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胸部火器伤瞬时及早期心血管效应的神经机制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笔者曾对胸部枪伤的心血管效应做了初步研究 ,发现胸部火器伤后瞬时的心血管效应可能与神经反射有关[1] 。本实验用预扎肋间动脉实验模型及切断迷走神经、减压神经的方法进一步研究胸部火器伤瞬时及早期心血管效应的神经机制。一、材料与方法1.动物及分组处理 :健康家兔 18只 ,雌雄不拘 ,体重 (2 .75± 0 .2 5 )kg ,随机分为A组 :胸部贯通伤组 (模型组 ) ,B组 :迷走神经切断致伤组 ,C组 :减压神经切断致伤组。静脉麻醉后 ,行左心室、颈外静脉、股动脉插管 ,置心电图导线 ,连接八道生理记录仪连续监测。家兔左侧卧位 ,用 5 .5 6mm小口…  相似文献   

2.
高原胸部火器伤与肺水肿关系的实验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的 探讨高原胸部火器伤与肺水肿的关系。 方法  30只体重相近 ( 10~ 15kg)的杂种犬 ,随机分成平原对照组、高原移居组和高原世居组 (每组 10只 ,高原世居组选自高原杂种犬 ) ,用 0 .44g钢珠 ,通过滑膛枪以 ( 40 0± 5 0 )m/s的初速度造成犬右胸贯通伤 ,在不同时间测定血浆前列环素的代谢产物 ( 6 -keto -PGFα)和血栓素B2 (TXB2 ) ,伤后 8h取双侧肺组织 ,测定肺含水量并行光镜、电镜检查。 结果  ( 1)伤后各组 6 -keto -PGFα均升高 ,伤后 4~ 8h各组TXB2 升高显著。高原移居组于伤后 6~ 8hTXB2 / 6 -keto -PGFα升高明显 ,而平原对照组和高原世居组则变化不明显。 ( 2 )高原移居组伤侧肺含水量比平原组和高原世居组高 ,健侧无明显差异。 ( 3)光镜及电镜检查发现伤侧肺泡及间质水肿、出血 ,局部肺泡及毛细血管结构破坏 ,呼吸膜增厚。 结论 高原胸部火器伤早期 ,高原移居组发生肺水肿的概率较高原世居组及平原组大。早期在注重抗休克和处理血气胸的同时 ,要注重肺水肿的预防。  相似文献   

3.
高能战斗部致绵羊胸部务的实验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研究高能战斗部(HEF)致胸部伤特点和规律,为胸部爆炸伤的救治提供原则和依据。方法 用电启动的方式引爆HEF,将45只绵羊布放于距爆心30~240m处,致伤时测量冲击波超压和破片速度,致伤后进行病理解剖观察。结果 胸部破片伤的发生率为67%(30/45%),伤后即刻死亡率为73%;损伤类型以盲管伤和贯通伤为主,分别为57%和31%;在30只有胸部破片伤的动物中,肺冲击伤、肋骨骨折、大量胸腔积  相似文献   

4.
腹部枪伤后脑部动脉的远达效应及其临床意义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为了探讨枪伤时远达效应的发生规律和机理,使狗腹部致伤,观察其脑部动脉的病理变化。结果发现腹部致伤后,脑部血管广泛充血,毛细血管内皮不同程度损伤,严重受损部位血脑屏障三层结构均遭破坏。  相似文献   

5.
腹部枪伤瞬间血流动力学变化对脑损伤的作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从血流动力学方面探讨腹部枪伤时脑部远达效应发生的机制.方法:用5.56mmM193枪弹高速致伤狗腹部,用压力传感器分别测试腹主动脉、主动脉弓、颈总动脉起始端和末端的压力变化,并计算各动脉周向应力的变化.结果:枪击瞬间腹主动脉、主动脉弓、颈总动脉起始端和末端压力分别升高6.56、4.33、3.28和2.34倍,腹主动脉、主动脉弓、颈总动脉起始端周向应力分别增加8.0、5.3和3.6倍.结论:枪击瞬间各动脉内存在强大的压力,这些压力具有变化速度快、幅度大、正负压共存的特点.强大的压力使动脉管壁极度扩张而被致伤.从腹部至颈部动脉间存在着强大的压力差,这就促使大量的血液急速地向脑部冲击,造成脑组织损伤.  相似文献   

