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评估新型口服抗凝剂(NOAC)相比华法林应用于心房颤动合并肿瘤患者中的有效性及安全性.方法:计算机检索Pubmed、EMBASE、Cochrane等数据库,并追踪以获文献的参考文献,检索时间范围为各数据库建库至2020年1月.按照纳入及排除标准筛选文献,并进行质量评价.应用Revman5.3软件对数据进行Meta...  相似文献   

2.
背景 心室血栓(VT)可增加血栓栓塞事件发生风险,华法林药效不稳定且患者依从性差,而新型口服抗凝剂(NOACs)为VT的治疗提供可能,但目前相关文献研究较少,且尚无统一定论.目的 本研究采用Meta分析法,对NOACs治疗VT的有效性和安全性进行系统评价,旨在为VT的临床治疗提供可靠的参考依据.方法 计算机检索Web ...  相似文献   

3.
血栓栓塞性疾病是由血栓形成和血栓栓塞两种病理过程所引起的疾病,严重威胁人类健康。抗凝药物被广泛应用于血栓栓塞性疾病的预防和治疗,传统的抗凝药包括肝素、低分子肝素、华法林,在预防和治疗血栓栓塞性疾病的有效性已被众多临床研究证实。近年来,各类新型口服抗凝药物不断涌现,如达比加群、利伐沙班、阿哌沙班和依度沙班。现对新型口服抗凝药物的分类及临床应用的研究进展做一综述。  相似文献   

4.
血栓栓塞症是临床上常见的致残及致死的重要原因之一,治疗上应用口服抗凝剂(VKA,现主要为华法林)已有半个多世纪,疗效显著,但缺点也多。其后相继推出肝素、低分子肝素、磺达肝癸钠、水蛭素及比伐卢定等抗凝药,但均须注射,长期使用不便。最近研制出三种新型口服抗凝剂(达比加群,利伐沙班,阿哌沙班)具有许多优点,已发表了多项重要的临床试验,取得了令人鼓舞的临床效益,在许多情况下可以作为第一线抗凝药替代华法林或低分子肝素应用,是心血管病治疗学上的重要进展。  相似文献   

5.
新型口服抗凝药(NOACs)能够弥补华法林的局限性,具有更好的获益/风险比。临床上对于心房颤动、冠心病及静脉血栓栓塞等疾病的抗凝方案也逐步过渡到NOACs,而且存在许多循证医学证据支持。  相似文献   

6.
心房颤动(房颤)是缺血性脑卒中的强危险因素。华法林的一些缺陷使临床应用受到一定的限制,从而加速了新型口服抗凝药物达比加群、阿哌沙班、利伐沙班、依杜沙班等的研发。本文对此研究进展作一综述。  相似文献   

7.
华法林预防瓣膜病伴心房颤动患者血栓栓塞临床研究   总被引:13,自引:0,他引:13  
目的 观察不同抗凝强度的华法林对瓣膜病伴心房颤动 (房颤 )患者血栓栓塞发生的预防效果和安全性。方法 将确诊为二尖瓣狭窄伴房颤患者 197例分为华法林抗凝强度国际标准化比率 (INR) 2 5~ 3 5(中等强度 ,76例 )和INR1 8~ 2 4(低等强度 ,12 1例 )两组 ,给予抗凝治疗。观察两组血栓栓塞并发症及出血等不良反应的发生率。结果 低等强度组血栓栓塞年发生率为 0 55% ,中等强度组为 0 ,两组比较差异无显著性。两组病例中 96%的不良反应为出血 ,低等强度组出血不良反应的年发生率为 7% ,中等强度组为 16% ,两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性 (P <0 0 5) ,但两组中无一例为严重出血。其他不良反应为皮疹及消化道症状。结论 华法林抗凝强度INR1 8~ 3 5能明显降低瓣膜病伴房颤患者血栓栓塞的发生率 ,其安全性好。INR1 8~ 2 4时有一定的血栓栓塞危险 ,INR2 5~ 3 5时有一定的严重出血危险性  相似文献   

