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目的 分析掌握甘肃省平凉市用人单位职业危害因素及职业病防治基础管理现状,为进一步开展职业病防控工作提供依据。方法 通过工作场所职业病危害因素监测系统,导出平凉市2021年工作场所职业病危害因素监测数据;通过EXCEL 2007和SPSS 22.0汇总整理并统计分析数据。结果 2021年平凉市共有131家用人单位,其中崆峒区最多45家、占34.35%。员工总数为18 918人,总接触危害因素(简称接害)数11 521人、占60.90%。职业病危害因素主要分布于制造业(96家、占73.28%)和采矿业(23家、占17.56%),作业岗位粉尘和噪声的超标率较高,分别为22.14%和14.07%。职业病危害因素申报率为94.66%,职业健康检查率为67.18%,接害劳动者培训率为96.11%。结论 平凉市职业卫生工作面临新的形势,职业病危害因素防控现状不容乐观,职业卫生基础管理工作有待加强,相关部门的工作能力和水平还需进一步提升。  相似文献   

2.
目的了解甘肃省兰州市木制家具制造企业职业病防治现状,为兰州市职业病防治工作提供依据。方法2014年9—12月,采用流行病学现况调查方法调查兰州市12家木制家具制造企业的职业病防治现状。结果 12家企业以私有企业为主(占91.7%);职业病危害项目申报及职业病防治专项经费指标的具备率为58.3%和83.3%;职业病防治管理措施中危害告知指标具备率最高(75.0%),危害因素监测制度最低(41.7%),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3.098,P0.05);职业病危害因素监测合格率为74.8%,其中甲苯和二甲苯合格率最高(均为89.5%),粉尘合格率最低(57.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11.302,P0.05);所有调查企业均未进行岗前职业健康检查,进行在岗及离岗职业健康检查的企业分别占66.7%和3.8%,私有企业的岗前、离岗职业健康检查工作完全缺失;接害工人在岗职业健康检查率为62.6%,其中私有企业检查率显著低于集体企业,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113.492,P0.05)。结论兰州市木制家具制造企业职业病防治现状不容乐观,相关部门应重视并加强管理,切实保护劳动者的健康权益。  相似文献   

3.
目的依据国家职业病防治法律、法规、规章和标准,结合建设项目的特征,识别建设项目产生的职业病危害,分析其对劳动者健康的影响,提出控制对策,为防治职业病、保护劳动者健康提供依据。方法通过现场调查及检测、健康检查、作业分级等方法收集并分析资料。结果该企业卧式分离机操作员接触的噪声8小时等效声级为94.3d B(A),超过国家标准85 d B(A)的要求,职业卫生管理、防护设施及应急救援的设置、个人防护用品配备等符合国家标准的要求。结论该企业为职业病危害较重的建设项目,焊接及喷涂操作员所接触的毒物、卧式分离机操作员所接触的噪声列为本项目职业病危害的防护重点,需要采取防治措施,防止职业病发生。  相似文献   

4.
目的了解山东省寿光市企业劳动者对职业卫生知识的知晓情况,为有关部门更好地保障广大劳动者的健康权益提供参考依据。方法自制职业卫生知识调查问卷,对抽取的寿光市50家企业共1 000名接触职业病危害因素的工人进行职业卫生知识知晓情况调查。结果收回有效问卷980份,寿光市企业劳动者职业卫生相关知识总体知晓率为66.2%,其中知晓"职业病能预防"的人数最多751人,知晓率76.6%;知晓"上岗前、在岗期间、离岗时健康检查"的人数最少528人,知晓率53.9%;其中男性600人,卫生知识知晓率61.8%,女性380人,知晓率70.6%,卫生知识知晓率女性高于男性,男女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8.04,P0.05);调查年龄30岁以下的企业劳动者245人,卫生知识知晓率78.3%,30~40岁588人,知晓率65.3%,41岁以上147人,知晓率51.3%,3个年龄组间卫生知识知晓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31.36,P0.05);调查城镇户籍企业劳动者392人,卫生知识知晓率76.6%,农村户籍588人,知晓率62.1%,城镇户籍企业劳动者知晓率高于农村户籍企业劳动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22.69,P0.05)。结论寿光市企业工人的职业卫生知识知晓率低,今后应加强职业卫生知识的宣传教育及培训,提高接触职业病危害因素工人的职业卫生知识水平,以更好地保护劳动者的身体健康。  相似文献   

