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创伤是现代医学的一个重要领域。由于社会经济的发展,机动车数量的急剧增加,使得创伤也相应的增多,由此被称为“发达社会疾病”。  相似文献   

2.
目的:研究嗅鞘细胞(olfactory ensheathing cells,OECs)移植到损伤的脊髓后,能否分泌睫状神经营养因子(CNTF)和碱性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FGF-2),以及能否引起脊髓组织内CNTF和FGF-2表达的变化及脊髓的细胞有何数量改变.方法:体外分离培养大鼠嗅球嗅鞘细胞,通过免疫荧光细胞化学染色检测其CNTF和FGF.2的表达.将嗅鞘细胞移植入脊髓半横断SD大鼠,观察术后7天和21天嗅鞘细胞在脊髓内的存活情况,并对脊髓组织切片进行CNTF和FGF-2免疫荧光组织化学染色,计数阳性细胞并计算阳性面积百分比.结果:嗅鞘细胞在体外培养和移植后都能表达CNTF和FGF-2.同未移植组对比,移植组脊髓CNTF和FGF-2表达明显增强(P<0.05),神经元和少突胶质细胞数量增加(P<0.05),星型胶质细胞数量无明显改变.结论:嗅鞘细胞移植入损伤的脊髓后能分泌CNTF和FGF-2,并使脊髓组织内CNTF和FGF-2的表达增加,引起神经元和少突胶质细胞数量增加.  相似文献   

3.
目的 探讨胚胎脊髓移植并神经营养因子防止成年大鼠脊髓轴突损伤后引起神经元萎缩的作用。方法 采用大鼠腰脊髓半切洞损伤模型,将实验动物分为6组:A组:单纯脊髓损伤组,B组;胚胎脊髓移植组;C组:损伤+移植+NGF组;D组:损伤+移植+CNTF组;E组:损伤+移植+NMT-3组;F组:损伤+移植+BDNMF组。手术后应用行为学和电生理检查观察大鼠后肢功能恢复情况,应用Nissl染色方法观察脊髓神经元的大  相似文献   

4.
脊髓损伤给患者家庭、社会带来巨大的负担.据国外统计,脊髓损伤患者一生的治疗康复费用平均达75万美元以上.  相似文献   

5.
6.
目的 探究神经营养因子修饰胚胎脊髓神经干细胞移植后脊髓损伤大鼠的功能恢复与损伤局部基因表达.方法 于2016年8月从孕18 d的30只大鼠胚胎脑部皮质中提取适量的脊髓神经干细胞,对其进行体外培养,然后采用巢蛋白免疫荧光染色方法进行鉴定,将鉴定后的胚胎脊髓神经干细胞植入成年的大鼠损伤脊髓,并将其分为3组,对照组10只、神经干细胞组10只、神经干细胞加胚胎细胞衍生的神经因子移植10只,对胚胎神经干细胞的存活进行观察分析,并对大鼠的损伤后的功能恢复情况以及局部基因表达进行比较分析.结果 经过胚胎神经干细胞移植后,7、21 d大鼠的运动功功能评分分别为(26.37±4.62)分、(39.55±2.42)分,对照组7、21 d的运动功能评分分别为(25.62±2.523)分、(32.43±2.46)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脊髓损伤局部空洞面积也得到了减小(P<0.05),在胚胎神经干细胞中加入修饰胚胎脊髓的神经营养因子后,大鼠的运动功能恢复与局部损伤基因状况改善更加明显,神经干细胞不仅存活,而且能够向损伤头尾处迁移4 mm.结论 采用神经营养因子修饰胚胎脊髓神经干细胞移植后,不仅能够使神经细胞存活,迁移,而且能促进大鼠功能的有效恢复.  相似文献   

