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探讨头颈部恶性肿瘤全麻术后患者早期适宜的体位。方法将头颈部恶性肿瘤全麻术后患者139例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成A组、B组、C组,术后早期A组46例取去枕平卧位,B组46例取半卧位,C组47例循序渐进抬高床头至半卧位。观察三组患者的生命体征、血气分析结果、疼痛(头部、肩颈部及腰背部疼痛)、恶心、呕吐、排尿困难、颜面部水肿及术后下床活动等情况,调查患者的舒适度。结果三组头痛、肩颈部疼痛、腰背部疼痛发生情况及疼痛程度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三组呕吐、排尿困难、颜面部水肿发生率及术后下床活动时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P0.01),三组生命体征、血气分析、恶心等方面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结论头颈部恶性肿瘤患者全麻术后早期,采用循序渐进的方式抬高床头至半卧位,在保证患者生命体征稳定、不增加呕吐窒息概率的情况下,既可减轻疼痛,预防并发症,还可增加患者的舒适度,促使患者早日下床活动。  相似文献   

2.
目的 观察肩袖中度撕裂和肩袖较小撕裂患者关节镜下肩袖修复术后早期康复训练与肩关节制动对其肩关节功能及肌腱愈合的影响。方法 纳入自2021-01—2021-12完成的62例关节镜下肩袖修复术,其中31例术后未制动并早期进行康复训练(早期康复组),31例术后制动6周并进行合适的康复训练(术后制动组)。比较两组术后疼痛VAS评分、肩关节活动度、肩关节ASES评分与肩袖再撕裂发生率。结果 62例均获得随访,随访时间12~15个月,平均12.97个月。早期康复组与术后制动组术后3个月、6个月疼痛VAS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早期康复组术后3个月、6个月肩关节活动度及肩关节ASES评分优于术后制动组(P<0.05)。随访至术后12个月,早期康复组肩袖再撕裂发生率为9.68%(3/28),术后制动组肩袖再撕裂发生率为6.45%(2/29),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对于肩袖中度撕裂和肩袖较小撕裂患者,关节镜下肩袖修复术后早期康复训练在肩关节活动度及肩关节功能改善方面具有明显效果,而且并没有增加术后肩袖再撕裂发生风险,可以不考虑术后早期肩关节制动。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妇科肿瘤患者腹部手术全麻术后早期回病房6 h内不同体位对患者生命体征、疼痛、引流量、压疮等的影响。方法选择妇科肿瘤腹部手术全麻术后清醒的患者300例,分为对照组和试验组,每组150例。试验组采用有枕平卧、循序渐进式半卧位,体位循序渐进改变6小时,对照组采用传统体位,去枕平卧头偏一侧位6小时。监测两组心率、呼吸、呕吐、头晕、肩背痛、压疮、烦躁、引流量畅通度等不同之处,并进行比较。结果试验组与对照组在心率、血压、呕吐、头晕、头痛的发生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在呼吸急促、烦躁、引流量畅通度、压疮、颈肩、腰背痛的发生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妇科肿瘤腹部手术全麻术后患者在清醒的前提下,回病房6 h内有枕平卧,采用循序渐进式半卧位较去枕平卧位能减轻患者术后不适,有助于提高护理质量。  相似文献   

4.
目的 通过与全层缝合术比较,探讨关节镜下全层结合分层缝合的“杂交”缝合术修复肩袖分层撕裂的疗效。方法 将2020年6月—2022年1月收治且符合选择标准的56例肩袖分层撕裂患者纳入研究。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两组(n=28),试验组行关节镜下全层结合分层缝合的“杂交”缝合术修复,对照组行关节镜下全层缝线桥缝合修复。两组患者性别、年龄、肩袖撕裂侧别及程度、致伤原因、病程,以及术前美国肩肘外科医师协会(ASES)评分、美国加州大学洛杉矶分校(UCLA)肩关节评分、疼痛视觉模拟评分(VAS)及肩关节活动度(前屈及体侧外旋)等基线资料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记录并比较两组手术时间,手术前后ASES评分、UCLA评分、VAS评分及肩关节活动度(前屈及体侧外旋)差值;MRI检查肩袖愈合情况,并基于Sugaya等肩袖愈合分型标准进行评价。结果 3例(试验组1例、对照组2例)失访排除研究,试验组27例、对照组26例纳入最终研究分析。两组手术均顺利完成,手术时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试验组随访时间10~12个月,平均10.9个月;对照组10~13个月,平均11...  相似文献   

5.
