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目的观察奥克喷预防乳腺癌放射性皮炎的临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2010年5月~2011年5月我院52例乳腺癌术后首次接受放射性治疗的患者资料。观察组25例,每次接受放疗前后使用奥克喷外喷放疗照射野皮肤;对照组27例,放疗前后局部不予任何处理或药物。两组均进行常规的皮肤护理和健康教育。结果观察组发生放射性皮炎的几率明显低于对照组,两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奥克喷能有效预防乳腺癌放疗所致的放射性皮炎,并能减轻放射性皮炎发生程度。  相似文献   

2.
目的 探讨医用射线防护剂奥克喷联合喷氧对乳腺癌放射性皮肤损伤的预防及治疗效果;方法将接受放射治疗的55例乳腺癌病人随机分组:观察组27例,放疗前后对照射区皮肤采用奥克喷外喷,出现放射性皮炎后采用换药联合高流量喷氧.对照组28例,放疗前后常规给予常规指导,未采用特殊保护措施,出现放射性皮炎后单纯换药.比较两组不同程度皮肤损伤的发生率及转归时间;结果观察组放射性皮肤损伤的发生率较对照组明显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放射性皮肤损伤的转归时间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奥克喷联合喷氧能有效防治及治疗乳腺癌患者皮肤放射性损伤.  相似文献   

3.
目的 通过观察.比较两种放疗方式的乳腺癌患者的皮肤反应情况,分析其相关因素.方法 将105例保乳术后乳腺癌患者按照放疗方式不同分为常规放疗组和三维适型放疗组,对两组患者均按放疗护理常规行放射性皮炎护理,观察并记录患者放疗期间至放疗结束后二周皮肤反应情况.结果 两组患者的皮肤反应情况比较无统计学差异.结论 虽然采取的放疗方式不同,但经过规范、系统的皮肤护理,常规放疗与三维适形放疗患者放射性皮炎情况无差(1)异.  相似文献   

4.
《中国现代医生》2021,59(18):159-162
目的 分析预见性护理干预对减轻乳腺癌放疗后皮肤反应的作用。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8年3月至2019年3月我院收治的83例乳腺癌放疗患者作为观察组,再回顾性分析我院2016年2月至2017年2月收治的83例乳腺癌患者为对照组。对照组给予常规护理,观察组在常规护理基础上给予预见性护理干预模式。比较两组患者生活质量、放射性皮炎程度、出现放射性皮肤反应的时间。结果 观察组生活质量评分为(105.25±16.94)分,高于对照组的(92.13±14.68)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放射性皮炎Ⅱ级及以上发生率为42.17%,低于对照组的75.9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放射性皮炎发生时间为(16.05±1.73)d,长于对照组(13.27±1.44)d,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预见性护理能够有效减轻乳腺癌放疗后皮肤反应,生活质量得到提高,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三乙醇胺乳膏防治乳腺癌术后患者放射性皮炎中效果及护理.方法:接受放疗乳腺癌术后46例随机分为两组:观察组29例在放疗开始时使用三乙醇胺乳膏,对照组27例在出现放射性皮炎时开始用药.结果:(1)两组病例均有不同程度的皮肤损伤,观察组Ⅰ度16例、Ⅱ度9例、Ⅲ度4例、Ⅳ度O例;对照组Ⅰ度9例、Ⅱ度10例、Ⅲ度8例、...  相似文献   

6.
目的观察医用射线防护喷剂对预防及治疗乳癌放疗患者急性放射性皮炎的临床疗效.方法将首程治疗的80例女性乳腺癌患者按放疗开始随机分为对照组(40例)和观察组(40例),两组患者放疗前均行健康教育,对照组照射野皮肤不使用任何药物涂抹或喷雾.观察组放疗开始第一天即使用医用射线防喷护剂行保护性喷雾至放疗结束.结果观察组在放射性皮炎的预防及治疗乳癌放疗患者上均优于对照组,两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性(p<0.05)见表1.结论医用射线防护喷剂能有效地预防急性放射性皮炎的发生,减轻患者的痛苦,增强患者的治疗信心.  相似文献   

