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7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50 毫秒
1.
目的 探讨传统单指数DWI和体素内不相干运动DWI(IVIM-DWI)对中央腺体区(CG)前列腺癌(PCa)及良性前列腺增生(BPH)的诊断价值。方法 收集经超声引导穿刺病理证实的52例CG区前列腺病变的患者,其中PCa患者18例,共32个病灶(PCa组);BPH患者34例,共67个病灶(BPH组)。对所有患者均行前列腺单指数DWI(b=0、1 000 s/mm2)及IVIM-DWI(b=10、20、30、50、80、100、200、400、1 000、1 500 s/mm2)扫描,并计算ADC值、纯水分子扩散系数(D值)、灌注相关扩散系数(D*值)、灌注分数(f值)。比较2组间各参数值的差异,并评价各参数值的诊断效能。结果 CG区PCa组的ADC值、D值明显低于BPH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均<0.01);2组间D*值及f值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D值的曲线下面积为0.937(P<0.001),敏感度、特异度分别为89.60%、96.90%;ADC值曲线下面积为0.876(P<0.001),敏感度、特异度为91.00%、71.90%。D值曲线下面积大于ADC值(Z=1.299,P<0.05)。结论 单指数DWI和IVIM-DWI可诊断和鉴别诊断CG区PCa和BPH,D值具有较高的诊断效能。  相似文献   

2.
DWI在正常前列腺及前列腺疾病的初步应用   总被引:1,自引:2,他引:1  
目的研究正常前列腺、前列腺癌(PCa)、良性前列腺增生(BPH)和前列腺囊肿的DWI表现及其ADC值的变化特点,探讨DWI在前列腺疾病诊断和鉴别诊断的应用。方法分别对16名健康志愿者,9例前列腺囊肿,29例BPH和21例PCa患者进行前列腺DWI扫描,分析正常前列腺中央带、外周带、囊肿、前列腺增生结节以及前列腺癌灶的DWI表现、ADC值的变化特点及其在诊断和鉴别诊断的价值。所有BPH和PCa病例均经病理证实。结果DWI表现:16名志愿者外周带信号高于中央带,二者分界清晰;囊肿呈高信号;BPH增生结节信号不均匀,信号强度低于外周带;PCa表现为低信号影。各组平均ADC值:正常前列腺中央带(1.352±0.052)×10-3mm2/s,外周带(1.829±0.071)×10-3mm2/s,囊肿(2.557±0.084)×10-3mm2/s,BPH增生结节(1.576±0.101)×10-3mm2/s,PCa癌灶(0.934±0.166)×10-3mm2/s,其ADC值由高到低依次为前列腺囊肿、正常外周带、BPH、正常中央带和PCa癌灶(P=0.000)。结论DWI及ADC值在一定程度上有助于正常前列腺、前列腺囊肿、BPH和PCa之间的鉴别。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不同b值下表观扩散系数(ADC)在鉴别上尿路肿瘤及非特异性炎症病变中的价值。材料与方法对经病理或临床随访证实的上尿路肿瘤患者24例(肿瘤组)及上尿路非特异性炎症患者14例(炎症组)分别进行不同b值的DWI,测量病灶的ADC值及其信噪比(SNR)并作统计学分析,病灶ADC值比较用Mann-Whitney U检验、不同b值DWI间ADC值比较用Friedman检验、不同b值DWI的病灶SNR用ANOVA检验。结果当b值为500、1000、1500、2000s/mm2时,肿瘤组ADC平均值分别(1.70±0.40)、(1.46±0.36)、(1.21±0.28)、(1.04±0.21)×10^-3mm^2/s,炎症组ADC值分别为(2.47±0.83)、(1.99±0.49)、(1.76±0.43)、(1.49±0.36)×10^-3mm^2/s,肿瘤组及炎症组病灶的ADC随着b值的增加而降低,在不同b值下,肿瘤组的ADC值均明显低于炎症组(P值均〈0.01),不同b值ADC值对于肿瘤组及炎症组鉴别诊断的ROC检验结果显示,b值为1500及2000s/mm^2时鉴别诊断价值要高于b值为500及1000s/mm^2(P值均〈0.05);b=2000与b=1500s/mm^2之间及b=1000与b=500s/mm^2之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值均〉0.05),随着b值增加,图像SNR明显降低,当b=1500s/mm^2时测得的ADC值对鉴别上尿路肿瘤及炎症最佳,该b值下,诊断界值为1.42×10-3mm^2/s,诊断的敏感度为78.6%,特异度为79.2%。