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随着城市化和工业化的发展 ,环境中低浓度铅污染对儿童智力发育的影响日益受到人们的关注。目前已经证实铅能危害神经系统 ,主要影响未成熟脑的发育及学习记忆功能。而儿童在生长发育的各个时期均可受到铅的威胁 ,因此为进一步明确学习记忆能力在发育的不同时期对铅损伤的敏感性 ,我们利用断乳前后不同发育阶段铅暴露的大鼠为实验对象 ,检测了成年鼠在脑发育的不同时期铅暴露后其空间学习记忆能力的改变。又因为长时程增强 (LTP)是目前较为公认的学习记忆的基础[1] ,那么低水平铅暴露对不同发育阶段铅暴露大鼠LTP的损害如何 ,国内鲜见…  相似文献   

2.
目的 从突触功能可塑性的角度 ,探讨慢性铅暴露对脑学习记忆功能的影响。方法采用神经生理细胞外电位记录的方法 ,观察不同浓度铅暴露对大鼠海马CA1 区长时程增强 (LTP)在体诱导的影响。结果 大鼠血铅达 ( 3 2 8± 0 88) μmol L时 ,LTP发生率下降、增幅减小 ,甚至产生长时程抑制 ;染铅鼠的群体锋电位在高频刺激后 ,其平均增强率与脑铅呈负相关。结论 慢性铅暴露可损害海马CA1 区LTP的在体诱导和维持 ,其损害程度随染铅剂量增加而加重。  相似文献   

3.
锌对染铅大鼠海马一氧化氮合酶的保护作用   总被引:4,自引:1,他引:3  
目的 : 探讨铅对海马长时程增强 (LTP)的影响与海马不同亚区一氧化氮合酶(NOS)变化的关系以及锌的拮抗作用。方法 : 采用反映学习记忆功能的 Y迷宫法测试大鼠神经行为的改变 ;用 NADPH-黄递酶 (NADPH- d)组化法和神经元型 NOS(n NOS)的免疫组化法研究大鼠海马不同亚区 NOS的活性及表达情况。结果 : 染铅组大鼠的学习记忆能力比铅锌组和对照组明显下降 (P<0 .0 5 ) ,铅锌组与对照组之间无差别 ;组化及免疫组化显示 :染铅组大鼠海马CA1区和齿状回的 NOS和 n NOS阳性神经元明显少于铅锌组和对照组 (P<0 .0 5 ) ,在 CA3区无差别 ,铅锌组与对照组各亚区均无差别。结论 : 铅可损伤大鼠学习记忆能力 ,鉴于 NOS参与LTP这一代表学习记忆的电生理指标的形成和维持 ,推测铅对学习记忆和海马 LTP的影响可能与染铅后海马各区 NOS的不同变化有关。锌对铅引起的学习记忆损伤和 NOS的影响有拮抗作用。  相似文献   

4.
目的:慢性铅暴露可以引起儿童学习记忆和认知功能的损伤。突触可塑性被认为是学习记忆的神经生物学基础,长时程增强(long—term potentiation,LTP)是突触可塑性的一种重要形式。已有的研究表明慢性铅暴露损伤了大鼠海马CA1区和齿状回LTP的诱导和表达过程。本实验应用离体脑片电生理技术研究了复方多康宁(Co—DKL)对慢性铅暴露引起的发育中大鼠海马突触可塑性损伤的修复效应。方法:新生Wistar幼鼠出生后经母乳摄入铅和在铅暴露的同时往食物中添加3种不同剂量的Co—DKL[0.8、1.6、3.2 mg/(kg.d)]。在30~32d的大鼠海马CA1区记录EPSP。结果:慢性铅暴露损伤了CA1区LTP的幅度;3种不同剂量的Co—DKL对铅处理组LTP的幅度有不同程度的提高,其中低剂量Co—DKL几乎完全恢复了铅引起的CA1区LTP的损伤,而高剂量Co—DKL的修复作用较小且稍有一点毒副作用。合适剂量的Co—DKL能有效逆转铅造成的神经系统损伤,可能具有一定的促智作用。结论:低剂量的Co—DKL(正常剂量的2倍)对铅引起的损伤有显著的修复作用,对对照组大鼠有一定的促智作用,且没有副作用;中剂量(正常剂量的4倍)有一定的修复作用,但高剂量的修复作用较小,有一定的毒副作用。  相似文献   