5.
目的明确建设项目产生的职业病危害因素,分析其危害程度及对劳动者健康的影响,并提出职业病危害的关键控制点和防护的特殊要求,从源头控制或消除职业病危害,保护劳动者健康。方法通过职业卫生现场调查、职业健康检查、职业卫生检测等方法收集数据并分析资料。结果该企业的总体布局、生产工艺和设备布局、建筑卫生学要求、卫生辅助用室、个人使用的职业病防护用品、职业卫生管理基本符合《工业企业设计卫生标准》(GBZ1-2010)的相关要求;主焊线二保焊操作员电焊烟尘时间加权平均浓度(C-TWA)为6.80 mg/m3,超过职业卫生标准限值4.80 mg/m3;清漆喷涂室清洗操作位甲苯、二甲苯短时间接触浓度(C-STEL)分别为101 mg/m3和284 mg/m3,超过职业卫生标准限值100 mg/m3;清漆喷涂操作位甲醛最高容许浓度(MAC)为1.70 mg/m3,超过职业卫生标准限值0.50 mg/m3。结论该企业为职业病危害较重的建设项目,需要在防尘、防毒、防噪方面采取措施,防止职业病发生。  相似文献   

6.
目的通过识别、分析与检测甘肃省某电解铝企业职业病危害因素,查找该行业职业病危害因素关键控制点及控制因素。方法对电解铝企业的生产工艺和作业环境进行职业卫生调查,分析危害因素的危害程度及对劳动者健康的影响,提出预防控制措施,并评价职业病危害防护措施及其效果。结果电解铝行业存在的职业病危害因素主要有化学毒物、粉尘、噪声、高温等,195个粉尘检测点中42个粉尘浓度超标、超标率21.54%,156个噪声检测点中14个超标、超标率8.97%,其他职业病危害因素检测均达标。结论对职业病危害因素关键控制点采取措施,可有效控制和消除职业病危害;针对企业的职业病危害关键控制点的识别及评价,可为今后企业职业病防治工作提供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7.
目的分析深圳市坪山街道职业卫生管理现状并提出防控职业病的对策。方法采用描述性流行病学调查方法 ,对收集的相关资料进行分析。结果坪山街道有登记的工业企业共有823余家,劳动者146821人,其中涉及职业病危害因素的有544家,从事接触职业病危害作业的劳动者11043人。结论加强法制宣传教育,认真贯彻和落实《职业病防治法》,加强职业卫生的执法和监控力度,坚持"预防为主"多部门协作,是预防和控制职业病的重要举措。  相似文献   

8.
目的以某润滑油制造企业为典型对象,评价润滑油制造行业的职业病危害因素,提出针对性的防护措施。方法采用现场职业卫生调查的方法,对某润滑油制造项目进行职业病危害因素检测,调查该项目作业场所职业病防护设施和个人防护情况,并结合职业健康检查的结果,评价该企业的职业病危害现状。结果该润滑油制造企业职业病危害因素主要是噪声及粉尘;2013—2014年调合车间、包装车间、成品车间泵工及包装车间定量装油工接触的噪声超过国家8 h等效声级[d B(A)](分贝)接触限值,其中2013年检测的2名成品车间泵工8 h等效声级[d B(A)](分贝)接触限值较高,分别为87.30[d B(A)](分贝)和88.50[d B(A)](分贝);加剂工接触粉尘的CTWA(时间加权平均容许浓度)均在国家标准允许范围内,但超限倍数均超过国家标准,其中2014年超限倍数最高,2名受检工人超限倍数分别为4.40倍和4.60倍;职工职业健康检查异常主要为血常规异常、电测听及肺功能异常。结论润滑油制造中需要加强机械通风和自动化建设,注意加强对操作人员加入添加剂时防护用品的使用情况监督等综合防治措施。  相似文献   