结论 DWI对于上尿路肿瘤及非特异性炎症的鉴别具有一定意义,b=1500s/mm^2时测得的ADC值是鉴别上尿路肿瘤及非特异性炎症的最佳b值。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磁共振扩散加权成像(DWI)早期评估热消融肝癌疗效的价值。方法:21个肝细胞癌于热消融前、消融完成后24 h内行不同b值下的DWI检查。比较相同b值下病灶消融前后ADC值的差异。用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分析活性肿瘤与坏死组织的ADC值。结果:相同b值下肿瘤消融后的ADC值均较消融前升高,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ROC曲线显示b值为800、1 000 s/mm2时,ADC值鉴别二者有意义。b值为1 000 s/mm2时,ADC值阈值为1.09×10-3 mm2/s时诊断肿瘤坏死的灵敏度为89.5%,特异度为63.2%;选择阈值为1.26×10-3 mm2/s时诊断肿瘤坏死的灵敏度为52.6%,特异度为89.5%。结论:DWI在早期评价热消融肝癌疗效中有一定价值。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MR弥散加权成像(DWI)表观弥散系数(ADCs)在前列腺病变诊断中的价值.方法对良性前列腺增生(BPH)42例、前列腺癌(PCa)15例进行MR弥散加权成像,测算病灶表观弥散系数(ADCs).结果 BPH组前列腺中央带增生结节与外周带的平均ADC值分别为:(1.783±0.282)×10-3mm2/ s和(2.025±0.358)×10-3mm2/ s;前列腺癌组前列腺中央带与外周带癌灶平均ADC值分别为:(1.632±0.082)×10-3mm2/ s和(0.267±0.07)×10-3mm2/ s (P<0.05).结论 DWI对于BPH、PCa可提供定量诊断信息,反映其病理变化;ADC值是鉴别BPH与PCa的一个很有价值的参数.  相似文献   

6.
目的评价3.0T MR多个不同b值扩散加权成像中的表观弥散系数(ADC)对前列腺癌的诊断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52例经病理证实为前列腺疾病的患者,包括前列腺癌(PCa组)28例和前列腺增生(BPH组)24例,并以20例正常前列腺MRI作为对照(正常组)。所有患者及对照者均行核磁共振(MRI)常规扫描序列(TIWI、T2WI)和多b值DWI检查(b值=0、500、1 000、1 500、2 000、2 500s/mm2)。统计并比较不同b值时前列腺良、恶性组织及正常前列腺之间ADC值的差异,通过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分析,确定具有最大ROC曲线下面积(AUC)的b值,并计算相应诊断界值、敏感性和特异性。结果不同b值DWI PCa组与BPH组、PCa组与正常组平均ADC值之间,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但BPH组与正常组平均ADC值之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当b值为2 000s/mm2时,AUC最大(0.963),其对应的诊断界值、敏感性、特异性分别为0.847×10-3 s/mm2、100.0%、86.2%。结论高b值(b=2 000s/mm2)DWI图像对前列腺癌的诊断准确性最高,其对应的诊断界值有助于前列腺疾病的鉴别诊断,并具有较高的敏感性和特异性。  相似文献   

7.