目的评价关节镜下缝线桥分层修复术治疗肩袖分层撕裂的临床疗效。方法将2013年5月—2015年5月符合选择标准的54例肩袖分层撕裂患者纳入研究,随机分为两组,试验组28例行关节镜下缝线桥分层缝合修复,对照组26例行关节镜下缝线桥全层缝合修复。两组患者性别、年龄、侧别、撕裂类型以及术前疼痛视觉模拟评分(VAS)、肩关节Constant评分、美国肩肘外科协会评分(ASES)、美国加州大学洛杉矶分校(UCLA)评分、肩关节前屈活动度、体侧外旋活动度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随访并比较两组肩关节功能评分、活动度及肩袖再撕裂发生情况。结果试验组手术时间较对照组延长,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8.383,P=0.000)。术后两组切口均Ⅰ期愈合,无手术相关并发症发生。患者均获随访12个月,两组术后12个月时UCLA、ASES、VAS、Constant评分及肩关节前屈、外旋活动度与术前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间以上指标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12个月,试验组4例(14.3%)、对照组5例(19.2%)患者发生肩袖再撕裂,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0.237,P=0.626)。结论关节镜下缝线桥分层修复术治疗肩袖分层撕裂,在肩关节功能评分、肩关节活动度及术后再撕裂方面与传统缝线桥全层固定术比较无明显差异,而且手术时间较长。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预防性护理干预降低甲状腺患者全麻术后体位综合征发生率的作用。方法将2015年6~8月收治我科的89例甲状腺手术患者作为对照组,9~10月89例作为干预组,对照组行常规护理,干预组在此基础上由专项干预小组对甲状腺全麻术后体位综合征的原因进行调查,制定计划并实施相关措施,如规范术前体位训练并督导、改良术后体位等。结果干预组患者术后6h内恶心、呕吐、头痛、颈椎疼痛、腰肌酸痛、切口疼痛的发生率显著低于对照组(均P0.01)。结论甲状腺患者术前规范落实体位训练以及术后采取改良体位,有利于降低患者术后体位综合征的发生率,有利于切口引流,从而提高患者术后舒适度。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甲状腺手术患者体位不同摆放时间对其术后不适反应的影响,为选择甲状腺手术最佳体位摆放时间提供参考。方法将入选的448例甲状腺手术患者按照入院先后顺序编号,按单双号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224例,观察组在麻醉诱导前摆好体位,对照组于麻醉插管后摆放体位。结果两组麻醉插管时间、手术时间、手术体位维持时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观察组术后颈肩腰部疼痛程度、咽部不适及恶心呕吐发生率显著低于对照组(均P0.01)。结论甲状腺手术患者麻醉前摆放体位可以有效降低患者术后不适反应,减轻患者痛苦,且能提高工作效率。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关节镜下2枚带线锚钉单排缝合修复治疗中型肩袖撕裂的临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自2014-01—2015-12采用关节镜下2枚带线锚钉单排缝合治疗的23例中型肩袖撕裂。结果23例均获得(17.9±5.6)个月随访。末次随访时肩关节疼痛VAS评分较术前明显降低,Constant-Murley及UCLA评分明显增加,肩关节主动前屈上举、外展上举、90°外展位外旋及90°外展位内旋活动度、患侧肩关节外展肌力均明显恢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关节镜下2枚带线锚钉单排缝合修复中型肩袖撕裂术后患肩疼痛明显减轻、功能提高显著,疗效可靠。  相似文献   

9.