9.
目的掌握江苏省徐州市水泥行业职业病危害程度并提出防治对策.方法对徐州市周边地区16个水泥厂的有粉尘和噪声的作业现场进行了测定,并对接触有害因素工人进行了健康检查.结果水泥生产行业职业危害比较严重,粉尘浓度平均超标倍数11.87倍;作业点噪声强度超标率为81.48%; 接尘工人健康体检,尘肺观察对象检出率6.38%,听力损失和神经衰弱侯群与噪声强度级与专业工龄有密切关系.  相似文献   

10.
目的 了解新疆某燃煤发电企业存在的职业病危害因素现状,为制定职业病防控措施提供依据。方法 调查新疆某燃煤发电企业的主要职业病危害因素、暴露情况以及职业病防护措施,并进行现场采样,以新加坡半定量风险评估模型(singapore ministry of manpower risk model,MOM)对其粉尘、化学毒物及物理因素的暴露水平进行职业健康风险评估。结果 企业矽尘中的总粉尘(简称总尘)和呼吸性粉尘(简称呼尘)合格率分别为44.4%和33.3%,除灰除渣系统的噪声合格率为85.7%,锅炉、汽机系统的高温合格率为60.0%;其他化学毒物均符合国家职业卫生标准。防尘毒、防噪声、防暑降温等职业病危害防护措施以及个体防护用品的配备也基本到位。职业健康风险评估结果显示,除灰除渣系统的个体矽尘为“高风险”,其他粉尘及化学有害因素均为“低风险”;二氧化氮(NO2)的风险等级可忽略。结论 煤尘、矽尘、噪声、高温是该燃煤发电企业主要的职业病危害因素,尤其是个体矽尘仍存在较高的职业健康风险。建议进一步加强职业卫生监督管理,采取严格的职业病防控措施,切实做好个体防护,保证劳动者权益...  相似文献   

11.
目的了解新疆吐鲁番地区在岗企业职工健康检查工作现况,为早预防、早发现和早治疗职业性相关疾病提供参考依据。方法按照国家《职业健康监护技术规范》GBZ 188-2007的要求,对吐鲁番地区五大厂矿在岗企业职工进行健康检查,并对结果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 2014年吐鲁番地区五大厂矿企业接受职业健康体检的在岗职工1 521人,发现指标异常率4.86%,其中男性异常率5.42%、女性异常率2.46%,男女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4.257,P0.05);纺织厂参加本次健康体检职工176人、异常率3.41%,中石化加油站158人、异常率4.43%,石材加工厂36人、异常率8.33%,矿冶炼厂1 044人、异常率2.68%,水泥加工厂107人、异常率28.04%,异常率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χ2=4.624,P0.05);体检指标异常前3位的是肝功能异常31例、X线胸片异常19例、心电图异常16例。结论用人厂家应加强针对职业病危害因素的防护措施,做好职业病的三级预防工作,对在岗职工加强健康监护,定期做好职业健康体检;政府和相关部门要加强监管企业的健康监护工作,保护劳动者的身体健康。  相似文献   