6.
目的:研究应用封闭负压引流技术(vacuum sealing drainage,VSD)处理早期贯通性枪伤的疗效。方法:8只市售健康成年猪用国产95式步枪造成双侧软组织贯通伤,随机配对分成实验组和对照组,伤后3 h,实验组进行VSD处理,对照组常规处理伤口。于伤后2、24、48和72 h做磁共振成像(MRI)检查,伤后3、12、24、48、72 h取伤道内组织做细菌学检查,伤后72 h处死,对伤道横截面进行肉眼观察和病理学检查。结果:MRI上"双低信号区"经病理学观察证明为凝固性坏死组织。VSD处理显著抑制细菌增殖,常规方法不能阻止感染,72 h后仍可见伤道周围组织明显水肿。结论:VSD处理早期枪伤可起到抗感染、解压和促进愈合作用,并使坏死组织和未失活组织之间的界限易于辨认。  相似文献   

7.
四肢血管砂枪伤的早期诊断及治疗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目的 探讨砂枪致四肢血管损伤的早期诊断及治疗。方法 21例四肢血管砂枪伤中腋部损伤1例,上臂部损伤2例,大腿部损伤12例,膝部损伤6例。枪伤射击距离在0.5-3m之间,伤后至入院时间除1例为6h外,其余均为0.5-2h。其中有15例出现休克,13例损伤后有典型的血管损伤表现,8例损伤后无典型血管损伤表现,全组进行彻底清创后,7例血管行端端吻合术,14例血管行自体静脉移植修复术,结果 21例患者无一死亡,除1例截肢外,其余20例平均随访2年6个月,肢体均存活,仅1例肢体后遗缺血性肌挛缩。结论 四肢血管砂枪伤损伤严重,早期正确处理是治疗成功的关键。  相似文献   

8.
胸部撞击时心脏的动力学响应及心脏损伤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目的 观察胸部受撞击过程中心脏的动力学响应及心脏损伤的病理学特点。方法 以不同撞击速度和压缩响应对11只犬和34只兔进行胸前部撞击,监测胸壁的运动过程,观察心脏损伤特点2,运用数学模型分析损伤机制。结果 粘性标准与损伤程度密切相关;受撞击后胸壁发生压缩和扩张双向运动;心脏损伤以心内膜出血为主,心脏破裂多发于心室侧壁,光镜观察可见挫伤区心肌纤维断裂;  相似文献   

9.
胸部创伤的诊断和早期治疗   总被引:4,自引:4,他引:0  
阐述了胸部创伤的分类、诊断方法、早期处理措施及其指征,手术要点,着重强调:(1)通气障碍为比例克更快的致死因素;(2)紧急情况下不可多作辅助检查,根据病史、体征、诊断性胸穿或X线片即应迅速作出是否需要紧急剖胸的决定;(3)血液动力学稳定时,适当应用现代诊断技术以及避免漏诊危险的隐匿损伤。  相似文献   

10.
建立犬海水浸泡性胸部开放伤实验模型,探讨致伤机理及早期死亡原因。方法:20只成年杂犬随机分为2组。实验动物致伤后随机分为单纯胸外伤组(n=10)和海水浸泡组(n=10)。海水浸泡组动物伤后置入人工配制的海水中,实验中监测血液动力学、呼吸系统和动脉血气变化。结果:海水浸泡组死亡率明显高于单纯胸外伤组,并且生存时间明显短于单纯胸外伤组,平均生存时间为45min。结论:本实验模型致伤精度高,重复性好,创  相似文献   