马佳  张磊  朱立国  孙晋  张晟  刘晓华  姜博  李妍 《中国骨伤》2020,33(4):348-352
目的 :评估肩袖损伤合并全方位肩关节粘连患者,进行肩袖缝合同期关节镜下360°关节囊松解手术的临床疗效。方法:2016年12月至2018年12月共收治247例肩袖全层撕裂的患者,采用关节镜下肩袖缝合手术治疗。其中全方位肩关节活动受限的患者42例(17%),在肩袖缝合的同时,采取关节镜下360°关节囊松解手术。分别在术前及末次随访时采用Constant-Murley评分,疼痛视觉模拟评分(visual analogue score,VAS),前屈、外展及体侧外旋角度进行肩关节功能评估。采用核磁影像Sugaya分类对肩袖愈合情况进行评估。记录随访过程中肩脱位发生的次数。结果:42例中39例获得随访,随访时间12~36(22±6)个月。患者手术时年龄43~73(57±7)岁,Constant-Murley评分自术前的(43.6±6.3)分提升至末次随访的(87.5±2.8)分(P0.001)。VAS评分自术前的(7.2±1.5)分降低至末次随访的(1.0±0.9)分(P0.001)。肩关节前屈自术前的(46±14)°提高至术后的(148±11)°(P0.001),外展自术前的(36±6)°提高至术后的(121±10)°(P0.001),体侧外旋自术前的(5±10)°提高至术后的(42±8)°(P0.001)。术后1年复查MRI,Sugaya分类标准中Ⅰ-Ⅲ类为临床愈合,共38例。结论:采用肩袖缝合同期关节镜下360°关节囊松解,治疗肩袖损伤合并全方位肩关节粘连,主要观察指标在术后改善,临床疗效确切。  相似文献   

10.
目的 :探讨高分子聚乳酸可吸收医用膜对肩袖修补术后肩关节功能的影响。方法 :选取2015年9月至2016年12月确诊肩袖破裂的患者50例:对照组25例,男12例,女13例,平均年龄(48.7±3.5)岁,单纯行关节镜下肩袖修补术;试验组25例,男11例,女14例,平均年龄(49.2±4.1)岁,行关节镜下肩袖修补术加肩峰下间隙肩袖表面植入高分子聚乳酸可吸收医用膜。记录并分析每组患者手术前后肩关节VAS、ASES、UCLA评分。结果:术后6个月随访时,对照组VAS评分从术前的5.48±1.12降低至术后的1.28±0.84,ASES评分由术前的52.24±4.64提高至术后的86.92±3.20,UCLA评分由术前的14.36±1.89提高至术后的30.72±1.28;试验组VAS评分由术前的5.36±1.32降低至术后的1.40±0.71,ASES评分由术前的51.04±4.09提高至术后的88.96±2.79,UCLA评分由术前的15.12±1.81提高至术后的32.12±1.33。两组VAS评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ASES、UCLA评分试验组优于对照组。结论:高分子聚乳酸可吸收医用膜的应用较常规关节镜下肩袖修补术可明显提高术后肩关节功能,可有效预防关节镜下肩袖修补术后肩峰下粘连。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关节镜下肩袖缝合固定并肱二头肌长头腱锚钉固定的临床疗效。方法选择2015年3月-2018年3月收治的肩袖损伤患者60例,按照两种不同的手术方法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其中对照组30例,行单纯肩袖缝合固定;观察组30例,行肩袖缝合固定并肱二头肌长头腱锚钉固定。观察并分析两组术后临床疗效、康复情况。结果治疗前,两组VAS、Constant-Murley评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观察组治疗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且VAS评分更低,Constant-Murley评分更高,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肩袖损伤患者实施关节镜下肩袖缝合固定并肱二头肌长头腱锚钉固定可有效纠正关节损伤,提高治疗效果,减轻患者疼痛应激,具有推广价值。  相似文献   

12.
