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2.
目的研究不同社会人口学和社会心理因素对口腔医生职业倦怠的影响,为制定合理干预措施提供依据.方法采用组合问卷对287名口腔医生进行调查,进行统计学描述,并进一步采用最优尺度回归法分析筛选口腔医生职业倦怠的影响因素建立回归方程.结果经过最优尺度回归筛选出有意义的自变量建立回归模型(P<0.001)显示职业倦怠是受多因素影响的.情感衰竭的前三位影响因素为:生活满意度、躯体疼痛、完成工作需要时间;玩世不恭的前三位影响因素为:对本专业的兴趣、躯体疼痛、生活满意度;成就感低落的前三位影响因素为:消极应对、客观支持、生活满意度.结论众多社会人口学和社会心理因素与口腔医生职业倦怠相关,针对不同群体的职业倦怠特征需采取有针对性的干预措施. 相似文献
3.
4.
影响城市社区老年人生活质量的多因素回归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了解影响老年人生活质量的综合因素,为提高老年人生活质量制定相关干预措施提供依据。方法:按照分层随机抽样的原则抽取长春市两个社区,采用WHOQOL—BrEF量表进行问卷调查,并用SPSS12.0软件对全部数据进行统计学处理。结果:老年人生活质量与心理领域、生理领域、社会领域、环境领域、文化程度、家庭人均月收入等得分呈正相关,与慢性病患病情况、年龄、婚姻家庭得分呈负相关,其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影响老年人生活质量的主要因素是慢性病、年龄和家庭结构,因此加强对老午人健康干预措施,倡导全社会敬老尊老意识和行为,是改善老年人生活质量的重要问题。 相似文献
5.
五年制高职教育是我国高职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我国高职教育的重要形式之一.我国高职护理教育起步较晚,目前招生形式主要有两种:一是三年制,招收高中毕业生(包括中专及职业高中);二是五年制,招收初中毕业生. 相似文献
6.
目的 回顾性分析女性乳腺癌患者CHS-DRG分组效果及住院费用的影响因素,为完善付费制度和分析医疗费用构成提供参考。方法 收集某院2020年1月1日-2021年12月31日566例乳腺癌患者住院信息,采用CV和RIV评价DRGs组住院费用分组结果,采用最优尺度回归分析筛选分析15项指标影响因素及影响程度。结果 结合CHS-DRG分组结果,各组CV值均小于1,RIV值小,S-W检验呈偏态分布,中位数检验有显著差异;通过检验模型F=80.960,P=0.000,调整后的R2为0.729。实际住院天数、是否乳腺病损切除术、是否乳腺改良根治术、是否单侧乳房根治性切除伴区域淋巴结切除术、是否化疗、入院次数、是否病危病重对住院费用影响显著。结论 乳腺癌患者DRGs分组能充分反映各组费用差异,医院应充分利用DRGs付费优点,提升医务人员医疗技术和服务水平;结合住院费用特点,缩短住院天数、完善医保制度等措施以有效控制医疗费用增长。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妊娠期生活事件影响新生儿神经行为发育的相关因素.方法使用孕妇生活事件量表、自测健康评定量表和简易应对方式问卷评估母亲妊娠期应激水平、健康状况和常用应对方式,最优尺度回归分析这些因素对新生儿行为神经发育的影响.结果妊娠期母亲主观应激、总体健康和心理健康状况以及消极应对方式分别进入新生儿神经行为测查总评分、新生儿行为能力维度和被动肌张力维度的回归模型.3个模型中自变量各对应解释因变量变异分别为4.2%、10.1%、4.3%.结论妊娠期主观应激、健康情况和消极应对方式,对新生儿神经行为发育不同方面产生影响.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老年人胃溃疡患病相关影响因素,并进行Logistic回归分析。方法:选取我院收治的老年胃溃疡患者50例作为观察组,选取同期的健康体检老年人150例作为对照组,采取1:3病例对照研究方法,进行分析比较。结果:年龄、文化程度、吸烟史、饮酒史、饮食习惯均与胃溃疡发病有相关性,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文化程度为保护性因素、其他均为危险因素。结论:年龄、吸烟史、饮酒史、饮食习惯均为老年胃溃疡发病的危险因素,文化程度为保护性因素。 相似文献
9.
10.
新生儿神经行为发育与妊娠期心理社会应激相关因素回归分析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的 探讨妊娠期生活事件影响新生儿神经行为发育的相关因素.方法 使用孕妇生活事件量表、自测健康评定量表和简易应对方式问卷评估母亲妊娠期应激水平、健康状况和常用应对方式,最优尺度回归分析这些因素对新生儿行为神经发育的影响.结果 妊娠期母亲主观应激、总体健康和心理健康状况以及消极应对方式分别进入新生儿神经行为测查总评分、新生儿行为能力维度和被动肌张力维度的回归模型.3个模型中自变量各对应解释因变量变异分别为4.2%、10.1%、4.3%.结论 妊娠期主观应激、健康情况和消极应对方式,对新生儿神经行为发育不同方面产生影响. 相似文献
11.