7.
嗅鞘细胞移植联合应用GDNF对大鼠脊髓损伤的治疗作用   总被引:5,自引:1,他引:5  
目的:研究嗅鞘细胞(OECs)移植并联合应用胶质细胞源性神经营养因了(GDNF)对脊髓损伤的保护和促进再生作用。方法;建立成年SD大鼠脊髓T8半横断损伤模型,将体外培养纯化的OECs植入脊髓损伤处,同时局部应用GDNF,采用斜板试验和BBB联合功能评分观察大鼠运动功能恢复情况,并通过辣根过氧化物酶逆行示踪技术评价OECs和GDNF对神经元存活和纤维再生的影响。结果:(1)OECs和GDNF联合应用时对皮质和红核神经元有逆行性保护作用;可促进脊髓下行传导束再生,肢体运动功能恢复,(2)OECs和GDNF联合应用组对脊髓损伤的修复作用最强,高于GDNF或OECs单用组。结论:联合应用GDNF和OECs在脊髓损伤修复治疗中具有协同作用。  相似文献   

8.
研究神经干细胞(NSCs)和嗅鞘细胞(OECs)联合移植对脑出血大鼠运动功能的改善效果。制作Wistar大鼠尾状核脑出血模型,3d后,分别将取材于Wistar大鼠胚胎的NSCs和OECs立体定向注入血肿中(联合移植组),并设NSCs和OECs单独移植组(NSCs组,OECs组)和生理盐水对照组,术前及术后3、7、14、30d进行神经功能缺损评分,同时对移植部位组织进行免疫组化染色观察。结果:各组大鼠术前神经功能缺损评分均〉2分,术后包括对照组在内的4个组的神经功能缺损评分均呈下降趋势,对照组只是术后30d的评分较第3d明显减低(P〈0.05),而NSCs组、OECs组及联合移植组在术后14、30d时的评分即较术后3d时明显减低(均P〈0.05),NSCs组及OECs组仅在术后30d时的评分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而联合移植组在术后14d时的评分即较对照组明显减低(P〈0.05)。免疫组化染色显示,  相似文献   

9.
睫状神经营养因子对大鼠脊髓损伤后GFAP表达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 研究磊鼠脊髓损伤后睫状神经营养因子(CNTF)是否能够影响胶质纤维酸性蛋白(GFAP)的表达和脊髓损伤后大鼠功能的恢复情况。方法 将动物分为脊髓 务+CNTF注射组(A组)、脊髓损伤+灭活的CNTF注射组(B组)。手术后1、3、7、14、28d应用原位杂交和免疫细胞化学方法观察GFAP的表达,彩和计算机图像分析蜓一量分析,并用行为学和电生理检查观察大鼠功能恢复情况。结果 大鼠脊髓 务后GFA  相似文献   

10.
观察脑源性神经营养因子(BDNF)在胚胎脊髓修复成鼠损伤脊髓过程中的变化。方法将妊娠14天胚胎脊髓植入急性损伤的成体脊髓后1、3、5、7、10、15和30天,用原位和斑点分子杂交技术对胚胎脊髓和正常脊髓内BDNFmRNA的表达变化作了定性和定量观察。结果在正常脊髓内,BDNFmRNA以前角运动神经元和少量胶质细胞分布为主;脊髓损伤后,杂交产物扩大到中小型神经元,同时更多的胶质细胞参与了反应;胚胎脊髓移植后,除移植物本身继续维持表达外,正常脊髓阳性反应神经元和胶质细胞数量进一步增加。损伤组原位和斑点分子杂交的反应强度明显高于正常组,而移植组的分子杂交反应又在很多时相点上显著高于损伤组。结论移植的胚胎脊髓除为自身和宿主脊髓提供神经营养外,也诱发了正常脊髓在发生过程中曾经拥有的合成机制,以增强神经营养因子表达的方式为自身的再生提供营养,同时也为移植物的发育分化提供合适的营养环境。  相似文献   