5.
低水平的慢性铅暴露对婴幼儿脑中枢神经系统不可逆的损害以及对学习记忆能力的影响是一个备受关注的问题.海马是铅脑损害的主要靶区,是大脑学习和记忆的关键部位[1].海马长时程增强(long term potentiation,LTP)由于本身具有协同性、联合性、特异性等特点,使它成为信息储存和记忆的细胞机制[2].  相似文献   

6.
宫内铅暴露对大鼠神经行为发育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目的研究低水平宫内铅暴露对Wistar大鼠早期行为及学习记忆等神经行为发育的影响。方法雌性大鼠分别经0.5,1.0和2.0mmol/LPbCl2暴露后,观察其F1代仔鼠断崖回避、平面翻正、前肢悬挂、空中翻正、听觉惊愕和视觉定位等早期行为发育以及应用水迷宫、Y迷宫检测仔鼠学习记忆能力。结果孕鼠经2.0mmol/LPbCl2染毒后,其仔鼠听觉惊愕和视觉定位等行为指标的发育出现了延迟;而1.0和2.0mmol/LPbCl2染毒后的孕鼠,导致其仔鼠的空中翻正发育延迟,仔鼠的空间方位辨别学习能力和运动学习能力、短时记忆和长时记忆能力的损害。结论宫内低水平铅暴露具有较强的行为发育毒性。  相似文献   

7.
目的慢性铅暴露可以引起儿童学习记忆和认知功能的损伤。突触可塑性被认为是学习记忆的神经生物学基础,长时程增强(long—term potentiation LTP)是突触可塑性的一种重要形式。已有的研究表明慢性铅暴露损伤了大鼠海马CA1区和齿状回LTP的诱导和表达过程。本文应用离体脑片电生理技术研究了复方多康宁(Co—DKL)对慢性铅暴露引起的发育中大鼠海马突触可塑性损伤的修复效应;方法新生Wistar幼鼠出生后经母乳摄入铅和在铅暴露的同时往食物中添加三种不同剂量的Co—DKL(0.8、1.6、3.2mg/kg/day)。在30~32天的大鼠海马CA1区记录EPSP;结果慢性铅暴露损伤了CA1区LTP的损伤,而高剂量Co-DKL的修复作用较小且稍有一点毒副作用。合适剂量的Co—DKL能有效逆转铅造成的神经系统损伤,可能具有一定的促智作用;结论低剂量的Co—DKL(正常剂量的二倍)对铅引起的损伤有显著的修复作用,对对照组大鼠有一定的促智作用,且没有副作用,中剂量(正常剂量的四倍)有一定的修复作用,但高剂量的修复作用较小,有一定的毒副作用。  相似文献   

8.
胚胎期暴露于甲基汞大鼠的迷宫测试   总被引:5,自引:1,他引:4  
李健  刘苹  顾涛  张玲  刘伟华 《卫生研究》2000,29(4):211-213
为研究胚胎期甲基汞暴露对大鼠迷宫学习与记忆能力的影响 ,用不同剂量甲基汞 [0、0 .0 1、0 .0 5和 2 .0 0 mg/ (kg· d) ]于大鼠孕 6~ 9天连续灌胃染毒 ,仔鼠出生 7周时进行 Y型迷宫测试。学习记忆成绩以平均错误次数、到达安全区平均时间和主动回避率表示。整个实验采用双盲法。结果与对照组相比 ,各暴露组大鼠的平均错误次数和到达安全区平均时间显著增高 ,主动回避率显著降低 (P<0 .0 5或 P<0 .0 1) ;各组大鼠学习记忆能力无性别差异。提示甲基汞可通过胎盘屏障和乳汁进入仔鼠体内 ,影响仔鼠神经系统的发育 ,使其学习记忆能力受到明显损害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不同剂量苯并[a]芘对大鼠学习记忆能力的影响及其机制。[方法]将40只Wistar幼鼠随机分为5组,空白对照组、溶剂对照组、3个染毒组(浓度分别为1.0、2.5和6.25mg/kg体重),连续腹腔染毒13周(90d)。染毒结束后用Morris水迷宫测定大鼠的空间学习记忆能力,测定海马组织中NOS活性和NO含量。[结果]BaP暴露各组大鼠寻找平台的平均逃避潜伏期比对照组明显延长,末次跨台次数明显减少(P﹤0.05),BaP暴露各组大鼠海马NOS活性和NO含量均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长期BaP暴露使大鼠空间学习记忆能力降低,其机制可能与BaP抑制NOS活性,影响海马NO含量,从而使LTP的诱导和维持受损有关。  相似文献   