12.
目的通过对新疆某企业机车检修车间工作场所职业危害因素的现场监测、对作业人员的个人防护以及该企业在职业病防治方面的管理进行了综合评价,为该企业制定职业病的预防控制措施提供科学依据。方法采用卫生学调查、工作场所职业病危害因素现场监测和职业健康检查进行综合评价。结果该机车检修车间主要存在危害因素有:噪声、手把电焊(有焊尘、二氧化锰)、油漆(有苯及苯系物)、稀释剂、汽油和润滑油;本次噪声测定65个点数,合格60个点数,合格率92.0%;焊尘测定30个点数,合格28个点数,合格率93.3%;二氧化锰测定30个点数,合格28个点数,合格率93.3%;苯及苯系物测定10个点数,合格9个点数,合格率90.0%。结论该企业机车检修车间的职业危害因素的监测结果均符合国家标准所规定的限值,说明该企业在机车检修车间采取的通风、除尘、降噪等预防控制措施可行、有效;但在个人防护用品的配置、使用、管理等方面还需加强,另外还应加强职业危害作业人员的培训,加强职业病防治知识的学习和宣传,从而降低职业病的发生。  相似文献   

13.
目的分析新疆职业病发病现状和特点,找到职业病防治面临的症结,提出做好职业病防治工作的对策。方法汇总、统计新疆职业病发病的有关数据,并进行分析探讨。结果新疆存在职业病危害的企业有8 000家,约30万人接触职业病危害因素;截止2012年年底,全疆累计报告职业病病例20 919例,其中报告尘肺病例18 994例(占90.80%)、职业中毒1 595例(占7.62%)、其他职业病330例(占1.58%);2001—2012年新疆职业病共报告3 615例,2001年最多442例(占12.22%),2006年最少113例(占3.12%),以尘肺病最多3 205例(占88.66%);2001—2004年和2006—2010年行业分布以煤炭行业最多,占29.38%,以乌鲁木齐市最多,占46.77%。结论职业病防治是一项系统工程,必须发挥政府、生产经营单位、工伤保险、职业卫生技术服务机构、职业病防治机构等各方面的力量,由全社会加以监督,实行分类管理,综合治理,不断提高职业病防治管理水平。  相似文献   

14.
目的通过对我市镉镍电池生产企业职业卫生状况调查,研究镉负荷对镉作业人群的健康影响,探索不同镉负荷水平对镉作业人群健康的长期损害效应及其防治对策,建立镉负荷与健康损害的剂量一反应关系。方法通过对镍镉电池生产企业进行职业卫生调查和工作场所职业病危害因素检测,全面反映镍镉电池生产企业存在的职业病危害因素的种类、分布、浓度、人员接触、防止护设施和个人防护等方面的情况。结果镍镉电池生产企业存在镉、镍、甲苯、二甲苯等职业病危害,其职业病防护设施缺乏,镉超标严重,接受职业健康检查的108例镉作业人员中29例尿镉超标。结论镉镍电池生产企业缺乏对职业病危险因素的防护,部分作业人员发生肾脏损害,建议开展镉负荷对镉作业人群的健康教育。  相似文献   

15.
目的调查新疆某铍厂在冶炼过程中产生的职业危害因素,为预防职业危害提供合理的措施和建议。方法利用定点采样和个体采样相结合方法,2018年10—11月检测了新疆某铍厂铍合金车间、金属铍车间的职业工作场所的危害因素。结果检测粉尘点22个,未超出职业卫生接触限值16个点、合格率72.7%;检测铍及其化合物8个点,未超出职业限值3个点、合格率37.5%;检测硫酸点5个,均未超出职业接触限值、合格率100.0%;检测噪声点22个,20个点未超出职业接触限值、合格率90.9%。结论新疆某铍厂作业人员铍及其化合物的职业接触限值合格率较低;相关部门应加强该化合物的常规监测,促进企业制定合理的制度、落实职业防护措施、改善生产工艺,减少职业病的发生。  相似文献   

16.
目的确定乌鲁木齐市某新区4#焦炉工程职业病危害类别,为工程的设计提供必要的职业病危害防护对策和建议,对职业病危害进行预评价。方法采用检查表法、类比法、定量分级法和经验法相结合进行评价。结果对该工程评价的职业病危害因素为焦炉逸散物、苯、甲苯、二甲苯、一氧化碳、二氧化碳、硫化氢、二氧化硫、一氧化氮、二氧化氮、氨及高温、粉尘、噪声、电离辐射等。结论该工程属于职业病危害严重的建设项目,该项目具备较完整的职业病危害防护设施和措施,拟建工程投产后绝大多数检测(测量)点职业病危害因素浓度(强度)不会超过职业接触限值,检测点焦炉逸散物浓度和部分测量点WBGT指数、部分测量点噪声强度可能会超过职业接触限值。  相似文献   