11.
雪旺氏细胞和嗅神经鞘细胞都能分泌多种神经营养因子、细胞外基质及黏附因子,提供有利于脊髓神经轴突再生的微环境,且两者都能促进轴突的再髓鞘化和再生。嗅神经鞘细胞具有在中枢神经系统内长距离迁移的能力,能够促进神经轴突穿越移植物一宿主界面重新进入中枢神经系统,其与星型胶质细胞相容性也更好。而雪旺氏细胞在促进轴突髓鞘形成的能力上可能更强。该文就两者在脊髓损伤修复中的作用进行综述,以促进中枢神经再生机制的研究,并为进一步修复脊髓损伤奠定理论基础。  相似文献   

12.
花保安  李朝顶  李朝品 《中华全科医学》2011,(7):1117-1118,1130
目的帮助广大神经外科医生系统地了解嗅鞘细胞(olfactory ensheathing cells,OECs)和OECs移植治疗脊髓损伤(Spinal cord injury,SCI)的实验性研究和临床应用的最新进展,以提高对SCI治疗策略和技术的全新认识。方法结合近年来OECs的研究、OECs移植治疗SCI的相关文献资料,分别介绍了嗅鞘细胞的生物学特性、OECs移植治疗SCI的可能机制、嗅黏膜嗅鞘细胞的研究、OECs联合移植的研究、脊髓损伤OECs移植时机的选择和OECs移植治疗SCI的临床研究。结果 OECs能促进轴突再生、营养受损神经和血管并且使轴突再髓鞘化,OECs移植到损伤的脊髓会改善其功能。结论 OECs移植治疗SCI的实验研究和早期临床应用均已证实OECs移植治疗SCI的有效性,但临床应用长期随访机制尚不够健全,缺乏系统的、客观的远期疗效评价体系,其作用的具体机制有待进一步明了。  相似文献   

13.
大鼠脊髓挫伤后脊髓和骨骼肌中GAP-43的表达变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观测大鼠脊髓挫伤后损伤位点尾侧和骨骼肌中GAP-43的含量变化,探讨其在脊髓损伤修复中的作用及与脊髓可塑性的关系.方法 SD成年大鼠40只,分为正常组和脊髓挫伤组,分别取材脊髓和腓肠肌,用免疫组化了解GAP-43的原位分布和Western Blot榆测GAP-43的含量;各组大鼠在存活期间均行后肢BB运动功能评分.结果 各组大鼠脊髓腹角少量神经元和腓肠肌细胞内均可观察到GAP-43阳性反应物;大鼠脊髓挫伤后3 d,脊髓及骨骼肌中的GAP-43表达均开始增加,脊髓于14 d达高峰,而骨骼肌21 d达到高峰;BBB运动功能评分从7 d起逐步恢复,21 d接近正常.结论 大鼠脊髓损伤后,脊髓和骨骼肌中GAP-43含量变化的趋势与下肢运动功能的恢复较一致,提示GAP-43表达增加与脊髓挫伤后的可塑性有关.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索大鼠嗅鞘细胞(olfactory ensheathing cells,OECs)移植对大鼠脊髓损伤(spinal cord injurySCI)后水通道蛋白-4(AQP-4)和后肢功能的影响。方法:取Wistar大鼠150只,随机分为正常组(50只)、模型组(50只)、OECs移植组(50只),模型组和OECs移植组用改良的Allen法制成脊髓损伤模型,造模成功后,其中OECs移植组在损伤处移植嗅鞘细胞,模型组移植DF-12培养液。于术后1、3、7、14、21、28 d进行BBB(Basso-Beattle-Bresnahan)运动功能评分,应用免疫组织化学技术检测脊髓组织AQP-4的表达,并用图像分析仪进行定量分析。结果:术后3~28 d,OECs移植组的BBB评分较模型对照组明显提高,术后第1天,模型组和OECs移植组受损脊髓灰质、白质中AQP-4的表达明显增加;第3天时均达到高峰,但OECs移植组低于模型组(P〈0.05)。第7、14、21、28天,与模型组比较,OECs移植组AQP-4表达也较低(P〈0.01)。结论:OECs移植使脊髓损伤后AQPa表达减少,这可能有利于抑制脊髓水肿、消除脊髓继发性损伤,保存残存正常脊髓组织并促进神经轴突再生,改善其肢体运动功能。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进食不同浓度锌对脊髓损伤(spinalcordinjury,SCI)大鼠BDNF表达的影响。方法取60只雄性sD大鼠,建立Allen's SCI模型,随机分成假手术组、模型组、低锌喂养组和高锌喂养组。HE染色检测各组大鼠脊髓损伤情况,实时定量PCR检测各组大鼠脊髓中BDNF表达的变化,BBB评分检测后肢运动功能的改善情况。结果高锌喂养组BDNF表达量在每个时间点均明显高于其他3组,组问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1)。术后1W脊髓HE染色显示高锌喂养组脊髓损伤减轻;术后各时间点,高锌喂养组大鼠BBB评分明显高于模型组和低锌喂养组。结论进食合适浓度锌可促进SCI大鼠BDNF的高表达,并明显改善大鼠后肢运动功能。  相似文献   