10.
本研究观察了宫内低水平铅暴露对成年后大鼠海马穿通纤维-齿状回颗粒细胞层LTP(长时程增强)及21日龄大鼠海马NMDAR-2A(N-甲基-D-天门冬氨酸受体2A亚型)mRNA表达的影响,从分子水平探讨铅神经毒性的远期危害作用。雌性大鼠从交配前10天开始直到断乳(产后21天)饮用含0.5g/L或2g/L的醋酸铅水,在仔鼠70~90日龄时,利用在位电生理技术测定大鼠海马齿状回由强直刺激诱导的群峰电位。结果表明,虽然铅暴露大鼠的血铅水平已降至100μg/L以下,但海马齿状回LTP的幅度在60min时低铅组分别为(139±41)%和(136±31)%,在高铅组为(151±32)%和(145±30)%而对照组均显著较高,分别为(311±112)%和(319±114)%。提示发育早期铅暴露对学习记忆的损害可能持续到成年期。以原位杂交法检测21日龄仔鼠海马DG(齿状回)、CA1及CA2区NMDAR-2AmRNA表达情况。对DG区颗粒细胞层,CA1及CA2区锥体细胞层分析表明,中毒组动物NMDAR-2AmRNA的表达明显低于对照组,下降幅度分别为34%、37%和44%。因为NMDA受体通道开放是LTP触发之基础,所以宫内低铅暴露对NMDA受体mRNA表达的影响很可能是铅对LTP远期危害的关键分子机制。  相似文献   

11.
杨坦  马凤巧 《现代预防医学》2014,(23):4357-4359
目的观察慢性铅暴露对大鼠海马齿状回长时程增强(Long-Term Potentiation,LTP)和蛋白激酶C(Protein Kinase C,PKC)表达的影响及可能的机制。方法 24只大鼠随机分为2组,即对照组和铅暴露组。铅暴露组每天饲以醋酸铅水溶液(0.05g/L),对照组供以蒸馏水。在28 d后,用在体细胞外脑电记录方法比较强直刺激前后海马齿状回群体峰电位(Population Spike,PS)幅度,Westernblot方法检测海马PKC的表达。结果铅暴露组强直刺激后平均PS幅度增幅为(126.13±1.94)%,显著低于对照组的(183.79±1.35)%。海马齿状回PKC表达量减少。结论铅暴露明显抑制了大鼠海马齿状回LTP,并且抑制海马PKC的表达,从而导致学习记忆功能的下降。  相似文献   

12.
胎儿铅暴露的评价及研究进展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胎儿发育阶段是对铅较为敏感的时期之一。宫内铅暴露不但对胎儿发育产生不良影响,而且这种影响还将会在婴幼儿期、青少年期乃至成年后显现出不同的中枢神经系统功能障碍。因此,胎儿期铅暴露评价是研究铅危害的关键环节和重要部分。本综述了有关胎儿铅暴露的评价及研究进展。  相似文献   

13.
出生前暴露1800MHz电磁场大鼠Morris迷宫测试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探讨出生前1800 MHz微波辐射对大鼠学习和空间记忆行为的影响.方法用功率为1800MHz密度为0.5 mW/cm2的微波于大鼠孕期0~20 d全身连续照射,同时设置对照组.用Morris水迷宫对10周龄F1代仔鼠进行学习和空间记忆功能的测定.结果暴露组与对照组在学习记忆功能上差异无显著性(P>0.05),但暴露组在空间定位上有性别差异,雌鼠能力较雄鼠差,P<0.05.结论该次实验没有发现1800MHz射频场暴露对10周龄F1代仔鼠的学习和空间记忆有影响.  相似文献   