8.
<正>心房颤动是临床常见的心律失常,我国拥有心房颤动患者超过800万。脑卒中是心房颤动的严重并发症,与年龄和血压匹配的对照人群相比,无潜在瓣膜性心脏病的心房颤动患者发生脑卒中可能性是对照人群的5倍以上,有瓣膜性心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抗凝治疗预防心房颤动(简称房颤)病人血栓栓塞事件发生的有效性。方法选择1998年1月-2004年6月大同第三医院住院治疗的373例依从性好,能定期随访的房颤病人,据其抗凝用药不同划分为华法林组(104例)、阿司匹林组(173例)与中断治疗组(96例)。随访至少18个月,对3组病人血栓栓塞发生事件进行比较。结果华法林预防房颤病人血栓栓塞形成的有效性优于阿司匹林组(P〈0.05)。结论抗凝治疗可减少血栓栓塞事件,提高病人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10.
目的:观察新型口服抗凝药(NOACs)对非瓣膜性心房颤动患者左心耳血栓(LAAT)的影响及效果评估.方法:回顾性分析2018年6月至2020年1月,在北京安贞医院心内科因心房颤动行导管消融治疗的患者960例,术前均行经食道超声心动图(TEE)检查.存在LAAT的患者33例(3.4%),口服NOACs治疗后23例复诊.观...  相似文献   

11.
<正>心房颤动(atrial fibrillation,AF)是一种室上性快速性心律失常,心房颤动患者由于心房有效收缩功能降低,血流动力学紊乱,血流瘀滞,易形成血栓,导致脑卒中的发生风险明显增加[1]。脑卒中是心房颤动的严重并发症,与非心房颤动相关卒中相比,心房颤动相关卒中死亡率和致残率更高,多预后不佳。而合理应用口服抗凝药可以有效降低心房颤动患者的脑卒中风险[2],  相似文献   

12.
华法林预防心房颤动患者血栓栓塞55例临床观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临床试验证实华法林能使非瓣膜房颤脑卒中的年发生率从4 5 %下降到1 4% ,且比阿司匹林更有效〔1〕。但仍有相当比例的房颤患者未应用华法林,栓塞并发症的降低仍未令人满意,其主要原因在于应用华法林过程中,存在出血并发症发生率较高以及频繁采血检测抗凝指标影响了患者服药顺应性〔2〕。本文对有血栓栓塞危险的房颤病人应用不同抗凝强度华法林预防房颤患者血栓形成情况进行临床观察。1 资料与方法1 1 研究对象 1999年4月~2 0 0 2年5月在我院住院及门诊就诊的各种器质性心脏病、高血压、糖尿病、心功能不全、缺血性中风等血栓栓塞危险因…  相似文献   

13.
心房颤动(简称房颤)患者易于发生血栓栓塞,研究表明左心耳形态结构复杂或分叶数多、左心耳口部直径较大以及左心耳相对位置较高者易于发生血栓栓塞。左心耳收缩功能降低或充盈和排空速度降低也是易于血栓形成的因素。左心耳干预预防血栓形成的措施有外科干预和经皮左心耳封堵,均需在一定条件的适应证下实施。  相似文献   

14.
心房颤动的血栓栓塞并发症预防和抗凝治疗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AF的血栓栓塞(简称栓塞)并发症,尤其是脑栓塞是AF致死及致残的最主要原因之一,故栓塞的预防是AF治疗的重要目标。复律并维持窦律可消除由AF所致的栓塞,有条件者应积极争取复律。但仍有较大比率的患者无法复律或维持窦律,仅能以控制心室率的方法作为AF的长期维持治疗。AF时有效控制心室率可明显改善患者的心功能及症状,但并不能消除栓塞并发症的发生。据统计,AF栓塞并发症的年发生率为0.55%~20%不等,概与观察人群、病因及年龄不同有关。通常趋势是随年龄增长,发生率增高,80岁以上的高龄患者,脑卒中发生率可达20%以上…  相似文献   

15.
16.
心房颤动(Af)是最常见的心律失常,在美国估计有200万患者。Af显著增加发病率和病死率的危险,卒中的发病率可增高5倍,15%~20%缺血性脑血管意外可能由非风湿性Af所致,在一般人群中,栓塞性卒中危险随年龄增长而增加,Af是大于75岁老人中最主要栓塞性卒中的原因。Af患者主要发生缺血性脑血管事件,其主要机制是继发于左心房淤滞物的栓塞,特别是左心房附属物,Af患者血栓形成与附属物内血流速度有关,左心房内附属物几乎是Af患者心脏内唯一的血栓部位。2/3脑缺血事件,或许所有血管事件的一半均与心房内血栓有关。Af患者卒中的其他原因为复合存在的大动脉粥样硬化和瓣膜异常,值得注意的是许多Af患者的多数危险因素也是促进动脉粥样硬化的危险因素,  相似文献   