MR扩散加权成像在肝脏占位性病变中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目的筛选肝脏扩散加权成像(DWI)较合适的b值,并探讨DWI对鉴别肝脏良恶性病变的价值。方法测定129例314个肝脏病变在b分别取50、500、800s/mm2时的信号强度、背景噪声,比较不同b值时同一病变信号强度、质量指数及信噪比的差异;同一b值时不同肝脏病变平均ADC的差异。结果1.肝癌DWI图像各b值时信号强度、信噪比、质量指数均不同,随b值增加而降低,各b值差异显著(F值分别为103.77、93.06、118.19,P值均〈0.01),而噪声则与b值无关(F=2.19,P〉0.05)。2.肝脏病变分为肝癌、肝转移癌、肝囊肿、肝血管瘤,b=500s/mm2时的平均ADC值分别为(1.04±0.08)×10-3mm2/s、(1.09±0.1)×10-3mm2/s、(2.77±0.11)×10-3mm2/s、(1.84±0.12)×10-3mm2/s,各组之间两两比较,除肝癌与肝转移癌P=0.13,差别无统计学意义外,余P值均〈0.05;肝癌实质区与坏死区平均ADC值分别为(1.04±0.08)×10-3mm2/s,(1.55±0.05)×10-3mm2/s,二者比较P〈0.05。结论本研究认为b=500s/mm2为较适合的肝脏扩散加权成像b值,DWI及ADC值可以鉴别肝脏良恶性病变,鉴别肝癌的实质区和坏死区。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不同b值情况下扩散加权成像ADC值对肝脏良恶性病变的鉴别诊断价值。方法 76例肝占位性病变、11例肝硬化病人行CT及MRI平扫加增强,DWI扫描,选取3种b值(300,500,700s/mm2)各扫描1次,测量正常肝脏及肝硬化肝脏的ADC值。同时测量病灶及相同层面的肝右叶无病灶肝实质ADC值,比较正常肝脏及肝硬化肝脏在3种b值时ADC值有无显著性差异,良恶性病变的ADC值及病灶与周围肝组织ADC值比值有无显著性差异。正常对照组30例,CT或MRI检查肝脏未见异常改变,肝功能化验各项指标均正常,CT和MR、DWI扫描方法同上。应用2个独立样本的Wilcoxon秩和检验进行统计学分析,比较良、恶性病变的ADC值是否有显著性差异。结果 76例肝脏占位性病变,恶性肿瘤25例,其中肝细胞肝癌13例,转移瘤10例,胆管细胞癌2例;良性病变51例,其中海绵状血管瘤23例,肝囊肿18例,肝脓肿7例,局灶性结节增生(FNH)3例。3种b值下正常肝脏的ADC值无显著性差异;正常肝脏与肝硬化的ADC值比较无显著性差异;恶性肿瘤ADC值明显低于良性病变,统计学上有显著差异(P〈0.05),b=300时,以1.6×10-3mm2/s为阈值,鉴别良恶性病变的敏感性、特异性和准确性分别为71.4%、80.6%和76.9%;b=500时,以1.65×10-3mm2/s为阈值,分别为95.0%、78.1%和73.1%;b=700时,以1.41×10-3mm2/s为阈值,分别为90%、77.5%和77.5%;恶性、良性病变病灶ADC/肝脏ADC比值比较具有显著性差异,P〈0.05;以病灶与肝脏ADC的比值小于1.0为阈值,b=300时,诊断恶性病变的敏感性、特异性和准确性分别为60.0%、81.8%和73.6%;b=500时,分别为65.0%、86.1%和78.6%;b=700时,分别为75.0%、94.9%和88.1%。肝脓肿的ADC值变化较大,波动范围0.98~2.61×10-3mm2/s。结论肝脏恶性肿瘤的ADC值显著低于良性病变,恶性病灶与周围肝实质ADC值比值低于良性病变比值,取b=500,以ADC值1.65×10-3mm2/s为阈值,敏感性和特异性较高。但良恶性病变的ADC值仍有部分重叠,肝脓肿的ADC值变化差异较大,需结合常规MRI检查及临床症状和实验室检查。  相似文献   

9.