17.
目的分析乌鲁木齐市不同类别职业卫生服务机构的职业健康检查和人力资源配置情况,掌握乌鲁木齐市职业卫生服务机构现状,为优化职业卫生服务机构建设提供科学依据。方法通过现场检查、查阅档案资料、面对面访谈和抽查询问的方式收集数据,用Excel 2007建立数据库,采用Spss 21.0进行统计学分析,掌握不同类别职业卫生服务机构人力资源现状。结果职业病防治院/综合医院开展职业健康体检人数最多、占78.24%,其次是民营机构、占17.53%,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开展职业健康体检人数仅为4.23%;不同类别职业卫生服务机构专业人员正高职称者最少、占9.46%,中级职称者最多、占42.57%,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10.981,P0.05);硕士及以上学历者居多、占52.38%,职业病防治院/综合医院和民营医院均以本科学历为主、分别占65.52%和54.90%,民营医院大专及以下学历者较多、占41.18%,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54.241,P0.05);疾病预防控制中心专业人员取得的尘肺诊断和放射诊断资质人数明显高于职业病防治院/综合医院和民营机构;获得职业卫生主检医师证书的专业人员数以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和职业病防治院/综合医院居多、分别占66.67%和51.72%;取得职业病报告资质的专业人员最少(5.07%),主要集中在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和职业病防治院/综合医院,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17.351,P0.05)。结论乌鲁木齐市不同类别职业卫生服务机构应根据各自工作侧重点不同,优化配备职业卫生专业人员,提升职业卫生人才队伍建设。  相似文献   

18.
目的识别与分析某氯化聚乙烯企业生产过程中可能存在的职业病危害因素,为生产企业职业病危害因素识别分析及控制提供对策与措施。方法采用现场调查、现场检测、综合分析化验等方法进行职业病危害因素的检测与分析。结果该氯化聚乙烯企业作业场所存在的主要职业病危害因素包括氯气、氯化氢、盐酸、氢氧化钠、二氧化硫、一氧化碳、粉尘、噪声和高温等,现场检测结果均符合国家卫生标准要求。结论该生产企业针对职业病危害因素采取了自然通风、机械通风等措施,降低了工作场所职业病危害因素的强度与浓度,建议企业为员工配备个体防护用品并督促正确佩戴,预防职业病的发生。  相似文献   

19.
生产性粉尘是职业病主要危害因素,许多生产工艺和生产部位都能产生大量的粉尘,不采取防护措施或防护不当,作业工人长期吸入较高浓度的粉尘可患尘肺病。为了解新疆华电哈密发电有限公司接触粉尘作业工人的健康状况,并尽早发现职业病的危害因素,做到早预防、早发现、早诊断、早治疗,从而提高工人的生活质量、减少职业病的发生,保障工人的合法权益,2009年9—10月新疆哈密地区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对该公司202名接触粉尘作业的工人进行了职业健康检查,现将结果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20.
自2002年《职业病防治法》颁布实施以来,我市通过各种形式进行了宣传贯彻,职业病防治的群体意识得到了明显的增强,广大劳动者越来越关注生产过程中各种有害因素对自身健康是否会产生影响。在医学上把在生产过程中接触到的这些有害因素统称为职业病危害因素。常见的职业病危害因素有:物理因素(高温、高湿、高气压、噪声)、化学因素(粉尘、烟尘、雾)、生物因素(炭疽杆菌等)、社会经济因素以及与职业有关的生活方式等。为进一步了解我市在《职业病防治法》颁布实施后的职业卫生工作现状,更好地采取切实有效的防护措施,我们对我市66家单位的职业病危害因素进行了调查。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