14.
母体铅暴露对仔鼠学习和记忆的持续性效应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杨颖  董胜璋  林忠宁 《卫生研究》2003,32(2):155-156
为研究母体铅暴露对大鼠子代学习和记忆发育的持续性效应 ,将孕鼠随机分为 4组 ,从孕期第 1天至仔鼠出生第 2 0天断乳分别饮用双蒸水、2 0 0、10 0和 5 0mg L醋酸铅溶液。水迷宫测试 2 0天龄仔鼠学习能力 ;Y迷宫测试 2 0天龄、40天龄、60天龄仔鼠主动学习和记忆能力。结果显示 ,(1)仔鼠水迷宫错误次数随母鼠铅暴露剂量增加而增加 ,中、高剂量组明显低于对照组 ;其逃避潜伏期则不明显 ,只有高剂量组低于对照组。 (2 )各剂量组仔鼠Y迷宫 0min、10min、2 4h逃避达标率 2 0天龄时最低 ,停止染毒 2 0、40天后虽有所恢复 ,但与对照组相比仍有显著性差异。结论 :(1)母体铅暴露先损伤仔鼠的学习和记忆能力 ,其次损伤运动能力。 (2 )母体铅暴露可损伤仔鼠的空间学习和记忆能力 ,停止染毒后虽有一定恢复但损伤仍然存在  相似文献   

15.
【目的】 探讨孕期铅暴露对子代大鼠情感行为及学习记忆能力的影响。【方法】 通过孕鼠自由饮用0.1%及0.2%醋酸铅溶液的方法建立模型,其雄性子代分别为低剂量铅暴露组(LG)及高剂量铅暴露组(HG),同时设立正常对照组(NG),每组9~12只大鼠。子代大鼠出生后30日龄分别进行旷场试验(open field test,OFT)、避暗试验(passive avoidance test,PAT)以及Morris水迷宫(Morris water maze,MWM)试验,观察各组实验动物情感行为及学习记忆能力的改变。【结果】 孕期铅暴露子代大鼠在OFT中穿格得分分值降低(36.48±7.24)(F=11.65,P<0.01),后肢性站立的次数减少(10.61±3.54)(F=9.49,P<0.01),排出粪便粒数增多(19.42±3.46)(F=7.27,P<0.01),提示孕期铅暴露可使子代大鼠情感行为受到损害(P<0.01)。在PAT中,孕期铅暴露子代大鼠犯错次数增加(10.38±1.89)(F=8.69,P<0.01)且记忆潜伏期缩短[(176.41±41.89)s](F=6.48,P<0.01),提示孕期铅暴露可使子代大鼠短期学习记忆能力受损(P<0.01)。Morris水迷宫试验发现孕期铅暴露子代大鼠搜寻站台的逃逸潜伏期明显延长(F=4.61,P<0.05),搜寻策略明显变差(χ2=41.89,P<0.01),站台区域搜寻时间缩短(F=6.32,P<0.01),穿越站台区域次数减少(F=7.13,P<0.01)。提示孕期铅暴露可使子代大鼠空间学习记忆能力受损(P<0.01)。【结论】 孕期铅暴露损害子代大鼠的情感行为和学习记忆能力。  相似文献   

16.
染铅大鼠海马胆囊缩素神经元的变化   总被引:3,自引:2,他引:1  
目前已经证实 ,铅影响神经系统 ,尤其是对婴幼儿的智力发育及学习记忆功能具有危害 ,但关于铅的神经毒性机制迄今未完全阐明。铅中毒大鼠海马神经元型一氧化氮合酶(nNOS)活力被抑制[1] 和NO导致低水平铅暴露大鼠脑片CA1区长时程增强 (LTP)增加[2 ] 的实验提示 ,铅可能在海马区通过NO选择性干扰某种神经化学途径 ,影响突触可塑性及学习记忆。现已确认 ,神经肽是脑内参与学习记忆过程的关键神经化学物质 ,海马结构内含一种与学习记忆密切相关的肽能神经元即胆囊收缩素 (Cholecystokinin ,CCK)神经元[3 6] ,本…  相似文献   