7.
射线防护剂预防鼻咽癌放射性皮炎的临床与护理效果观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观察射线防护剂预防鼻咽癌放疗期间放射性皮炎的临床效果.方法 将70例鼻咽癌首次放疗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35例.观察组在第1天放疗时即使用射线防护剂外喷,3次/日,两组均进行常规的皮肤护理和健康教育.结果 观察组放射性皮炎的发生程度明显轻于对照组(P<0.01);观察组能明显提高皮肤的照射耐受量,延缓2级放射性皮炎的发生时间(P<0.01).结论 射线防护剂预防鼻咽癌放射性皮炎效果显著.  相似文献   

8.
【目的】观察湿润烧伤膏联合比亚芬对乳腺癌术后放疗患者放射性皮肤损伤的防治效果。【方法】将65例乳腺癌保乳术后或改良根治术后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32例和观察组33例,均行放化疗。对照组每次放疗结束后在照射野及超出照射野1cm区域的皮肤上均匀涂抹比亚芬,厚度为1~2 mm,每日2次。观察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联合涂抹湿润烧伤膏(为外用中药制剂,由黄连、黄柏、黄芩、地龙、罂粟壳等中药组成),厚度薄于1 mm,每日2次,与比亚芬交替涂抹。观察2组急性放射性皮炎发生情况,并评价2组的疗效。【结果】(1)观察组急性放射性皮炎的严重程度明显低于对照组(P 0.05),观察组Ⅰ级皮肤反应较为多见,而Ⅱ、Ⅲ级皮肤反应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P 0.05)。(2)观察组放射性皮炎发生时间较对照组晚,57.6%患者在接受照射剂量20~30 Gy之间出现,42.4%在40 Gy后出现,而对照组87.5%患者在接受照射剂量20~30 Gy之间出现,观察组防治放射性皮炎的效果较对照组明显(P 0.05)。(3)观察组总有效率为97.0%,明显高于对照组的84.4%(P0.05)。【结论】湿润烧伤膏联合比亚芬防治乳腺癌术后放疗患者放射性皮肤损伤疗效确切。  相似文献   

9.
目的 探讨冷敷法预防及减轻鼻咽癌患者放疗过程中颈部皮肤发生放射性皮炎的效果.方法 将62例鼻咽癌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30例)和观察组(32例).对照组给予常规护理,观察组给予常规护理及放疗后冷敷.结果 观察组Ⅲ~Ⅳ级放射性皮炎的发生率为20%,对照组Ⅲ~Ⅳ级放射性皮炎发生率为86%,观察组严重放射性皮炎程度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 冷敷法可明显预防及减轻鼻咽癌患者由于放疗导致的放射性皮炎,有效减轻患者痛苦,方法简单易行,患者易于接受.  相似文献   

10.
目的:观察黄连解毒液外用防治头颈部肿瘤放射性皮炎的临床疗效。方法:将90例头颈部恶性肿瘤放疗患者随机分成治疗组及对照组,各45例,治疗组给予黄连解毒液外用涂擦放疗区域皮肤,2次/d;对照组给予重组人表皮生长因子外用溶液(金因肽)外喷于放疗区域皮肤,2次/d,放疗第一天开始,观察至治疗结束。观察2组患者首次发生放射性皮炎的时间、Ⅲ度以上放射性皮炎发生率、发生放射性皮炎皮损程度、放射性皮炎临床治疗疗效及不良反应。结果:治疗组首次发生放射性皮炎的时间治疗组晚于对照组(13.22±3.87dvs11.44±3.79d,P=0.030),Ⅲ度以上放射性皮炎发生率(46.7%vs75.6%,P=0.005)、放射性皮炎治疗有效率(95.6%vs82.2%,P=0.044)均优与对照组,2组均未出现严重不良反应。结论:在观察病例中,黄连解毒液外用凃擦,能延缓首次发生放射性皮炎的时间、降低Ⅲ度以上放射性皮炎发生率及放射性皮炎皮损程度、提高放射性皮炎临床治疗效果,具体机制有待进一步深入研究。  相似文献   