目的比较肩关节镜下双排与单排缝合治疗肩袖撕裂的临床疗效。方法研究对象为2016年10月至2019年12月治疗的76例肩袖撕裂患者,36例采用双排缝合技术固定(double row, DR),40例采用单排缝合技术固定(single row, SR)。DR组男12例,女24例,平均年龄(58.75±7.32)岁。SR组男23例,女17例,平均年龄(57.57±7.29)岁。比较两组患者的疼痛视觉模拟评分(visual analogue scale, VAS)、加州大学肩关节评分系统(university of California at Los Angeles, UCLA)评分、美国肩肘外科协会评分(rating scale of the American shoulder and elbow surgeons, ASES)。结果所有患者均获随访,随访时间12~23个月,平均(18±3)个月。两组患者的一般资料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与单排缝合组对比,双排缝合组在术后3个月VAS评分更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术前、术后6个月、术后12个月VAS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手术前后UCLA评分、ASES评分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术后再撕裂等并发症发生率,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肩关节镜治疗肩袖撕裂,双排缝合技术和单排缝合技术均可获得较好的临床疗效,对比单排缝合技术,双排缝合技术改善术后早期疼痛的效果更为显著。  相似文献   

13.
目的 探讨肩关节镜下缝合锚钉加骨隧道缝合方法治疗肩袖损伤的手术方法、技巧和疗效.方法 2007年2月-2009年2月,对32例不同类型的肩袖损伤患者,采用关节镜下缝合锚钉加肱骨大结节骨隧道缝合的方法修复肩袖.其中25例全层撕裂,5例滑囊侧部分撕裂,2例关节侧部分撕裂.16例发生于优势侧.术前均拍摄肩关节正位、肩袖出口位X线片,其中11例行MRI检查,21例行MRA检查.全部患者均行肩峰成形与肩峰下滑囊切除,肩袖修复采用单排锚钉固定加经骨隧道穿线缝合18例、双排锚钉加经骨隧道穿线固定14例.按照UCLA肩关节评分标准进行术前和术后功能评估.结果 32例患者获得3~23个月的随访,平均13.4个月.按照UCLA肩关节评分:术前平均为13.3分,术后为33.1分;其中优23例,良9例.术后21例疼痛完全消失,5例偶感轻微疼痛或不适,6例剧烈运动或特殊动作疼痛.24例肩关节活动完全正常.主动前屈及外展角度>150°26例,90°~120°6例.术后前屈及外展肌力M_5 25例,M_47例.所有患者最终对手术效果满意.结论 缝合锚钉加骨隧道穿线缝合是修复肩袖撕裂较好的方法,该技术固定牢靠、保证了肩袖-骨的正常愈合,特别适用于骨质疏松或翻修的病例,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14.
目的 探讨基于RoSCo评分系统的早期下床活动时机在肾部分切除术患者中的应用效果。方法 将108例肾部分切除术患者按照住院时间分为对照组53例和试验组55例。对照组采用常规加速康复外科理念下的早期下床活动,根据患者术后意识、生命体征、疼痛、引流液量等评估结果决定下床活动时机,试验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术前基于RoSCo评分系统的手术并发症风险等级综合确定术后早期下床活动时机。结果 试验组术后首次下床活动时间、首次排气时间、术后住院时间显著短于对照组(均P<0.05),两组术后并发症及30 d内再入院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结论 基于RoSCo评分系统确定早期下床活动时机有利于促进肾部分切除术后患者快速康复,且不增加手术并发症的发生率及非计划性再入院率。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术后体位改变方式对贲门癌患者生命体征的影响。方法通过计算机产生的随机序列将105例贲门癌根治术患者随机分为Ⅰ组、Ⅱ组、Ⅲ组各35例。在术后生命体征平稳的前提下,改变体位,Ⅰ组由仰卧位0°改为50°半卧位;Ⅱ组由仰卧位0°改为30°半卧位,10min后再将体位改为50°半卧位;Ⅲ组仰卧位0°改变为15°低坡卧位,10min后改为30°半卧位,再10min后改为50°半卧位。分别记录三组患者体位改变前后的体温、脉搏、呼吸、血压变化及恶心发生情况。结果体位改变后三组脉搏、呼吸、收缩压、舒张压测量值及恶心发生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P0.01);Ⅰ组脉搏、呼吸、收缩压、舒张压及恶心发生率相对较高;组内比较,Ⅰ组除体温外,其余各项指标体位改变前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P0.01)。Ⅱ、Ⅲ组各项指标体位改变前后组内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结论术后逐步改变体位方式(先由0°至30°,10min后再改变至50°)可避免由体位突然改变而引起的生命体征波动,减轻患者的不舒适感。  相似文献   

16.
