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背景:机器人辅助全膝关节置换系统可实现良好的假体定位和力线重建,但目前在国内的临床应用尚处于起步阶段.目的:评估一种国产膝关节手术机器人辅助用于全膝关节置换术的有效性和安全性.方法:本研究纳入24例严重膝骨关节炎患者,分为机器人手术组(11例)和传统对照组(13例),平均年龄(64.9±12.0)岁.比较患者术前术后H...  相似文献   

2.
膝骨关节炎的手术治疗方式有多种。全膝关节置换术作为晚期膝骨关节炎患者的治疗方法,虽然是公认的金标准,但是仍存在术后感染、假体松动、下沉、位置不良等风险。现就全膝关节置换术的术前、术中和术后阶段的研究进展进行综述,以指导临床上选择合适方法提高患者术后满意度。  相似文献   

3.
我院自2000年3月~2003年12月,对保守治疗无效的10例老年性膝关节骨关节炎患者采用保留后交叉韧带全膝关节置换术,疗效明显。一、临床资料1.一般资料:本组10例,其中男3例,女7例;年龄49~78岁,平均年龄65岁;右膝7例,左膝3例。所有病例均为严重骨关节炎,病程在5~25年之间,其中,内翻畸形7例,范围在15°~20°,伸屈范围在80°~90°之间。X光照片显示膝关节间隙变窄,边缘增生硬化,骨赘形成。本组假体均为非限制性膝关节假体,保留后交叉韧带。2.手术方法与术后处理:手术取膝前正中切口,经内侧髌旁入路,彻底切除髌上囊、滑膜、髌下脂肪垫及内外…  相似文献   

4.
目的评估全膝关节置换术治疗膝骨关节炎合并固定性髌骨脱位患者的临床疗效。方法对6例膝骨关节炎合并固定性髌骨脱位的患者(8膝)行全膝关节置换术。采用标准内侧髌旁入路,并行“+”形松解外侧支持带,常规髌骨置换,使用非限制性后稳定假体。比较手术前后的HSS评分和疼痛VAS评分,测量股骨胫骨角(FTA)和伸膝迟滞。结果患者均获得随访,时间1~8年。HSS评分从术前25~63分提高到术后1年75~94分。VAS评分从术前5~8分下降至术后1年0~3分。FTA从术前161°~173°改善至术后1年173°~175°。术前有10°~25°的伸膝迟滞,术后基本消失。结论采用标准内侧髌旁入路结合外侧结构的松解作全膝关节置换术治疗膝骨关节炎合并固定性髌骨脱位可获得良好的临床疗效。  相似文献   

5.
全膝关节表面置换术治疗膝骨性关节炎   总被引:2,自引:1,他引:2  
目的分析人工全膝表面置换治疗膝骨性关节炎的临床效果。方法对21例29膝的膝骨性关节炎病例行人工膝关节置换术,单膝关节置换13例,双膝关节置换8例,全部采用后方稳定性假体。结果随访6~47个月,平均22.6个月,采用HSS评分系统进行分析,优15例,良5例,可1例。患者术后在疼痛、功能方面都有明显改善。结论全膝关节表面置换术对治疗严重膝骨性关节炎效果满意。术中精确的截骨操作、正确的软组织松解及术后指导康复是手术治疗成功的关键。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人工全膝关节置换术(TKA)治疗终末期膝关节骨关节炎的临床疗效。方法对行TKA治疗的181例终末期膝关节骨关节炎患者(226膝)分别于手术后40、120、180、360 d进行定期随访观察,对患者HSS膝关节功能评分及膝关节最大活动度进行比较。结果患者均获得随访,时间1~2年。膝关节功能HSS评分:优209膝(92.5%),良13膝(5.8%),可3膝(1.3%),差1膝(0.4%),优良率98.2%。术后各时间段的HSS评分及膝关节最大活动度均较术前显著提高,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TKA是治疗终末期膝关节骨关节炎的有效方法,正确的手术操作和合理的功能锻炼是取得满意临床效果决定性因素。  相似文献   