11.
目的:观察龙血竭用于乳腺癌患者胸壁放射性皮炎的临床疗效。方法:60例经受胸壁放射治疗的乳腺癌胸壁放射性皮炎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治疗组采用龙血竭外涂,对照组采用硼酸水、碘伏等常规治疗方法。结果:两组皮肤创面愈合时间比较,对照组明显优于治疗组,且治疗组总有效率也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龙血竭能有效治疗放疗所致的急性放射性皮炎,且创面愈合所需时间短,病人所受痛苦少,确保了患者放疗的顺利进行。  相似文献   

12.
鲜芦荟汁预防及治疗放射性皮炎的效果观察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刘小平  陈谦  卢金利  吴素歌 《陕西医学杂志》2006,35(10):1251-1252,1259
目的观察鲜芦荟汁外涂对放射性皮肤损伤的预防和治疗效果。方法选择放射治疗的160例肿瘤患者分为1预防处理组80例随机分为预防对照组40例和预防观察组40例,预防观察组放疗期间将鲜芦荟汁外涂在照射野皮肤上,预防对照组不使用任何方法预防处理照射野皮肤。放疗后评价两组放射性皮肤损伤的发生率及发生程度。2治疗处理组80例随机分为治疗对照组40例和治疗观察组40例,治疗观察组用鲜芦荟汁外涂于放射性皮炎创面,3~4次/d,连用7~10d,治疗对照组用烧伤油外涂于放射性皮炎创面,3~4次/d,连用7~10d,观察第3、5、7天两组创面缓解情况。结果1预防处理观察组放射性皮炎发生率和发生程度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具有显著性意义(P<0.01)。2治疗处理观察组在外涂鲜芦荟汁第5天和第7天放射性皮炎创面缓解率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显著性意义(P<0.01)。结论鲜芦荟汁外涂对肿瘤患者放疗时皮肤放射性损伤的预防及治疗均有显著效果。  相似文献   

13.
目的 观察长效无菌抗菌材料对鼻咽癌患者运用调强适形放疗技术进行治疗后皮肤的保护作用.方法 将104例首次进行调腔适形放疗的鼻咽癌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56例,观察组在第1次放射治疗后预防性使用长效无菌抗菌材料喷洒局部皮肤,4次/d,对照组56例仅注意保持放射野皮肤清洁、干燥,2组均进行常规的皮肤护理和健康教育.结果 观察组和对照组Ⅱ、Ⅲ级放射性皮炎发生率为28.5%和66.7%;观察组放射性皮炎的发生程度明显轻于对照组,损伤发生的时间观察组也明显晚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长效无菌抗菌材料能有效地预防放射性皮炎的发生,减轻皮肤损伤的程度、提高患者生活质量、保证放射治疗顺利进行.  相似文献   

14.
目的:观察疮疡灵治疗乳腺癌放疗所致放射性皮炎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126例乳腺癌放疗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试验组和对照组,其中试验组给予疮疡灵防治放射性皮炎,对照组予以复方醋酸地塞米松软膏防治放射性皮炎,疗程结束后比较两组患者放射性皮炎的发生率及损伤程度,评价临床效果及生存质量。结果:试验组放射性皮炎的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且损伤程度较轻,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试验组有效率为90.5%,对照组有效率为65.1%,且试验组患者生存质量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疮疡灵可降低乳腺癌放射性皮炎的发生率及严重程度,改善患者生存质量,临床疗效明显。  相似文献   

15.
牛丽英 《西部医学》2013,(11):1626-1627,1631
目的 观察比亚芬(三乙醇胺)和美宝湿润烧伤膏在防治鼻咽癌放疗过程中对放射性皮炎的临床效果.方法 2008年1月~2011年12月接受根治性放疗的鼻咽癌患者63例,随机分为两组,31例自放疗开始至放疗结束给予照射野涂抹比亚芬(比亚芬组),32例使用美宝湿润烧伤膏(美宝组),观察两组放疗过程中照射野皮肤反应并做记录.结果 比亚芬组急性放射性皮炎的严重程度明显低于美宝组(P<0.05),比亚芬组Ⅰ级皮肤反应较为多见(58%:28%),而Ⅱ、Ⅲ级皮肤反应发生率明显低于美宝组(39%:53%;3%:19%).比亚芬组放射性皮炎发生时间较美宝组晚(P<0.05),所观察病例71%在接受照射剂量20~30Gy之间出现,29%在10~20Gy时出现,而使用美宝组53%的患者在接受照射剂量20Gy之前均已出现放射性皮炎.结论 比亚芬与美宝湿润烧伤膏相比,能有效降低放射性皮炎发生程度,并能推迟放射损伤出现时间,可作为防治放射性皮炎的优选药物.  相似文献   