肩关节脱位合并肩袖与Bankart损伤的诊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探讨关节镜下修复肩关节前脱位合并肩袖与Bankart损伤的疗效.方法 1999年9月至2007年7月收治16例肩关节脱位合并肩袖与Bankart损伤患者,男14例,女2例;左肩6例,右肩10例.交通伤8例,运动伤4例,牵拉伤4例.受伤至手术时间平均4.5个月(1.5~11.0个月).肩关节x线片显示肩盂撕脱骨折3例.16例患者肩关节核磁共振造影显示肩袖与Bankart损伤.关节镜探查发现肩袖于肱骨大结节处撕脱伴肩袖挛缩12例.采用关节镜下松解、缝合锚钉和骨锚钉同定缝合9例;因肩袖挛缩明显,进行关节镜与小切口辅助下肩袖缝合固定术3例;肩衲组织因牵拉松弛抬肩无力,采用等离子刀皱缩和肩袖缝合紧缩术4例.Bankart损伤采用关节镜下可吸收Bankart钉固定3例,钛合金缝合锚钉固定3例,关节镜下直接缝合修补盂唇3例,骨锚钉加会属锚钉固定7例.结果 16例患者术后获平均16.5个月(7~34个月)随访.肩关节稳定,肩外展和上举功能恢复正常12例,术后肩关节外展、抬举活动轻度受限2例,前伸活动疼痛2例.金属锚钉拔出再手术2例.采用美国加州洛杉矶大学UCLA肩关节功能评分:术前平均(21.5±5.5)分;术后平均(32.4±5.6)分,优12例,良4例.结论 肩关节脱位合并肩袖与Bankart损伤核磁共振造影有助于诊断;肩袖挛缩者应进行充分松解,无张力缝合固定有利于肩袖愈合;异体骨锚钉修复肩袖与Bankart损伤,生物固定、费用低廉,具有重要的价值.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无法缝合的高龄巨大肩袖撕裂在关节镜下行肩袖边缘切除及肱骨结节成形术后的疗效。方法查阅文献并整理相关巨大肩袖损伤关节镜下手术方法及疗效,特别是检索国内外针对高龄患者且无法缝合的巨大肩袖撕裂,整理发表的关节镜下行肩袖边缘切除及肱骨结节成形术后疗效方面的论文资料。同时,结合笔者几年来肩关节镜手术中遇到的几乎不能进行肩袖缝合,而行切除退缩撕裂边缘及肱骨结节成形术的32例高龄肩关节镜病例为对象,实施临床及放射线随访分析其预后及影响因素。结果平均随访29个月(13~52个月),结果表明,具有统计学意义的疼痛缓解、增加活动范围等功能得到改善。而术前肩峰下间隙小于2mm组,其预后不良。结论关节镜下处理巨大肩袖撕裂,首先游离松解撕裂退缩的组织后尝试缝合修补,而对于无法缝合的巨大肩袖撕裂,不必勉强缝合。如果术前虽有疼痛,但上臂能上举90°以上。放射线检查肩峰下间隙大于2mm时,考虑行包括肩峰下成形、肩袖撕裂边缘切除及肱骨结节成形术,也可以获得满意的效果。  相似文献   

18.