17.
法国巴黎南大学的Dubreuil等学者曾研究证实移动电话的900MHz电磁辐射对大鼠简单学习能力没有影响。他们又进一步研究了900MHz电磁辐射单独头部暴露的大鼠空间和非空间学习能力的变化。实验设置3个暴露组,每组大鼠只有头部暴露于比吸收率(SARS)分别为1、3、5W/kg的900MHz电磁辐射。第1组实验大鼠进行放射状多通道迷宫实验,每只大鼠搜寻每个迷宫通道的时间间隔限定为10s;第2组大鼠每搜寻4个迷宫通道后再增加15min进行偿试性迷宫通道的搜索;第3组大鼠进行非空间记忆测试;另设对照组。结果显示第1组3.5W/kg暴露组大鼠空间记忆仅有极轻微…  相似文献   

18.
目的建立妊娠及哺乳期铅摄入对后代学习记忆损害的动物模型的影响。方法母鼠在妊娠及哺乳期的不同阶段给予铅暴露后观察子鼠的学习记忆能力的变化,孕鼠70只,自确定受孕后即随机分成7组。孕早期低剂量组(60mg/kg)和孕早期高剂量组(240mg/kg),于受孕第0天给醋酸铅直至仔鼠断乳,其染铅42d;孕晚期低剂量组(60mg/kg)和孕晚期高剂量组(240mg/kg),于受孕第14天起给醋酸铅至仔鼠断乳,共染铅28d;出生后低剂量组(60mg/kg)和高剂量组(240mg/kg),于分娩日起给醋酸铅至仔鼠断乳,共染铅21d;另设阴性对照组。结果大鼠在孕期和哺乳期给铅致20日龄后代幼鼠的定位航行能力受到明显影响。随着训练时间的增加,对照组的幼鼠逃避时间显著缩短,而在孕期和哺乳期给铅致20日龄各组后代幼鼠的逃避时间并没有显著缩短,与对照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在训练7d后进行空间探索测试,对照组幼鼠搜寻平台的时间明显较实验各组快,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穿越平台的次数对照组也显著多于实验各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在第Ⅰ象限停留的时间比实验各组要长,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母鼠妊娠及哺乳期铅处理的各组幼鼠空间学习记忆能力有明显的影响,此模型适合进一步研究围产期铅暴露后子代学习记忆的影响。  相似文献   

19.
砷对仔代大鼠神经行为和学习记忆功能影响   总被引:10,自引:6,他引:4  
目的研究饮水砷暴露对大鼠仔鼠神经行为发育和学习记忆功能的影响.方法雌性大鼠于受孕后第6d开始以自由饮水方式分别暴露于10,50和100mg/L的NaAsO2水溶液,连续染毒直到仔鼠出生后第42d.观察砷对仔代大鼠生理发育、神经行为发育及学习记忆能力的影响.结果 100mg/L砷剂量组仔鼠从出生后第12d起身长、体重明显低于对照组,但张耳、开眼、长毛、出牙、抬头、爬行、站立和行走等生理发育指标与对照组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在神经行为测试中,100mg/L砷剂量组仔鼠尾部悬挂、听觉惊愕和视觉定位等指标阳性率显著低于对照组,出现神经行为发育迟缓.方位水迷宫实验中,各砷暴露组仔鼠在记忆获得测试和记忆保留测试中能正确寻找隐蔽平台所需训练次数显著多于对照组,说明砷对仔鼠短时记忆和长时记忆均有一定影响.结论饮水砷暴露可对仔鼠神经行为和学习记忆产生毒性作用.  相似文献   

20.
铅对海马区长时程增强影响机制的研究新进展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长时程增强 (long term potentiation ,LTP)现象是指当给予兴奋性传导通路以短暂的连续高频刺激时 ,就能记录到兴奋性突触后电位 (EPSP)斜率的持久性上升 ,即引起突触传递效率的持续增加。目前普遍认为 ,海马区LTP现象是突触可塑性的一种模式 ,是学习和记忆过程中细胞水平的可能机制。铅是环境中广泛存在的重金属元素。目前 ,低水平铅中毒对儿童智力发育的影响受到各方面的广泛关注。我国城市儿童中约半数以上处于无症状的亚临床铅中毒状态[1] 。动物研究结果表明[2 ,3 ] ,铅中毒可增加诱导LTP的阈值 ,使诱导产生的LTP幅度下降和持续…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