16.
目的 探讨大鼠脊髓全横断损伤后相关部位(大脑皮质、横断脊髓上端、下端和比目鱼肌)脑源性神经营养因子(BDNF)mRNA的表达变化.方法 首先建立正常对照组和实验组模型,其中实验组又依照大鼠全横断脊髓损伤术后1、3、7、14d不同观察时间点分为4个亚组,分别抽提横断脊髓上端及其相连的大脑皮质、横断脊髓下端和比目鱼肌组织中总RNA,用RT-PCR技术检测BDNFmRNA的表达,以β-actin为参照确定各时相BDNFmRNA的相对水平.结果(1)大鼠脊髓全横断损伤后,BDNFmRNA在大脑皮质、脊髓横断上、下端和肌肉中均有表达,且在正常对照组中大脑皮质的BDNFmRNA表达少于脊髓横断上、下端(P〈0.05);(2)手术后14d时肌肉组织中BDNFmRNA的表达较手术后1d和3d组均有明显增加(P〈0.05)。说明大鼠脊髓全横断损伤14d时,脊髓下端相连的骨骼肌组织中的BDNFmRNA表达上调.结论BDNF在骨骼肌表达增加,提示BDNF可能参与维持骨骼肌的功能,或者转运入脊髓下端对下位运动神经元发挥营养作用.  相似文献   

17.
目的:评价突触后致密物(PSD)95多肽疫苗对神经病理性痛大鼠的镇痛效应。方法成年雌性SD大鼠,制备保留性神经损伤(SNI)模型,7d后选取SNI模型制备成功的大鼠30只,随机分为5组( n=6):NP1组、NP2组、磷酸盐缓冲液(PBS)组、匙孔虫戚血蓝蛋白(KLH)组及PSD-95组。 PSD-95组沿背部两侧皮下多点注射PSD-95多肽疫苗50μl(含PSD-95100μg)3次,每隔2周注射1次;PBS组和KLH组分别给予PBS 50μl和KLH 100μg,均用弗氏佐剂稀释至100μl。分别于制备SNI前1d、第1次免疫前1d及第3次免疫后14d(T0-2)时测定机械痛阈;于T1时处死NP2组大鼠,于T2时处死其余各组大鼠,取L3~5脊髓背角组织,采用Elisa法测定脊髓背角脑源性神经营养因子(BDNF)表达水平。结果与T0时比较,T1时各组机械痛阈均降低(P<0.05)。与T1时比较,PSD-95组T2时机械痛阈升高,BDNF表达下调(P<0.05);PBS组和KLH组T2时指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与NP1组比较,PSD-95组T2时机械痛阈升高,BDNF表达下调(P<0.05);PBS组和KLH组T2时指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0.05)。结论 PSD-95多肽疫苗对神经病理性痛大鼠具有镇痛作用,其机制可能与下调脊髓BDNF表达有关。  相似文献   