16.
赵娟 《内蒙古医学杂志》2014,46(10):1185-1187
目的 观察医用射线防护剂奥克喷局部外用对乳腺癌根治术后放疗引起的放射性皮肤损伤的防治作用.方法 将接受直线加速器放射治疗的乳腺癌患者随机分组:实验组、对照组各40例,实验组患者于放疗前及临睡前对照射区皮肤采用奥克喷外喷;对照组患者给予常规皮肤护理及健康教育,未采用特殊保护措施.以胸壁出现的放疗反应及用药后的变化作为观察指标,比较两组患者放射性皮肤损伤的发生率.结果 实验组放射性皮肤损伤的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奥克喷局部应用能推迟皮肤反应发生的时间,提高皮肤辐射的耐受性,有效防治乳腺癌根治术后患者放疗引起的皮肤放射性损伤.  相似文献   

17.
目的:观察贝优芬软膏在头颈部癌放射治疗中预防放射性皮肤损伤的临床疗效。方法:将90例头颈部癌患者随机分成2组。45例患者在第一次放疗后即给予贝优芬软膏外涂放射野为观察组,另45例患者只做常规的放疗作为对照组。结果:观察组皮肤反应发生率及程度明显低于对照组,两组差别有显著意义。结论:贝优芬软膏能有效预防头颈部癌患者放射性皮炎的发生,保证放射治疗的顺利进行。  相似文献   

18.
目的:针对头颈部肿瘤属于热毒内蕴型放射性皮炎的患者,外擦黄连解毒液,观察防治放射性皮炎的临床疗效。方法:将40例头颈部恶性肿瘤放疗后属于热毒内蕴型的患者采用信封法随机双盲分成两组,两组患者在年龄、性别、放射源、累计放射剂量及皮损面积方面比较无统计学意义,治疗组给予我科室自制黄连解毒液外涂放疗处皮肤,2次/天;对照组给予金因肽(重组人表皮生长因子)[深圳华生元基因工程发展有限公司]外擦放射处皮肤,2次/天,治疗时间均为7周。观察两组患者放射处皮肤的红斑、水肿、疼痛、皮损等症状,并记录相关数据,分析总结。结果:通过观察患者在红斑形成时间、疼痛强度、皮损范围等方面情况,治疗组有效率明显对照组。治疗组Ⅲ级及Ⅲ级以上急性放射性皮炎的发生率为5%;而对照组Ⅲ级及Ⅲ级以上急性放射性皮炎的发生率达40%,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黄连解毒液外敷治疗热毒内蕴型放射性皮炎,能减轻放疗副反应,延缓放射性皮炎的发生率,有效的预防放射性皮炎的发生。  相似文献   

19.

目的  观察黄芪甲甙治疗乳腺癌并发胸壁放射性皮炎的临床疗效。方法  60例行胸壁放疗并发胸壁放射性皮炎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治疗组采用黄芪甲甙均匀喷涂创面,对照组采用3%硼酸水或1%碘伏等常规治疗。结果  治疗组皮肤创面愈合时间明显短于对照组,且治疗组有效率也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12)。结论  黄芪甲甙能有效治疗乳腺癌患者放疗后并发的胸壁放射性皮炎,创面愈合期较短。

  相似文献   

20.
目的:分析护理干预对乳腺癌术后放疗皮肤的影响。方法:选取本院2009年6月-2010年6月门诊及住院收治的乳腺癌患者126例,均采取手术根治性治疗+术后放疗的治疗模式,随机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各63例。对照组使用乳腺癌放疗常规皮肤护理方法,观察组患者采用放射性治疗皮肤的针对性护理干预,比较两组患者的皮肤损伤程度与放疗中断率的差异。结果:观察组患者放疗后皮肤损伤程度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放疗后因皮肤损伤而导致治疗中断的百分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护理干预可以有效减轻乳腺癌术后放疗患者的皮肤损伤程度,减少治疗中断率,值得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