7.
目的 探讨全膝关节置换术中使用内轴型(MP)假体治疗膝骨关节炎的疗效。方法 全膝关节置换术中使用MP假体治疗50例膝骨关节炎患者。记录并发症发生情况、膝关节KSS评分、膝关节活动度及人工关节被遗忘指数(FJS)评分。结果 患者均获得随访,时间6~18个月。术中无血管损伤或膝关节内外侧韧带损伤发生;术后无假体松动、下沉等并发症发生。末次随访时,膝关节KSS评分82~90(86.7±4.6)分;膝关节活动度:屈曲115°~135°(121.1°±14.3°),伸直0°~5°(3.0°±2.7°);FJS评分55~66(60.7±14.5)分。结论 全膝关节置换术中使用MP假体治疗膝骨关节炎,不仅能矫正膝关节畸形,而且能改善膝关节活动度,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8.
人工全膝关节置换术治疗膝关节骨关节炎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评价人工膝关节置换术治疗膝关节骨关节炎的临床疗效,探讨人工膝关节置换术后并发症的原因。方法本组24例30膝膝关节骨关节炎患者进行人工全膝关节置换术,一期单膝置换18例,双膝同时置换6例,均采用后方稳定性假体。结果本组随访1~4年,平均2年。应用HSS膝关节评分系统进行分析,优24膝,良3膝,可2膝,差1膝,优良率90%。并发症:腓总神经损伤2例,人工膝关节脱位1例,有1膝差25°不能完全伸直。结论人工全膝关节置换术是治疗严重膝关节骨关节炎的有效方法,正确进行人工膝关节置换的手术操作是取得满意临床效果的保证。  相似文献   