17.
华法林预防瓣膜病伴心房颤动患者血栓栓塞疗效观察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魏琦 《山东医药》2007,47(26):104-105
2000年1月-2006年4月,我们应用华法林预防瓣膜病伴心房颤动(下称房颤)患者血栓栓塞,效果满意。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8.
血栓栓塞是慢性心房颤动(房颤)的一大并发症,病人往往因此致死、致残.因此,我国每年有数百万病人须抗凝治疗以预防血栓栓塞发生.不同抗凝强度的华法林对慢性房颤病人血栓栓塞发生的预防效果和安全性的研究国内报道较少.我院自2000年以来对慢性房颤病人(心脏瓣膜病、扩张性心肌病所致)给予华法林抗凝治疗,现将结果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19.
目的:分析北京市2007至2009年,非瓣膜病心房颤动(NVAF)患者1年内血栓栓塞事件的发病风险及其影响因素。方法:入选北京市出院患者信息系统中,出院日期在2007年1月1日至2009年12月31日之间,18岁及以上且出院诊断包含NVAF的北京市户籍病例,排除接受了射频消融术以及住院期间死亡的病例。通过将出院患者信息系统和北京市死因监测系统进行数据链接和查重,收集1年内这些NVAF患者中发生的血栓栓塞事件。采用Kaplan-Meier法比较不同性别和CHA_2DS_2-VASc评分患者血栓栓塞事件的发生风险,绘制风险曲线,并进行Log-rank检验。采用多因素Cox回归模型分析NVAF患者血栓栓塞事件发生的影响因素。结果:本研究共纳入NVAF患者28 871例,平均年龄(72.7±10.2)岁,其中女性占48.2%,女性患者伴随更多的高血压、充血性心力衰竭和糖尿病。在1年的随访期间,有2 313例(8.0%)患者发生了血栓栓塞事件;发生事件的患者年龄更大,CHA_2DS_2-VASc评分分值更高,伴随更多的高血压、缺血性脑卒中、短暂性脑缺血发作(TIA)、以及糖尿病(P均<0.001),而伴随充血性心力衰竭(P<0.001)、血管疾病(P=0.002)的患者更少。血栓栓塞事件的人年发病率为8.4/100人年,且随CHA_2DS_2-VASc评分分值的升高而升高。Log-rank检验结果显示,男性患者中,CHA_2DS_2-VASc评分在2分以上时血栓栓塞的风险显著增加(P<0.001),而女性患者CHA_2DS_2-VASc评分在3分以上时血栓栓塞的风险显著增加(P=0.004)。多因素Cox回归分析显示,高龄、基线伴随高血压、糖尿病、既往血栓栓塞病史是血栓栓塞事件发生的危险因素。讨论:北京市NVAF患者血栓栓塞事件的人年发病率高于国外人群水平,高龄、基线伴随高血压、糖尿病、既往血栓栓塞病史是事件发生的危险因素,提示应加强对NVAF患者的抗凝治疗和伴随疾病的防治,以降低血栓栓塞事件的发病风险。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阿司匹林对原发性高血压伴阵发性心房颤动血栓栓塞的预防作用。方法符合标准的原发性高血压伴阵发性心房颤动病人400例随机分成阿司匹林组和安慰剂组,每组各200人,在治疗原发性高血压等疾病的基础上采用双盲法进行肠溶阿司匹林(0.3g/d)或安慰剂(0.3g/d)治疗并进行随访。主要终检标准发生血栓栓塞。评估阿司匹林或安慰剂对血栓栓塞的预防作用,用Kaplan-Meier曲线表示,并作对数秩检验。结果400例病人中平均年龄59岁,平均随访3.6年,血栓栓塞61例,总血栓栓塞率15.3%,平均年血栓栓塞率4.3%。其中,阿司匹林组平均随访3.7年,血栓栓塞18例,血栓栓塞率9.0%,平均年血栓栓塞率2.4%;安慰剂组平均随访3.6年,血栓栓塞43例,血栓栓塞率21.5%,平均年血栓栓塞率6.0%。阿司匹林组血栓栓塞率明显低于安慰剂组血栓栓塞率(对数秩检验统计量为12.4,υ=1,P=0.0004)。结论阿司匹林能有效降低原发性高血压伴阵发性心房颤动血栓栓塞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