目的 观察超高b值扩散加权成像(DWI)及体素内不相干运动(IVIM)成像鉴别诊断前列腺癌(PCa)与前列腺增生(BPH)及预测PCa病理分级的价值。方法 收集55例接受前列腺IVIM-DWI(b=0、50、100、150、200、400、600、800、1 000、1 500、2 000 s/mm2)并经病理确诊为PCa(PCa组)或BPH(BPH组)患者,根据病理分级结果将PCa组分为低分亚组与高分亚组,比较组间及亚组间ADC值、D值、D*值及f值差异,对差异有意义的参数绘制鉴别诊断PCa与BPH及预测PCa病理分级的ROC曲线,评估其诊断效能;分析PCa组各参数与Gleason评分的相关性。结果 共纳入44例,PCa组24例,BPH组20例,组间ADC值、D值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t=-14.24、-10.87,P均<0.01),而ADC值(0.99)及D值(0.98)鉴别诊断PCa与BPH的AUC差异无统计学意义(Z=1.18,P=0.24)。PCa组内低、高分亚组的ADC值及D值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t=2.28、3.86,P均<0.05),ADC值(0.76)及D值(0.88)预测PCa病理分级的AUC差异亦均有统计学意义(Z=2.23,P=0.02);PCa组ADC值(r=-0.44)及D值(r=-0.56)与Gleason评分均呈负相关(P均<0.05)。结论 超高b值DWI与IVIM成像对PCa有一定应用价值。ADC值与D值鉴别诊断PCa与BPH的效能相当,而D值预测PCa病理级别的效能高于ADC值。  相似文献   

10.
前列腺磁共振扩散加权成像的初步研究   总被引:3,自引:6,他引:3  
目的探讨MR扩散加权成像对正常前列腺外周带、炎症和癌的诊断价值.方法收集13例良性前列腺增生、10例前列腺炎和15例前列腺外周带癌患者的MR检查资料.将前列腺外周带以六分区法划分,依病理结果将其分为正常区、炎症区及癌区.所有病人行单次激发EPI序列的MR扩散成像检查,b值分别取300、500、800 s/mm2.观察DWI图,并测量外周带各分区内及每位患者的闭孔内肌和膀胱内表观扩散系数(ADC)值,并对所得数值进行双样本方差分析.结果13例良性前列腺增生、8例前列腺炎及14例前列腺癌获得可靠ADC值.b=800 s/mm2时,前列腺癌在DWI图像上表现为较高信号.b值越高,ADC值越低.b值相同时,各组间闭孔内肌及膀胱ADC值无统计学差异.b=800 s/mm2时,正常外周带平均ADC值(2.15±0.31)×10-3 mm2/s,炎症区平均ADC值(2.12±0.33)×10-3 mm2/s,癌区平均ADC值(1.17±0.21)×10-3 mm2/s,癌组与正常组组间差异及炎症组与癌组组间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F=188.61,P=0.00),炎症区与正常区之间无统计学差异(P=0.53).结论MR扩散加权成像的ADC值有可能用于前列腺炎与癌的鉴别.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扩散加权成像(DWI)在前列腺外周带癌诊断中的价值。方法分别对21例前列腺癌患者、28例前列腺增生(BPH)患者和15名健康志愿者进行前列腺DWI扫描,分析三者的DWI图、表观扩散系数(ADC)图的信号表现,测量癌灶、前列腺增生、正常前列腺外周带的ADC值。所有前列腺癌及前列腺增生病例均以手术或穿刺活检病理诊断为标准。结果DWI上前列腺癌灶表现为高信号影,前列腺增生结节呈稍高信号且信号较混杂,正常前列腺外周带呈稍低信号。前列腺癌灶平均ADC值0.98×10^-3mm^2/s,前列腺增生结节平均ADC值1.32×10^-3mm^2/s;志愿者前列腺外周带平均ADC值2.14×10^-3mm^2/s。结论前列腺癌灶、前列腺增生结节、正常前列腺外周带在DWI图像上信号有较大差别,前列腺癌灶信号较高。前列腺癌灶的ADC值低于正常前列腺外周带及前列腺增生结节。DWI是诊断前列腺外周带癌的依据之一。  相似文献   

12.