9.
目的观察全膝关节置换术治疗膝关节骨关节炎的效果。方法对36例膝关节骨关节炎患者行人工全膝关节置换术,比较术前、术后3个月及6个月的疼痛视觉模拟评分(VAS)、膝关节活动度、膝关节功能评分(HSS)和治疗优良率。结果患者术后3个月及6个月时VAS评分、膝关节活动度、膝关节HSS评分均优于治疗前,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出现3例切口感染,2例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1例轻度贫血,均经对症治疗后痊愈。未发生肺栓塞、急性肾损害等并发症及假体松动、髌骨脱位等并发症。末次随访复查X线片均显示假体位置良好。依据HSS评分标准,本组优20例、良14例、中2例,治疗优良率为94.44%。结论全膝关节置换术治疗膝关节骨关节炎,能有效减轻膝关节疼痛感,改善膝关节功能和活动度,提高患者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MAKO机器人辅助下全膝关节置换术治疗伴有严重内翻畸形膝骨关节炎的疗效及可行性。方法:回顾性分析2021年6月至2022年3月采用MAKO机器人辅助行全膝关节置换术治疗内翻畸形>20°或伴有严重关节外畸形的膝骨关节炎患者13例(16膝),其中关节内畸形15膝,关节外畸形1膝,年龄50~80岁,平均(65.1±8.8)岁。记录手术时长、术中出血量、假体位置、冠状面下肢力线、并发症发生情况,比较患者手术前后膝关节活动度、膝关节协会评分(KSS),评估患者遗忘关节评分(FJS)及患者满意度。结果:所有患者均获得随访,随访时间3~10个月,平均(6.5±2.5)个月,手术时长(95±7)min,术中出血量(23±5)ml,假体位置:胫骨平台内翻0.13°±0.34°,胫骨平台后倾2.75°±0.86°,股骨假体屈曲3.13°±1.45°,股骨假体外旋2.38°±1.20°,股骨假体内翻2.28°±1.00°,冠状面下肢力线内翻3.63°±1.50°,膝关节屈曲9.38°±2.78°。术后切口均甲级愈合,1例出现下肢肌间静脉血栓。至末次随访,膝关节活动度由术前75.9°±11.4...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晚期膝骨关节炎患者行全膝关节表面置换术治疗的临床效果。方法对2012-06—2014-06间收治88例晚期膝骨关节炎患者,采用全膝关节表面置换术治疗。并于手术前及手术后15 d行膝功能评分。术后随访12个月,观察效果及并发症情况。结果术后患者膝功能优良率显著高于术前,且膝关节及膝功能评分均较治疗前显著升高,治疗前后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随访期间,患者均无感染、脱位、松动以及屈曲不稳等病例发生。结论晚期膝骨关节炎患者行全膝关节表面置换术治疗的效果显著,能够有效改善患者症状,增强患膝稳定性和患者行走活动能力,改善患者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12.
目的:评价一种国产骨科手术机器人(TiRobot Recon)辅助实施全膝关节置换术(TKA)手术操作的精准性。方法:采用多中心前瞻性随机对照研究,纳入2021年1月至2022年1月116例拟行TKA的患者,平均年龄(69.8±6.2)岁,其中男30例,女86例,按照1∶1比例随机分为机器人手术组(58例)和传统手术组(58例)。两组患者的术后髋膝踝角(HKA角)作为主要评价指标,次要评价指标包括假体冠状面股骨角(α角)、胫骨角(β角),矢状面股骨角(γ角)、胫骨角(δ角),横断面股骨旋转角(ρ角)。结果:机器人手术组患者术后HKA角相较于目标HKA角偏离率,股骨与胫骨假体组件位置α角、β角、γ角、δ角和ρ角相较于目标值偏离率均比传统手术组低,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两组患者术中和术后均未发生严重并发症。结论:国产手术机器人系统辅助TKA相较于传统TKA可以提高膝关节下肢力线及假体位置的精准度。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MAKO机器人辅助全膝关节置换术(TKA)的早期临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2021年6月至2022年1月采用MAKO机器人辅助TKA治疗的75例(89膝)患者的临床资料,并与同期传统TKA治疗的153例(192膝)患者进行比较。记录两组患者的术中出血量、手术时间及并发症发生情况;采用疼痛视觉模拟评分(VAS)、关节活动范围(ROM)、美国膝关节协会(AKS)评分以及关节遗忘评分(FJS-12)评价膝关节功能及疼痛情况。结果:机器人TKA组的术中出血量为247(132,462)mL,较传统TKA组的337(208,469)mL出血少(P=0.013);机器人TKA组的手术时间为(113±25)min,较传统TKA组(80±23)min延长(P<0.001)。术后切口均一期愈合。两组患者均获得随访,随访时间5~12个月,平均(8.2±2.1)个月。传统TKA组与机器人TKA组的术后并发症发生率比较(19.6%vs.20.0%),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944)。末次随访时,机器人TKA组VAS评分(1.1±1.0)分,低于传统TKA组的(1.4±0.7)分(P=0.031...  相似文献   

14.
全膝关节置换术(TKA)可改善患者功能,提高患者生活质量。然而,仍有较多患者对手术效果不满意。与传统TKA相比,机器人辅助TKA可以提高骨切除的准确性,减少医源性骨和关节周围软组织损伤,提高患者术后满意度。但是,机器人辅助TKA也存在设备成本高昂、软件需要更新、额外辐射暴露、手术时间增加等问题。该文对机器人辅助TKA的利弊进行综述。  相似文献   

15.
目的 比较单髁膝关节置换术(UKA)与全膝关节置换术(TKA)治疗膝单间室骨关节炎的早期疗效。方法 将156例膝单间室骨关节炎患者根据手术方式不同分为UKA组(64例,采用UKA治疗)和TKA组(92例,采用TKA治疗)。记录两组围手术期相关指标,采用疼痛VAS评分、HSS评分评价膝关节疼痛和功能改善情况,术后3个月记录膝关节活动度和负重情况。结果 患者均获得随访,时间3~12个月。血红蛋白及红细胞比容:术后第1、3天TKA组均显著低于UKA组(P<0.05)。总失血量、住院时间、术后输血率、深静脉血栓形成发生率:UKA组均少(低)于TKA组(P<0.05)。疼痛VAS评分:术后3 d两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HSS评分:术后3个月UKA组高于TKA组(P<0.01)。术后3个月,膝关节屈曲活动度UKA组大于TKA组(P<0.05),伸直活动度两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均可全负重站立、正常行走,无需助行器辅助。结论 UKA和TKA治疗膝单间室骨关节炎均可获得显著效果,但UKA手术创伤小、安全性高,更利于患者术后...  相似文献   

