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0 毫秒
1.
辨脓为外科疾患临床诊断措施中的重要的一环。它的诊断的正确将直接决定临床治疗方针的正确、及时与否。从而也决定患者的预后。往往不正确的诊断常造成治疗上的重大错误,而给患者带来恶劣的后果和造成不可挽回的结局。因之,临床上有脓、无脓、脓深、脓浅、是脓、非脓等,必须加以细心的辨别诊断。由于辨脓诊断上的错误,常造成一系列的错误的治疗。为了引起临床工作者的警惕,特不厌其烦的逻列于下,加以讨论。  相似文献   

2.
刺络疗法是《内经》治疗法中重要组成部分,刺络疗法之一,可用于不同科属的急性病症。本文对书中的刺络法作了一简介,重点介绍了针具,刺法,适应症和禁忌症以及刺络取穴法,并将书中有关刺络内容归纳成“十法”,再结合自己心得撰写成文。由于它适应症广,副作用少,而且法简效捷,故深受众观,刺络一法,源远流长,历久不衰,值得继承发扬。  相似文献   

3.
疮疡成熟后的首要治法是切开排脓引流,脓肿成熟是切开引流的重要前提。因而,辨脓成熟与否成为决定用刀破脓的关键环节。从古籍文献中梳理历代外科所用的辨脓方法,研究发现辨脓法初步形成于春秋、战国秦汉时期,经验积累于魏晋南北朝及隋唐时期,发展充实于宋金元时期,成熟完善于明清时代。文献研究彰显了辨脓法的重要性,为现代中医外科临证辨脓提供了帮助。  相似文献   

4.
痧症剌法     
(一)直刺十指尖端,白肉之际,放出恶血,使其壅热外散。(二)直刺曲池、委中,放恶血,使上下肢壅热外泄。(三)直刺人中、厉兑,放血泄热。(四)刺舌下金津、玉液,微放其  相似文献   

5.
中医釜底抽薪法浅谈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阐释了釜底抽薪论治方法的含义及该法的历史沿革,介绍了其临床应用指征,初步地探讨了运用机理。并提出了临床应用注意事宜。  相似文献   

6.
祖国医学有许多独特的诊疗理论和经验,“偎脓养肉”法,就是它在中医外科上的具体反映。但其渊源何自,因无确沦,常为医界所误解。窃以为外科疾病的出脓,是正气托毒外出的现象,亦即为机体自我调节和代偿的一种保护性反应。“偎脓养肉”并不是不要排脓引流而见脓即“偎”,而是有其适应症的,本法仅用于化脓性创  相似文献   

7.
<正> 伤口愈合障碍,一直是当前外科学中的研究课题。中医对这一难以愈合的伤口具有显著的疗效,如各种急性或慢性创伤性感染、慢性骨髓炎、慢性瘘管、颈痈甚至大面积褥疮,无论是革兰氏阳性菌或阴性菌,甚至耐药的金黄色葡萄球菌、绿脓杆菌等各种细菌感染均能灭菌而治愈。  相似文献   

8.
“煨脓长肉”换药法是中医外科外治过程中的独特经验,通过近年来的临床实践取得了一些认识,现浅论如下。1 “煨脓长肉”的概念所谓“煨脓长肉”换药法,是指在疮面愈合的后期阶段,运用外敷中草药膏(散),经皮肤和创面对药物的吸收,促进局部的气血通畅,增强其防御能力,使创口脓液渗出增多,载邪外出,从而达到促进创面生长目的。此法一是提脓祛腐拔毒,增加局部脓液的渗出;二是惨出的脓液有助于创面肉芽、皮肤的生  相似文献   

9.
介绍浓缩法、分解法、比较法、顾名思义法、配伍分析法、理解学习法六类方剂学学习方法,以求提高方剂学教学质量,培养学生学习方剂学的兴趣,提高学习质量。  相似文献   