磁共振扩散加权成像在前列腺癌检出和鉴别诊断中的价值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评价磁共振扩散加权成像(DWI)序列在前列腺癌检出和鉴别诊断中的价值。方法本研究包括87例患者,41例为前列腺癌,46例为良性前列腺增生。所有病例在3.0TMRI系统接受常规T2WI、动态增强T1WI(DCE-MRI)和DWI扫描(b值取0和1000s/mm2)。在前列腺癌组,分别在肿瘤和无肿瘤区设置兴趣区并测量ADC值。在增生组,分别在前列腺中央区和外周带测量ADC值。结果肿瘤组良、恶性前列腺组织的平均ADC值分别为(0.97±0.25)×10-3mm2/s和(1.34±0.16)×10-3mm2/s。在增生组,中央区和外周带的ADC值分别为(1.37±0.24)×10-3mm2/s和(1.43±0.31)×10-3mm2/s。恶性前列腺组织的平均ADC值显著低于肿瘤组和增生组中良性前列腺组织(P〈0.001);肿瘤组中良性组织与增生组之间的ADC值无显著性差异。结论 DWI检查和ADC值有助于发现前列腺癌,尤其是发生于前列腺尖部和中央区的早期前列腺癌。T2WI结合DWI可提高前列腺癌的检出率。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MRI、磁共振弥散成像(DWI)联合前列腺特异抗原(PSA)诊断前列腺癌和良性前列腺增生(BPH)的价值。材料与方法:回顾性分析经手术病理证实或穿刺活检证实的16例前列腺癌和18例前列腺增生的患者,以上患者均进行了b值500,1000的DWI扫描,并均获得总前列腺特异抗原t PSA及游离f PSA数据。在MRI T2WI图像上观察前列腺的形态、病变位置、信号特点及肿瘤侵犯范围。测得16例PCa及18例BPH在b值1000的ADC值,并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16例Pca,14例位于周围带,2例同时累计周围带及中央带,T2WI表现为低信号结节影,3例合并耻骨及髂骨转移,在弥散序列上表现为片状高信号影。18例前列腺增生,15例位于CG,3例位于PZ。11例在T2WI序列表现为大小不等高低混杂信号影,7例在T2WI序列表现为中央带高信号结节。16例PCa平均ADC值1.52±0.32×10-3,18例BPH结节平均ADC值2.052±0.87×10-3两者之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1.78,P=0.047),BPH以及PCa两组总PSA及t PSA/f PSA比值间均有统计学差异。结论:MRI、DWI联合PSA比值的测定可以明显提高PCa和BPH诊断准确率。  相似文献   

14.
目的:研究多b值DWI序列ADC值测量作为生物学标志物在肝脏良恶性肿瘤鉴别诊断中的价值.方法:选择经综合影像学检查及经穿刺病理证实的52例肝脏肿瘤患者(肝癌7例、肝转移瘤16例、肝血管瘤18例、肝囊肿11例)行多b值DWI扫描及常规MRI检查,分别计算ADClow、ADChigh、ADCperf、ADC3b及ADC10b值,分析肝脏良恶性肿瘤各ADC值之间的差异.建立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Receive operating characteristic curve,ROC).结果:肝脏良恶性病变的ADChigh值之间存在统计学差异(P<0.05),而肝癌与肝转移瘤之间以及肝血管瘤与肝囊肿之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肝脏良恶性病变之间的ADCperf值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肝囊肿与肝血管瘤之间的ADCperf值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肝脏各组病变的ADC3b及ADC10b值之间存在统计学差异(P<0.05);肝脏不同肿瘤的ADClow值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ADC10b组以0.102×10-3 s/mm2为分界值鉴别良恶性的敏感性、特异性分别为96.6%、87%,ADC3b组以0.285×10-3 s/mm2为分界值则敏感性、特异性分别为93.1%、82.6%.结论:多b值DWI序列可通过多个定量参数从细胞代谢及血流灌注方面为肝脏良恶性肿瘤的鉴别提供诊断依据,其中ADC10b、ADC3b、ADChigh、ADCperf值对肝脏肿瘤定性诊断更具优势.  相似文献   

15.
