瘤与星形细胞肿瘤的价值。材料与方法搜集45例经病理证实的脑肿瘤患者(不典型脑膜瘤17例;不同级别星形细胞肿瘤28例),均做了MR DTI,获得FA图和ADC图,分别测量肿瘤实质区、瘤周区与健侧正常脑白质区的平均FA值和ADC值。用统计学软件SPSS19.0分别对不典型脑膜瘤与星形细胞肿瘤两组肿瘤实质区、瘤周区和健侧正常脑白质区FA值和ADC值进行统计学分析,统计结果均以x±s表示,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果不典型脑膜瘤肿瘤实质区、瘤周区、健侧正常脑白质区FA值分别为0.23±0.05、0.20±0.04、0.28±0.04;星形细胞肿瘤上述3个区FA值分别为0.05±0.01、0.14±0.03、0.26±0.04,上述两组肿瘤实质区、瘤周区FA值比较均有显著统计学差异(P值均<0.01),不典型脑膜瘤肿瘤实质区和瘤周区FA值高于星形细胞肿瘤(P<0.05)。不典型脑膜瘤肿瘤实质区、瘤周区、健侧正常脑白质区ADC值分别为(0.82±0.13)、(1.22±0.32)、(0.73±0.10)×10-9mm2/s;星形细胞肿瘤上述3个区ADC值分别为(1.82±0.17)、(1.71±0.10)、(0.70±0.06)×10-9mm2/s。上述两组肿瘤实质区、周区ADC值比较均有显著统计学差异(P值均<0.01)。结论测量肿瘤实质区和瘤周区FA值和ADC值可鉴别不典型脑膜瘤和星形细胞肿瘤。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磁共振扩散张量成像(DTI)在急性隐匿性颈髓损伤(CSCI)中的诊断价值。 方法选取2016年6月至2017年7月在九江市中医医院骨伤科及神经外科就诊,72 h内有明确外伤史,临床诊断为CSCI而常规磁共振(MR)序列显示脊髓无异常信号(隐匿性脊髓损伤)患者30例(损伤组)及30例健康志愿者(对照组)分别接受常规MR序列、DTI序列检查。对两组的DTI进行数据处理与分析,获得扩散张量纤维束成像(DTT)。分别测量损伤组和对照组的各向异性分数(FA)值和表观扩散系数(ADC)值,采用两独立样本t检验比较两组间差异。 结果损伤组的FA值(0.53±0.22)明显低于对照组FA值(0.65±0.12),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t=5.00,P<0.01)。损伤组的ADC值[(1.15±0.28)×10-3mm2/s]明显高于对照组ADC值[(1.04±0.57)×10-3mm2/s],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t=11.20,P<0.01)。损伤组颈髓DTT图示受损区域的白质纤维束稀疏、扭曲及断裂。 结论DTI的FA值和ADC值可定量分析CSCI患者脊髓白质损伤的严重程度,DTT图可准确描绘脊髓白质损伤的位置及范围,是目前无创性诊断隐匿性颈髓损伤和评估预后的一个重要手段。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