10.
11.
中国医药学几千年来逐步形成了‘辨证论治’的独特医疗体系,使这门能发挥保健长寿作用又具临床治疗效果的医学科学,达到了医学艺术的境界,对中华民族的繁衍昌盛起到了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12.
13.
根据饮食对疾病的影响,分为辛辣类,甘甜类,油腻类,发物类,不同的病证有不同的宜忌。饮食的调护应以保证营养,饮食有节,不可偏嗜为原则。  相似文献   

14.
和胃法属于和法范畴,是治疗胃气不和之大法.祖国医学认为,“五脏六腑皆禀气于胃”(《灵枢·五味篇》),“胃不和则精气竭”(《素问·厥论》).可见调和胃气在临床治疗学上占有相当重  相似文献   

15.
治脓八法     
外痈、内痈为临床常见疾病,若治疗得当,则脓没症平而愈。反之,脓浸破溃,变症蜂起,甚者危及生命。本文就治脓“八法”,简述如下: 一、辛凉透脓适于耶毒初感而有成脓之势。临床常见于化脓性感染初期,白细胞轻度  相似文献   

16.
本文探讨了“得气”是施行针刺补泻手法的先决条件,强调了强弱刺激与补泻手法的概念不同,论述了补泻手法的优越性与不足之处,以及补泻手法的规范统一化问题。  相似文献   

17.
肺脓疡是呼吸系统的急重疾病。据临床调研,在过去,肺脓疡病的发病率很高,死亡率高达34%。近年来,随着抗生素的应用以及中西医结合治疗的开展,该病死亡率已降低到5%以下,但仍属呼吸系统的常见病。  相似文献   

18.
目的:观察中医扶正祛邪法对脓毒性休克患者血流动力学的影响,探讨其作用机制。方法:78例脓毒性休克患者随机分成对照组(37例)和中医干预组(41例)。对照组患者按照脓毒症指南集束化治疗,中医干预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予参芪扶正注射液联合血必净注射液静滴治疗。测定治疗前后的血清乳酸值(Lac)、心指数(CI)和血管外肺水含量指数(EVLWI),统计2组患者缩血管药物使用时间、急性生理与慢性健康评分(APACHEII评分)、ICU住院时间和28 d死亡率。结果:2组患者治疗后Lac水平均较前下降,而中医干预组下降更显著(P0.05)。2组CI较治疗后均有升高,中医干预组提升较对照组明显(P0.05)。中医干预组EVLWI和ITBVI较前明显改善,而对照组治疗前后改善不明显,中医干预组与对照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中医干预组在缩血管药物使用时间、住ICU时间均较对照组要短(P0.05),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而2组患者的治疗后APACHEII评分均治疗前下降,但中医干预组较对照组下降更显著(P0.05)。2组患者28 d死亡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中医扶正祛邪法可改善脓毒性休克患者血流动力学和患者的病情,并缩短ICU住院时间。  相似文献   

19.
适应证:粉刺(青春期男女好发于头面部的细小疹点,形如粟米,色赤肿痛,挤破后流出白色或淡黄色粉质样物)。治法疗效:患者反趴在椅背上,尽量躬起背。撩起后衣,充分暴露背部。用手掌在脊柱出侧摩擦数次,在第一胸椎至第十二胸椎旁开5分至3寸范围内,找到类似丘疹、稍突起于皮  相似文献   

20.
赵中玮 《新中医》2015,47(11):263-265
<正>活血排瘀疗法指采用药物内服或外治等方法,将体内瘀血直接排出体外,也就是指在运用活血祛瘀治疗疾病的同时,强调对瘀血的排出,注重从人体的口窍或下窍前后阴或肌腠将体内存在的瘀血排出体外。瘀血为体内凝滞不通之血脉或体内离经之血、没有被排出体外的血,因此这种瘀血既可用传统的活血化瘀药局部散化,亦可将瘀血从人体疏通排泄出来,这样更能达到彻底治疗的目的,所以,活血排瘀法亦为治瘀大法。现就此法做一探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