目的:测评济宁市老年人基本日常生活活动和工具性日常生活活动能力,探讨影响老年人日常生活活动能力的因素。方法:采用多阶段随机抽样方法,应用Katz日常生活活动量表(Katz-ADL)和Lawton工具性日常生活活动量表(Lawton-IADL),对济宁市≥65岁的504位老年人进行问卷调查。结果:济宁市老年人ADL、IADL完全受损的频率男性分别为0.74%和7.78%,女性为0.86%、15.39%,存在性别差异(Wilcoxon W检验,p<0.001)。与ADL和IADL功能保持完好相比,老年人的年龄、生活状况的自我评价对ADL和IADL受损的影响有统计学意义(年龄OR值分别为3.202、3.074,生活状况自评OR值分别为:0.464、0.515)。结论:年龄、性别、对生活状况的自我评价是老年人日常生活活动能力的影响因素。家庭和社会应从健康生命质量的高度关爱老年人,鼓励和帮助老年人从事力所能及的活动和家务劳动,从而保持独立的日常生活活动能力。 相似文献
12.
13.
目的了解60岁及以上老年人的医疗卫生支出对家庭的影响。方法采用中国健康与养老追踪(CHARLS)的数据,用60岁以上老年人医疗卫生支出以及家庭支付能力,计算60岁及以上老年人的家庭灾难性卫生支出,并用Logistic回归模型分析导致灾难性卫生支出的影响因素。结果有60岁及以上老年人的家庭灾难性卫生支出的发生率为17.00%。在分析灾难性卫生支出的影响因素中,家庭总人口数(OR=0.765)、社会经济地位为富裕(OR=0.576)和社会经济地位为最富裕(OR=0.514)是保护性因素;老年人的年龄(OR=1.025)、是否患有慢性病(OR=1.443)、是否住院(OR=2.285)是危险因素。结论为降低家庭灾难性卫生支出的发生率,政府应该重视初级保健、加大对老年患者的医疗保障、提高收入公平性。 相似文献
14.
《中国医学创新》2014,(30):57-60
目的:调查湖南省江华县瑶族成人高血压患病率及危险因素。方法:采用分层整群随机抽样的方法,随机抽取35岁以上瑶族调查对象共4156例,实际参与调查分析3250例。通过问卷、测量身高、体重、血压、生化检查,统计高血压患病率,分析危险因素。结果:调查人群中高血压患病率为32.5%,其中男性为36.5%,女性为29.6%,男性患病率高于女性(P<0.05),女性55岁后患病率接近或超过男性;肥胖、饮酒、吸烟、血脂异常、较多进食腌制食品等患病率较高(P<0.05)。结论:湖南江华瑶族成人高血压患病率较高,高血压人群心血管危险因素聚集,性别、高龄、肥胖、饮酒、吸烟、糖尿病、血脂异常为高血压主要危险因素,不良生活方式、进食较多腌制食品与高血压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15.
目的:调查湖南省江华县瑶族成人高血压患病率及危险因素。方法:采用分层整群随机抽样的方法,随机抽取35岁以上瑶族调查对象共4156例,实际参与调查分析3250例。通过问卷、测量身高、体重、血压、生化检查,统计高血压患病率,分析危险因素。结果:调查人群中高血压患病率为32.5%,其中男性为36.5%,女性为29.6%,男性患病率高于女性(P〈0.05),女性55岁后患病率接近或超过男性;肥胖、饮酒、吸烟、血脂异常、较多进食腌制食品等患病率较高(P〈0.05)。结论:湖南江华瑶族成人高血压患病率较高,高血压人群心血管危险因素聚集,性别、高龄、肥胖、饮酒、吸烟、糖尿病、血脂异常为高血压主要危险因素,不良生活方式、进食较多腌制食品与高血压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锁定钢板治疗瑶族老年人股骨转子间骨折的临床疗效。方法将2010年3月2012年6月入住本院治疗股骨转子间骨折的瑶族老年患者75例,随机分为两组,其中观察组45例,给予锁定钢板治疗,对照组30例,给予动力髋螺钉治疗。结果随访1年,骨折临床愈合时间42012年6月入住本院治疗股骨转子间骨折的瑶族老年患者75例,随机分为两组,其中观察组45例,给予锁定钢板治疗,对照组30例,给予动力髋螺钉治疗。结果随访1年,骨折临床愈合时间49个月,平均3.8个月,无死亡病例,观察组优良率为93.33%,对照组优良率为73.33%,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锁定钢板治疗瑶族老年人股骨转子间骨折疗效好,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7.
18.
19.
20.
目的:分析我国独居老年人的失能状况及其影响因素,为老年人的健康政策制定提供依据。方法:基于CLHLS项目组2018年的调查结果,纳入1854名独居老年人数据,采用卡方检验分析独居老年失能状况的分布特征,利用Logistic回归模型分析独居老年人失能的主要影响因素。结果:13.86%(257人/1854人)的独居老人的出现失能现象;单因素结果显示失能的独居老年人和正常的独居老年人在年龄、BMI、吸烟状况、饮酒状况、锻炼状况、自评健康和参加年度体检情况指标分布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多因素结果显示年龄≥80(OR=2.554)、睡眠时长<4小时(OR=2.460)是独居老年人失能状况的危险因素,参加锻炼(OR=0.637)、自评健康较好(OR=0.593)和有参加年度体检(OR=0.698)是独居老年人失能状况的保护因素。结论 独居老年人的失能发生率低于整体老年人的水平,说明比起非独居老年人,独居老年人可能具有更好地自我管理和照顾能力;同时,也要关注高龄、未参加年度体检以及睡眠和自评健康状况较差的人群,应该加大对其医疗保障、社会保障等投入支持,提供每年体检等服务,并需要采用多种教育方式和途径鼓励独居老年人形成良好的健康习惯,将有助于降低独居老年人的失能风险。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