16.
目的 通过多中心随机对照试验,探讨国产机器人辅助人工全膝关节置换术(total knee arthroplasty,TKA)的精准性、安全性及早期疗效。方法 以2021年12月—2023年2月5家医疗机构收治的拟行TKA治疗的膝骨关节炎患者为研究对象,其中134例符合选择标准纳入研究,采用区组随机化随机算法分配至试验组(n=68)或对照组(n=66)。研究期间7例患者失访或存在数据缺失,剔除研究;最终纳入127例患者进行分析,其中试验组66例、对照组61例。两组患者性别、年龄、身体质量指数、侧别、骨关节炎病程及KellgrenLawrence分级以及术前膝关节学会评分系统(KSS)、西安大略和麦克马斯特大学骨关节炎指数评分(WOMAC)等基线资料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试验组根据术前基于CT的手术规划,通过国产机器人辅助截骨完成TKA;对照组采用传统截骨板截骨同时联合软组织松解完成手术。记录并比较两组总体手术时间、股骨侧及胫骨侧截骨时间、术中出血量以及术后并发症发生情况。术后5、90 d摄下肢负重位全长X线片,测量髋-膝-踝角(hip-knee-ankle an...  相似文献   

17.
汝跃方  何荣新 《中国骨伤》2023,36(2):133-139
目的:探讨Mako机器人辅助人工全膝关节置换术(total knee arthroplasty,TKA)治疗膝骨性关节炎(knee osteoarthritis,KOA)早期疗效,总结初步应用经验。方法:回顾分析2021年6月至2021年12月,采用Mako机器人辅助TKA治疗73例KOA患者。男16例,女57例,年龄54~81(67.8±6.6)岁。记录分析患者术前术后髋膝踝角(hip knee ankle,HKA)、股骨远端外侧角(lateral distal femoral angle,LDFA)、胫骨近端内侧角(medial proximal tibial angle,MPTA),矢状位股骨角(lateral femoral component angle,LFCA)、矢状位胫骨角(lateral tibial component angle,LTCA)。采用Western Ontario McMater大学骨性关节炎指数(Western Ontario McMaster Universities osteoarthritis index,WOMAC)评分和美国膝关节协会评分(...  相似文献   

18.
19.
目的 探讨全膝关节置换术(TKA)治疗晚期膝骨性关节炎的临床疗效.方法 采用TKA治疗30例晚期膝骨性关节炎老年患者(33膝).比较手术前后膝关节最大被动屈曲度、HSS评分、疼痛VAS评分,采用HSS评分标准评价膝关节功能恢复情况.结果 患者均获得随访,时间6~24个月.未出现术后切口感染、深静脉血栓、假体松动等并发症...  相似文献   

20.
背景:全膝关节置换术(TKA)及单髁置换术(UKA)均为治疗内侧间室膝骨关节炎终末期的有效方法,然而目前对于两种术式的治疗效果并没有统一结论。目的:对TKA和UKA治疗内侧间室膝骨关节炎的随机对照试验(RCT)进行meta分析。方法:检索PubMed、EMbase、Cochrane、中国知网、万方数据以及维普数据库,筛选比较TKA及UKA治疗内侧间室膝骨关节炎的RCT,检索时间截至2019年12月。由两名检索员严格按照纳入标准筛选文献并提取数据,所得数据均采用Review Manager 5.1.4进行meta分析。结果:最终20篇文献纳入本研究,其中英文文献3篇,中文文献17篇;共有患者1473例(1493膝):UKA组725例(733膝),TKA组756例(760膝)。在膝关节HSS评分、膝关节活动度、术后屈曲90°所需时间、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及术后并发症方面,UKA组均优于TKA组(P<0.05);在膝关节KSS评分和疼痛缓解优良率方面,两组无明显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相对于TKA治疗内侧间室膝关节骨关节炎,UKA能有效提高膝关节功能评分、膝关节活动度,降低术后屈曲90°所需时间、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及术后并发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