目的:回顾性研究关节镜下肩袖修补的疗效及不同修补方法,不同肩袖损伤之间的区别。方法:2009年1月至2014年1月,采用关节镜下肩袖修补的方法治疗并获得有效随访的353例肩袖损伤患者根据就诊时间分成3组,第1阶段(第1组)采用单排铆钉缝合(115例),男51例,女64例,平均年龄(57.46±9.08)岁;第2阶段(第2组)采用双排铆钉缝合(163例),男76例,女87例,平均年龄(56.93±9.92)岁;最后阶段(第3组)采用缝线桥式固定(75例),男32例,女43例,平均年龄(55.90±9.15)岁。分别采用3种方式进行修补,其中巨大肩袖损伤29例,全部为单排缝合修复。术后外展枕保护6~8周,6周内进行被动肩关节活动,6~10周后开始主动上举锻炼,患者术前术后随访时进行UCLA、Constant-Murley及VAS评分比较疗效。结果:所有患者获随访,时间12~62个月,平均30个月,无感染和神经损伤等严重并发症。UCLA评分术前10.71±2.45,术后32.07±3.16;Constant-Murley评分术前43.33±11.55,术后78.15±12.64;VAS术前5.81±1.27,术后0.52±0.71;术后评分均优于术前。组间UCLA、Constant-Murley评分及VAS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337例对治疗结果满意,16例对结果不满意。16例中3例为巨大肩袖手术,13例术前无关节僵硬;导致患者不满意的主要抱怨为术后肌力弱,不能恢复劳动(11例)。结论:关节镜下肩袖修补术对于肩袖损伤患者具有可靠的临床疗效,不同修补方法及不同的肩袖损伤之间均能获得稳定可靠的临床效果。术前无关节僵硬,过早活动,术前肩袖萎缩严重可能是术后不满意的危险因素。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关节镜下保留残端边-边缝合修复肩袖肌腱体部撕裂的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2017年1月到2020年1月期间在内蒙古医科大学第二附属医院运动医学中心因外伤导致的肩袖肌腱体部撕裂而采用关节镜下保留残端边-边缝合的17例患者资料。男11例, 女6例;年龄(47.9±8.3)岁。受伤至手术时间为(50.4±21.3)d。记录患者术前、末次随访时肩关节活动范围、肌力、美国加州大学肩关节功能评分(UCLA)、Constant-Murley肩关节功能评分(Constant)、疼痛视觉模拟评分(VAS)及再撕裂和并发症情况。结果 17例患者术后获(16.5±3.5)个月随访。术后2例出现肩袖再撕裂情况出现, 其余患者MRI显示肩袖愈合良好, 术后无感染、伤口不愈合等并发症发生。术前与末次随访时患者肩关节前屈活动范围分别为152.9°±8.5°、172.4°±5.6°,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前与末次随访时患者外展肌力分别为3.5(2.6, 4.1)、6.9(6.3, 8.3)kg, 外旋肌力分别为(3.8±1.0)、(5.9±1.6)kg, 内旋肌力分别为3.9(3.4, 4....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全关节镜下肩袖修补术与关节镜辅助下小切口肩袖修补术临床疗效的比较。方法回顾性研究了复旦大学附属华山医院在2004年3月至2006年12月间,对56肩(55例患者)肩袖撕裂患者进行两种修补方法的疗效比较,至少随访19个月,平均随访27个月。分为A组30肩(29例患者),B组26肩(26例患者);A组患者采用关节镜辅助下小切口肩袖修补术;B组患者采用全关节镜下肩袖修补术。患者随访资料包括,住院时间、并发症、关节活动度、肌力、MRI评价术后肩袖愈合情况等,并进行UCLA、VAS及ASES评分,两组进行比较。结果两组患者手术后ASES、UCLA、VAS评分测试结果均较术前有明显改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但两组组间术后评分改善情况的比较无统计学意义(P0.05)。MRI发现A组再撕裂4例(13.3%),B组再撕裂3例(11.5%),两组间的差别无统计学意义(P0.05);再撕裂患者与肩袖完整患者相比,术后ASES、UCLA、VAS评分的改善情况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全关节镜下肩袖修补与小切口肩袖修补治疗肩袖撕裂的临床疗效在2~3年的随访期内并无统计学差异,再撕裂的发生率为10%~15%,肩袖再撕裂与肩袖完整患者在功能方面无统计学差异。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