11.
目的 探讨胸腔镜诊断治疗胸腹部刀刺伤所致膈肌损伤的效果.方法 回顾性研究2000年4月-2011年10月68例胸腔镜探查术诊治的胸腹部刀刺伤所致膈肌损伤患者.结果 胸腔镜探查术发现11例隐匿性膈肌损伤,其中7例经胸腔镜直接修补后5例需同期剖腹探查腹腔脏器损伤.68例中,15例出现肺组织切割伤并通过胸腔镜修补或切除,13例清除凝固性血胸.术后并发症发生仅残留胸腔积液1例,肺炎2例,肺不张1例.住院时间(7.9±13.5)d,无ICU停留,引流时间(3.3±1.5)d,手术时间(45.6±78.1)min,术中出血量(57.8±24.3)ml.无中转开胸患者.术后6个月复查胸部CT未发现膈疝.本组患者胸腔镜探查膈肌损伤诊断率为100%.结论 对于血流动力学稳定的胸腹部刀刺伤应积极行胸腔镜探查,尤其是刀刺伤位于第7~9肋间患者行胸腔镜探查具有明确的膈肌损伤诊断和治疗意义.  相似文献   

12.
目的观察胸部火器伤后游离三碘甲状腺原氨酸(FT  相似文献   

13.
胸部穿透伤损伤严重度新评分方法初探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目的 建立对胸部穿透伤(PTT)更敏感、准确的新创伤评分法。 方法 将 1 018例PTT患者分成生存组和死亡组。比较两组伤后时间和各种生理参数的差异,选取在两组间差别有统计学意义的指标作为新评分参数。用Logistic回归分析计算各参数的权重系数,得出新评分方法———胸部穿透伤进程评分 (PTTCS)。评价PTTCS和RTS对PTT患者生死结局的预测效果。结果 新评分方法的数学模型为:PTTCS= 1. 210G-0. 835S+1. 034P+0. 583T-1. 982,公式中G、S、P、T分别为格拉斯哥昏迷评分(GCS)、收缩压(SBP)、脉压(PP)和伤后时间(T)的编码值。与RTS比较,PTTCS预测PTT结局的敏感性、特异性和准确性显著提高,死亡误判率明显降低。PTTCS分值与患者的死亡率呈现明显的负相关关系(r=0. 84,P<0. 01)。 结论 PTTCS方法可行,对PTT结局的预测效果优于RTS。  相似文献   

14.
胸廓上口大血管损伤的分类和救治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目的 探讨胸廓上口大血管损伤病因分类和救治经验。方法 分析经手术治疗的64例胸廓上口大血管损伤的临床资料,其中男44例,女20例;年龄18~68岁。致伤原因分别为创伤性(锐器伤、钝性或减速伤)、病理性及医源性损伤。损伤部位归为颈根部和胸顶部两类,损伤血管为颈总动脉、无名动脉、锁骨下动脉及伴行的静脉。手术方式:(1)按损伤原因及部位的分类选择切口;(2)依血管具体损伤选用不同修复方法(或体外循环下)。结果 治愈56例(88%),死亡7例(11%),致残1例(2%)。结论 对颈根部血管损伤宜间断压迫止血并扩创施术;胸顶部血管损伤需开胸控制血管近端后施术,特殊病例需在体外循环支持下实施血管分流和重建。  相似文献   

15.
目的 介绍岛状肌皮瓣(肌瓣)在早期修复颈胸部重度创伤性创面中的应用体会。方法 根据45例患者创面所在具体部位、创面的性质及致伤因素的不同而选择不同的岛状肌皮瓣,共使用岛状胸大肌肌皮瓣8例,岛状背阔肌肌皮瓣28例,岛状斜方肌肌皮瓣9例。结果 45例患者创面完全愈合,均获得满意的功能和外形效果,无严重并发症发生。结论 根据创面的具体情况选择适当的岛状肌皮瓣,早期修复颈胸部重度创伤性创面可获得满意的功能和外形效果。  相似文献   