18.
肋间神经移植加NGF、BDNF基因修饰的OECs修复大鼠脊髓损伤   总被引:2,自引:1,他引:2  
目的探讨自体肋间神经移植加NGF、BDNF基因修饰的嗅神经鞘细胞(OECs)修复大鼠脊髓损伤(Spinal cord injury,SCI)。方法SD大鼠72只,经T11、T12间隙平面切取2mm的半侧脊髓,制成半切伤模型。动物分为A、B、C三组,每组24只。A组:将自体肋间神经纤维损伤脊髓近端前角灰质与远端前索白质桥接连接,伤侧L1、L2、L3、L4脊神经节与近端后索白质及远端后角灰质与近端后索白质桥接连接,并植入NGF、BDNF基因修饰的OECs;B组:同上述方法移植肋间神经,不植入OECs;C组:单纯脊髓损伤,脊髓半切缺损处填充明胶海棉,术后4、8周对各组动物进行神经功能检查(斜板实验检查,BBB评分),感觉诱发电位(SEP)和运动诱发电位(MEP)检测以及组织学检查。结果术后4周时,A、B组和动物神经功能,斜板试验,BBB评分及SFP、MEP检测结果均优于C组,8周时,A组动物神经功能,斜板试验,BBB评分,SEP、MEP检测结果均优于B组和C组,镜下见移植组织存活,充填于缺损处,部分脊髓组织融合,结论肋间神经移植加NGF、BDNF基因修饰的OECs对SCI的修复有一定的疗效。  相似文献   

19.
Objective To investigate the effects of combined transplantation of neural stem cells (NSC) and olfactory ensheathing cells (OEC) on the motor function of rats with intracerebral hemorrhage. Methods In three days after a rat model of caudate nucleus hemorrhage was established, NSCs and OEC, NSC, OEC (from embryos of Wistar rats) or normal saline were injected into bematomas of rats in combined transplantation group, NSC group, OEC group, and control group, respectively. Damage of neural function was scored before and in 3, 7, 14, 30 days after operation. Tissue after transplantation was observed by immunocytochemistry staining. Results The scores for the NSC, OEC and co-transplantation groups were significantly lower in 14 and 30 days after operation than in 3 days after operation (P〈0.05). The scores for the NSC and OEC groups were significantly lower than those for the control group only in 30 days after operation (P〈0.05), while the difference for the NSC-OEC group was significant in 14 days after operation (P〈0.05). Immunocytochemistry staining revealed that the transplanted OEC and NSC could survive, migrate and differentiate into neurons, astrocytes, and oligodendrocytes. The number of neural precursor cells was greater in the NSC and combined transplantation groups than in the control group. The number of neurons differentiated from NSC was significantly greater in the co-transplantation group than in the NSC group. Conclusion Co-transplantation of NSC and OEC can promote the repair of injured tissue and improve the motor fimction of rats with intracerebral hemorrhage.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体外培养嗅鞘细胞的生物学特性与嗅鞘细胞促脊髓半横断大鼠轴突再生作用的关系。方法用改良的Nash法培养嗅鞘细胞,进行长时间连续观察,将鉴定后的细胞移植于成年大鼠T10脊髓左半侧横断处,在4周时取材,应用p75、NF200和GAP43免疫组化染色等方法判断轴突再生情况。结果体外细胞培养观察发现嗅鞘细胞生长由散在分布逐渐趋向集中,并具有一定的规律性。移植术后4周,p75染色显示移植的嗅鞘细胞仍然存活,主要分布在损伤区周围,且p75阳性嗅鞘细胞呈条索状分布,与GAP43阳性着色神经纤维有共同分布区域。NF200和GAP43阳性神经纤维末端向嗅鞘细胞分布区偏转,而对照组并未见上述现象。结论嗅鞘细胞这种特有的生长方式在体内、外表现一致,与该细胞促进轴突再生的作用相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