目的 分析中央带前列腺癌的MR扩散加权成像(DWI)和ADC图表现,探讨其鉴别前列腺癌与前列腺增生的价值.方法 包括15例中央带前列腺癌及20例前列腺增生.所有病例行MR DWI扫描,b值为800 s/mm2.分析各病例的DWI和ADC图表现,并分别测量癌区、前列腺增生组织的ADC值,统计分析两组间是否存在差异.结果 15例中央带前列腺癌在DWI图像上均呈明显高信号,相应ADC图呈低信号,能直观显示肿瘤的范围.其中6例肿瘤局限在中央带,常规MRI诊断为前列腺增生.前列腺癌组织的平均ADC值为(0.93 ± 0.13)×10-3 mm2/s,前列腺增生组织的平均ADC值为(1.53 ± 0.12)×10-3 mm2/s,两者之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DWI信号特点以及ADC值对中央带前列腺癌与前列腺增生具有较高的鉴别诊断价值,可提高前列腺癌的诊断符合率.  相似文献   

16.
曲源  任永芳  陈杰  蒋杰 《磁共振成像》2016,7(5):342-346
目的探讨MR多b值扩散加权成像(diffusion weighted imaging,DWI)在前列腺病变中的应用价值。材料与方法对病理证实的36例前列腺增生及24例前列腺癌患者进行多b值DWI,b值分别为0、200、400、600、800、1 000 s/mm2,测量病变区的ADC值,并和正常组10名志愿者进行对照。结果 24例前列腺癌患者ADC值随着b值的升高而下降,而36例前列腺增生患者的ADC值随着b值的升高也呈下降趋势,但无统计学差异;对测量结果进行组间单因素方差分析表明,前列腺癌、前列腺增生、正常前列腺外周带及中央腺体区在各组b值之间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结论不同b值的DWI图像所测得ADC值有助于正常组织、前列腺增生和前列腺癌的鉴别诊断。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联合磁共振扩散加权成像(DWI)及磁共振波谱分析(MRS)对前列腺癌(PCa)的诊断价值。材料与方法对经过病理证实的24例PCa和30例前列腺增生(BPH)患者进行DWI和MRS检查。测量PCa区和BPH患者外周带、中央腺体的ADC值,观察枸橼酸盐(Cit)、胆碱(Cho)、肌酸(Cr)的化学位移并测量(Cho+Cr)/Cit比值。分别将PCa区ADC值95%可信区间上界、(Cho+Cr)/Cit值95%可信区间上界作为鉴别PCa与BPH的阈值。分析DWI、MRS及DWI联合MRS三种检查方法对PCa诊断的敏感度、特异度、准确度。结果 PCa区、BPH患者外周带、中央腺体的平均ADC值分别为(0.83±0.12)×10–3 mm2/s、(1.82±0.26)×10–3 mm2/s、(1.46±0.16)×10–3 mm2/s(F=31.1,P0.05),两两间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值均0.05)。PCa区、BPH患者外周带、中央腺体的平均(Cho+Cr)/Cit值分别为1.55±0.11、0.53±0.16、0.64±0.13(F=18.2,P0.05)。PCa区与BPH患者外周带及中央腺体(Cho+Cr)/Cit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BPH患者外周带与中央腺体(Cho+Cr)/Cit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DWI诊断PCa的敏感度、特异度、准确度分比为79.17%、80%、79.63%。MRS诊断PCa的敏感度、特异度、准确度分比为87.5%、86.67%、87.03%。DWI联合MRS诊断PCa的敏感度、特异度、准确度分别为91.67%、93.33%、92.59%。结论 DWI联合MRS对PCa诊断优于单独运用DWI及MRS。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