16.
目的观察枪击猪后肢肌肉贯通伤所致的肺部远达效应损伤的64排螺旋容积CT(VCT)表现,深入研究肺部远达效应损伤机制及影响因素。方法动物麻醉后,使用81式步枪7.62mm子弹从左侧后肢上段股动脉前方1.0cm处由内向外30cm近距离射击,分别于致伤前后行胸部cT扫描,分析VCT图像特点,并与肺部病理结果进行对照。同时,在枪击前及枪击后不同时间点取猪静脉血,检测血浆内皮素(endothelin,ET)及皮质醇(cortisol,COR)的浓度。结果(1)枪击后12例猪VCT扫描双肺均出现大小程度不同的片状或条索状高密度影,边缘模糊,密度欠均匀,周边肺野显示透光度减低,呈磨玻璃样改变。所有动物均无肺不张、血气胸表现。肺血管及支气管管径未见显著改变。(2)枪击后12例猪肺脏大体标本肉眼均可见肺表面大小程度不同的片状、斑片状及大片出血表现,呈暗红色或鲜红色,未见脏层胸膜和肺实质破裂。病理切片可见小叶出血、实变、磨玻璃样变。镜下可见肺微血管扩张出血,毛细血管破裂,肺间质和肺泡腔内出血、水肿。肺泡隔变厚增粗、充血水肿,呈蜂窝状改变。肺泡腔内充满大量红细胞、纤维素样物质及白细胞。(3)枪击后血浆ET及COR水平较枪击前显著增高,以枪击后10min最为显著(P〈0.05)。结论枪击猪后肢可致肺远达效应损伤,VCT表现主要为片状高密度影,病理提示为炎性渗出或出血;血管内皮损伤及应激反应早期参与了远达效应致肺损伤的形成过程。  相似文献   

17.
猪后肢枪单伤创伤弹道超声显像实验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探讨枪单伤创伤弹道显像规律及其病理基础。方法:应用高分辨率二维超声、多普勒血流成像技术以及病理检查观测猪单后肢软组织枪弹伤创伤弹道局部成像特点及其病理基础。结果:①高分辨率二维超声下,原发伤道有显著的特征,表现为走行迂曲、内径不一、回声随时间延长而变化的管状回声。②伤道周围组织回声,伤后逐渐增厚、紊乱。③多普勒血流模式下:距伤道较近的区域组织(震荡区,以变性为主)血流信号增多、血管内径扩张,信号以静脉为主。随时间延长,两区组织血流信号有减少趋势,但距伤道较近区域减少趋势愈明显。结果:①通过超声显像,可以清楚地观察原发伤道的形态、分布,了解伤道与毗邻组织器官的关系,这对于复杂伤道的治疗有重要意义。②原发作(包括挫伤区、震荡区)的二维超声和多普勒血流成像特点符合其病理基础和病理演变过程,应用多普勒血流成像可以基本判定原发伤道周围组织病变程度,有利于枪弹伤的治疗。  相似文献   

18.
目的结合文献总结外伤性胸腔脾种植诊治经验。方法对文献报道27例和我院收治1例外伤性胸腔脾种植临床资料分析、总结。结果胸腔脾种植多数无明显症状。既往均有胸腹联合伤史,伴脾破裂。种植均发生在左侧胸腔,多种植在胸膜上。多数为多发性,红褐色,通常<3cm。结论有左胸腹部联合伤脾切除史,影像学检查左胸膜占位性病变,应考虑胸腔脾种植。  相似文献   

19.
目的 分析创面修复门诊患者创面病原微生物的分布特点及耐药性,为创面专科规范化建设提供依据.方法 采用回顾性病例对照研究分析2017年12月至2019年10月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瑞金医院收治的365例门诊创面患者临床资料,其中男220例,女145例;年龄18~98岁[(58.8 ±18.9)岁].首诊患者92例,复诊患...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